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508
颗粒名称: 卷一 概述
分类号: K29
页数: 15
页码: 62-67
摘要: 枣庄是历史悠久的鲁南煤城早在唐、宋时期,枣庄就已出现煤炭开采活动。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载:“矿务之见于三代前者也……讫唐五代不废。”至元代,枣庄采煤活动更为广泛。随着采煤技术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至鸦片战争之前,枣庄地区已形成“商贾辐揍,炭窑时有增置,而嘈运数千艘,连墙北上,载煤动辄数百万担”的著名煤炭产地。1878年(清光绪四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直隶知县戴华藻会同枣庄当地绅曹王曰智、金铭、李伟等人,筹集“十万串之巨款”,“购用泰西机器”,建立了“峄县中兴矿局”,前后共建煤井12处。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直隶候补道张莲芬与德人天津税务司德璀琳,合股创办“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后几经扩建,煤炭产量剧增。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全国掀起要求收回路权、矿权的反帝爱国运动,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浪潮推动下,毅然令德股抽去,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注销“华德”字样,并辞聘洋总办,由张莲芬任总理,戴理庵为协理。同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为拓开煤炭运销渠道,开始筹筑台枣铁路,在不涉及路权、矿权的前提下,以所产煤炭为抵押,向德商礼和、瑞记两洋行借款八十万马克,合银二十万两,年息六厘,分五年还清。1910年9月,台枣铁路正式开工,为中国商办铁路之始。1912年,台枣铁路及津浦铁路临枣支线同时通车。至此,中兴公司煤炭运销可通过自办的台枣铁路运至台儿庄码头,再经运河南运江淮。
关键词: 概述 概论

内容

枣庄是历史悠久的鲁南煤城早在唐、宋时期,枣庄就已出现煤炭开采活动。清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载:“矿务之见于三代前者也……讫唐五代不废。”至元代,枣庄采煤活动更为广泛。随着采煤技术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至鸦片战争之前,枣庄地区已形成“商贾辐揍,炭窑时有增置,而嘈运数千艘,连墙北上,载煤动辄数百万担”的著名煤炭产地。1878年(清光绪四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直隶知县戴华藻会同枣庄当地绅曹王曰智、金铭、李伟等人,筹集“十万串之巨款”,“购用泰西机器”,建立了“峄县中兴矿局”,前后共建煤井12处。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直隶候补道张莲芬与德人天津税务司德璀琳,合股创办“华德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后几经扩建,煤炭产量剧增。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全国掀起要求收回路权、矿权的反帝爱国运动,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浪潮推动下,毅然令德股抽去,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注销“华德”字样,并辞聘洋总办,由张莲芬任总理,戴理庵为协理。同年,枣庄中兴煤矿公司,为拓开煤炭运销渠道,开始筹筑台枣铁路,在不涉及路权、矿权的前提下,以所产煤炭为抵押,向德商礼和、瑞记两洋行借款八十万马克,合银二十万两,年息六厘,分五年还清。1910年9月,台枣铁路正式开工,为中国商办铁路之始。1912年,台枣铁路及津浦铁路临枣支线同时通车。至此,中兴公司煤炭运销可通过自办的台枣铁路运至台儿庄码头,再经运河南运江淮。
  同时通过临枣支线接津浦铁路,津浦铁路每天给中兴公司加开运煤专列,将煤运销长江中下游,津浦铁路中段和南段,陇海铁路东段,以及沪宁、沪杭雨诸铁路沿线。并通过连云港远销日本、小吕宋等地。中兴煤矿公司还在浦口、上海、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清江、苏州、瓜州等处设有分销机构。由于煤炭销路畅通,有力的促进了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兴旺发展。
  1924年12月,中兴煤矿公司改经理制为董事制,黎元洪任董事长,资金扩充到750万元,并更加注重煤炭开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一方面向外资慎昌洋行、西门子公司订购新式机器设备,s国内各五金行选购器材;同时注意罗致人才,加强中兴公司的技术力量;并派矿师朱言吾赴欧、美考察矿务,聘请曾任过本溪、井隆矿师的张温卿为中兴公司副经理,著名学者丁文江为顾问。
  当年煤产量达84万吨,盈利360万元,矿工达18000余人,一跃成为我国民族矿业之冠。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总是一波三折。
  枣庄市志由于新旧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导致中兴煤矿公司逐渐衰落。1931年后,才稍有复苏。至1934年,有3座大型矿井先后建成投产,煤最高年产量达173万吨。其规模与产量仅次于日资经营的抚顺煤矿和中英合办的开滦煤矿,居全国第三。1937年,中兴煤矿公司为了销售所产煤炭,在上海成立了中兴轮船公司,在天津、青岛设立了分公司,在南京设了办事处。投资75万元建立了浦口厂栈码头,以40万元购置了上海浦东白莲径煤栈码头。由连云港中兴煤矿公司派出机构,具体经办煤炭出口业务,负责上海、香港、广东等地的售煤。中兴煤矿公司还在不少地方设有炼焦厂,只是蚌埠中兴炭厂就有焦炉70多个,月销焦炭三四千吨。
