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乡镇营煤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1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乡镇营煤矿
分类号: F416.21
页数: 5
页码: 614-618
摘要: 1958年10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大力贯彻‘小土群,方针,迅速提高煤炭产量的紧急指示”,枣庄市计划建井179对,组织13万名劳力,11月底全部投产。
关键词: 煤炭资源 乡镇营煤矿

内容

1958年10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大力贯彻‘小土群,方针,迅速提高煤炭产量的紧急指示”,枣庄市计划建井179对,组织13万名劳力,11月底全部投产。至年底,实际建井119对,其中仅17对井投入生产,占计划的9%;投入建井实际人数为13000人,占计划的10%01961年,全市乡镇煤矿共有55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55.2053万吨。乡镇矿井均为立井开拓,井筒深度从11米一110米不等。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基本沿袭着土法采煤的方式:工作面手镐刨煤、人力拉筐;提升方式为人推磨车大筐提升;采煤方法为残柱式,见煤就挖、胡扒乱采。
  1961年底,枣庄市地方煤炭工业下马停力、,乡镇矿井全部填平夯实。
  1970年,在中共中央“大办五小工业”指示精神推动下,枣庄市各乡镇竟相力、矿。
  1973年,全市乡镇生产矿井达33处,年产原煤43.1200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矿原煤总产量的69.91%.1978年,全市地方煤矿共有55处乡镇生产矿井,其中齐村区17处,峰城区15处,薛城区12处,台儿庄区6处,市中区3处,滕县2处。乡镇矿井年产原煤总计79.0072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炭总产量40%以上,总产值近2000万元。1985年,乡镇矿井全部进行了技术改造,在掘进、采煤、打眼通风、排水、提升、运输等生产环节使用了机械设备。采煤方法除个别矿井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无法改造外,一律推广并实行了壁式采煤。井下工作面普遍推广了电煤钻侧式供水湿式凿岩,溜子运输。电气设备实现了矿用防爆化,线路电缆化。立井井架全部换用了金属井架。井筒深度从50年代的10余米发展到220米。1985年,全市乡镇矿井发展到72对,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245万吨。从1978年起,乡镇矿井原煤产量每年递增22%01985年,年产原煤208.62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矿原煤总产量的6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