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4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构
分类号: D67
页数: 8
页码: 344-351
摘要: 枣庄市建省辖市于1961年,此前无市级政权组织。
关键词: 地方政治 权力机构

内容

枣庄市建省辖市于1961年,此前无市级政权组织。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枣庄市(县级)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0年12月召开。市人民代表总数为576名,其中男475名,占82.4%;女101名,占17.6%。中共党员397名,占68.9%;共青团员34名,占5.9%;民主党派48名,占8.3%;群众97名,占16.84%;汉族564名,占97.91%;少数民族12名,占2.08%;工人66名,占11.46%;农民309名,占53.65%;机关工作人员119名,占20.66%。文教卫生界22名,占3.82%;科学技术界4名,占0.69%;工商企业界12名,占2.08%;其他44名,占7.63%0第一次会议于1960年12月9日至11日在市直机关招待所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386名,缺席190名。
  大会由市长韩韦铁作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市人民法院院长马汝辉作枣庄市人民法院关于司法工作报告;财政局长袁汝健作1959年财政决算和196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大会总结了一年来的工农业生产和财贸、司法等工作。通过了《关于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转变干部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的决议》、《关于开展生产救灾运动的决议》。大会代表张镰,窦若义分别就防治水肿病、干瘦病和如何贯彻大会精神作了发言。会议期间收到代表提案122件。其中政法方面的7件,工业交通方面的19件,农业方面的41件,财粮方面的8件,商业方面的21件,文教卫生科技方面的15件,邮电广播方面的3件,城市建设方面的2件,其他方面5件。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韩韦铁为市长;李以荣、袁汝健、张书善、赵善祥、吴锡九为副市长。大会选举马汝辉为枣庄市人民法院院长。
  第二次会议于1961年4月12日至14日在市招待所举行。实有代表514名,出席会议的代表333名。缺席代表181名。
  大会由市长韩韦铁作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袁汝健副市长作1960年财政决算和1961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增选张开宗为枣庄市副市长;补选出枣庄市出席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大会审议并批准了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会议认为全市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农业方面,全市人民为战胜灾荒,积极开展了春季生产运动,胜利完成了春播任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群众心情舒畅。“五风”受到批判,克服了“共产风:,,认识到“一平二调”的危害。工业方面,初步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8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46%。财贸方面,贯彻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方针,合理分配了商品,保证了供应。同时开放自由市场,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粮食部门保证了职工、社员口粮和种籽供应。财政方面,196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662万元,占预算的99.14%,比上年增长27.87%0284枣庄市志大会通过了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必须动员全市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继续战胜灾荒,渡过青黄不接关。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干部必须转变作风,纠正“五风”,深入实际,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四同”,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工农业生产任务和其他各项任务而奋斗。会上,徐思德等17名代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生产备荒等问题作了发言。
  会议期间收到代表提案265件。其中财贸方面的83件,工交城建方面的56件,农林牧方面的24件,水利方面的26件,政法方面的12件,文教卫生方面的30件,政策兑现方面的6件,其他方面的28件。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枣庄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3年5月召开。人民代表547名,其中男423名,占77%;女124名,占23%。中共党员254名,占46.4%;民主人士139名,占25.4%;人民群众154名,占28.3%;少数民族14名,占2.6%;工人、农民241名,占44.06%;机关干部106名,占19.38%;军人8名,占1.5%;文教界42名,占7.7%,医务界48名,占8.8%,商业界21名,占3.8%;科技界15名,占2.7%;其他66名,占12.1%0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5月21日至28日在市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88名,缺席59名。列席代表5名。特邀代表3名。
  大会由中共枣庄市委书记刘干作《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新高潮》的政治报告;市长李杰作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市财政局局长张昌扬作关于枣庄市1961年财政决算、1962年财政预决算、196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经代表审议,大会通过了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批准了财政预算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大会讨论审议了各项报告,认为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之后,在基层普选胜利结束的基础上召开的,农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城市正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工业生产贯彻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试行了工业七十条和手工业三十五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会议分析了全市的政治形势,确定了1963年的任务,继续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在城镇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加速农业技术改造,为争取农业全面丰收,为争取国民经济新发展而奋斗。会议还讨论了1963年至1967年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的初步设想。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等额选举方式选举李杰为市长,石一彬、林一枫、王墨庭为副市长;选举魏竹坡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会议期间收到代表提案922件。其中农业145件,财贸237件,交通城建233件,政法83件,文教卫生171件,其他53件。
  第二次会议于1964年6月16日至19日在市招待所召开。实有代表540名。出席会议代表476名,缺席64名,列席会议22名。并邀请枣庄市出席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了会议。
