第四节 矿井通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矿井通风
分类号: TD82
页数: 2
页码: 634-635
摘要: 建国前,枣庄地区小煤井均采用自然通风。资本家经营的枣庄煤矿虽然采用了机械通风,但供风量不能满足矿井生产要求。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矿井通风

内容

建国前,枣庄地区小煤井均采用自然通风。资本家经营的枣庄煤矿虽然采用了机械通风,但供风量不能满足矿井生产要求。
  建国后,先后恢复生产的陶庄矿和田屯矿开始实行机械通风。1956年枣庄矿务局成立之后,辖有陶庄矿、临沂矿、田屯矿、枣庄矿4对矿井。枣庄矿、田屯矿为中央边界式通风,陶庄矿东井、西井和临沂矿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枣庄、陶庄、田屯3矿采用扇风机进行抽出式通风,临沂矿仍采用自然通风。
  1958年至1961年,:1沂矿划出,Lh家林矿、邹坞矿、甘霖矿、朱子埠矿、魏庄矿、莱村矿相继建成投产。山家林矿、邹坞矿、朱子埠矿、魏庄矿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甘霖矿采用混合式通风,莱村矿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1962年至1966年,邹坞矿划归山家林矿,称山家林矿邹坞井,甘霖矿黄贝井、八一矿和柴里井相继建成投产,甘霖矿黄贝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八一矿和柴里井为中央并列式通风。1967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发展不快,各矿井通风方式未变。到1976年全局共有进风井口15个,回风井口23个,总进风量达到28816立方米/分,总排风量为32601立方米/分。1975年至1980年8月,陶庄矿打立井349米,建成了庄头风井,通风由中央边界式改变为混合式,矿井每分钟增加风量4268立方米。1984年9月,柴里矿新建西风井投入使用,其通风方式由中央边界并列式改变为中央边界式,通风能力由每年125万吨增至200万吨以上。至1985年,枣庄矿务局共有进风井22个,回风井15个,总进风量每分钟42793立方米,总排风量每分钟47603立方米,井下工人每人获得的风量为每分钟4立方米以上。通风方式:陶庄矿、枣庄矿、山家林矿、八一矿为混合式通风;甘霖矿甘霖井、黄贝井、朱子埠矿、柴里矿为中央边界式通风;井亭矿为中央并列式通风。
  建国后,枣庄市地方煤矿逐步建成投产。
  1958年,峄县陈郝煤矿、孔庄煤矿、滕县木石煤矿均采用平压自然通风方式。1960年,市、县营矿井建成了风井,井深在100米左右,安装了风机,改压入式通风为抽出式通‘风。至1977年,全市地方煤矿杜绝独眼井开采,消除了自然通风方式。1985年,地方煤矿主要采取了中央并列式、分区式、对角式三种通风方式。
  二、通风设施1956年枣庄矿务局建局初期,全局4对矿井共有主扇风机6台,电动机9台。其中陶庄矿有2台仿苏16号离心式风机,配用50马力电机2台,另有2台备用电机;枣庄矿有2台仿苏16号离心机和1台轴流风机,配用75千瓦电机2台,37马力电机1台;田屯矿有16号轴流式风机1台,配用55千瓦电机1台,另有1台30千瓦电机备用;临沂矿当时仍采用自然通风。
  1959年,山家林矿、朱子埠矿、甘霖矿建成投产。山家林矿采用仿苏16号离心式扇风机1台,配用40千瓦电机1台;甘霖矿采用CT凸57-B-16号离心式风机1台,配55千瓦电机2台;朱子埠矿采用CT凸57-B-16号离心式风机1台,配55千瓦电动机2台。以后魏庄矿、莱村矿、甘霖矿黄贝井、八一矿、柴里矿陆续建成投产。到1966年,全局共有可供使用的主要扇风机31台,其中运转的风机为28台,备用的3台;电动机共35台,2693千瓦,其中运转的电机为2&台,2163千瓦,备用的7台,530千瓦。风机型号多数为CT57-B-16号离心式,少量为70B2-21-18号轴流式。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变,通风机械设备的数量及类型也随着改变。1976年,全局共有主要扇风机26台,其中运转的风机为22台,备用的为4台;电机33台,3484千瓦,其中运转的电机22台,,2218千瓦,备用的11台,1266千瓦。1980年,陶庄矿在新建的庄头风井安装了2台70B2-21-24号抽流式风机,配电机2台,功率各为570千瓦,同年8‘月交付使用,其中1台正常运转,1台为备用。1984年,柴里矿在新建西风井上安装了2台K,-73-02NO:28离心式扇风机,配TD143/55-10同步电机2台,同年9月交付使用,1台正常运转,1台备用。该风机排风量为14820立方米/分。
  1985年,枣庄矿务局共有主要扇风机37台,其中运转19台,备用18台。运转风机实际功率为2990千瓦,共有电机29台,其中运转15台,总功率为5047千瓦,备用电机14台,总功率为4252千瓦,全局有局部扇风机394台,使用297台。型号有JBT-52(11千瓦)和JBT-62(28千瓦)两种。1985年,全市12个市、区(县)营地方煤矿有型号为8-16号离心式扇风机24台,有压风机18台,其他设备51台。回风井井R安装了防爆门及反风装置。
  使十六层和十四层实现了分层分区通风。
  枣庄矿在原有1号、4号、5号、8号和石猴子岭5个回风井的基础上又增设了2号、7号、102号和鸭子汪4个回风井,这在该矿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是实现分区通风的较佳选择。1963年5月,枣庄矿务局颁发了《枣庄矿务局通风控制设施质量标准》。至1964年底,全局9矿16对生产井,总进风量达到32357立方米/分,总进风量比为94%,有效风量利用率为66.2%,风道使用长度80059米,失修长度13276米,失修率为16.5%01978年开始,各矿都努力搞好通风系统。柴里矿利用煤层厚特点,把集中运输巷和集中回风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实现了分区通风,并采用“w”形和“D’,形布置方式,杜绝了向已采区漏风。1981年,枣庄矿对西部817,819,818,405四个生产能力大的采区,进行通风系统改造。819,405两个采区大串联通风改为分区通风。通风系统改造后,四个采区风量增加900立方米/分,负压由原来的285毫米水柱降为215毫米水柱,年降低电耗48万度。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