  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攫取。日本侵略者对枣庄煤炭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性开采,煤炭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八年间有4000多名矿工死于日本侵略者“以人换炭”法西斯血腥政策之下。1938年至1945年,枣庄矿区共产煤1333.盯万吨,运往日本440.6万吨。
  建国前夕,枣庄矿区由于战争的破坏,矿井大量积水。1949年,原煤产量仅有14.3万吨。新中国建立后,中兴煤矿公司进行了矿产清估和公私合营,同时对主要矿井进行了修复和扩建。1956年2月5日,部属枣庄矿务局成立,新建各煤矿先后投入生产。1958年,地方煤矿也迅速发展起来,当年建小煤井119对,其中17对投入生产。1960年,全市原煤产量达704.2万吨。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后,小煤窑虽有下马,但一直到1969年,全市煤炭产量始终保持在四五百万吨。70年代初,枣庄矿区东部矿井由于高强度开采,开始逐年老化,出煤量减少,枣庄矿务局开发重点西移。在中央“大办五小工业”方针推动下,地方煤炭工业迅速发展,1979年全市煤炭产量上升到1043.8万吨。从80年代初起,枣庄矿务局加快了新区煤矿建设,对部分老矿井进行了开拓延深,在经营管理上推行了经济责任制,增强了企业活力。1985年,枣庄矿务局职工达66516人,固定资产原值60181万元,原煤产量达684万吨,连同地方煤矿,全市煤炭产量达1002.6万吨,完成产值31834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9%0枣、滕地区煤炭储量大,煤质优良,是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重点煤炭开发基地。枣庄煤炭在国际市荡上日益受到关注,联邦德国、英国、美国、联合国矿山开发组织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先后来枣庄考察煤矿建设,洽谈煤炭贸易业务。
  卷一概述枣庄是组群式新兴工业城市早在明、清时期,今枣庄市辖区的原滕县、峄县城垣屋宇就具有一定规模。
  运河重镇台儿庄,更是“商旅所萃,居民富给,甲于一邑”。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枣庄矿工聚集,并逐步形成近代工业、科技、教育、商业、文化兴盛的城镇。
  津浦铁路通车以后,临城(今薛城)成为鲁南重要的铁路站点,货物中转集散地。新中国建立后,几处地方都得到迅速发展,但各处之间仍都有大面积农业区相隔,因而枣庄市形成了组群式城市格局。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驻地枣庄,原是峄县北部一个矿工集中的小镇,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8年前,人口仍不到两万人,面积1.4平方公里,街道狭窄,土质路面,房屋破旧,污水遍地流,十路九不通。198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5.7平方公里,街道总长47.8公里,除建有党、政、军机关办公设施外,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商业网点分布有序,公用设施配套,居民在山东最早使用了管道煤气。通过发展集中供热,防治煤研山自燃,锅炉消烟除尘,加强“三废”治理等措施,往昔烟尘弥漫的城市病疾一改旧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3.5%,居民小区、公园、广场、游乐中心、街道两侧、居民庭院,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煤炭开采在枣庄有悠久的历史,但其他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建国初期,全市只有几家小型私营工业企业和少数分散在城镇的手工作坊。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801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到1957年工业产值仍低于农业产值。50年代末,随着采矿业、炼焦业的兴起,国营、区县、社队办企业相继发展起来。196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7425万元,占当年工农业产值的75.5%。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业生产略有回落。
  1964年以后,、一些中型国营骨干企业相继建立,工业迅速发展。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生产秩序混乱,有的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整顿,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
  特别是1978年以后,通过贯彻中共十一履三中全会精神,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业、交通、邮电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至1985年,全市已形成以煤炭、建材、电力为主体,同时拥有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卷烟、造纸、橡胶、陶瓷、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1985年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达107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68个,集体所有制企业906个,乡镇工业企业695个,职工总人数达24.5万人,工业总产值枣庄市志达到21.3亿元。
