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62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13
页数: 4
页码: 310-313
摘要: 中共枣庄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战争以前主要是团结和争取社会各阶层进步人士反抗军阀、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关键词: 统战理论 统战工作

内容

中共枣庄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战争以前主要是团结和争取社会各阶层进步人士反抗军阀、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和剥削。
  从1926年到1936年,共产党员纪子瑞、郭子化、郭日高、李殿巨、褚雅青、李微冬等在枣庄地区先后做党的统战工作,他们开展“交朋友”活动,秘密建立党组织。他们深入枣庄煤矿群众当中,团结里工、外工、矿警等各阶层人士,先后组织了3次煤矿工人罢工。在邹坞,共产党员朱道南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团结刘景镇、朱玉湘、崔玉柳等地方势力和进步乡、镇长,利用联庄会的名义组织了邹坞暴动,打死了乡农学校反动校长王效卿。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枣庄地区党组织积极开展了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8月,中共鲁南中心县委派李微冬以地方教育界名人的身份,组织成立了“枣庄各界抗敌救援会”。同年12月28日,枣庄各界抗敌救援会40000余人召开誓师大会,国民党费县县长韩文一在会上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8年2月,郭子化利用统战关系,向国民党第五战区争取到“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和两千元的军费补贴,组织筹建抗日武装。同年3月,日军侵入枣庄地区,中共苏鲁边区特委委派共产党员加入到峄县联庄会、北庄联庄会和临峰费郑联庄会办事处等群众性组织中,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939年9月,峄县成立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地方爱国人士宋鲁泉担任主任,该地区的自卫团、青救会、农救会、儿童团等团体都由总动委统一领导。共产党员在各统战250枣庄市志组织中占有很大比重,逐步确立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意了团结争取爱国知识分子。日军侵占枣庄以后,峄县城小学教师邵子真,目睹日军的血腥统治,毅然回到家乡李家店,组织起一支七八十人的抗日游击队,经常在夜间偷袭日伪军。
  邵子真将年仅8岁的孩子改名换姓送到外地托人代养,决心抗战到底。1939年7月,经中共党员朱道南、文立正等团结争取,邵子真带领队伍加入共产党领导下的“山外抗联”部队。后编入运河支队。1945年初,邵子真当选为运河县政府副参议长。李德宜是唐庄一带的知识分子,任本村小学校长,也是当地有名的富裕大户,抗战爆发以后,党在这一带成立了“峰滕铜邢四县边区联合办事处”,为了团结抗日力量,共产党员胡大毅、陈诚一向李德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李德宜思想进步,不久便“脱下长衫”,参加八路军,成为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负责财粮供应。他本人在经济上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知识分子出身的孙彬全,抗日战争前任小学教员,后任国民党涧头区区长,日军侵入枣庄后,他拉起一支武装。中共峄县委派共产党员马瑞祥利用邻里关系进行团结争取工作,孙彬全进步很快,于1939年初发动了涧头伪区公所武装起义,率领部队加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后编入运河支队。
  枣庄地区党组织从创建初期就注意了对爱国民主人士、开明士绅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峄县田庄人田瑶峰是峄县有名的士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拉起一百五、六十人组成武装队伍,称“峄县抗敌自卫总团”。中共苏鲁特委派李微冬、董鸣春对田瑶峰进行争取团结工作。田瑶峰赞成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8年6月,当国民党顽军申宪武部袭击抗日义勇队时,田瑶峰带领其常备队前往救援,帮助义勇队取得了胜利。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派刘向一对田瑶峰做思想工作,田瑶峰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戒掉了吸食鸦片烟的恶习。1940年春节,一一五师首长罗荣桓接见并宴请了田瑶峰,对田瑶峰积极抗日的精神给予赞扬。此后,田瑶峰率领常备队经常随中共峄县委行动,保障了县委的安全。1940年4月,田瑶峰的峄县抗敌自卫总团奉命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峄县支队。
  峄县有名的地主士绅孙云亭,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担任阴平社社长、四区联庄会会长,掌握着阴平一带的地主武装。1938年春,孙云亭在国民党别动队五十支队司令黄嘻堂的拉拢下,出任黄嘻堂部第三梯队司令,队伍发展到300多人。为了争取其转变为抗日力量,中共峄县委委派共产党员孙怡然、孙伯英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云亭的部队,继而又派张振环、柴庆荣、邱焕文、张福林、朱道南等对孙云亭进行团结争取。经过一年多的统战工作,孙云亭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9年10月,中共峄县委书记纪华、组织部长孙振华、四区区委书记朱奇民等同孙云亭会谈,孙云亭终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带领部队编入八路军峄县支队。
  峄县棠阴乡有名的士绅孙倚亭,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拉起一支武装,称“抗协自卫军”。中共峄县委派王子刚团结他积极抗日。孙倚亭忠诚爱国、思想进步,与共产党密切配合,共同抗日,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
  1939年11月建立峄县抗日人民政府时,他被推选为峄县参议会参议长。
  民主人士徐汉三,1940年在中共党员张光中的宣传帮助下,在夏镇一带发动群众参加抗战,很快组织起一支100多人的武装,带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编为三营十二连。
  开明士绅陈正寅是徐庄乡一带的大地主,当地联庄会会长。1939年,中共苏鲁特委派共产党员陈永元与其建立起统战关系。
  卷七党派志2511943年3月,中共滕峰边县委为了争取国民党第九十二军为统战部队,请陈正寅联合当地地主前往疏通。陈正寅表示万死不辞,遂冒着生命危险到国民党九十二军四二六团团部充当说客。虽遭国民党顽固派冷遇而未能成功,但了解到了该部的军事动向。
  中共枣庄党组织对抗战时期的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把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民主人士、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团结到地方政府内。1940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山亭区辛召乡九子峪召开鲁南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人士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王天翼当选为教育科长。
