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开拓掘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开拓掘进
分类号: TD82
页数: 8
页码: 618-625
摘要: 1913年到1934年,中兴煤矿公司建设的南大井、北大井、东大井为立井开拓方式,南井井深199米,东井井深194米,北井287米,使用抽水机、卷扬机、空气压缩机、风钻等打井设备,井筒支护为料石砌壁。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开拓掘进

内容

1913年到1934年,中兴煤矿公司建设的南大井、北大井、东大井为立井开拓方式,南井井深199米,东井井深194米,北井287米,使用抽水机、卷扬机、空气压缩机、风钻等打井设备,井筒支护为料石砌壁。1941年,日军占领时期建设的中兴炭矿陶庄采炭所两口立井和一口斜井,为综合开拓方式。
  建国后50年代,陶庄矿西井恢复改建的!日窑两个立井,恢复投产的枣庄矿东大井、北大井,新建的陶北井、山家林矿井、邹坞1号井、邹坞2号井(后称甘霖煤矿)、朱子埠井、甘霖矿黄贝井,均采用立井、穿层石门、水平大巷、采区上下山开拓方式,田屯矿田屯井、郭西井、郭东井皆为斜井开拓方式。1966年至1976年,官桥煤田兴建的魏庄、莱村、八一、井亭4对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柴里矿井为立井开拓方式。70年代后,各矿现采水平煤源枯竭,开始向深部延深开拓。甘霖井、朱558枣庄市志子埠井采用立井井筒延深,八一矿一200米延深到一340米采用斜井直接延深,枣庄、黄贝、陶庄、柴里、山家林、八一等矿井,采取暗斜井延深,其中八一矿最大延深水平为一600米。
  枣庄矿务局矿井开拓(延深)方式一览表卷十九煤炭工业志559(续表)560枣庄市志(续表)卷十九煤炭工业志561(续表)2.巷道布置中兴煤矿公司开采期间,枣庄东井一110米水平的东大巷,全长1500米,在开采大槽煤时,巷道布置是采用沿煤层倾斜每隔100米开一条平巷,沿煤层走向每隔350米开一对斜巷,中间顺槽沿煤层底板分层送道,双孔布置,在煤层中间部位开一平巷,运送充填歼石,处理采空区。
  建国后,采区巷道布置进行改革。1953年至1955年,推广单一长壁和倾斜分层新式采煤法,煤层厚度能一次采全高时,巷道布置是将采区上山,‘中间顺槽布置在煤层内,一条巷道跟顶板,一条巷道跟底板;煤层厚度大于4米以上用倾斜分层采煤时,上山布置在煤层内,中间顺槽,下运输溜子道是沿煤层底板掘进;各分层巷道,采取比其上分层巷道向内错或外错形式分层送道布置。1958年,设计的新采区,始设采区缓冲煤仓(煤仓容量30吨至50吨,1960年后发展到500吨以上)。
  同年,田屯2066工作面(长190米),2055工作面(长170米),巷道布置采用中间带安全出口的布置方法。1959年初,陶庄矿凡集中运输机顺槽按伪倾斜向上布置。1962年后,巷道布置又有改进。陶庄矿厚煤层分层工作面布置一条底板岩石中间巷、枣庄矿开采大槽残余煤主要骨干巷道,也布置在底板岩石之中。1965年,邹坞煤矿一号下山的第十四层煤1426工作面改进为单巷布置,朱子埠煤矿132采区采取16,下三层煤的联合布置。1971年后,巷道布置又有较大改进。
  柴里矿在近水平的厚煤层分层工作面推行间隔跳采布置巷道,用单孔布置阶段水平大巷、阶段总回风道,用双孔布置采区上山。1977年,该矿又试行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进风巷,两条岩巷中间开一条岩石回风巷,端头开岩石横巷与两岩石进风巷联通,组成一个w型岩石巷组,即将岩巷U型布置改为w型布置。同时,在煤层中的各分层巷道与岩巷重迭布置互相对应的煤层进风巷,煤层回风巷和开切眼组成另一组w型煤巷。1980年开始,巷道布置进一步发展,在U型巷道入口加开一横向岩石巷道,成为D型布置。这些改进都能起到均压通风和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作用。自1973年起全矿562枣庄市志区普遍推广了单孔送道、直线切割分段挂中线掘进巷道、沿空送道、沿空留巷等有利于无煤柱开采巷道布置方法。
