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市营煤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9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市营煤矿
分类号: TD82
页数: 4
页码: 611-614
摘要: 枣庄市八里屯煤矿位于枣庄市峰城区峰城镇前红楼村西侧,1958年山东省劳改队根据华东地质局123勘探队地质资料组织建矿,1960年枣庄市煤炭局组织生产。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市营煤矿

内容

枣庄市八里屯煤矿位于枣庄市峰城区峰城镇前红楼村西侧,1958年山东省劳改队根据华东地质局123勘探队地质资料组织建矿,1960年枣庄市煤炭局组织生产。1961年年底市煤炭局撤销,八里屯煤矿转交峰城区城关公社经营。1965年山东省地方煤炭公司报经山东省经委批准,确定为地方国营企业,由枣庄市工业局领导管理。1973年枣庄市煤炭局建立,1974年八里屯煤矿又移交给市煤炭局管理领导。1981年,由于矿井储量、开采条件、人员、经营等原因,服务年限即将结束,下放给峰城区煤炭公司经营。
  八里屯井田为一走向长2.5公里、倾斜长0.5公里单斜井田,主要可采煤层4层,即煤2、煤12,煤14、煤16。煤2厚度为2.8米-3.2米,厚度较大,但稳定性差;煤12层厚为0.8米—0.9米,条件一般;煤14厚度为1.2--1.5米,构造简单,顶板较好,为主要可采煤层;煤16厚度为0.3-0.5米,条件较差。1973年经核定,井田煤层厚度为卷十九煤炭工业志5514.3米—5.2米,地质储量为381.14万吨,可采储量为303万吨。
  1958年至1966年,八里屯煤矿建两对立井,1966年报废。1966年年底建成西斜井,斜长270米,垂深85米。1967年建成东斜井,斜长400米,垂深150米。1977年补建西并回风立井,垂深39米。
  1962年八里屯煤矿职工人数为203人,年产原煤1.3682万吨,吨煤成本为16.802元,年盈利1.489万元。1968年,职工人数增加到503人,年产原煤11.241万吨,吨煤成本为7.871元,年获利润98.979万元。从1962年至1968年,原煤年产量每年递增42.1%01968年被评为全省地方煤矿的“红旗”单位。
  八里屯煤矿在1965年前,开采方式主要为土法开采,布局不合理,手工采煤,人力推车,人工回收支柱,磨车提升。在安全方面,使用220伏电压照明,明电放炮,管理无正规程序。自1965年始,使用V型溜子、电煤钻、回柱绞车、防爆开关、变压器、矿灯及其他设备用具,采煤逐步向机械化过渡。
  在文化大革命中,八里屯煤矿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1969年,原煤年产量由1966年年产8.672万吨下降到4.9万吨;1973年8月,高压输电线路被雷电击坏,矿井全部被淹。至1975年6月方恢复生产。
  1977年至1978年,平均年产原煤12万吨以上。1962年至1980年,I\里屯煤矿19年共产原煤137.3389万吨。
  孔庄煤矿年生产能力为19万吨。1960年年产原煤27.0296万吨,为最高年产量。
  同年被评为济宁专区地方煤矿“红旗”单位。
  1961年底,全市地方煤炭工业下马,市煤炭局撤销,该矿并入枣庄煤矿。
  三、陈郝煤矿陈郝煤矿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陈郝村附近,1958年建成投产。始为县营煤矿,全员人数为2028人。1960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后,转为市营煤矿,开采范围为25000平方米。
  至1960年建井13对,6对井投入生产,最高开采深度为120米,残柱式采煤。
  陈郝煤矿年生产能力为25万吨。1960年产煤24.7883万吨,为最高年产量。1961年11月,该矿并入甘霖煤矿。
  四、郭里集煤矿郭里集煤矿位于枣庄市市中区郭里集村附近,1959年建成投产。始为县营煤矿,全员人数为1750人。1960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后,转为市营煤矿。建矿后先后建井10对,两对井投入生产,井深一般在20米左右。该矿年生产能力为4万吨。1960年产煤8.4494万吨,吨煤成本7元,全年利润为75.4855万元。
  1961年底该矿并入田屯煤矿。