  大会由市长李杰作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树德作1963年财政决算、1964年财政收支指标安排意见(草案)的报告;魏竹坡院长作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市委书记刘维理作关于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大会审议了市人民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认为市人民委员会一年来贯彻了依靠群卷九政权志285众,依靠集体力量、以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的救灾工作方针,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比、学、赶、帮运动,开展了以水肥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取得了成效。是自1960年以来,全市工农业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会议批准了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并分别作出了决议。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补选范行克为枣庄市副市长,补选刘维理为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1965年因故没有举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枣庄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28日届满,应换届举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12月通知,为统一全省市人代会届次,一律统称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人民公社第六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总数319名。其中中共党员161名,占50.47%;共青团员25名,占7.84%;民主党派2名,占0.63%。汉族312名,占97.8%;少数民族7名,占2.2%;妇女84名,占26.3%0第一次会议于1966年1月26日至29日在市招待所召开。共有代表319名,出席会议的319名。
  大会由市委书记刘维理作关于国内外形势的报告;市长李杰作关于枣庄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市财政局副局长王树德作关于枣庄市1965年财政决算和1966年财政支出指标初步安排意见的报告;市法院院长魏竹坡作关于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大会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农业方面,1965年春秋干早,夏季多雨,农业仍取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超过省分配计划的10.8%。工业生产有了新发展,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72%。财贸工作,收购扩大,销售增加。物价稳中有降,农产品收购总额比上年增长4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1.7%。财政工作,收支均有增加。
  超收大于超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一年来主要抓了大学毛主席著作,突出政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开展了学习解放军、学大寨、学大庆、学下丁家的群众运动;大力进行了农田水利建设和抗灾斗争;各行各业大力支援了农业。
  大会在讨论1966年任务时指出,要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农业生产力争粮食平均亩产闯过300斤大关,10%的公社和20%的大队实现和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积极做好备战工作。
  大会分别对市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法院工作报告作出了决议。审查批准了1965年财政决算和1966年财政收支指标初步安排意见的报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李杰为市长;孙序武、石一彬、林一枫、王墨庭、丛鹤丹为副市长。
  大会收到代表提案7件。其中工业、城建方面的5件,水利方面的1件,卫生方面的1件。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全市处于动乱之中,宪法和国家法律被践踏,市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被中断长达n年之久,自从1966年1月举行了第六届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之后,再没有召开过会议。
  1968年3月6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枣庄市革命委员会。马茂宗为主任;冯光裕、刘国兴、石一彬、刘风森、章犹冬、武兴典、张洪生为副主任。成立的革委会算作第七届人代会。
  1968年至1978年7月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之前,枣庄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先后由马286枣庄市志茂宗、宗国治、王润斋继任。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1月至5月,各区人民代表大会及矿务局、驻军共选出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80名。其中工人230名,占29.5%;农民202名,占25.9%;其他劳动人民50名,占6.4%;军人27名,占3.5%;干部151名,占19.5%;知识分子91名,占11.7%;爱国人士26名,占3.2%;归国华侨3名,占0.4%。妇女170名,占21.8%。少数民族22名,占2.82%;中共党员521名,占66.8%;共青团员683名,占87.6%. 第一次会议于197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市招待所召开。大会由储建华作枣庄市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李群作枣庄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的报告。
  大会全面总结了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分析了全市革命、生产形势,总结了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经验,讨论批准了枣庄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枣庄市革命委员会。
  主任王润斋;副主任储建华、秦修学、姜德宏、李群、阎文彪、周子明、王海一、杨福清、丛鹤丹、黄维芬、赵新哲、兰新聚。选举于仁和为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学田为枣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0年4月26日至5月1日在市第一招待所召开。应出席代表945名,实到代表856名。
  大会由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润斋致开幕词;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储建华作枣庄市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允和作枣庄市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副局长昊克仁作枣庄市1979年财政收支决算、1980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报告;通过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去七口0大会总结了两年来的工作。两年来,认真贯彻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继续清查了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体系,批判了他们推行的极“左”路线,开展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平反了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了政策。全市共解决了27000多人的问题,错划的963名右派帽子全部摘掉。
  大会批准了各项报告,并分别通过了决议。大会确定了1980年的任务。向代表征集了提案,会间共收到提案429件。其中农业35件,工业交通57件,财贸47件,科技文教卫生70件,计划64件,基本建设57件,政法29件,其他70件。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选举决定了枣庄市市长、副市长。大会选出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鸿儒;副主任周炳洪、阎文彪、黄维芬、鞠世彬、周端仪。大会选举储建华为市长;翟文孝、高继信、王海一、周子明、丛鹤丹、赵新哲为副市长。
  第三次会议于1981年12月10日至15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实有代表919名。
  到会代表780名,缺席139名。
  大会由市长储建华作枣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市财政局局长吴克仁作枣庄市1980年财政决算、198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阎文彪作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于仁和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胡学田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工作。农业认真贯彻了党在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