  1929年前,枣庄地区小煤窑采煤全部为独眼井,只能开采煤层露头的无水部分。井下用“林秸装垛支顶”,故地方煤矿矿井开拓多为“见煤就挖”的原始自由开拓方式。
  民国时期,地主和地方商办各煤井,多数仍是独眼井,开拓方式多为立井,井筒深度未超过50米。挖掘搬运,主要使用撅、镐、锄、锤、荆条筐等笨重工具。
  建国后至1962年,枣庄地方煤矿开拓布置多数用一对井筒开至煤层顶板,沿走向布置运输巷道的上下山开拓方式。市营陈郝煤矿、郭里集煤矿推行壁式采煤及其相应的开拓布局。
  1970年以后,枣庄市地方煤矿多数采用立井(或斜井)上山开拓方式,边界风井通风基本沿用过去“残柱式”采煤法的方式布置。
  施工全部为普通凿井法,表土层用锨挖镐刨,岩石用手锤钎子打眼爆破,井筒底部以煤层底板为准,井筒支护为四角盘或六角盘,并视围岩完整情况架设花盘或突盘。
  1974年,枣庄市地方煤矿乡镇矿井较多地出现了斜井开拓的方式。同时,立井开拓开始向深部进行,矿井开拓逐步正规化。
  1979年,峰城区棠阴乡煤矿自行设计施工,开拓立井一对,井壁为混凝土浇灌,主井直径3.50米,深189米,副井直径2.40米,深176米,节省费用50%以上。
  1978年,滕县黄庄煤矿斜井建成,有提升主井(斜井)、副提升井和风井3个井筒。
  1985年,枣庄地方煤矿开拓工艺出现新的发展,井筒深度明显加深。峰城区肖桥乡煤矿井筒深度已达220米;施工有普通凿井法、淹水沉井法(泉上、赵坡、庄里等煤矿)、冻结法(郭庄煤矿)。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注浆法、预泄水法、吊挂井壁法等先进方法。开拓布置斜井普遍采取“片盘式”开拓,立井采取主要大巷“上下山”开拓。采区布置为走向长壁、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的顺序。
  二、掘进中兴煤矿公司时期,岩巷、煤巷掘进使用电钻、气钻打眼,爆破使用黄色胶质硝化甘油炸药及黑炸药。至20年代末期,开凿岩巷多用气钻打眼,爆破炸药为德国额布尔厂制造的缓性调胶炸药(俗称黄炸药),用6号铜胆电雷管及电气发火管引爆。日军占领枣庄时期,配备日本产螺旋风钻打眼,日本“红梅”炸药或硝馁炸药爆破,6号雷管引爆。
  枣庄解放初期,矿井岩巷、煤巷掘进使用手把钎子锤打眼,用黑色火药明火放炮,扒装运输靠人力用筐抬或肩背。建国后1950年开始,掘进使用风钻和电钻打岩石眼、煤眼,单台作业,巷道支护除个别井巷使用砖、石砌外,多为木材支护,用人工扒装和人力矿车运输,当年总进尺5005米。1955年秋,岩巷采用延期雷管,全断面一次爆破,推广湿式凿岩、轴心式供水风钻,自制风压水车,巷道支护开始用多种材料支护形式。陶庄东565下山和南225顺槽巷道砂岩顶板中,试用直径为25毫米的倒楔形铁锚杆,杆长2.5米,偏垫,大铁托板;枣庄、田屯两矿的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了木锚杆。各矿年总进尺16362米。1956年,统配煤矿普遍推广水打眼,陶庄矿井开始使用钢管供水到迎头和h-J型装岩机,全局年总进尺44264米,综合单进111.41米,生产掘进率529.90米/万吨。