  1985年,全市有各类公路71条,总长1111.3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1条,总长527.2公里;区县公路38条,总长485.3公里;乡镇公路16条,总长72.05公里;专用公路6条,总长26.8公里。年公路客运量957.5万人次,货运量1674.86万吨。境内有京沪铁路纵贯西部,薛枣铁路连接腹地,另有40条铁路专用线通往各大厂矿企业,铁路总长217.5公里,沿途设有10个火车站。1985年,全市铁路各站旅客总发送量260多万人次,货物总发送量860多万吨。京杭大运河穿过市境南部,伊家河在台儿庄西与运河汇流,境内总通航里程76.3公里,有港口、装卸点28个,渡口12处。198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8万吨。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全市运输网络比较密集。北通京、津,南至沪、杭,西连邻省,东达海港,运输非常方便,十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随着经济的繁荣,现代化传输手段邮电通讯事业逐步得到发展。1985年,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880门,电话机总数11215部,邮电局、所70处,邮路23条,总长度860公里,信函交换量达2795万件。
  明清时期,滕县、峄县、临城、枣庄、台儿庄等城镇,人口居住集中,商业已较兴盛。民国时期,由于津浦铁路通车,水上交通便利,枣庄地区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时商号、贸易货栈四起,商贾云集,矿区工商贸易繁荣,百货业、烟酒业、饮食业、纺织品业都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苏、鲁、豫、皖交接地带物资重要贸易集散地。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后,日本人也纷纷前来进行掠夺性贸易活动。先后在枣庄设立“资美洋行”、“三井洋行”,在滕县设立“大茂公司”、“三井公司”、“三菱公司”,掠夺大量煤炭、粮油、土特产运往日本。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商业贸易措施,逐步形成了城市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农村以供销社为主渠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
  特别是1978年以后,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放宽政策,坚持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和“多渠道、多形式、多成分、少环节”的流通体制,整个商业经营逐步由分配型转为流通型,更好地起到了沟通工农业生产,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1985年,全市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34947个,其中国营批发网点44个,农副产品收购供应网点298个,零售网点20340个,供销合作社营业网点1166个,全部从业人员达9454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6750万元,进出口贸易也获得较快发展,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贸易联系。1985年全市出口商品已发展到有畜产、土产、工艺品、粮油、食品、矿产、轻工、化工、纺织、机械、设备11大类,75个品种。其中,山羊板皮、松花蛋、果脯、毛笔、精煤、麻袋等商品出口量较大,收购总额达6235.8万元。在出口的75种商品中,有轰一婀{21个品种是由乡镇村办企业供货出口的,乡镇企业已逐渐成为出口创汇的匡要力量。
  衷序市有妥艇的压中寸1根据对北辛文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枣庄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汝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全市发现20多处,进一步证明枣庄地区的人类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市驻地枣庄,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唐、宋已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元、明以后,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集镇以至建成现在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
  枣庄地区夏时南部为都国,北和西部为滕国和薛国。商代西北部为滕国、郊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都国,中部为9国,南部为福阳。西周东属ofd国,南属福阳,西属薛国,北属滕。春秋时期东属OIL国,南属福阳国,西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邻国。公元前254年,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秦行郡县制,枣庄地区分置兰陵县、曾5县、傅阳县、薛县、戚县、滕县,分属郑郡和薛郡。西汉南部为楚地,而后均属东海郡。东汉西北部先后置蕃县、薛县,南部为示县、阴平县、傅阳县。晋朝北部初属鲁郡,东属东海郡,后均属兰陵郡。586年(隋开皇六年),蕃县改为滕县。5%年(开皇十六年),分承县为都州及兰陵县,升滕县为郡,不久仍改为滕县。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邵县,属沂州琅哪郡,滕县属徐州彭城郡。宋因之。公元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设滕阳州,后复为滕县。
  1216年(金贞枯四年),置峰州领承县,后划为邱州,改为兰陵县,属山东西路。
  明代属济宁府,北置滕县,南置峰州,后降峰州为峄县。1385年(明洪武十三年),滕县、峄县改属充州府。清循明制。民国初,属岱南道,1918年属济宁道。