  工业生产在调整中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
  商业贸易购销两旺,物价基本稳定。科技、文卷九政权志287教、卫生、体育事业都有了新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大会审查通过了各项报告,并分别作出了决议。大会预算委员会对1980年财政决算、198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出了审查报告。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提出了代表提案的审查报告,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案411件。
  其中农业方面15件,工交方面29件,财贸方面37件,计划方面52件,基建方面53件,政权建设和政法方面118件。
  大会要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在1982年内要认真贯彻执行赵紫阳总理提出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落实各项任务,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枣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600名。其中工人174名,占29%;农民204名,占34%;干部107名,占17.83%;知识分子84名,占14%;爱国人士18名,占3%;归国华侨3名,占0.5%;军人10名,占1.66%。少数民族24名,占4%。中共党员293名,占48.3%。妇女128名,占21.3%0第一次会议于1983年4月5日至13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应到会代表600人,实到会代表534人,缺席66人。
  大会由市长储建华作枣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财政局局长吴克仁作关于枣庄市1982年财政决算和1983年财政预算的报告;人大副主任周炳洪作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于仁和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胡学田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会议讨论审议了各项工作报告。认为第I、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78年6月起已经四年多,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清除“左”的影响,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和初步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政治经济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农业方面,198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1000万元,全市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人均分配达到208.8元。工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198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3400万元。
  商品供应量增大,城乡市场日趋繁荣,物价基本稳定。198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62100万元。财政状况逐年好转。1982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0200万元。
  大会批准了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了1982年财政决算和198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大会主席团会议通过了预算审查报告。
  大会设立了议案审查委员会,并改革征集提案办法为征集议案办法。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议案26件。其中遗弃溺杀女婴4件,教育6件,机构改革1件,交通5件,人民生活4件,农业4件,法制教育和社会治安2件。大会通过了《关于制止溺杀、遗弃女婴、保护只生一个女孩母亲的决议》。会议期间,代表还对各方面工作提建议、批评、意见38件。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周炳洪为枣庄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王海一、周子明、孙洪业、黄维芬、周永俊、梁绍唐、王希文为副主任。
  大会选举翟文孝为市长;朱关兴、王允琳、刘本基、褚庆方、汪纪戎(女)为副市长。
  选举李国发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学田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4日至9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共有代表602人,实到代表521人,缺席81人。
  二?88枣庄市志大会由市长翟文孝作枣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副市长朱关兴作关于枣庄市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1984年计划安排意见(草案)的报告;财政局局长葛冀作关于198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炳洪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李国发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胡学田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各项报告,并分别作出了决议。审查批准了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了1984年财政预算。
  大会认为,一年来全市政治经济形势是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农业生产全面丰收,联产承包制进一步完善,专业户、重点户已占总农户的22%以上,科学种田兴起,农产品商品率有所提高。1983年农业总产值92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3.7%。工业方面,继续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工业总产值完成150029万元。财贸方面,继续贯彻了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71800万元。其中,集体、个体零售额16230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0.4%。财政总收入完成21309万元。
  大会要求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遵循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总路线、总目标,进一步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各方面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培养人才,开发智力,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保证1984年各项任务的完成。
  大会预算委员会对1983年财政决算和1984年财政预算提出了审查报告。
  大会向代表征集了议案,代表共提出议案15件,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并提请大会主席团审议。大会还收到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90件,连同未列入大会议程的15件议案共105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5年5月15日至19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共有代表595人,实到代表468人,缺席127人。
