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61
颗粒名称: 第十卷 军事
分类号: E11
页数: 32
页码: 652-683
摘要: 建国前,境内不是县以上治所驻地,无相应的地方军事机构。
关键词: 军事建设 军事理论

内容

第一章机构。
  建国前,境内不是县以上治所驻地,无相应的地方军事机构。枣庄矿区,1912年设立巡警局;1932年设立中兴煤矿公司矿警队队部(位中心街北首西侧);1938年设立枣庄日伪矿警总队队部;1946年国共两党分别设立矿警大队队部(队长宗耀庭,队部在“八大家”以西“老公司”里)和枣庄矿警总队队部(司令先后是王见新、杜季伟,队部在枣庄矿里)。
  建国后,1950年5月开始,为峄县所辖的境内各区、乡,均设立人民武装部。6月,枣庄矿区(后为峄县十区、枣庄区)设立人民武装部,首任部长是杜凤启,齐村乡人民武装部首任部长是杨士友,等。1956年8月,合并区乡,新确立的县辖枣庄镇设人民武装部。1958年3月,撤区并乡,乡镇武装部部长改称武装队长,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后恢复原称。人民公社和1984年体制改革后的乡镇,均设立人民武装部。基层人民武装部,属于同级政权和上级(区、县)武装部双重领导。
  1962年6月至1972年1月,其间设立的枣庄镇人民武装部,属于枣庄镇人民委员会(1968年3月改为枣庄镇革命委员会)和枣庄市人民武装部双重领导,刘凤智、毛延龄先后任副部长,有其他专职干部2人。
  1977年1月,经济南军区批准,设立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武装部,隶属于市中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5月改为市中区人民政府)和枣庄市人民武装部。初为副团级单位,1978年5月升格为正团级单位。编制16人,其中政委、部长、副政委、副部长各一人,下设军事科、政工科。1981年增设供管科,编制增至18人。初辖郊区人民公社、区直机关人民武装部,城区内市直有关局和省、市属部分企业人民武装部。1982年,市直机关人民武装部划归区人民武装部领导。1983年,撤销区直机关人民武装部,齐村、孟庄等10个公社人民武装部划归区人民武装部管辖。至1984年,市中区人民武装部辖11处乡(镇)人民武装部,市直机关武装部,市直有关局和部分省、市属企业人民武装部。
  1978年,建立市中区人民武装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由中共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副主任委员二人,由区人民武装部政委、部长兼任;委员若干人,吸收市直有关局及省、市属部分企业领导人参加。区人民武装委员会每年开会若干次,对年度征兵、民兵建设等重要工作进行研究,并对全区武装工作实施检查监督。
  1958~1985年,枣庄城区为县、市治所驻地,先后设有相应的地方军事机构。
  1960年4月,峄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枣庄市人民武装部(团级),隶属济宁军分区领导。1962年4月,升级为省直辖市武装部(副师级),下设训练处、组织动员处、政治处、管理科,辖峰城区、薛城区、台了L庄区、齐村区和枣庄镇人民武装部。1981年12月,枣庄市人民武装部升格为正师级单位,辖峰城区、薛城区、台儿庄区、齐村区、市中区和滕县武装部。1985年10月,枣庄市人民武装部改称枣庄军分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统辖各区县人民武装部。
  第二章驻军。
  第二章清政府军1644年(清顺治元年),沂州派镇标前营(下设4个连,12个排,36个班,计500余人)驻枣庄、峰城、台儿庄。1723年(清雍正元年),充州镇标统辖派马兵、步兵300余人驻枣庄、韩庄等地。1860年(咸丰十年)深秋,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与侍郎瑞麟等带领八旗兵1200余人进驻枣庄等地,与捻军、幅军作战。
  北洋军阀政府军1912年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后,“中央第一混成旅,(旅长施从斌)一个团驻扎峰城,设防枣庄。1918、1923年,皖系充州镇守使何锋任部设防枣庄。1925、1927年,奉系张宗昌直鲁军第七军第六旅马登流部进驻枣庄、齐村等地。驻齐村的一个团,团部设东好子当店,队伍驻扎火神庙、教堂等处。其间,中兴煤矿公司按令每天向马部供给粮食六万斤。马部成群士兵曾携带枪支沿街哄抢商店,强取煤焦命运夫卖出,赚钱归己。
  国民政府军1927年6月,北伐军第三路军四十军贺耀祖部击败奉系军阀张宗昌部孙百万旅,进驻枣庄。当时中共枣庄矿区支部认为:“虽然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但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影响一时难以消除,目前他们还是打着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进行北伐的,我党仍可利用这一时机向中兴煤矿资本家开展斗争。”贺部进矿时,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书记纪子瑞率领煤矿工人欢迎,并召开欢迎大会。同时在大会上斗争了资本家代表。随后进一步掀起工人运动。
  7月下旬,因宁、汉分裂,贺部奉命南撤。
  1928年,奉系军阀受蒋介石胁迫,退回东北,国民党北伐军再次进驻枣庄。南京国民政府俞飞鹏借清理北洋军阀在矿股金之机,向中兴煤矿公司勒索军响一百万元。对地方捐税派款,如同旧军阀。
  1934年夏,国民党第三路军总司令韩复集部下杨树森(外号杨疯子)团进驻枣庄。杨部一天数次戒严,禁止群众集会,甚至不容旅店留宿。杨恃军权,干预地方政权,实行白色恐怖,驻枣庄三年间,以各种罪名肆意捕人,各界人士有百余人被其杀戮。杨部于1937年撤出。
  1937年10月,国民党军庞炳勋部进驻枣庄一个团。当时他们倾向抗日,发给抗日群众部分枪支。
  1938年1月,国民党川军第22集团军孙震率部开赴鲁南,布防枣庄等地。
  1938年3月下旬,国民党五十二军一部在郭里集等地与日军发生过激战。
  1945年8月,伪军王继美部进驻枣庄矿里,接受国民党整编,被命名为“山东挺进军三十二纵队”。之初,原张里元部旅长郝云溪为纵队长,王继美为少将衔副纵队长。纵队设九四、九五、九六三个支队。
  1946年1月,国民党委派十九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率部进驻中兴煤矿公司,负责对枣庄日军的受降工作。
  1946年6月王继美部被歼灭后,至1948年11月枣庄最后一次解放,国民党军队曾数次进攻并占领枣庄:1946年10月8日,国民党二十六师、五十一师进攻鲁南,枣庄、齐村、郭村、十里泉、郭里集等地被五十一师占领。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两个整编师被全歼。20日,生俘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战事结束后,徐州飞来一架美制蒋军运输机,嗡嗡地围绕中兴煤矿公司一周,投下坠有物品的十五六个降落伞,人民解放军额外收到六七十箱炮弹。中兴公司二层楼五十一师师部的墙壁上挂着美女日历牌,上面依然是1947年1月19日未及撕去的二页。
  1947年2月,国民党五十九师、七十七师连同“还乡团”反扑枣庄等地。
  1947年3月、8月、10月和1948年8月、10月等,国民党军队数次攻占、然后又撤逃枣庄。
  1948年,国民党九十四军陈大庆部4个师驻枣庄等地,11月被华东野战军聚歼。
  人民军队1939年8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挺进鲁南,活动于周村、税郭等地山区。1941年9月,山东纵队一旅三团进军周村、税郭等地,开展反“扫荡”斗争。随后,肖华领导的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谭士晃领导的滨海警备旅,谭希林领导的山东野战军七师,粟裕领导的山东野战军一师,先后在境内边缘山区开展过抗日斗争。
  1945年10月初,新四军二师四、五旅,四师九旅,七师十九旅等部,先后到达鲁南地区,协同山东部队包围枣庄日军,令其缴械投降。1946年1月,新四军七师进驻境内,解放枣庄外围地区。6月,山东野战军七师、八师共计7个团包围中兴煤矿公司,歼灭王继美部,首次解放枣庄。1947年1月,在鲁南战役第二阶段中,粟裕司令员亲临枣庄前线指挥,华东野战军一师、八师、九师、四师十团和滨海警备旅、山东军区一纵队,参加解放枣庄、齐村等地的战斗。后于1947年3月、10月,1948年7月、11月,华东野战军等人民军队又数次解放枣庄。
