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分类号: D034.3
页数: 2
页码: 350-351
摘要: 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于1980年,同年4月26日至5月1日召开的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枣庄市

内容

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于1980年,同年4月26日至5月1日召开的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鸿儒;副主任周炳洪、阎文彪、黄维芬、鞠世彬、周端仪。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期从1980年5月1日至1983年4月12日。任期内共举行了20次会议。自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以后,依据法律规定开展了工作。
  一、依法实施监督,决定地方重大事项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任期内共听取市人民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汇报17次。对这些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和审查。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调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根据形势的需要,作出了13项重大决定、决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情况的报告和打击刑事、经济犯罪活动等工作报告5次。任命政府干部35名;任命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42名;任命市人民检察院干部24名;任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5名。免去干部职务4名。撤换省五届人大代表2名。免去省五届人大代表1名。
  二、组织视察活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在任期内共组织委员视察、检查工作14次。先后视察或检查过山区人畜用水、城乡中小学教育、农村学校改貌、环境保护、城市卫生、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市场管理、物价管理、城市商业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劳教所、看守所等。这些视察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0年11月2日,对山区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的吃水难问题视察了台儿庄区、薛城区、齐村区、滕县等缺水的14处人民公社,38个大队。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高继信及计划委员会、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的负责人及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陪同视察。发现全市尚有173个大队、204个自然村、82480人缺水吃。
  人大常委会视察后作出了《关于解决山区人畜用水问题的决议》,同时就上述问题与政府统一了认识,力争在两、三年内基本解决山区29口枣庄市志的人畜用水问题,并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
  1980年8月视察了30多个单位,100多处环境污染点。视察了横贯市区南北长达3000多米的大污水沟,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市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关、停、并、转、迁移了100多处大焦池、石灰窑、根治了污水干沟,改造了200条旧街巷路。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1982年3月,视察了林业生产,推动了林业政策的落实和林业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85处乡镇,开展林业承包的很快就发展到62处。林业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到7700多户,承包的有林面积、荒山荒滩达55.2万多亩。
  1982年和1983年两次视察了城乡教育,重点是农村中小学。十年动乱中,枣庄市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很大的破坏,黑屋子、危房子、土台子占56.6%。为解决这个问题,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进行了视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第一次视察后的1983年到1984年两年间,全市各区县根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00多万元,为1982年前5年的4倍多。其中集体和群众个人集资达到3600多万元,新建校舍22600多间,改建或修建7000多间,坚固适用的教室由1982年前的43.4%,提高到73.1%。木制桌凳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组织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1982年5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在全市人民中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决议。市人大常委会直接搞了一个工厂试点和一个农村试点,全市培训宣讲骨干41万人。先后在全市城乡分两期展开讨论,历时三个多月。其间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直接宣讲2116场次。全市公民参加学习的达80%以上,提出修改意见1000多条。基本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法制观念。为执行新宪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组织领导县、社选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任期内直接组织领导了1980年、1983年区县、社两级直接选举工作。共选出县级人民代表1748人,区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了区、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