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枣庄市革命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枣庄市革命委员会
分类号: D033.4
页数: 3
页码: 355-357
摘要: 1968年3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枣庄市革命委员会。夺了原中共枣庄市党委和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
关键词: 革命委员会 枣庄市

内容

1968年3月,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枣庄市革命委员会。夺了原中共枣庄市党委和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主任马茂宗(军代表)、副主任冯光裕(军代表)、刘国兴(军代表)、石一彬(1970年5月离职)、刘凤森(工人代表)、章犹冬(工人代表)、武兴典(学生代表)、张洪生(农民代表)、宗国治(军代表,1969年9月任职)、徐学平(军代表,1969年8月任职)、刘维理(1969年8月任职)、李杰(1970年2月任职)、张洪陵(1970年2月至9月)、张增华(军代表,1970年3月任职)、秦修学(军代表,1970年3月至9月)、任力甫(军代表,1970年6月任职)、张明(1970年7月任职)。
  枣庄市革命委员会下辖政治部(下设政宣组、组织组)、生产指挥部(下设工交组、财贸组、农业组、内务组,均于1970年2月撤销)、办公室(下设办事组、行政组)、民政局、公安机关军管小组(1967年7月建立,同年12月撤销)、公安机关军管会(1968年2月建立,原枣庄市公安、检察、法院合为一体)、劳动局(1970年1月建)、工业局(1970年1月建)、交通局(1970年1月建)、建设局(1970年1月建)、供电局、财税局(1970年1月建)、粮食局(1970年1月建)、商业局(1970年1月建)、人民银行枣庄支行、建设银行枣庄支行(1968年5月成立,1970年9月并入市人民银行)、水电指挥部(1970年1月建,后改称水电局)、农林局(1970年1月建)、卫生局(1970年1月建)、广播事业管理局(1970年7月建)。
  1970年9月,马茂宗调回部队后,枣庄市革命委员会成员及机构作了较大调整。主任宗国治(军代表,1973年9月离职)、王润斋(1973年12月至1974年12月代理,1974年12月正式任职)。副主任张明((1972年6月离职)、刘凤森(工人代表,1975年7月离职)、李鸿儒(1972年2月至1974年12月)、申法端(1973年5月至1974年12月)、刁一民(1973年5月至1974年12月)、石一彬(1973年8月至1974年12月)、李杰(1975年6月离职)、任力甫(军代表,1973年6月离职)、张增华(军代表,1972年10月离职)、李群(1975年6月任职)、储建华(1975年11月任职、周炳洪(1975年11月任职)、孙瑾(1975年11月任职)、高继信(1975年11月任职)、姜德宏(1977年7月任职)、张静波(1977年8月任职)。
  革命委员会下辖政治部(下设秘书组、宣卷九政权志295传组、组织组、群众工作组)、生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治工作办公室、计划办公室、工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科技组)、办公室(下设机关事务管理处、秘书组、机要组、信访组、调研组)、民政局、公安机关军管会(1973年5月撤销)、公安局((1973年4月公安局恢复办公)、人事局、“五七”办公室、劳动局、物质局(1973年4月恢复)、工业交通办公室(1973年6月建)、交通局、煤炭局(1972年6月建)、机械局、重工业局、轻工业局、供电局、邮电局(1969年5月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邮政局(1969年5月建,1973年7月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为邮电局)、电信局(1969年5月建,1973年7月与邮政局合并为邮电局)、邮电局(1973年7月与邮政局合并为邮电局)、基本建设委员会、建设局、城建局、环境保护力、公室(1976年6月建)、人民防空办公室、财政金融局(1970年6月市人民银行和财税局合并为财政金融局,1973年12月又分为财税局和市人民银行)、财贸办公室(1973年9月建)、财税局、人民银行枣庄支行、建设银行枣庄支行(1973年1月恢复)、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1974年12月25日建,与商业局合署办公)、粮食局、供销社(1975年7月由商业局分出)、农业办公室(1973年6月建)、农林局(1975年5月撤销,分设农业局和林牧局)、农业局(1975年5月建)、林牧局(1975年5月建)、水电局(1972年10月改为水利局)、水利局(1972年10月由原水电局改建)、农业机械管理局(1973年12月建)、气象局(1975年由原气象台改建)、科技办公室(1975年10月建)、地震力、公室(1975年2月建)、外贸局(1972年8月建)、文体局(1970年12月撤销,分设文化局和体育局)、文化局(1970年12月建)、体育局(1970年12月建)、体育运动委员会(1972年5月建)、文化教育办公室、教育局、广播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出版办公室。
  自1966年1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至1978年6月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全市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生产和建设仍取得了一定成就。