  1949年1月18日,华东野战军某部在枣庄改编为第二十二军,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委。二十二军下辖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三个步兵师,一个炮团。
  建国后,先后驻扎境内的部队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55301部队:该部汽车修理连,担负部队汽车修理任务;军械修理所,担负苏南驻军军械修理任务;汽车第六连,担负该部队运输和司机培训任务。均为1963年7月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枣庄支队:1983年7月组建,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附:日本侵略军。
  1938年8月,济南日本宪兵本部充州分队派少尉松岗泽雄率宪兵20余人来枣庄建立宪兵分遣队,地址在中新内街北首东侧。其组织分保安、军警、庶务、经济四个系。保安系主要负责收集情报,搜捕、审讯、处理中共地下工作者及抗日军民。经济系主要负责对扰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1939年2月,日军特高系宪兵少尉松本才喜继任宪兵分遣队长后,加强汉奸特务组织,发展60余人的便衣特务队。
  同年底,又增设“剿共班”,计38人。此外,宪兵队还通过在枣庄设置的“岛津洋行”、“资美洋行”、“三井洋行”、“米面代销店”、“裕盛山果行”等,在收掠物资的同时,刺探抗日情报。
  1938年9月,日军在今青檀路枣庄面粉厂以东、振兴路矿务局供应公司以西、南北跨过君山路之600米见方的地方修筑一处大兵营。初为日军独立步兵营194大队之营盘,亦兼作过往日军屯兵之所。营内常驻作战部队500人,受统一调遣,经常换防。
  1938年,日军铁道青年队第六大队在枣庄火车站及境内铁路沿线驻有士兵,负责护送运煤列车,搜集军事情报。1945年日军投降后,其队员被遣送回国。
  1938、1945年,日军曾在郭村、钓鱼台山、小卓山、大卓山、齐村、王沟村南、曾店村西、郭里集、牛角村、税郭等处设立据点、碉堡,除齐村、税郭驻伪军百人以上外,一般驻日军或伪军10余人。
  日军暴行:1937年9月18日13时旧军12架飞机空袭枣庄一带,齐村吴大娘正在铁道旁放驴,人、驴均被炸得血肉模糊,多人被炸死炸伤。
  1938年3月18日,侵枣日军先头部队到达齐村,对手无寸铁的村民开始血腥屠杀。杀害村民17人,其中刺刀挑死8人,乱枪打死7人,田四耕的父亲田老大被拴在马尾巴上活活拖死。同时烧掉房屋200余间,粮食数千斤,大牲畜20多头。3月20日拂晓,日军两架飞机向聚集在永安乡老和尚寺的难民进行狂轰滥炸,难民死伤一二百人。其中,西王庄乡洪村李姓全家11口无一生还,市郊乡岳楼村梁克由一家18口五死一伤。
  3月23日,日军从黄楼出动,包围纪官庄村,为3天前在这里遭到国民党抗日军队聚歼的40名日军进行“血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纪官庄惨案”。共烧死、刀挑、枪杀村民30人,焚毁全村房屋200余间,村民衣物、粮食、农具、牲畜等均化为灰烬。赵麻子夫妻、纪允俱夫妻均被烧死。纪允松为救其母与日军搏斗而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牛角村傅井哲为掩埋好友纪允松的尸体,被日军按在石台上开膛破肚而死。
  3月24日下午,日军矶谷师团1000余人在郭里集一带七八个村庄进行奸淫烧杀,制造了“郭里集惨案”。
  共杀害村民84人,奸淫妇女37人,烧毁房屋840多间,抢走、烧毁粮食17万斤。张思友爷儿仁及其他10多个老人、小孩,被日军用绳子捆绑押到西街一家酒店,日军将他们一个个用刺刀穿进耳门活活搅死。余粮店村西一口井里,有7人被日军推入淹死。郭里集东街北头60多岁的赵大娘,遭日军侮辱后被扒光衣服吊死在树上。王茂朴的妻子挣扎逃避日军侮辱而投井身亡。病人王福庆被日军绑在树上挖出心肝。张兴喜的祖父被日军投下一捆烧着的林秸熏死在姜窖里。张广营、毕瞎子两位盲人被刺死在自家院子里。
  3月下旬,日军抓走田庄村民崔璞等六七十人为其运输。当他们把军用物资送到指定地点后,日军又将他们捆绑到台儿庄以西十余里的一条沟壕里进行机枪扫射。崔璞左背负伤,躺在血泊中装死,后侥幸逃脱。
  3月底,日军一个炮兵营向税郭进犯时,受到国民党军队连续三昼夜的顽强抵抗。日军恼羞成怒,焚烧西长汪、董楼等3个村庄,砍死税郭村50多岁的刘三成并割下人头示众,同时枪杀正在挑水的李拉子。
  4月10日,日军一个营在税郭镇东长汪、桃园村向难民进行机枪扫射,并用刺刀穿死藏在地窖中的30多名难民。
  4月13日,日军在西王庄乡于官庄、宋楼村杀死村民35人,烧毁房屋335间,宰杀牲畜100余头。在土山西牛鼻窑进行机枪扫射,打死避难百姓40余人。
  4月21日,日军骑兵、步兵400余人到苍山县雷雨口村“扫荡”,路经宋庄、三里屯、陈岭、东西长汪、东西郝湖、王庄等村,共打死村民18人,奸污妇女3人。
  4月24日,驻齐村日军出动一个小分队,窜至后村一带杀害村民12人,烧毁房屋数十间。26日,日军窜至朱子埠村,将村民王老五、李朝变的父亲及年仅15岁的孙传栋等人抓走,用铁丝穿着锁骨牵至齐村西岭杀害,尔后将全村200余间房屋烧光。
  4月26日旧军一个大队路经黄庄乡寨子村,抓走村民47人,王作路等6人至今下落不明。
  5月初,日军7人在黄庄乡王林村将6名村民带到枣庄,要他们3天内交小麦9000斤赎身。戴广海无力交粮,父子被杀。
  5月16日,驻枣日军军车在龙头公路上被截击,日军遂出动百余人对龙头村民施行报复,将南、北、东3个龙头村在家看守门户的17位老人驱赶到村外,全部用刺刀穿死,同时烧毁3个村庄的房屋1100间。
  5月,10余名日军在黄庄乡官庄村抓鸡时,将种明祥4岁的女儿按进水缸中淹死。
  6月5日,日军为“扫荡”永安乡天生桥的抗日游击队,先向永安村炮击,接着进村杀害村民10人。村民刘长友正在按场,听见炮声便背起孙子逃避,被日军一枪击倒在场边。刘亭山见父亲死了,欲救儿子,则被日军打断四肢。
  6月12日中午,日军3人在黄庄乡王林村抓住惊慌奔跑的村民主德章后,将其绑在槐树上用刺刀刺死。
  10月12日,驻枣日军出动一个中队到齐村一带“清乡”、“扫荡”。在建国、乔屯、柏山、杨岭、谷山庄等村杀害村民16人,烧毁房屋250多间,打伤、奸污妇女数人,烧死、抢走耕牛、猪、羊数十头。乔屯村村民陈素金父子等4人被开膛致死。
  10月15日,由永安、蔡庄“扫荡”返回的日军经王林村,打伤为其杀鸡的妇女李某,带走戴广义、徐茂海2人,至今无音讯。经黄庄村抓走村民王庆瑞,在枣庄杀害。
  1939年9月27日旧军巡道兵行至齐村镇前川村时,看见多人在田间干活,便开枪射击,打死村民王广田、傅王氏2人,临行时竟将王的生殖器割下扔掉。
  194。年春,渴口乡田庄村民田思道因精神病发作爬上卓山。卓山据点日军把他当作摔跤的人靶子摔打,然后将其从悬崖上推下摔死。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占领境内的7年半中,被杀害的抗日军民和平民百姓可查证的就有2000余人,被奸污的妇女近100人,被烧毁的房屋达5000余间,被焚烧、抢走的粮食30余万斤,牲畜90。余头,衣物用具不计其数。此外,在日军实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下,约有4000多名矿工惨死在枣庄矿井之下,共计掠夺枣庄优质煤炭1294.9万吨。
  第三章地方武装。
  清代,境内乡社及较大村寨办有团练。曾献计截断刘双印粮道的董镇九,即是西南社谷山庄团练练长。西南社社长董志裕,领团练10余人。民国年间,革命战争、民族战争迭起,地方武装十分复杂。
  第一节共产党地方武装。
  农民抗日自卫团1937年10月,共产党员朱道南、刘景镇等人领导邹坞乡农学校(乡农学校在地方行使区的职权)暴动,打死作恶多端的乡农学校校长王效卿,拉起一支60多人的农民抗日自卫团。同年底是团进驻枣庄,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决定,暂编入杨士元组织的“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仍保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部队的独立行动。数月间队伍扩大到几百人。1938年3月,杨士元在自卫军北上抗日之时,企图把部队编入国民党庞炳勋部,朱道南等人果断地把所部拉回。3月18日枣庄沦陷前夕,农民抗日自卫团在郭里集一带配合国民党四十军与日军作战两天后,转移到抱犊w山区。同年5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后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第三大队。