  大会由市长翟文孝作枣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副市长朱关兴作枣庄市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局局长葛冀作枣庄市198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炳洪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李国发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胡学田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审议了政府的各项报告。1984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75200万元,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农村经济正在向着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向前进。农业总产值达到1069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55200万斤,棉花总产量1977万斤。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700多万元。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89136万元。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工业总产值完成16820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86600万元。财政决算总收入21750万元,完成预算的10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加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继续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大会认为,1984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结果不理想,财政总收入仅比上年增长2%,总支出比上年增长高达25.1%,出现了较大赤字。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高,上交税利大大低于生产增长水平,也大大低于企业留利的增长水平。有些单位巧立名目,截留税利,财政管理不严,偷漏和拖欠税利,导致财政减收。财政支出坚持量入为出、卷九政权志28夕量力而行的原则不够,开支失控,行政经费增支过大,比上年增支54.9%,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猛。会议认为,努力完成财政收支计划,实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是发展大好形势,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对财经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广开财源,增加收入,要厉行节约,控制支出,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处理女卜需要和可行的关系。力、事情要考虑到财力的承受能力。会议号召发扬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识大局、顾大体,为圆满完成1985年的财政任务而努力。
  大会向代表征集了议案。有99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乱摊派议案7件,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报经大会主席团会议批准列入了大会议程。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制止乱集资、摊派问题的决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意见102件。
  第二节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枣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于1980年,同年4月26日至5月1日召开的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鸿儒;副主任周炳洪、阎文彪、黄维芬、鞠世彬、周端仪。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期从1980年5月1日至1983年4月12日。任期内共举行了20次会议。自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以后,依据法律规定开展了工作。
  一、依法实施监督,决定地方重大事项枣庄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任期内共听取市人民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汇报17次。对这些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和审查。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调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根据形势的需要,作出了13项重大决定、决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情况的报告和打击刑事、经济犯罪活动等工作报告5次。任命政府干部35名;任命市中级人民法院干部42名;任命市人民检察院干部24名;任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5名。免去干部职务4名。撤换省五届人大代表2名。免去省五届人大代表1名。
  二、组织视察活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在任期内共组织委员视察、检查工作14次。先后视察或检查过山区人畜用水、城乡中小学教育、农村学校改貌、环境保护、城市卫生、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市场管理、物价管理、城市商业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劳教所、看守所等。这些视察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0年11月2日,对山区人民迫切要求解决的吃水难问题视察了台儿庄区、薛城区、齐村区、滕县等缺水的14处人民公社,38个大队。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高继信及计划委员会、农委、财政局、水利局的负责人及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陪同视察。发现全市尚有173个大队、204个自然村、82480人缺水吃。
  人大常委会视察后作出了《关于解决山区人畜用水问题的决议》,同时就上述问题与政府统一了认识,力争在两、三年内基本解决山区29口枣庄市志的人畜用水问题,并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
  1980年8月视察了30多个单位,100多处环境污染点。视察了横贯市区南北长达3000多米的大污水沟,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市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关、停、并、转、迁移了100多处大焦池、石灰窑、根治了污水干沟,改造了200条旧街巷路。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1982年3月,视察了林业生产,推动了林业政策的落实和林业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85处乡镇,开展林业承包的很快就发展到62处。林业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到7700多户,承包的有林面积、荒山荒滩达55.2万多亩。
  1982年和1983年两次视察了城乡教育,重点是农村中小学。十年动乱中,枣庄市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很大的破坏,黑屋子、危房子、土台子占56.6%。为解决这个问题,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进行了视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第一次视察后的1983年到1984年两年间,全市各区县根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00多万元,为1982年前5年的4倍多。其中集体和群众个人集资达到3600多万元,新建校舍22600多间,改建或修建7000多间,坚固适用的教室由1982年前的43.4%,提高到73.1%。木制桌凳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组织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1982年5月,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在全市人民中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决议。市人大常委会直接搞了一个工厂试点和一个农村试点,全市培训宣讲骨干41万人。先后在全市城乡分两期展开讨论,历时三个多月。其间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直接宣讲2116场次。全市公民参加学习的达80%以上,提出修改意见1000多条。基本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法制观念。为执行新宪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组织领导县、社选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任期内直接组织领导了1980年、1983年区县、社两级直接选举工作。共选出县级人民代表1748人,区县、社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了区、县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