  农业:从1966年至1977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概面积由10万亩扩大到70多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达到40多万亩;本用动力机械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由原来的6.8马力增加到137.6马力。197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4724万元,比1965年增长175.6%;粮食总产量为56083.1万斤,比1965年增长53.2%;棉花总产量21.8万斤,比1965年下降20.9%;花生总产量387.3万斤,比1965年下降98.8%;烤烟产量140.7万斤,比1965年增长170.5%。林牧渔业有了相应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3740亩,比1965年下降409.4%;果品总产量2112万斤,比1965年增长92%;大牲畜年末存养量71465头,比1965年增长16.8%;生猪存栏量332651头,比1965年增长133.6%;菜羊存养量112656只,比1965年增长123.2%;水产品产量450吨,比1965年增长692.3%0工业:197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48956万元,比1965年增长354.8%。原煤产量882.76万吨,比1965年增长82.9%;发电35936万度,比1965年增长268.7%;焦炭产量为61.17万吨,比1965年增长21.9倍;水泥产量10.69万吨,比1965年增长817.2%。交通运输业,197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为416公里,货物运输量为395.04万吨,比1965年增长433.8%;货物周转量为7673万吨,比1965年增长757.3%0基本建设:197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75万元,新增固定资产3533万元。
  财贸:1977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4263.1万元,比1965年增长547.8%;财政296枣庄市志支出3731.6万元,结余531.5万元。1977年主要农副产品采购,粮食12342万斤,比1965年增长7%;油料156万斤,比1965年下降55.7%;棉花4300斤,比1965年下降1634.8%;烤烟128.72万斤,比1965年增长883.3%;生猪121549头,比1965年增长226.7%;菜羊9724只,比1965年下降10.1%;家禽72500只,比1965年增长310.3%;鲜考103.7万斤,比1965年增长121.1%01977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7504.4万元,比1965年增长220.1%0全市农村社员每人平均集体分配42.6元,每人平均口粮304斤;城镇职工平均每人年工资收入659.21元。197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额比1965年增长2.5倍。
  科技:1965年至1977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3800余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0余项。
  教育:1977年,全市普及了中小学教育。
  初中在校生比1965年增长6倍;高中在校生增长了25倍。
  文化艺术:绝大多数公社和部分大队有了电影放映队。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不断扩大,创作出了一些好作品。
  卫生:重点放在农村,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有了改变,“赤脚”医生发展到3000多人,85%的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市、区、社医院由1965年的9处增加到66处。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65年的31%。下降到10%00体育、新闻、出版、广播事业和政法、民政、民兵、人防、城建、环保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1978年6月,召开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枣庄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润斋;副主任李群、储建华、周炳洪(1978年7月离职)、孙瑾(1978年7月离职)、高继信(1978年7月离职)、姜德宏、张静波((1978年7月离职)、阎文彪、王海一、秦修学(1978年7月任职)、周子明(1978年7月任职)、杨福清((1978年7月任职)、丛鹤丹(1978年7月任职)、赵新哲(1978年7月任职)、兰新聚(1978年7月任职)。
  市革命委员会下辖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人事局、机关事务管理处、计划委员会、劳动局、统计局(1980年3月建)、物资局、工业交通办公室(1978年9月改为经济委员会)、经济委员会(1978年9月由工业交通办公室改建)、交通局、煤炭管理局、冶金工业局、机械局、轻工业局(1977年9月撤销,分设第一轻工业局和第二轻工业局)、化学工业局(1977年7月建)、一轻局(1977年9月建)、二轻局((1977年9月建)、标准计量管理局(1978年8月建,对外挂标准局和计量局两块牌子)、公社企业管理局(1979年6月改为公社工业局)、邮电局、供电局、基本建设委员会、基本建设局(1978年撤销)、城建局、建筑施工管理局(1979年4月建)、建材局(1978年12月建)、环境保护办公室((1980年4月改为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局(1980年4月由环境保护办公室改建)、人防办公室、财贸办公室、财税局、商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粮食局、供销社、人民银行枣庄支行、建设银行枣庄支行、农业银行枣庄支行、农业办公室(1980年改称农业委员会)、农业局、林牧局(1979年10月,林牧局改为林业局)、林业局(1979年10月由林牧局改建)、水利局、枣南灌溉管理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地震办公室、沼气办公室、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文教办公室(1980年5月改称文化教育委员会)、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广播局、出版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