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代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5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代人口
分类号: C921.2
页数: 3
页码: 240-242
摘要: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枣庄地区总户数16663户,总人口130041人。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34862户,167317人。1641年(崇祯十四年),志书记载尚有117161人,实际上“执簿呼名,十不存一”。
关键词: 人口调查 历代人口

内容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枣庄地区总户数16663户,总人口130041人。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34862户,167317人。1641年(崇祯十四年),志书记载尚有117161人,实际上“执簿呼名,十不存一”。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人口438328人。到1911年(宣统三年)发展到137057户,699628人,比明朝末年增加五倍以上。1919年5月全地区人口884220人,其中男477545人,女406675人。到1934年已达217075户,总人口1164601人。日军入侵后,人口减少,1940年总户数为174134户,总人口为902568人。1947年8月全地区共计66个乡、镇,965个保,14472个甲,217075户,1164601人。到1949年,总人口增到1395492人。38年共计增加696000人,每年平均增加18000人,增长速度为1.8%0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得到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出生率高,成活率高,死亡率低。1949年底,枣庄地区302381户,1395492人。其中市驻地城市人口近2万人。5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1958年至1960年,生活困难时期育龄妇女的疾病增多,出生率下降,老弱病残者的死亡率上升,外流人口增多,人口减少。1960年全市出生30166人,出生率17.22%o,死it34140人,死亡率19.48%o01962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外流人员返回故里,人口逐年回升。建国后出现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第一次是1955年至195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5%。上下;第二次是1962年,全市净增66984人,自然增长率36.1%o;第三次是1970年,全市净增75807人,自然增长率30.8%o。到1985年末,全市总户数为655648户,总人口已达到2817183人。其中市驻地城市人口122605人。建国后36年全市人口翻了一番,共增1421691人,平均每年增加39491人,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