  鲁南民众抗敌旧)自卫军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是一支共产党统一战线性质的队伍,后来接受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领导。
  1937年冬,原阎锡山部师长杨士元在鲁南抗日形势的推动下,以其为首组织起“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杨任司令。原福建省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原国民军孙殿英部师长谭淞艇任副司令。原滕文中学校长朱景韩任政训处主任,早年任东北军旅长、后加入共产党的董尧卿任招编处处长。自卫军共编两个连队和一个特务排,计200余人。司令部设枣庄。
  这支队伍,成份混杂。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决定,将农民抗日自卫团编入该部,并将纪华、张鸿仪、李作森、汪国璋等一批共产党员、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一些成员派进去,组建党支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争取改造这支武装。
  同年1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侵,自卫军北上抗日,开赴泅水县张家庄驻防。因遭土顽张显荣部暗算和3月16日日军空袭,杨士元思想动摇,欲将自卫军编入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得知其预谋,便决定将其部共产党所控制的武装拉回枣庄,后进入山区编入抗日义勇大队。
  杨士元带领部分滕文中学师生退至徐州。
  1938年3月,董尧卿、董一博收拢自卫军余部百余人,仍沿用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的名义,在峰西、峰北、滕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接受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领导。1939年9月,该部编入八路军鲁南支队。
  枣庄工人抗日大队1938年3月枣庄沦陷后,部分离开市区的工人、市民和抗日爱国青年,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领导下,组织起一支190人的抗日武装,称作“枣庄工人抗日大队”。枣庄工人抗日大队名义隶属地方士绅田瑶峰组织的费、滕、峰、邹四A、边联区联庄会自卫团,实际由共产党员李微东、金宝蕴、董鸣春掌握。
  1939年秋,田瑶峰率部投降驻枣日军,董鸣春等人抓紧教育战士,断然拉出92人的武装力量,于9月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后为鲁南支队二大队。
  鲁南铁道大队194。年2月,鲁南铁道队(后习惯称鲁南铁道游击队)在市郊乡陈庄村成立,铁道队政治委员杜季伟,队长洪振海,副队长王志胜,队员12人。隶属苏鲁支队领导。同年7月,根据鲁南军区指示,鲁南铁道队与另外两支活动在临城附近的铁道队进行合编:成立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领导成员同原班,下设4个中队,共有队员100余人,1940^1942年,在日军五次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中,铁道大队积极活动于临枣铁路沿线的枣庄、王沟:前川等地,以巧妙、神速、奇袭的战术打洋行,截票车,搞军火,扒铁道,颠v军列,如同尖刀插在敌人的铁路大动脉上,牵制敌人的军事行动,有力地支援鲁南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其间队伍发展到300余人。1942年4月,大队长洪振海牺牲后,由刘金山继任。
  1943年3月,鲁南独立支队组建,铁道大队被编为独立支队第二大队,对外仍保留铁道大队番号,政治委员孟昭煌,大队长、副大队长未变。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对上级联络和维护上级经过微山湖东的陆路交通安全。
  先后安全护送中共干部数百名,其中有刘少奇、陈毅、朱瑞、肖华、陈光等高级领导干部。同年5月,孟昭煌牺牲后,张鸿仪接任政治委员。1945年秋,张鸿仪牺牲后,由郑惕继任。11月,铁道大队代表鲁南军区接受驻沙沟车站等700名日军的投降。12月,铁道大队除两个连队划归中共鲁南铁路工委领导外,其余100多人全部编入鲁南军区特务团二营。铁道大队番号随之取消。
  枣庄工人支队(枣庄矿普总队)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由中共枣庄工委书记杜季伟组建不久的枣庄矿警总队改称枣庄工人支队,在枣庄周围开展游击战,杜季伟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1946年6月枣庄首次解放,随后再次成立枣庄矿警总队,王见新任司令,杜季伟任副司令兼政治委员,翁兆元任参谋长,丛林任政治部主任。总队司令部驻枣庄煤矿,全队分5个小队,共2000多人。同年11月,以矿警总队为基础,再次组建枣庄工人支队,全队共1200多人,杜季伟任支队长,王见新任政治委员,丛林任政治部主任,隶属鲁南军区。1947年2月,枣庄工人支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
  枣庄武工队1944年9月,鲁南军区抽调枣庄籍干部战士组建枣庄武工队,在枣庄北部山区开展工作。陈玉华任队长兼指导员,队员10余人,属于中共双山县委领导。至1945年,队伍发展到近百人,设三个分队。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枣庄武工队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一方面在境内村庄组织开展政治攻势和支援前线工作,包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争取还乡团投诚反正,动员民工民兵护送伤员、粮弹,捕捉溃散敌军,清理战场物资等活动。鲁南战役后武工队撤销。
  1947年7月,鲁南军区特务团派高怀珍、陈玉华率第三营枣庄籍战士二三十人再次组建枣庄武工队,在临枣支线开展工作。高怀珍任队长,陈玉华任指导员。下设两个长枪班,一个短枪班。后队伍不断壮大,成立三个分队,属于中共麓水县委领导。12月,为加强山区工作,枣庄武工队与滕县县大队合并。
  枣庄回民支队1945年7月,鲁南解放区第一届回民代表大会(代表120人)酝酿、讨论组建由峄县、枣庄、台儿庄、滕县等地回民参加的枣庄回民支队之事。10月,中共鲁南区委决定成立解放区回民协会,并建立枣庄回民支队。支队政委杨辛,支队长洪涛,下辖三个大队。不久撤销1946年5月,山东省回民协会负责人刘格平帮助建立枣庄地区回民协会,协会由杨辛、李宗海负责。嗣后,在枣庄老街组建一支70多人的回民支队,不久撤销。9月,中共鲁南区委决定恢复建立枣庄回民支队,杨辛任支队长兼政委。
  支队下设三个大队,其队长依次为陈友吉、刘子平、李宗海。支队隶属鲁中南军区第二军分区领导。1947年2月,回民支队编人主力部队。
  第二节国民党地方武装。
  部对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进行过挑衅。后崔速庵将其所属武装交给国民党九十二军。
