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53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气候
分类号: P46
页数: 5
页码: 198-202
摘要: 枣庄市平均气温一般为13.2至14.20C。年际变化一般不超过0.5至10C。地理分布特点以临城镇为中心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关键词: 气候特点 气候条件

内容

枣庄市平均气温一般为13.2至14.20C。年际变化一般不超过0.5至10C。地理分布特点以临城镇为中心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其中张汪—官桥—羊庄—西集—棠阴—阴平—张山子一线以西地区,年平均气温)14.00C,为全市的高值区;而东郭一城头一辛召一线以东和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3.20C,为全市的低值区。
  全市各区(县)除1月平均气温在一10C以外,其它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其中7月最高((270C)。全年各月平均气温有5个月((1至3月,11至12月)在全年平均值以下,有7个月((4至10月)在平均值以上。其中5至9月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至27℃之间,为高温时段。
  极端最高温度40.40C,出现在1966年7月19日薛城;极端最低温度一21.80C,出现在1957年1月18日滕县。
  枣庄市各区(县)月平均气温表单位℃第二节降水枣庄市年降水总量一般在750至950毫米,多年平均815.8毫米,是省内雨量较充沛地区之一。除滕县的西北部及其他区的少数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外,绝大多数地区原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市境内有两处多雨中心,一是山亭区的辛召至市中区的孟庄至周村一线以东区域内年降水总量在900毫米以上;二是台儿庄境内运河东段两岸年降水量在850至900毫米。自西北向东南递增。
  夏季((6至8月)降水量最多,一般在470至61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5%;春季((3至5月)一般降水量为110至1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3至15%;秋季((9至11月)一般降水量为120至1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至19%;冬季(12至2月)一138枣庄市志般降水量35至45毫米。年降水以1月和12月最少,7,8月最多。
  全市降水相对变率平均为14至23%0其中,以山亭区的水泉至滕县的羊庄,薛城区的临城,市中区的北部以东和滕县的西北部地区变率均大于20%;春季和秋季变率分别是42至51%,36至42%.第三节日照枣庄市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为125千卡/厘米2。其中滕县、薛城区、峰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和市中区分别为117.9,118.3,117.5,136.6,112.2和117.3千卡/厘米2一般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春分多于秋分。
  枣庄市太阳辐射总量表单位:千卡/Cm明太阳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一般南部少于北部,平原洼地少于山区丘陵。山亭区的店子—张庄—东尧山—北庄一线以东和以北地区为全市辐射能量的高值区域,年辐射总量略超过130千卡/厘米2。而中部、南部和西部丘陵平原洼地的年辐射总量在120千卡/厘米2左右。
  北部群山区夏半年各坡度、坡向的日辐射总量一般比冬半年多100至300千卡/厘米2。夏半年各坡度、坡向辐射总量分布比较均匀,一般可达400至500千卡/厘米2。冬半年各坡度、坡向的辐射差异较大。特别在冬至前后,除向阳坡辐射较多外,北坡的辐射总量减少特别显著,其中北坡40度处的日辐射量几乎为零。峰城区中部和台儿庄区南部丘岭的日辐射量,除夏半年大致和东北部山区相近外,其它各季节一般每日要少5至10千卡/厘米203月至10月的光强分布时段,主要集中在6至18时之间,其中5至6月是全年光强分布的高峰时段,每日光可达6至8万米烛光,盛夏中午可达10万米烛光。冬季光强较弱,主要分布在每日光强的10至16时之间,每日光强一般为0.8至2万米烛光。
  枣庄市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300至2500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至58%。冬半年(秋分至春分)每日日照时数少于7小时。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每日日照时数)12小时,但该时段云雨较多,影响光照,平均每日实照时数为8至,9小时。
  北部日照时数多于南部,山区丘陵多于平原洼地。滕县—薛城—峰城以东以北地区)2400小时。其中北部山区,店子—张庄—东尧山—北庄以北范围内年日照总时数可达2500至2600小时,为全市高值中心。台儿庄和滕县西部地区,日照总时数卷四自然环境志139枣庄市湿度表单位:凳馨翼纂毫巴 %140枣庄市志为2300小时左右,是全市的低值区域。