  1928年,两县直属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7日,峄县建制撤销,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12日,枣庄市改建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管辖。
  枣庄为齐鲁之邦,具有灿烂的古代文化。
  位于滕县官桥镇、张汪镇之间的薛国故城,北依龙、峰两山,西濒微山湖,战国时期,已是拥有6万之家的名城。故城历经沧桑,凡两千余年,至今城基犹存。
  位于滕县城西南十五里姜屯植东滕城村的膝国故城.现城佰砖4-it,依稀可枣庄市志见。据清《滕县志》称:故城“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外城略成长方形,东西横陈,城东北隅尚存一城角,至今仍有一高台,俗称“文公台”,亦称“灵台”,相传是滕王的宫寝遗基。台下一池,传为“灵沼”。《孟子·梁惠王》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滕文公效法文王,因建此池。子城外东南角下有一土台,即“上宫馆”遗址,滕文公礼聘孟柯即于此。
  枣庄地区历史上名人辈出。战国时期,齐贵族田文,号孟尝君,受封于薛。
  他招贤纳士,门下有食客三千。先任秦相,后任齐相,再任魏相,成为当时的显赫人物。
  战国薛人毛遂,居赵国平原君门下,不为人所知。秦攻赵,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自请随往,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回赵国后,平原君赞颂毛遂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宾。“毛遂自荐,,被历代传为佳话。
  滕国国君滕文公,三次向孟子求教治理国家的办法,他兴办教育,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仁政”,实行“礼制”,数年间,把滕国治理得人丁兴旺,国家富庶,居民富给,被其他诸侯国誉为“善国”。
  汉初薛人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辞,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被刘邦拜为博士,后摧升为太子太傅。他一生不仅帮助汉高祖刘邦整理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整套适合当时统治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和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西汉东海郡op县人匡衡,出身贫穷,自幼勤奋好学。“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匡衡才智过人,说诗见解独到,当时有传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在朝廷中,匡衡历任“太常掌故,,、“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v66,71相”等职。作为三朝元老,他通古博今,刚直不阿,敢于上疏直谏,是两汉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被历代推为名人而世代相传。
  西汉东海郡兰陵(今峰城区萝藤乡)人疏广、疏受,汉宣帝地节三年,分任太子太傅和太子家令。叔、侄任职期间,很受朝廷器重,并称朝廷中的“二疏”。
  五年后,二人“宦成名立”,“功遂身退”。二疏认为“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因而将皇帝和皇太子所赠黄金不留给子孙,全部遍赠乡里,历代名人对“二疏,,“功成不居,父子清风”的义举,深为钦佩。晋代陶渊明、唐朝韩愈、宋朝苏东坡都曾咏诗写赋加以赞颂。“二疏”去世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其故卷一概述居筑有二疏城、散金台,并塑二疏像祭拜。
  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在为官期间,不满弊政,不畏权势,大胆揭发权贵,他两次出任南京光禄寺卿。在辞官回故乡峄县期间,纂修出《峄县志》,成为峄县历代修志的范本。贾三近一生著述多所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有: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枣庄地区历史上不但出现过一些有抱负、有作为、有造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水平。据北辛出土用于针灸的骨锥考证,早在原始社会枣庄地区就已出现中医医疗活动。历代名医辈出,五代时的萧炳,元朝的李浩、李元,明朝的郭东,清朝的刘培裕、孔继英、张克述,民国时期的刘映灿、仇毓贤等,医术之高明,治病之灵验,无不在鲁南苏北一带享有盛誉。
  春秋时期,滕国制造的编钟,造型优美,音质纯正;秦汉时期的铁制农具,坚固耐用;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陶器,瓷质细腻,釉彩均匀,图案优美。
  历史事实证明,枣庄这片古老的土地,无愧为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枣庄历史上多战事,民族忠勇英烈辈出枣庄东北部为崇山峻岭连绵的抱犊m山区,西濒微山湖,南临运河,依山面水,地处苏、鲁、豫、皖交接地带,历来多战事。特别是近百年来,我们民族的忠勇英烈,为了拯救国家的危亡,推翻反动统治,在枣庄地区创造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迹。
  1858年(清咸丰八年),捻军任乾、张隆率部3千余人由徐州进入山东,滕县陈玉标率领农民积极响应。1860年(咸丰十年),峄县刘双印、牛闺女、滕四率众数千人,响应捻军号令,据守峰北云谷山中,义军发展至万余人,清官军围困断粮数月,义军坚强不屈,拒不投降,刘双印等最后光荣战死。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峄县农民王统时,愤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联络50余人,毅然劫取由峄县解送济南府的13车皇银。辛亥革命以后,人民群众反对军阀的斗争此起彼伏。
