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57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6
页码: 245-250
摘要: 1919年枣庄地区总人口884220人,其中男477545人,占54.1%;女406675人,占45.9%01953年年底总人口1487783人。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构成

内容

1919年枣庄地区总人口884220人,其中男477545人,占54.1%;女406675人,占45.9%01953年年底总人口1487783人,其中男774018人,占52%;女713765人,占48%01959年总人口1757057人,其中男883030人,占50.25%;女874027人,占49.75%0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总人口1900692人,其中男986044人,占51.87%;女914648人,占48.13%01975年总人口2503378人,其中男1290318人,一占51.5%;女1212997人,占48.5%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2722504人,其中男1404570人,占51.59%;女1317934人,占48.41%,1985年总人口为2817183人,其中男1466405人,占52%;女1350778人,占48%0建国以来,枣庄市人口性别比例值男性稍多于女性。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为1070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为107.81.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为106.57。年龄分组性别比例,0-4岁为111.18,5-14岁在107.3左右,15-19岁为103.22,25-54岁在110以上,60-69岁趋于平衡为100.71,70-79岁为78.57,90-99岁只有31.230进入80年代以来,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多女少。婴幼儿性比例的不平衡,尚有发展趋势。
  年龄构成的变化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尚不过大。原峄县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575569人,0至14岁的少年儿童212168人,其中男性111259人,女性100909人,男性为女性的110%,占总人口的36.8%;65岁以上老人33357人,占总人口的5.8%0人口年龄的中位数为21岁。
  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1900692人,其中0至14岁的少年儿童为775940人,占总人口的40.8%;65岁以上老人82958人,占4.3%。老、少人口比例为10.5%。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0.5岁。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2722504人,其中0至14岁的少年儿童89104人,占总人口的32.7%;65岁以上老人137868人,占5.1%。老、少人口比例为15.5%。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3岁。
  几个重要年龄组的人口学龄前、学龄儿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共56万人,占总人口的20.56%,同第二次人口普查比,下降9.67%。 青年。1982年为60.76万人,比1964年增加27.07万人,增长80'2%。青年占总人口比重,1982年为22.36%,比1964年提高4.63%.卷五人口志185枣庄市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对照表兵源人口。按现行男性17至19岁兵源人口数,1982年为10.16万人,占总人口的3.73%,比1964年增加5.22万人,增长105.67%01982年的10至17岁每个年龄的男性人口共约57万人以上。因此,若干年内兵源人口仍将有较大增加。
  育龄妇女。1982年为68.16万人,占总人口的25.03%,比1964年增加27.94万人,增长69.5%。育龄妇女中,20至29岁育龄妇女达22.44万人,占育龄妇女总数的32.9%,居各组育龄妇女人数之首。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全市面临新的人口出生高峰。
  劳动适龄人口。由于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相继进入劳动年龄,1982年劳动适龄人口达151.7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5.75%,比1964年增加57.74万人,增长61.39%.1982年劳动适龄人口中,16至44岁的青壮年劳力人数为122.58万人,占80.8%。这支庞大的队伍,为社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在充分就业方面,则是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文化构成建国初,枣庄地区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559人,高中9727人,初中40968人,小学360793人,文盲、半文盲89200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在总人口中具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1437115人,占总人口的52.8%。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包括在校生和肄业生))5491人,占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0.4%;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129661人,占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434436人,占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30.2%;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867524人,占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60.4%。 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市6岁及6岁以上文盲、半文盲1001595人,占总人口的36.8%,12岁及12岁以上文盲、半文盲869029人,占总人口的31.6%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增加186枣庄市志1024068人,增长247.93%。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加393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增加91193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增加39346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增加506731人。每千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64年的0.8人上升为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5.1人上升为4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1.6人上升为159.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89.8人上升为318.9人。全市6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6.9%降到36.8%,降低10.1%;珍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41%降到31.6%,降低9.4%0枣庄市1982年6岁及6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文化程度统计表在全市12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中,男性占总人口的10.18%,女性占总人口的21.37%。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市女性人口的44.1%。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24岁以下青少年占11.71%;25至44岁青壮年占37.19%;45岁以上人口占51.10%。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文盲、半文盲人口仍高于全省文盲、半文盲率36.76%的水平。
  从地区分部上看,市中区文盲、半文盲率为33.62%,比全市低8.03%;山亭区为52.98%,比全市高11.33%;薛城区为39.29%,比全市低2.4%;峰城区为48.40%,比全市高6.75%;台儿庄区为47.19%,比全市高5.54%;滕县为38.29%,比全市低3.36%. 从人口年龄分组上看,年龄组越高,文盲、半文盲人数越多,文盲、半文盲率越高。
  卷五人口志187这主要是解放前社会制度造成的恶果。20至24岁青年人口文盲、半文盲率20.42%,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25至54岁青壮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50.98%,其中25至39岁人口文盲、半文盲率40.87%,5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89.42%0第四节职业构成1982年全市在业人.口为1477542人,占总人口的54.3%,占劳动年龄人口的97.3%。男性811557人,占在业人口的54.9%,占劳动年龄人口的53.5%;女性665985人,占在业人口的45.1%,占劳动年龄人口的43.9%。在业人口中,农、林、牧、渔人口最多,其次为制造业和矿业及木材采运业,最少的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只占在业人口的0.03%,金融保险业占0.1%,住宅管理、公共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占0.3%,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占0.7%01982年全市各行业人口的构成统计表188枣庄市志各种职业人口构成,本市务农者居多。占总人口的85.7%,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949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5.7%,非农14.3%。全市八大职业人口构成比例如下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1984年农业人口表。
  1982年全市各职业人口数的构成统计表1982年全市各职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统计表卷五人口志1891982年全市各职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统计表〔续表)第五节民族构成枣庄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1953年7月1日全市总人口为1473217人,其中汉族1468302人,回族4908人,满族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34%01964年7月1日全市总人口为1900692人,其中汉族1892751人,回族7878人,满族42人,苗族10人,蒙古族3人,白族1人,朝鲜族3人,侗族1人。少数民族共有7938人,占总人口的0.41%.1982年7月1日全市总人口2722504人,其中汉族2710919人,回族11403人,蒙古族19人,满族85人,苗族19人,藏族2人,朝鲜族18人,维吾尔族1人,彝族5人,壮族6人,布依族4人,白族6人,土家族4人,哈尼族6人,高山族3人,土族1人,毛难族1人。少数民族共11583人,占总人口的0.4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