  1958年开始,统配煤矿推广多台风钻同时作业,爆破使用2号硝馁安全炸药,瞬发电雷管起爆,多次联炮。掘进支护也有了改进。陶庄矿2103,2104岩巷试用混凝土支架;枣庄矿东部十四层、十六层煤回采巷道,用点柱托板支撑或裸体掘进、局部点柱支撑;山家林矿开始使用一台铲斗式装岩机。1961年,统配卷十九煤炭工业志563矿掘进总进尺达20.6268万米,综合单进94.64米。1963年后,陶庄矿、朱子埠矿试用双楔式木锚杆和压缩木锚杆支护,还试用泰山石柱子和棚子、炉渣背板等坑木代用品作掘进支护;朱子埠矿、八一矿、枣庄矿1964年开始大量使用11#,12#矿用工字钢梯形支架。1965年,全局掘进总进尺为15.8031万米,综合单进102.29米,生产掘进率344.49米/万吨。1968年,山家林矿自制掘进转载机,试制成功滚筒擦式耙斗装岩机,并在全矿推广使用。1970年开始,统配矿试用毫秒雷,管,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均进行一次性爆破。
  1975年以后,统配矿全岩巷道掘进普遍使用光面爆破、激光指向和耙斗装岩机。1980年,柴里矿322工作面一分层运输巷掘进使用英国产2台综掘机,运输用44型刮板运输机和吊挂式皮带机,陶庄矿在2603溜子道使用1台美国产MK II A-2400型半煤岩掘进机,当年,全局掘进总进尺21.7859万米,综合单进135.57米,生产掘进率为269.23米/万吨。70年代开始,统配矿掘进支护有新的改进。1973年,枣庄矿试用钢丝绳锚杆加混凝土;1976年,陶庄矿在岩巷中推广铁锚杆加喷混凝土,朱子埠矿立井主副井筒延深段使用钢筋锚杆加喷混凝土井壁;1978年,柴里矿使用光爆锚喷支护;1982年,陶庄矿试用U型钢拱型支架;至1983年,矿务局使用巷道全长40.8818万米,其中使用锚喷支护长度14.4260万米,砌漩巷道64317米,木棚巷道51.4082万米,水泥支架巷道37488米,金属支架巷道24679米,锚杆支护巷道23519米,其他支护巷道约占总巷道3%01985年,枣庄矿务局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89.85%,全年掘进总进尺17.9553万米,综合单进124米,生产掘进率257.53米/万吨。
  从1958年起,枣庄地方煤矿正式建立掘进队,单头日进尺最高为2.7米(木石煤矿),多采用手工操作,手镐掘进,手锤打眼,掘进运输靠人力抬(拉)筐,人推独轮车及木制煤车,再用人力磨车把煤提升至地面。是时,巷道支护多为单一木棚支护。1960年,市煤炭局组织生产并使用了28377根“矿渣陶瓷支柱”、“黄土软质支柱”。
  1963年,八里屯煤矿、木石煤矿实现电煤钻打眼和掘进,爆破后小型矿车在迎头人工装运。
  1978年开始,为提高掘进速度和效率,全市贯彻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以掘保采、先掘后采”的16字方针,各矿井建立了采区设计、掘进工作面规程、单项工程措施等审批制度,区、县营矿井掘进工人发展到1000余人,拥有矿车385台,电溜子42台,运输绞车33台,掘进总进尺4205米。
  1985年,全市区、县营矿井掘进总进尺达31095米,其中开拓巷道4641米,准备巷道5805米,回采巷道20649米;拥有矿车932台,皮带运输机15台,电溜子36台,运输绞车60台,风钻22个,风镐148个。滕县郭庄矿平均单头日进尺最高达4.7米,是1958年的1.7倍,一级品率在50%以上。全市地方小煤井煤巷掘进实现了电煤钻打眼,推广使用了侧式供水钻杆,部分区、县营矿在岩巷掘进工程中使用了风动凿岩机、水压电钻,掘进运输中使用了扒装机。根据矿井服务年限、围岩条件等,煤矿巷道支护分别采用木棚支护,钢筋混凝土棚,金属棚,锚杆喷浆支护,料石砌漩,砌墙穿梁等多种形式。
  1985年,枣庄市峰城区寨子煤矿、山亭区官庄煤矿、台儿庄区黄庄煤矿参加全省地方煤矿掘进单产竞赛,囊括全省前三名。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