  1923年,张敬尧旧部孙美瑶,联合各路“杆子”,据守枣庄北部抱犊固山区,与北洋政府军相对峙。北洋政府调重兵围困,孙美瑶部为迫使官兵撤退,以解枣庄市志抱犊尚之围,在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劫持京沪第二次特别快车中外旅客三百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给北洋政府造成很大压力。
  1938年春,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日本侵略军两个精锐师团由邹县、潍坊分两路向徐州推进。3月16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城发起猛攻,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率领守城官兵,以绝不为敌人所屈服的无畏气势,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英勇撕杀,白刃格斗,血肉横飞,终因敌众我寡,守城部队壮烈殉城。中国当局在武汉为王铭章举行公祭时,中共毛泽东等领导人联名送了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993月24日,日军开始攻击台儿庄,守备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步兵第三十一师在师长池峰城的率领下,胸怀报国之志,与日军展开肉搏,死守阵地,巧天内击退敌人8次进攻,铁血布满阵地,尸骨遍陈街巷,日军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称:“虽为敌人,睹其惨烈之状亦将为之感叹。994月5日至巧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使强敌受到大量杀伤,整个战役历时33天,以日军彻底溃败而告终,共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激励了整个反法西斯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粉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罪恶阴谋,1947年1月2日,华中和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集中27个团的兵力,向驻鲁南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至4日,首先在马家庄、太子堂和卞庄地区歼灭国民党二十六师四十四旅、一九六旅和第二快速纵队。n日,攻克峄县城,活捉国民党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12日,攻占枣庄外围阵地。16日,攻占齐村。20日,攻克枣庄,生俘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以下8千余人。是役历时18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汽车474辆。此次战役,史称“鲁南大捷”,打击了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嚣张气焰。
  枣庄地区从有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长期地艰苦卓绝的斗争。1926年,纪子瑞受中共山东省执委会的派遣,来枣庄中兴煤矿公司发展党组织,迅速成立了枣庄市第一个党支部,领导煤矿工人秘密建立了赤色工会。次年,成立了劳工会,与中兴煤矿资本家、把头、工贼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9年至1932年,枣庄中兴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大罢工,向煤矿资本家提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提高工资待遇的要求,为工人争得了一定的权益。1930年,王临之、李景瑛、李叔铭、刘炳文、马奉我等觉悟的知识分子,不顾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在滕县创办了国民书店。朱道南、张捷三在峄县创办南华书店,推销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1932年,中共徐州特委派郭子化以行医为名,来枣庄开展地下工作,在枣庄地卷一概述区先后成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中共峄县委、中共苏鲁边区特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临时特委等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领导枣庄人民与封建势力、地主把头、煤矿资本家进行顽强斗争。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枣庄一批爱国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党的领导下,纷纷组织起抗日民族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和土顽展开殊死搏斗。先后组织起抗日武装“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沛滕边独立营”、“沛滕峰三县游击大队”、“苏鲁支队”、“滕县县大队”、“运河支队”,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鲁南重要的抗日力量。1940年,鲁南铁道游击队在枣庄成立,他们活动在枣庄、临城地区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火车、炸铁道,拔据点,打得气焰骄横的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并为鲁南山区八路军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给养。