  梁继璐部1938年2月,孟庄乡峨山口村地主士绅梁继璐,联络当地国民党政府人员、蓝衣社社员、“安清帮”成员,组成一支地方武装,由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司令李明扬委任其为第三支队司令,统辖3个团和1个特务营,约1000余人。至1939年秋,梁部两次参加抵制日军“扫荡”的战斗,一团团长任振常战死。1939年后梁部消极抗日,多次袭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1940年夏,梁部联合铜山县等外地土顽军向八路军苏鲁支队、运河支队进攻。1940年11月和1941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峄县支队两次合击梁部,歼灭其大部兵力600余人,击毙副司令刘以俭,生擒参谋长王某。后余部200多人在日军“扫荡”中被击散,崔邃庵部1938年2月,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司令李明扬委任齐村镇地主士绅崔遐庵为五十支队副司令。从此,崔拉起一支1000余人的地方武装,活动在中兴煤矿公司及枣庄北部山区。抗战初期,崔部接受与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建立统一战线,曾以银元、子弹等物资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苏鲁支队。抗战进入困难阶段,崔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进行过挑衅。后崔遽庵将其所属武装交给国民党九十二军。
  附:日伪军地方武装。
  枣庄日伪矿警总队1938年3月,中兴煤矿公司矿警队三、四中队长马隆贵、戴思棠带领100余人投降驻枣日军,后改编为枣庄矿警队。1939年3月,驻枣日军头目山本抽调一部分日军与矿警队合编为矿警大队,日本人大本任大队长。年间,中共枣庄矿区地下支部在日伪矿警总队中的数名党员,发动成立‘“戒烟会”,其政治任务是侦察日伪军活动,传递军事情报。矿警总队捉风捕影大肆搜捕。4月21日,逮捕杀害采矿处职工谢多文、尚余庆、刘明新、鲁方治、王庆瑞等。11月,逮捕退德全、徐玉庆、齐殿英、张传樵、孔祥珍、朱长胜、潘砚田等。赵、徐被解往济南杀害,其他被监禁。1941年11月,枣庄矿警总队成立,总队长龙泽,副总队长大本、西村。总队下辖两个中队和一个特务班,共300多人,其头目日华参半。1945年,矿警总队发展到700余人。枣庄日伪矿警总队隶属枣庄日军宪兵队,直接参与驻枣日军的“扫荡”、“清乡”活动,大肆清查、搜捕’、暗杀、监禁中共地下党员和抗日民众。矿警总队对他们多使用皮鞭、烙铁、老虎凳、辣椒水等非法刑具进行审讯。被杀害者,多数是抱有爱国热情兼有一些抗日活动而遭致敌人疑忌的人。
  伪军杨桂岭部1938年8月,枣庄镇地痞杨桂岭投靠日军,当上枣庄伪保安队长,有队员40余人。1941年春,枣庄伪保安队改编为峄县伪警备第三大队,杨任大队长。1942年,杨部拥有280余人,步枪200余支,轻机枪4挺,手炮1门,经常跟随日军“清乡”、“扫荡”,捕杀抗日军民,掠夺百姓财物。1943年底,杨部伪军发展到5个中队600余人,分别驻扎在卓山、税郭、郭里集等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杨部改编为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三十二纵队九十五支队,杨任支队长,归王继美指挥。1946年6月枣庄首次解放,杨部被消灭。
  伪军王继美部1941年,抱犊固山区抗日根据地形势恶化,,八路军峄县支队二中队排长王继美裹带28人,携轻机枪1挺、步枪26支,投降驻枣庄日军,编入汉奸杨桂岭部。王任峄县伪警备第三大队第三中队队长,所部驻防税郭。1942年,王部扩大到200余人,以税郭公福寺为基地,扩建据点。1943年,王部发展到300多人,装备有手炮3门,轻机枪6挺,长、短枪300支,王本人升为峄县伪警备第三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三中队队长。1944年,王被日军委任为峰东剿共司令,队伍近千人,成为包括枣庄在内的峄县地区最有实力的汉奸武装。与此同时,王暗地里接受国民党鲁南专员张里元委任的旅长职务,王部成为一支伪顽合流的反共武装。王部跟随日军5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枣庄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日军投降后,王部盘踞枣庄,由汉奸武装变成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三十二纵队,下辖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3个支队,共2000余人,王为纵队少将司令。王部不遵守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议,不断向解放区进行武装挑衅,打死、打伤军民60余人,激起枣庄民众及鲁南解放区工会会员、铁路职工的强烈愤怒,一致要求惩办汉奸王继美。1946年6月9日,山东野战军第七、八师奉命一举歼灭王部,结束该部残害人民的罪恶历史。
  第四章兵役。
  第一节招募抽丁。
  清朝末年,境内仍实行招募兵役制。地方官府张贴布告,设招兵处,男性平民只要身体健康,皆可应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地方势力普遍募兵举武,境内应招士兵多为“淮军”,亦称“乡兵”。1933年国民政府《兵役法》颁布不久,境内仍沿用募兵方式招兵,应招者无几。后来采取“按丁抽兵”(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抽签摊派”等法强行征集。1936年韩复集接受梁漱溟建议县辖区改为乡农学校,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试图培养招募兵员及骨干,后来未获成功。当时郭里集乡10余人自带枪支在乡农学校受训,嗣后受训人在郭里集、后古屯设点培训青壮年。1939年,国民政府“杂牌”部队曾在枣庄附近采用“买丁”、“拉丁”、“抓丁”办法补充兵额。1943~1945年,伪军王继美部曾在枣庄以东地区招兵、拔兵,其中在郭里集乡拔兵50余人。1947年,国民政府军七十七师驻马宅子村时,曾到农村强抓男青年补充兵额。黄庄乡农民被国民政府军抽丁、抓兵20人。
  第二节志愿兵。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征兵制度为志愿兵役制。其征兵方式,主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提高青年参军的光荣意识;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境内青年志愿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鲁南军区八师“老五团”及鲁南铁道大队、枣庄回民支队、枣庄工人抗日大队等地方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境内青年踊跃参加鲁南军区“老八师”及枣庄工人支队、枣庄武工队等地方武装。淮海战役中,枣庄行政区有52人参加人民解放军。
  1949、1953年,境内征兵工作仍沿用战争年代的志愿兵役制,地方武装逐渐裁撤或加入正规部队,各基层单位相继建立起人民武装部,负责征兵工作。其间境内共有447人自愿参军,其中372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三节义务兵。
  1954年国家对兵役制度进行改革,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
  195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实行,此后,每年征兵工作以上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征兵命令下达任务,由基层人民武装部组织征集。本着国家、家庭、个人“三满意”原则,按照政治、身体、年龄三方面条件,尽量征收兄弟多、家庭不缺劳动力的男性青年入伍。兵役期一般为三年。每年征兵,青年踊跃报名,入伍青年披红戴花,各级政府召开隆重的欢送大会。
  1954、1975年,境内共征集兵员2536人,1976、1985年,市中区共征集兵员1340人。
  自1979年起,市中区实行预备役制度,由各级武装部具体组织实施。预备役分一类和二类,每年核对两次。
  1984年9月,区武装部组织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应急动员集结点验,应到人数西王庄乡50人,市郊乡43人,郭里集乡26人等,全部到齐并统一着装。
  1985年,全区一类预备役4336人,二类预备役21343人。
  从1977年起,军队不定年度在境内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学员、滑翔学员,至1985年,全区共选送飞行学员8名,滑翔学员4名。