  第四节湿度稳上升。
  全市一般气压最高值出现在10时和22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4时和16时左右。
  枣庄市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2.9至13.6毫巴,其中7月最大,为28到29毫巴。1月最少,只有3.5到3.7毫巴。夏季最大可达19.3毫巴到29.1毫巴。.秋季次之,为7.5毫巴到19.8毫巴。春季为5.9毫巴到15.3毫巴。冬季只有3.5毫巴到4.7毫巴。
  全年最大及最小绝对湿度分别为42.7毫巴和0.1毫巴,均出现于滕县(1963年8月12日,1964年2月3日)。
  枣庄市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至72%,7,8两月最大,约为80至85%,3月最小,约60%左右。夏季最大为74至79%;秋季次之,为70至76%;春季最小,为60至65%;冬季为60至67%. 全市年最小相对湿度为0,出现于滕县(1977年1月29日)。
  第七节雾枣庄市年平均雾日为11至22.6天。其中台儿庄区雾日最多,滕县雾日最少。最多年雾日可达37天(1977年薛城区)。全市雾日主要出现于冬半年,即当年10月至次年3月,以3月机遇最多。日变化主要集中在午夜至翌日上午,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天。
  影响能见度一般在200至1000米,特大雾天能见度只有几米。
  第八节霜第五节风全市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夏季受海洋季风控制,冬季受大陆季风控制,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秋多为季风交替时期。2至8月多东风,9至翌年1月多西北风。平均风速为3.5至4秒米,瞬间大风可达24秒米(1980年4月15日出现在峰城区)。
  第六节气压全市年平均气压为1007.9百帕到1022.1百帕,高气压出现在1月份,为1018.1百帕到1025.2百帕,低气压出现于7月份,为999.0百帕到1001.0百帕。冬季气压最高为1017.4百帕到1024.1百帕,夏季气压最低为996.3百帕到1002.6百帕,秋季气压比春季高。自3月开始至6月,每月以4.2至5.7百帕下降,自9月至10月每月以7.9至10.1百帕上升,11月至12月平全市无霜期在190至215天之间,与温暖季节大体相一致。一般南部较中部和北部长些。初霜日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终霜日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由于本市地形较复杂,各地地貌类形不一,加之冷空气侵入时间和强度的不同,初、终霜日的年际变化及地域分布各异。滕县,初霜日最早在10月11日,最晚在11月17日,终霜日最早在3月12日,最晚在5月4日,分别相差37天和54天。从地形与无霜期的关系看,山顶陡坡等无霜期较一般平地长20至25天。山谷坡地的底部、盆地及密封式的槽型谷地无霜期则较一般平地短20至30天。
  霜冻危害在滕县、峰城区一带比较严重。
  秋季霜冻比春季霜冻危害严重。自1960年以后,因早霜冻危害严重的年份有1960,1963,1965,1968,1969,1976,1979年,平均3至4年一遇。因晚霜冻危害严重的年份有1962,1971,1972,1978年,平均6年一遇。
  峰城区于1978年4月17至23日出现晚霜冻,地面最低温度为一3.70C,地面极端最低达一6.30C,造成冬小麦孕穗期受冻,影响产量。
  卷四自然环境志141全市霜冻危害平原地区重于山丘地区,山谷重于山坡,有“雪下高山,霜打洼,雹打一条线”的谚语。
  28.9℃到30.70C;春季17℃到17.70C;秋季16.3℃到16.9C;冬季最低为0.7℃到1.10C。
  第九节地温第十节冻土全市年平均最高地面温度为31.0℃到33.3C06月份46.5C到50.3C,8月份44.6℃到49.90C。全年平均最低地面温度为5.9℃到7.50C o7月份最低为19.6℃到22.60C,1月份最低为一8.9℃到一7.80C年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63.3℃到68.70C分别出现于6月下旬和8月上旬。年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一24.5℃到一18.80C,分别出现在12月末、1月和2月中旬。
  全市年平均0厘米地面温度介于160C -16.5℃之间。滕县、台儿庄区7,8两月地温最高,为301C以上;薛城区、峰城区8月地温最高,为29.80C;市中区.7,8两月地温最高,为29.80C。以季节分,夏季最高全市年平均冻土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最大冻土深度达38厘米,出现于1977年1月7日薛城区。滕县1963年2月出现最深30厘米;市中区1980年2月10日出现29厘米;峰城区1984年1月出现22厘米;台儿庄区1980年2月出现24厘米。
  全市土壤冻结期一般在n月份至次年3月份,封冻期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10厘米以下冻结平均在1月6日,最早始于12月9日,最晚始于次年2月1日。解冻期平均在1月28日,最早于1月8日,最晚于2月17日解冻。年平均10厘米深处封冻21天至22天,最长曾达47天。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