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枣庄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为了拯救民族危亡,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不惜牺牲,挺身而出,英勇战斗。滕县善庄人山东八路军班长陈金合,1945年10月11日在柏山战斗中,为歼灭据守碉堡顽抗的敌人,手擎手雷,冲至敌人近前,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扫清了我军前进的障碍,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陈金合被陈毅元帅誉为“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滕县武工队员张勇,1947年经常只身深入敌占区刺探情报,4月8日,她身怀党的重要机密文件不幸被俘。敌人割掉她的耳朵,用尽酷刑,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敌人剖开她的腹部取文件,发现已被她吞咽时嚼得粉碎。面对敌人的屠刀,很多人铁骨铮铮,为国捐躯。著名英烈何一萍、渠玉柏、张洪仪、洪振海、孙伯龙、马立训、曹杰等人在出生入死的枪林弹雨中先后献出了宝贵生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市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2600多人。很多战争年代入伍的枣庄儿女,至新中国建立后,仍在党政军中担任要职,坚持不懈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继续贡献力量。
  枣庄农业矿产资源丰富,有广阔发展前景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端,我国南北方交接地带。全市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受海洋气候影响,具有年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雨集中,春风多,回暖早,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3.90C,1月平均气温一10C,7月平均气温27.10C,年降水量815.8毫米,光照2380小时,无霜期为207天。
  市域东西宽56公里,南北长%公里,面积为455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24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4%;山丘1630平方公里,占36%;涝洼450平方公里,占10%。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多东西走向,山体多系石灰岩和石灰求庄市志岩页岩交错构成,少部分是火成岩。北部最高山峰海拔620.4米,南部沿运河地区海拔20多米。地质属华北型地层,市境有南北向峰山断裂,东西向陶枣断裂、峄县断裂、韩台断裂贯穿,完好的保存了含煤地层。
  本市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又有山区丘陵、平原、湖洼,具有多种物产生殖条件。枣庄市为山东省富水区之一。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79亿立方米,地下水7.2亿立方米,可引湖水2.13亿立方米,京杭运河穿越市境南部。有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流12条,发展农业生产有比较优越的水利条件。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高粱、谷子、大豆等23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烟草、麻类;果品主要有苹果、黄梨、大枣、板栗、核桃、石榴、柿子、山植、樱桃等;主要树种有杨、柳、槐、桐、榆、椿、谏、柏等;家畜家禽以牛、驴、马、骡、猪、羊、兔、鸡、鸭、鹅为大宗;鱼类主要有鲤、螂、链、草、甲鱼等60余种;中药材主要有丹参、益母草、全蝎、柏籽、五加皮、半夏、银花、酸枣仁等160多种。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灾荒、战乱频繁,地租、高利贷盘剥和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发展受到很大压抑和束缚。“岁大饥,民相食”屡屡出现,广大农民逃荒要饭,卖儿卖女,更为常见,农村情景十分凄惨。直至新中国建立前,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只有75斤左右。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发展互助合作,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推广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生产形成了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经济和家庭经济等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合作经济。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1985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80斤。油料、棉花、黄烟等经济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彻底改变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局面,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观,出现了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居住讲宽敞,家庭摆设讲大方的欣欣向荣局面。