  1984年,兵役制度进行部分改革,全军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规定军龄在五年以上、并掌握一定技术的义务兵,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转为志愿兵,在部队长期服役。
  第五章兵事。
  第一节刘双印战死。
  1859、1861年(清咸丰九至十一年),借捻军刘天福部在峄县境内与清兵作战、地方官吏疲于应付兵事之机,刘双印等组织幅军数千人在齐村云谷山起义。龟山李如林、黄山殷运等率众“节度其四外”,皆受刘双印指挥,与云谷山幅军形成特角之势。这支幅军主要由运河沿岸的滕、峰、海、炎肠一带潜运船夫组成,他们被官绅土豪逼入绝境,作战殊实勇猛。
  幅军北结白莲教,南连捻军,壁垒相望,与官军角逐,使知县“号令不能出署”。“所有钱粮杂税”,皆由他们“擅行征收”,“吏青不敢过问”。刘双印先派孙葆朱率众逾山连破西暨(集)、马头、两河岔、冯家庄、刘家庄、饮马薛河,使诸乡团溃败;接着亲率万众攻破闻王峪;后派孙葆深率千余众衔枚驰袭棠荫好,至此,“所有远近抒寨皆莫敢枝梧”。
  1860年,清都统德棱额率军与峄县令张振荣所调乡团合攻云谷山有数月之久,营官罗某战死,清军撤回近山诸村。
  1862年(清同治元年),僧格林沁八旗军驻防将与张振荣乡团合军,历月余,先攻破龟山、黄山,后转攻云谷山。因其地势险扼,未能立克。谷山寨为云谷山出人必经之地,其寨团练练长董镇九献计重兵把守是寨,以切断幅军粮道。幅军“众饥越数月”,“遂弃山奔白莲池”,云谷山所留“不过数百人或数十人”。官军、乡团有时人山搜捕,一次张振荣在“勘事”时突遇幅军,中枪身亡。
  1863年(同治二年),僧格林沁邸前军将陈国瑞率部攻破白莲池,刘双印战死。
  第二节孙美瑶被杀。
  孙美瑶是“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总司令。
  民国初年,鲁地大旱,军阀混战,天灾兵祸连续不断,抱犊尚山区饥民挺而走险。孙氏弟兄仿效梁山,聚盟起誓“抗击官府;劫富济贫”,于1920年成立“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队伍发展到4000多人(后号称8000弟子),并与苏鲁豫皖各杆大股“土匪”有广泛联系。
  为解除北洋军阀政府军对所据抱犊固的长期围困,1923年5月6日孙美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劫持的人质在押者有中国旅客25人,外国旅客16人。6月12日,孙部与官方达成官兵撤围、票客释放、自治军被政府招编的协议。“山东建国自治军”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孙美瑶任旅长。旅部和一团驻郭里集,二团驻郭村。孙为表示对北洋政府的忠诚,竟然自选精锐攻打未被收编、仍与军阀对抗的自治军余部。为此,其部属许多人离去。
  孙美瑶时常进出枣庄城参加上层社交活动,部下三五成群游荡胡混。是年.秋,孙部与枣庄城内五师吴开章团在街上发生冲突,孙部士兵被殴打,孙闻之大怒,当即率部到吴团门前大骂,吓得城内商贾关门闭户。经绅商出面劝解,孙方暂作罢休。
  12月19日,在山东督理郑士琦的指使下,充州镇守使张培荣伙同吴开章在枣庄煤矿中兴公司设下“鸿门宴”。以撮合双方和解为名,一面张灯结彩,大摆筵宴,一面暗中调遣,设下埋伏。调吴锡九团于黎明前到达郭里集附近候命,调充州马登流团星夜登车直抵枣庄接应。应邀赴宴的孙美瑶为首席上宾,绅商名流作陪;孙部校级军官由吴开章等在另一院落招待;孙部随从由吴团副官等在旁处把盏。伏兵皆着便衣,暗藏兵器,零散进入席间。上午九时事发,以“野性难训”、“抗命不遵”等罪名将孙美瑶即席枪决。孙部校官被看押,随从被解除武装。时张培荣出面讲话:“枣庄冲突事件,罪在一人,业已伏法,与你们无涉。今后保证诸位原级原薪,归本镇差遣。郭里集等已派重兵包围,你们可选派代表前去诉知所属,遵令缴械,给资遣送回籍,安居乐业。如敢抗命,立斩不赦。”此时已急令马团增援郭里集,郭里集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代表赶到,孙部只好缴械,俯首听命。新编旅士兵持“免死证”,由官方押送回籍。连级以上军官被送往济南讲武堂软禁,直至奉军入鲁,方被遣散。
  第三节官地惨案。
  人们常称的“官地惨案”,即1945年10月初在官地村发生的日伪军偷袭八路军某部并杀害被俘人员的惨重事件。
  1945年9月,中共领导的鲁南军区警备九旅十七团三营七连进驻官地村,担负扰乱敌人、迫使枣庄日军尽快投降的任务。
  10月2日晚,二营四连冒雨从台儿庄赶赴官地协同作战。特务何福田得知后报告汉奸王继美,王遂率部夜袭官地村。王部九十四支队队长尤其衍带队潜伏岳楼、龙头村攻打西面;九十六支队队长彭金廷带队由田屯、赞子村攻打东面;九十五支队队长杨桂岭带队并与部分日军沿台枣铁路线设防,防止南面各塔埠、十里泉一带八路军部队增援;王继美则由何福田带路亲自指挥警卫连、特务连和日军一支小分队攻打北面。日伪军以数倍的兵力包围官地村。
  3日凌晨,当官地村哨兵发现敌人时,敌军已逼近村边发起攻击。七连听到枪声,紧急集合,连长杨福振带领一排坚守东面并兼顾南面,副连长李永英带领三排抵档西面,指导员李玉环率二排阻击北面。日伪军四面布兵,轮番冲锋。经激烈争夺,村南面失守,七连九人被俘,连长杨福振指挥战士抬着两名伤员突围出去。
  村北七连二排占据一所土炮楼,控制制高点,用机枪打退日伪军多次冲锋。嗣后,王继美强迫一些老百姓用柴禾围烧土炮楼。此时李指导员下令:“不准开枪伤害放火群众。”“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为人民而战,为人民而死。”七连干部战士大义凛然、保护群众、引火烧身的举动,使炮楼下边的老百姓失声痛哭。守在土炮楼中的干部战士终于被熊熊烈火吞噬。
  四连因六小时冒雨急行军,是经哨兵鸣枪报警,在酣睡中猛醒仓促应战的。两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四连除少数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连长徐德洪被俘。
  经三小时激战,官地村失陷。日伪军杀气腾腾,挨户搜捕,叫嚷“谁家窝藏八路,查出来通通枪毙”。而乡亲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掩护15名子弟兵安全归队。
  官地惨案,八路军四连、九连有50人牺牲,74人被俘,38人突围。在被俘人员中,有20多名党员、干部惨遭杀害。
  第四节枣庄国共和谈。
  1946年1月,新四军七师、鲁南军区八师正进行解放枣庄的战斗,市区大部分已占领,唯中兴煤矿公司围墙内被伪顽军王继美部控制,因接到停战命令,战斗中止。嗣后,王部寻衅破坏停战,向共方军队开枪射击,打死三人,使局势激化。
  同年3月,国、共、美三方组成军调处第二十二执行小组来枣庄谈判。
  国民党代表是段之经中校(后为韦佩上校),共产党代表是甘重斗上校(后为欧阳景荣),美国代表是梅西亚中校(后为艾德华中校)。国民党十九集团军副参谋长王刚、新四军七师政委曾希圣有时也参加谈判会议。会议在国共两方代表驻地轮换举行。
  3月8日,三方代表会同枣庄矿资方代表黄耀南在中兴公司举行首次会议,洽商矿区管理问题。3月9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发表十七号联合公告:……由国民党政府、中共及中兴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委员会,监督该矿修理及开采事宜。军事三人小组并已下令:双方部队撤出矿区及枣庄附近地区。……3月14日,第二十二执行小组经过20多次谈判争论,终于达成5月5日前国共双方从枣庄撤军的协议:①以枣庄为中心,在半径五公里范围内,西至齐村,东至郭里集,北至凤凰岭,南至各塔埠,划为非武装区。②王继美部撤至利国释,共方撤至非武装区外。
  4月1,3两日,协议见诸实施,双方开始撤退工作人员、勤杂人员和家属。
  4月4旧,三方会议国方代表制造借口提出拒绝撤兵的要求,使长达12小时的会议未获结果。美方代表宣布,此次谈判、撤兵协定之破裂,由国方负其全部责任。此后虽然继续谈判,但均无进展。
  5月5日,蒋介石电示驻枣庄国民党代表:“枣庄为华东之最大煤矿,不得擅自放弃,如有违犯,……应按军纪制裁。”王继美秉承旨意,加紧修筑工事,准备打仗。5月9日,王继美部炮轰共方代表驻地鞠仁医院,炸伤四名卫兵。
  5月21日下午,共方代表甘重斗和译员吴武汉出席执行小组会议后返回,途经中兴公司北门时突然被伪军便衣殴打致重伤。共方当即向执行小组提出:“立即解散伪军;查办主使者;肇事一方应向我方道歉。”5月23日,国共和谈徐州和枣庄执行小组共方代表提出解决枣庄事件的七项要求。