  五、泉上煤矿二、孔庄煤矿孔庄煤矿位于枣庄市市中区孔庄村南,1958年建成投产。始为县营煤矿,全员人数为3068人。1960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后,转为市营煤矿,开采范围为26.7万平方米。1958年至1961年共建井12对,9对井投入生产,最大开采深度为120米。
  该矿位于滕县洪绪乡、西岗乡、级索镇的交界处,井田面积10.7平方公里,地形平坦。
  1977年,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批准泉上勘探区精查补勘报告。该区煤系地层标志层明显,地层和煤层对比可靠。主要煤层4层,总厚度为6.巧米,结构简单,为厚度稳定的工业用气肥煤。其中煤3-2厚度为3.92米,最大垂深150米;煤12—2厚度为0.85米;煤16厚度为0.67米;煤17厚度为552枣庄市志0.71米,最大垂深为250米,表土层较薄。
  1979年9月,枣庄市革委会提出建矿计划,1980年山东省煤炭局批准。泉上煤矿矿建工程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均由枣庄矿务局设计室编制,设计能力为年产30万吨,服务年限为51.5年。1984年2月12日,由山东省建井工程处破土施工,1985年1月竣工。
  主井套井深10米,副井套井深11.3米,壁厚0.5米。主井沉井60.7米,14米以上壁厚0.8米,地下部壁厚1米,进入风化基岩1.47米;副井沉井59.7米,14米以上壁厚0.9米,下部壁厚1米,进入风化基岩1.45米,混凝土强度为200#。主副井斜率分别为0.51%和0.53%,有效直径分别为5.093米和5.44米,井筒淋水分别为0.6立方米/小时和0.21立方米/小时。
  主副井临时井架的安装于1985年5月开始,至同年10月结束。
  泉上煤矿土建工程全部采用合同制承包方式。1983年至1984年由滕县建筑一公司承包,1985年由施工队直接承包。至1985年,开工面积达2.25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85万平方米。从1983年至1985年,国家对泉上煤矿基本建设投资1250万元。
  1985年,泉上矿全员人数521人。
  第四节区、县营煤矿1958年至1962年,枣庄市建有赞子露天煤矿、滕县官桥露天煤矿、滕县木石煤矿、滕县井亭煤矿、滕县官庄煤矿、滕县西岗煤矿等6处区、县营矿井。官桥露天煤矿于1958年10月20日破土施工,共投入建矿民工18万人。至1959年4月,全矿剥土石1000余万立方米,产煤甚少,且涌水量较大,被迫停力、,损失严重。赞子露天煤矿于1958年11月16日开始施工,1960年停办下马。先后共投入民工12万人,仅得到少量劣质煤,损失严重。滕县井亭煤矿、官庄煤矿、西岗煤矿亦于1962年前停办。
  木石煤矿自1958年4月起,先后建井9对,两对立井和一对斜井投产。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5万吨,生产中采用倾斜分层和水平分层、人造倾顶、木棚支护、后退短壁式全部陷落采煤方法。工作面手镐落煤人工回柱,通风方式采用平压自然通风。1963年始采用倾斜分层采煤法,通风方式改为抽出式。
  木石煤矿从1958年开采至1975年矿井采完报废,原煤产量总计为199.8万吨。1960年年产23.9万吨,为最高年产量。
  1973年市煤炭局建立,贯彻执行中央提出“大办五小工业”的指示精神。至1973年底,峰城区周庄煤矿、寨子煤矿,台儿庄区邹坞煤矿、张山子煤矿、黄庄煤矿,市中区邵庄煤矿,山亭区官庄煤矿,薛城区天然焦煤矿,滕县木石煤矿、黄庄煤矿相继建矿,全市区、县煤矿共10处。至1978年,基本建设投资累计为604.7万元。1978年,全市区、县营煤矿共有滕县黄庄煤矿、柴胡店煤矿,山亭区官庄煤矿,峰城区寨子煤矿,薛城区朱庄煤矿、薛城天然焦矿,台儿庄区黄庄煤矿、张山子煤矿等8处,职工3483人,年生产能力为37万吨,全年共产原煤31.4564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矿原煤总产量的10.7%.1985年,全市共有区、县营矿井12处,职工人数为7011名,生产能力达94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一倍多。1985年区、县营矿井原煤总产量为82.66万吨,是1978年的2.6倍,占全市地方煤矿原煤总产量的2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