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对近几年影响农业发展的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大量被挤占,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锐减;有机肥料施用增长赶不上化肥的I长,影响地力长期稳定提高;山丘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农药大量使用和污水x溉,使部分土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不但引起了重视,并着手积极解决。
  枣庄地区农家饲养家畜、家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一向占有一定比重。1949年,全市畜牧业产值92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7%。新中国建立后,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78年后,广卷一概述大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和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以畜牧饲养业为主的家庭副业,并逐步形成了一批饲养专业村和专业户。1985年,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户发展到3497个,畜牧业产值达23606万元,畜牧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0全市适宜养鱼水面有6万多亩,水质营养丰富。建国后,水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1982年,实行渔业生产责任制以后,渔业生产有了新的起色,并相继涌现了一批养鱼专业户、重点户。至1985年,除大型水库没落实好承包责任制外,其余水面基本上承包到人、到户,养殖面积达58400亩,水产品年产量2452吨。
  明、清时期,枣庄境内林木茂密,且多鸟兽,既有鹿、璋、野猪、狼、狐出没山林,也有鹰、鹤、鸡、鹊飞鸣于天。当地居民很早就注意植树护林。但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由于战事频繁,人口剧增,土地开垦,水土流失,林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至1949年,全市有林面积仅为6.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不足2%。新中国建立后,全市植树造林取得很大成绩。到198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发展到6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略高于全省9.5%和全国12%的水平。
  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展了果品生产,逐步形成了店子、阴平等地的大枣,棠阴、渴口等地的石榴,辛召等地的柿子、板栗,水泉、冯卯的黄梨,山亭的花椒生产等基地。对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及时进行了挽救保护,如抱犊固狭沟内集中生长的八角枫、鹅耳杨、懈栋等珍奇树种,现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徐庄、北庄等地的漆树园,已培植漆树40万株。当然,建国后林业发展的道路也很不平担。解放初期,各级政府开展了林业资源调查,分山划界,落实山林权属,采取了发展林业生产一系列措施。但此后一些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政策不配套,林业生产屡遭挫折。几乎每一次农村经济体制变动,林业都遭到破坏。农业合作化,农民土地入社,地上的树竞相刨掉,公社化,一切入“公”,树株更是乱砍乱伐;“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无政府主义泛滥,不论集体还是国有山林资源,都遭到严重损失。自1981年冬天起,全市相继开展了“林业三定”,1984年又开展了以户为主的开发性承包,山林生产秩序逐步好转。全市林业用地132万亩,还有58万亩宜林山滩可以有计划地发展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和干鲜果品生产。
  枣庄地区早在唐代,劳动人民就十分重视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据《峄县志》载:“唐贞观中承地……,岁灌数千顷,青徐水利莫与为匹。”由于境内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径流量大,年际悬殊,故常出现“春旱秋涝,晚秋又旱”。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建设,持续进行了以蓄水枣庄市志防洪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50年代始,先后对13条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开沟挖渠,治理涝洼90万亩;先后兴建了岩马、马河、周村、户主、石嘴子5座大中型水库,库容总量达4.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44.2万亩;建成小型水库130座,总库容量0.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26万亩;开挖控制流域面积万亩以上灌溉渠道16条,控制灌溉面积147.2万亩。