  5月26日,甘重斗乘飞机去北平协和医院治伤。北平军调处派美方代表沙文一行数人调查枣庄事件。陈毅军长接见调查组全体成员时强调指出:希望前所提的七项要求中关于解散伪军、停止向解放区进行新的攻势两项要求能够立即实现。
  6月6日,陈毅为枣庄事件向南京三人委员会和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提出抗议照会,国民党一方公然抵赖。共方忍无可忍,山东野战军于6月9日集中七师、八师七个团的兵力向盘踞在中兴煤矿公司的国民党少将司令、汉奸王继美部发动进攻,经一夜激战,将王部全歼。
  第五节消灭王继美部。
  山东野战军第七师、第八师集中7个团的兵力,由第七师政委曾希圣和第八师副师长王吉文指挥,经过34天战前准备,于1946年6月9日下午5时,运用内爆外攻战术,对盘踞中兴煤矿公司的伪顽军王继美部发起全线攻击。
  王部所踞地盘围长2000米,防守工事坚固。据点周围有4米高的围墙,墙外布有四至六道330。伏高压电网,网下密布地雷,沿墙四周筑许多地堡,墙内挖一道壕沟。据点内有十几幢高楼,第九号楼为王继美指挥所,楼外设围寨,楼上有电网。
  七师、八师指挥所位于枣庄鞠仁医院。八师二十四团派往临城以东大青山一代,阻击临城可能东援的国民党军;二十三团从小南门和沿战前挖好的40米长的地下坑道攻击据点西南角的大碉堡;八师另分兵一部从据点北面和西北面进攻。七师主要承担外攻任务,从据点东南角发起攻击。战斗开始,地下道内连续爆破,炸毁外围数道电网和地雷。地面以火力掩护攻取南门楼。短时间突破坚固工事,进入围墙内部,展开逐个碉堡、逐幢高楼的攻守战。八师英雄排长安保全攻取以火力封锁的正面碉堡时两次负伤不下火线,最后被子弹射中光荣牺牲。七师一部从东面突入,展开巷战。二营六连向九号楼王继美指挥所发起猛烈攻击。王部渐渐不支,遂向西突围,途中被八师二十二团截击就歼。王继美逃至黄峰山口杏峪村附近被击毙。经一夜激战,至翌旧早晨5点全歼王部3000余人,其中击毙王继美以下170余人,生俘国民党十九集团军副参谋长王刚以下1200余人。枣庄遂宣告解放。
  第六节聚歼国民党五十一师。
  1947年1月上旬鲁南战役第一阶段,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部驻枣庄。所属一一三旅、一一四旅四个步兵团和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轴重营、通讯营等全师一万余人,驻守枣庄、齐村、郭里集一带。其时各点已被包围,之间交通几乎断绝,主要靠电报和报话机联络。五十一师所属一一四旅三四二团一个营和二十六师残部已于上年12月26日被歼在峄县城。1月上旬华东野战军把解放向城、伏山口和峄县城的兵力全部集中到枣庄附近,并将缴获的整编二十六师、第一快速纵队和五十一师一一四旅一部的美械装备、重武器都用来聚歼该师。鲁南战役第二阶段到来之前,五十一师实际已处于劣势,向上告急增援解围无效,士气异常低落,已注定难逃覆灭之命运。
  鲁南战役第二阶段在境内共有三次战斗:1947年1月11日12时,驻郭里集国民党五十一师一一四旅三四二团(两个营)团长那德英,接到报话机明语、让其部队撤回枣庄守备的命令,13时即仓皇向西突围。当时天色阴暗,积雪溶化,道路泥泞。突围国民党军以1个连为前锋,以机枪炮火作掩护,沿公路向西退缩。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四支队,在天齐庙、前小湾、柳峪、田屯等村早已设下埋伏,当国民党军队行近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前锋国民党军一个连全部丧命,一营长被击毙。后队国民党军顿时大乱,人喊马嘶,落荒南遁。四支队战士立即跃出追击,“缴枪不杀”之声响彻四野,国民党军滑跌于泥地,纷纷哀喊饶命。战斗前后仅用五分多钟,三四二团大部被歼,仅有二三百人逃入枣庄。枣庄国民党军闻讯,只放枪炮,不敢出兵。
  1月13日上午,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完成对齐村国民党五十一师一一三旅三三七团和五十一师炮兵营(统由旅长李玉唐指挥)的包围,鲁南军区特务团1个营协同华野一纵一旅作战。第一旅在十里泉村西设两个重炮阵地,配备汽车牵引的榴弹炮8门,以压制守军炮火,摧毁其坚固高大据点;以10门迫击炮、2门山炮、10余门小炮分设在孙庄(今建国村)东南2里处、尖山子北松树林、王沟南等处,以封锁坪内各街口要道,摧毁其火力点;在齐村东岭坟地设一重机枪阵地,有重机枪4挺、轻机枪6挺,以阻击东窜国民党军。14日黄昏,一旅以猛烈炮火摧毁齐村好子外的国民党军的高大碉堡及山炮阵地。之后,各战斗分队经过一天一夜激战,将国民党一一三旅旅部及三三七团包围在东场子内。
  15日晚8时,各战斗分队发起总攻,国民党军凭着抒墙、碉堡负隅顽抗,经半夜强攻,依然未克。凌晨5时,一旅集中9挺轻、重机枪火力,封锁碉堡的三面枪眼。班长江祥安同战士周雨田趁机接近碉堡,强行爆破成功。突击班占领突破口,机枪班抢占有利地形,连续击退国民党军的反冲锋。后续部队跟进,穿插分割,展开巷战。此时,三三七团团长王匡突围,带领李岭守·军第一营逃至韩庄。在强大的火力攻击和政治攻势下,国民党少将旅长李玉唐以下官兵投降。此役缴获山炮4门、汽车20辆、轻重机枪100挺、迫击炮8门、手炮10门及其他大批作战物资。
  1月9~17日,华东野战军第一师主攻枣庄,第一纵队两个团和第八师一个团协助作战。先后攻下面粉厂、大兵营、火车站等8个外围据点后,直逼中兴煤矿公司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部。时五十一师守备枣庄的兵力有两个步兵团、师属特务营和临时配属的105榴弹炮兵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以及放下武器的国民党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五十一师一一三旅旅长李玉唐先后致信五十一师师长周毓英,劝其退出内战,站到人民一边。周置之不理,自恃拥有“铜墙铁壁”的工事。19日下午5时30分至6时,华东野战军每30秒发射一阵排炮轰击国民党军阵地。中兴煤矿公司周围的守军阵地被炸得天翻地覆。20日拂晓前,第一纵队三支队一连爆破班李廷富等在炮火掩护下越过外壕,穿过交叉火力点,将高约1丈的石砌西围墙轰开一丈余宽的缺口。此时各战斗队亦相继爆破成功。激战至20日上午,围墙内发生混战,国民党守军在7架飞机低空射击掩护下企图突围。五十一师政治部主任张希道(蒋介石耳目)及其部属化装老百姓逃往徐州。在华东野战军各战斗队最后五分钟的勇猛打击下,二号矿井里的国民党中将师长周毓英、少将副师长韩世儒、参谋长李献忠放下武器投降。此役,国民党五十一师师部,一一三旅三三八团、一一四旅三四一团及师直属各兵种全部被歼,缴获的武器装备有榴弹炮12门、山炮8门、轻重机枪200余挺、铁甲车1辆、汽车100余辆。鲁南战役第二阶段境内的三次战斗,国民党五十一师万余人被歼,其中8000余官兵被俘。
  第六章民兵。
  第一节组织。
  1939年秋,峄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在北部山区南泉村成立,县委设军事部,组织和领导民兵开展对敌斗争。
  境内山区农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先后建立抗日自卫团,农民群众不分男女,均可参加。1940年,周村、税郭等边远山区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普遍建立正式民兵组织。1941年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扫荡”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军的“扫荡”,枣庄外围游击区、边沿区建立抗日游击小组和民兵基干队,牵制和袭击日军。时永安乡聂庄游击小组组长是中共党员秦宪廷。1944年,境内农村健全民兵联防组织,共建联防队38个,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军。
  1945年在对日军反攻中,选拔民兵组成子弟兵团和民兵服务队,随主力作战,担负送信、抬担架、押送俘虏等战勤任务。年底,境内民兵发展到1777人。在屡次解放枣庄的战斗中,境内民兵随同主力部队作战,为主力部队当向导,运送弹药物资,护送伤员。1946年6月,在攻击王继美部的战斗中,周村一带200名民兵参战;齐村镇柏山村民兵俘虏王部残余28人。
  1948年枣庄解放后,民兵主要工作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锄奸、反特、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至1949年,境内民兵发展到4363人。