  枣庄地区党组织,开展对国民党部队及其军政人员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很有成效。
  1938年苏鲁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地方名流”的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员委员会,进行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并派蔡兆峰到国民党临沂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部做统战工作。张里元曾一度积极抗日,同意抗日义勇总队借用保安司令部的名义进行抗日,并保证物资供应。在郭子化、张光中的团结争取下,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司令李明扬同意由中共滕沛边县委统战部长郑安良率领的七人情报小队加入到他的游击队,并供给部分武器弹药。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李明扬与共产党一直保持着统战关系。1938年,邵剑秋在家乡周营一带拉起一支武装,番号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区工作团第五大队”。为了发展统一战线,中共苏鲁特委派朱道南、文立正、张光中团结帮助邵剑秋。邵剑秋接受了共产党的积极抗日主张,加入到“山外抗联”统战部队。1939年12月,撤销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区工作团第五大队番号,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国民党游击队孙伯龙部、胡大勋部先后加入共产党领导的运河支队。国民党在枣庄地区的地方武装崔遴庵、梁继a、杨士元、韩治隆、周同、孙茂w、孙业洪等部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都曾经一度与共产党建立过统战关系,对抗日起到过积极作用。通过统战工作,峰滕交界处的西界沟村伪保长刘继贤长期利用保长身份为鲁南铁道队办事。1942年到1943年,铁道队护送刘少奇、陈毅等中共高级领导干部经过鲁南时,曾多次住在刘继贤的家里,从未发生过问题。
  1938年3月,日军侵占峄县城,成立了警察局、宪兵队、维持会等组织,有警察、宪兵200余人。中共地下党组织派抗日义勇队战士孙继德打入峄县警察局当巡警,采取拉家族、拜把兄弟等方式争取团结了孙景新、孙景秀、徐长城等20多名伪警察和宪兵。同年8月3日,他们与抗日义勇队里应外合偷袭峄县城,取得了胜利,并促成了一个伪中队投诚,编入抗日义勇队。
  枣庄地方党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工商业者坚持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一些工商业爱国人士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8年,峄县“同聚元”酒店老板巨炎经共产党张逸轩、张捷三团结教育,主动把自己开酒店积蓄的2100元现金贡献出来,还动员其亲属捐款。建国以后,巨炎当选为枣庄市政协委员。枣庄面粉厂经理李松亭,1938年献出法币10000元购买布匹、医药品、石印机等军需物资,送往抱赎尚抗日根据地。1940年,他得知有人向日伪军泄漏了枣庄地方党组织的情况,立即报告上级党组织,使党组织织免遭损失。1946年,国民党顽军进攻枣庄时,他把面粉厂的机器转移到山里,不为顽军服务。解放以后,他最早加入公私合营,任枣庄面粉厂副经理,当选为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委员。峄县周营镇商人傅元熙,抗日战争期间,经常利用商人的合法身份到白区为中共峄县大队购买各种军需物资,并借机侦探日军的活动情况。资本家出身的枣庄中兴煤矿公司驻徐州办事处主任李祖芬,1950年协助252枣庄市志人民政府清估煤矿财产,1952年加入公私合营,担任了副矿长。
  到1985年全市有原工商业者1024凡明确为劳动者的970人。需要明确为干部身份的189人,到年底,明确了185人,60年代曾被下放农村的28人,补发给了生活补助费。原工商业者中有12人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其中4人任常务委员。
  枣庄市党组织通过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争取了民族、宗教人士。1935年5月,中共党员郭致远、高志诚等以北庄道士杨九岭主持的道观为工作基点,以行医卖药为公开身份,联系了一些进步青年,引起了国民党北庄庄长杨四的怀疑,便伙同反动乡长梁继聪企图将自卫团驻进道观,被道士杨九岭阻止,保住了党在这一带的活动基点。薛城区北临城天主教堂神甫冯敬德,在抗日战争期间反对日军的武装侵略,积极协助共产党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遭到外国主教的排斥,被开除出教。1951年,人民政府驱逐了外国神职人员,接收教会及其财产,冯敬德提供了许多情况。建国后,冯敬德带领天主教徒开展宗教爱国活动,并发挥了他本人的中医特长,为群众服务。1984年,他当选为薛城区政协常委,1985年补选为枣庄市政协委员。
  和尚理修,1981年当选为滕县第六届政协委员。伊斯兰教阿旬米元奎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基督教牧师郭玉堂1985年补选为市第三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宗教政策遭到破坏,1979年以后,陆续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神职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全市恢复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9处。
  1932年,中共枣庄党组织负责人郭子化就在老枣庄街回族人民的掩护下从事革命活动。1946年,枣庄党组织委派杨辛、白新田、马洪田、洪涛、陈友吉等共产党员在枣庄、峄县、台儿庄、城头等回民聚居的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对回族中的阿旬、乡老进行团结教育,并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同年底,在滕县桑村成文了鲁南回民协会,同时组织起回民支队,下设3个连,计300余人。1947年,国民党进攻枣庄时,回民支队担负起护送党政机关北撤的任务。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回民支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的一个营参加战斗。
  建国以后,枣庄党组织十分重视团结各少数民族。“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民族政策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各级人大代表和各级政权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经济上、文化上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枣庄市还专门创办了回民小学,成立了民族武术队。
  为了加强对华侨、归侨、台胞和台属的统一战线工作,1977年9月和1979年2月,召开全市归侨、侨眷座谈会,1981年7月,召开了首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枣庄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到1985年底,党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全市有台属2271户,5641人,其中有政策问题需要落实的220人;台胞4户,18人,其中有政策问题需要落实的1人,全部得到落实。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