  打机井17856眼,井灌面积95.15万亩。各项水利工程,对于缓洪拦淤,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灌溉,起了很大作用,农业生产抗旱防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枣庄地区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磷、石膏、蛙石、铝土、硫铁、陶土、石英石、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钾长石和稀土等20多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12种。煤炭是枣庄的主要矿产,主要煤种有气煤、肥煤、天然焦。煤质优良,储量丰富,煤层赋存条件好。境内有枣陶、官桥、滕南、滕北、滕东、韩台6个煤田,面积1016.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4.47亿吨,其中探明储量45.2亿吨。石灰石已探明的矿带有7条,储量约26.5亿吨,发展水泥生产有很大潜力。石膏矿田面积70平方公里,总储量12.7亿吨,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高。全市既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又有京沪铁路贯穿南北,京杭大运河过境,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发展工业生产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全市煤炭储量,按年产1000万吨,可继续开采300年以上。而且煤质优良,适合炼焦、发电和发展煤化工。煤炭生产在全市有较好的基础,设计、施工有一定技术力量,采煤经验比较丰富。煤炭作为枣庄的支柱产业,有很大潜力和发展前途。可依托煤炭优势,发展煤化工,全市现有年产50多万吨的机焦生产能力,并能从煤中分离出20多种化工产品。原煤气化、液化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已经立项攻关,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前景令人乐观。
  枣庄电力工业在山东电网有重要位置,发电量已达40多亿千瓦小时,60%输出。作为煤炭基地,枣庄仍可增大装机多发电,既可为缓解国家电力紧张作出贡献,也有近期煤炭转化利用的可靠途径。
  建材资源,是枣庄的一个重要优势。建材工业在全市已形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石膏等9个行业,40多种产品的生产体系,但仍多限于传统产品和生产工艺,采用现代化技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有很大潜力,必将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纺织工业在枣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门类全,装备水平比较高,内涵潜力大,为全市近期的骨干产业之一。棉、毛、麻、丝、化纤纺织、印染都有一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大力发展深加工,不但能更好地卷一概述满足市场需要,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枣庄虽是城市,而80%的人口从事农业。粮食、蔬菜、肉食、果品、皮张、中药材等每年都有外调外销。因此,本着方便、营养、保健、卫生方向,大力发展粮油加工、酿造、糕点、罐头、饮料、乳制品、果脯、脱水菜、饮料酒、卷烟等食品工业,既有较充裕的原料供应,更可大大促进工业收入和农业增值。
  全市已初具规模的冶金、化工、机械、电子、陶瓷、塑料、造纸等行业,都有很大的内涵、外延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的繁荣,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必将出现长足的发展。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枣庄,在国家“四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能够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枣庄市志》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连绵延续经久不衰。明、清至民国,枣庄市今辖区原膝县、峄县所修志书达20种之多。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旧志体例多因袭相沿,内容杂芜俱陈,但所载地方史料,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不失为重要文化遗产。”一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绵延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枣庄市人民政府于80年代初建立了新的修志机构,开始组织编修新方志。1985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史志办公室和市直机关各部门根据《枣庄市志》的编幕要求,开始商定市志各分志篇目。编写篇目的拟定,指导和促进了入志资料的搜集;随着搜集资料的进展,又充实、调整、完善了各分志的篇目。从分志篇目初定起,广大修志人员查档案,阅典籍,录口碑,广征博采,历时三载,搜集文字资料数以千万计,和大量图片、实物。经过对资料考证、筛选,全面开始分志编幕。市志各分志初稿草成以后,市直各部门分别组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知情人士,反复进行了资料核实和志稿审定。在分志成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公室总幕合成((冬庄市志》稿,最后由枣庄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幕委员审定出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