  1951年,将民兵分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境内民兵共有5730人,其中基干民兵1770人。1957年,境内18、40岁的男性公民,百分之八十参加民兵。民兵组织建立起会议、学习、值勤、汇报、出入转队、训练、武器发放和管理等规章制度。1958年,“大办民兵师”,枣庄人民公社组建民兵营26个,共有民兵10723人。时孟庄乡境内于大尚岩、上沈桥设两个营,辖12个连,民兵总数1440人,其中男833人,女607人。1962年,将身体健康的1645岁的男性公民和16、35岁的女性公民编入民兵组织,其中16、30岁的男性青年和16、25岁的女性青年编入基干民兵。是年孟庄人民公社民兵总数为2494人,其中基干民兵514人(男398人,女116人)。基干民兵中有复退军人53人。196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提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境内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组建民兵营21个,民兵连176个,民兵排493个,民兵总人数为16550人。其中基干民兵3756人,武装基干民兵1300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境内民兵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197。年后逐渐恢复。1974年,黄庄人民公社设民兵团,公社武装部长任团长,公社党委书记任政委、下设4个营,15个连,49个排,92个基干民兵班,民兵总数2930人。
  1978年,区人民武装部升格为正团级单位,领导市属厂矿企业、事业156个单位和区直机关、厂矿、郊区人民公社26个单位的民兵工作,市中区民兵总人数增加到21671人,高于历年人数。1981年,对民兵建设进行改革:民兵的年龄规定为18.35岁;基干民兵的年龄男性为18、28岁,女性为18、23岁;女基干民兵人数为基干民兵总数的10.15%;普通民兵为29、35岁,不编女性;机关、事业单位不建民兵组织。改革后全区民兵总人数为9821人,其中基干民兵为2031人。
  1982年民兵组织人民公社一级改设民兵营。1983年末,齐村区有10处人民公社划归市中区,1984年比1983年,市中区民兵总人数增长1.7倍。
  1984年通过民兵组织整顿,全区建武装基干民兵团一个。1985年,全区有14个基干民兵营,22个基干民兵连,127个基干民兵排,民兵总数为25679人,其中基干民兵4336人。
  民兵武装干部的配备,建国前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民兵政治指导员。建国后专职干部一般从转业、复员军人中选任。从1960年起,人民公社、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配备专职武装干部。1977年,市中区人民武装部对专职武装干部全面考察后进行调整,共配备城市有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专职武装干部4人,郊区人民公社武装干部2人。
  1985年,市中区人民武装部及所辖单位共有专职武装干部62人,其中城市机关及城市有关工矿企业(含市属)单位武装干部38人。城市38人中,有部长16人,副部长8人,干事14人;乡镇24人中,部长11人,副部长10人,干事3人。
  建国后,境内武装部门和民兵组织不断涌现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1960年,枣庄人民公社齐村二街民兵连长姚允斗,出席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接受大会赠予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
  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开展创造民兵工作“三落实”活动的指示下达后,迄1985年,区武装部所辖单位共涌现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人民武装部47个次,先进人民武装干部86人次,先进民兵干部和先进民兵394人次,包括区以上武装部门授予的各种先进称号。省军区授予境内基层单位和个人的先进称号,如1979年周村人民公社黄山涧村先进民兵连,1980年齐村人民公社先进武装部.1981年永安人民公社武装部长谢全春先进武装干部,1982年黄庄人民公社王林村民兵连长戴金喜先进教练员,1984年市郊乡涝坡村“三落实”先进民兵连,等等。
  1979年,郊区人民公社十里泉村民兵连长王振海,带领民兵进行军事训练达500多个小时,对民兵进行政治教育达200多个小时,使民兵在各科训练中取得优秀成绩。王振海连续数年被评为“三落实”先进民兵干部,多次出席区、市、省民兵先进代表会议。
  第二节训练。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兵训练一般是请主力部队派人作指导,以村为单位实施。利用战斗空隙、生产空闲,早晨和晚上,进行射击、刺杀、投弹、埋地雷、爆破等项目训练。1946年,境内曾举办民兵轮训队,每期35天,训练中开展神枪手和爆破手竞赛活动。建国后,民兵训练坚持“劳武结合,以劳为主;军政并重,不脱离生产”的方针,以基层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为主要训练对象。50年代,仍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为主要训练内容。
  基层民兵干部和民兵专业技术骨干的训练由峄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实施,基干民兵的训练由乡或村组织实施。每期训练时间一般10天左右,安排在农闲季节。
  1961年始,训练内容在农村以射击、投弹和利用地形地物训练为主;在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技术兵训练和“三防”(防原子弹、防化学武器、防空袭)训练为主。对普通民兵侧重进行一些军事常识教育,结合进行小型、就地、分散的训练。1962年,境内民兵训练有4800人次。1964年开展民兵军事大比武训练,境内有3200名基干民兵和1800名普通民兵参加。1965年,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以民兵连或民兵排为单位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1973、1976年,民兵训练在各公社内分片集训,每月1、2天。1975年7月16日,齐村区人武部和驻泉头部队在境内周村水库联合举办泅渡军事射击演习,使用的武器有轻重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等。
  1977、1980年,市中区贯彻总参谋部“四年民兵军事训练纲要”,民兵训练由公社、工厂人民武装部实施,训练内容增加打坦克、打飞机等军事项目,侧重于技术基础、近战、夜战和游击战训练,每期训练时间15~20天。
  市中区民兵高炮营在改革训练器材、场地,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1978年10月,山东省军区在境内召开全省民兵高炮训练现场观摩会。1979年,齐村人民公社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军事训练活动共11期,历220天,受害者达5000人次。1980年,区人武部所辖单位民兵训练共有13120人次,其中基干民兵训练4525人次。7-11月,齐村人民公社380名基干民兵进行有线、无线话务专业训练。
  1981年起,民兵训练实行两年一周期制,训练时间为30天。1981、1982年为第一周期,区人武部所辖单位参加训练的民兵共9821人,其中基干民兵1960人。1983、1984年为第二周期,参加训练的民兵共26282人,其中基干民兵4642人。1983年,市郊乡有340名基干民兵在26天里进行有线、无线话务训练,有36名战时兵源在两个月里进行报务训练,成绩均良好。郭里集人民公社武装部每年春季分期分批组织基干民兵进行军事训练,每期半个月。训练课目设政治理论、军事常识、实战练习、实弹射击等,由本乡复退军人任教。训练活动有计划,有制度,有考核,有评比。1985年J恢复年度民兵军事训练,时间仍为30天。是年,参加训练的民兵共25641人,其中基干民兵4331人。
  第三节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民兵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和翻身求解放、建立新中国等方面的思想教育。通过反奸诉苦、英雄报告会等形式,鼓励民兵立功当英雄。在鲁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对民兵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教育,解除远离家乡支援前线的思想顾虑。建国后,民兵政治工作逐步经常化、正规化。对民兵进行民兵性质任务、形势战备、政策纪律、光荣传统、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981年后,全区基层民兵政治工作逐步做到“三个一”,即坚持一月一堂政治课,形成一支教育骨干队伍,每个民兵连建立一个民兵青年之家。1984年,坚持一月一堂政治课的民兵连有185个,占民兵连总数的86%;建立民兵青年之家的199个,占9200;拥有民兵政治工作教练员297人。1985年,民兵教育增加法律、纪律教育,并在民兵中广泛开展学文化、学科学活动。
  第四节装备。
  抗日战争初期,境内民兵组织武器装备主要是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只有少量的步马枪和手榴弹。抗日期间随着民兵队伍的壮大和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民兵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少部分武器是上级发放的,大部分武器是民兵缴获日伪军的。1946年,共产党员孙承君、宋树喜等数人被武工队指派在今孟庄乡境内七个联防行政村发展民兵组织,共发展民兵220人,前孟庄一个班配备枪支12支,峨山口村二个班配备枪支15支,等…"""1947年,民兵组织装备除步马枪外,还有轻重机枪、短枪等步兵武器。建国后,民兵武器装备不断更新。50年代,逐步淘汰战争时期的杂牌武器,装备苏式步骑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型号统一,便于训练、使用和管理。60年代,民兵先后装备半自动步枪、新式冲锋枪、班用机枪、“四O”火箭筒等。1970年,郭里集人民公社民兵组织设立后古屯村、民主村、营子村、天齐庙村、后小湾村五个枪点,枪支配备由原来50支增加到100多支,另有轻机枪一挺,“四0”火箭筒三具。70年代,民兵装备增加有线、无线通讯器材,防化、侦察器材,光学观测器材,配备37毫米高射炮、12.7毫米四管高射机枪、“七·五”战防炮、“八二”迫击炮等重武器。
  80年代,民兵武器装备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
  为加强民兵武器的管理,凡配有枪炮等武器装备的乡镇、工矿,都建有炮库、武器室、器材室以及训练场地。
  市中区武装部建造有民兵武器仓库并组建起民兵武器维修分队。1981年起,民兵武器装备改生产大队(村)武装基干民兵连集中保管为公社(乡镇)人民武装部集中保管。1985年,除高射炮仍由民兵连保管外,其它物器均改由区人民武装部统一保管。
  第七章人民防空。
  人防机构。
  1962年,枣庄镇人民武装部设专职干部负责人民防空工作。1966年初,枣庄镇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具体工作仍由武装部专职干部负责。
  1976年,市中区成立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崔克林兼任组长,区武装部部长于丛善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1982年8月,撤销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成立区人民防空委员会,区长沈怀义、时宗堂先后任主任,区武装部部长于丛善、袁传德、汪永祥先后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1985年,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5名。
  人防工程。
  区人防工程1969年,大洼居委会、公安西街居委会、百货大楼、老汽车站(健康旅社西)院内开挖防空洞,后因使用价值小而自行废弃。1971年10月至1972年10月,修筑市人防办公室后院立井至三角花园防空主干道一段,长600米,宽2米,高2.2米,面积1200平方米。枣庄镇革命委员会抽调枣庄镇属五金厂、农机厂、竹器厂等单位职工210人组成施工队伍,动员学生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同时组建一个有50名工人的预制厂为工程服务。
  1976年10才室'1978年8月,区沙发厂(原竹器厂)、五金厂、车站小学等20多个单位修筑掩蔽工事,有300余名职工施工,学生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共完成掩蔽工程4203平方米,洞口工程30个。除解放路北段工程(“四季春”饭店处)和东方红市场工程外,均为单位工程,无主干道和合理布局的支干道体系。
  市区人防工程枣庄城区疏散干道从市人民政府经城区中心至北电厂,连接18个单位,全长4966米,面积9742平方米,整个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1970年10月动工,1971年10月完成,修筑从人民广场经三角花园、百货大楼、枣庄煤矿至北电厂干道。干道连接13个单位,全长3038米,高2.2米,宽2米,复土层15米,结构为石壁,水泥预制拱型顶,沙灰抹面石板铺地。干道有出入口14个,排水仓4个,配备电机、水泵、照明线路。该干道达到国家规定技术五级标准。第二期工程1975年7月动工,1982年完成,修筑从人民广扬经市交通局、卫生防疫站至市人民政府干道。
  干道全长1828米,面积3666平方米,复土层21米,与第一期工程干道相沟通。
  城区掩蔽工事,平均每人占有。
  28平方米。城区建市防空指挥所一处,.是为四级指挥所,内有作战室、机要室、总机室、警报室、会议室、休息室等,面积451平方米,安装有防护门、密闭门、防爆门,并附有通风、除湿设备。1976年城区配备双翼卧式警报器一台,音响为半径1.8公里,时城区音响覆盖面积7000。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修筑地下生产车间390平方米,仓库427平方米,以及其他工事470平方米。
  枣庄矿务局系统在市区的人防工程量为25369平方米,其中修筑地下医疗救护工事一处,面积506平方米,修筑矿务局防空指挥所一处,面积1015平方米,设施齐全。
  人防工事管理。
  人防工事维护与管理,原则上是各单位修筑的工事由各单位维修、使用,保持工事整洁、干燥、完好,严禁破坏和拆除。每年对人防工事的管理、维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人防工事的使用坚持平战结合方针,逐渐提高利用率。1980年利用率为11.18%1985年为1500。利用解放路北段人防工事450平方米办起“四季春”地下饭店,198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59.59万元,纯利润达2.88万元,安置待业青年45人。
  人防组织宣传。
  1977、1985,年,区人民防空办公室配合市人防部门利用展览、报告会、电影、广播、报刊等对全区公民进行防空常识和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器的“三防”宣传教育,受教育者约‘2万多人。城区放映“今日地下城”和“孔口防护”两部电影66场,观众达7.77万人。各中、小学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防空常识和“三防”教育,受教育的学生达8000多人。区人防办公室工作人员两次参加市人防办组织的人防干部培训班和人民防空指挥学习班。1985年,区人防办制定《市中区反空袭预案》,其中附有人口疏散计划、交通运输保障计划、“三防”保障计划、工程抢修保障计划、物资保障计划、供水供电保障计划、医疗救护保障计划、消防保障计划、治安保障计划、政治工作计划等。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