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权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6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政权政协
分类号: D62
页数: 14
页码: 637-650
摘要: 委员联系节日期间,区政协以举办座谈会、进行走访慰问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密切与政协委员的联系,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关键词: 政权 政协

内容

枣庄行政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9年10月17日,枣庄行政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枣庄汇泉酒店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人,其中党、政代表各4人,青年、妇女、武装、文教、商界代表各2人,回族、民主人士代表各1人,工会代表6人,农会代表7人。
  大会主席团由7人组成,其中党委代表2人,政府、工会、妇女、商界、农会代表各1人。
  大会主席刘华亭作报告。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政府工作,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任务。5位代表作大会发言,表示为.建设新中国而积极努力。大会将代表提议案归纳成6个间题:恢复煤矿生产;修复临枣铁路;增加教育经费,开办民众教育馆、阅报室、青年俱乐部、新华书店,举办冬学夜校、识字班;设立医疗门诊所,组建医救队为群众服务,防治传染病;设立公营商店,调节市场物价;要求政府扶持困难农户农具、耕牛、肥料、种子,要求中兴煤矿公司减轻地租。大会选举王洪为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市中区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76年8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枣庄市市中区革命委员会。10月,张耀东被任命为主任,崔克林、钟竹新、邓清雨、赵蕴玲(女)被任命为副主任。后上级确认此届革命委员会同时为市中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构。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此届区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325人(市直机关、厂矿代表90人,市中区代表235人)。其中:工人111人,占34.200;农民62人,占19.100;干部57人,占17.5%;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及归国华侨22人,占6.8%;解放军2人,占0.600;其他71人,占21.800。中共党员199人,占61.2%。妇女110人,占33.800。少数民族16人,占4.9%.是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仅举行一次会议,于1978年5月25、27日在区机关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5人。会议通过张耀东代表区第一届革命委员会所作的《团结起来,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市中区工农业生产三年规划报告。选举产生区第二届革命委员会。委员共41人,张耀东为主任,崔克林、杨传玖、钟竹新、邓清雨、赵蕴玲(女)为副主任。选举王吉富为区人民法院院长,刘传吉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此届区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199人。其中:工人22人,占11.1写;农民37人,占18.6%;干部92人,占46.200;知识分子20人,占1000;解放军3人,占1.5%;华侨1人,占0.500;其他劳动人民24人,占12.1%。中共党员116人,占58.300。妇女63人,占31.7%少数民族8人,占4%。是届区人民代表大会共举行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1年5月12、16日在区机关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0人,缺席19人,列席17人。会议讨论通过区革命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区1980年财政决算和1981年财政预算的报告。代表共提议案168件,其中群众生活福利33件,工农关系27件,城市卫生23件,城市建设15件,临时工使用13件,干部作风8件,计划生育、户口管理、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物价管理、青少年教育等49件。选举产生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沈怀义为区人民政府区长,龚印文、高文彬、李庆昌、盛延亮、孟广亮为副区长。
  选举王吉富为区人民法院院长,刘传吉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3月13、16日在区公安分局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3人,缺席6人,列席29人。会议集中讨论搞好社会主义物质、精神“两大文明”建设问题,要求财政、城市建设、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长期坚持努力,打好1982年翻身仗,力争全区经济建设取得大幅度增长。审议通过区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区1981年财政决算和1982年财政预算报告。
  代表共提议案87件,其中文教卫生22件,群众生活福利17件,城市建设15件,工农关系13件,劳动就业6件,政权建设3件,社会治安3件,其他8件。选举产生出席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人。
  第三次会议,于1983年5月11、13日在枣庄旅社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92人,缺席7人,列席45人。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动员和团结全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审议通过区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区1982年财政决算和1983年财政预算报告。代表所提的29件批评建议,不列为议案,由人大常委会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此届区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233人。其中:工人19人,占8.200;农民‘63人,占27写;干部77人,占33%;知识分子57人,占24.400;解放军2人,占0.900;民警2人,占0.900;街道居民13人,占5.6%。中共党员162人,占69.500。妇女50人,占21.5%。少数民族5人,占2.100。民主党派7人,占3%。是届区人民代表大会共举行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6~30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33人,列席38人。会议审议通过区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区1983年财政决算和1984年财政预算报告,区经济发展三年规划报告。代表共提议案93件,其中集市贸易、税收、供电、群众生活福利28件,城市管理15件,城市卫生11件,征地、搬迁10件,人畜吃水9件,煤炭管理6件,其他14件。选举产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时宗堂为区人民政府区长,龚印文、赵蕴玲(女)、高惠民为副区长。选举王吉富为区人民法院院长,许广伦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2一5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38人(调出2人,补选2人,增选5人),列席48人。会议实事求是地回顾了上一年的工作,提出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全面振兴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两大任务。
  审议通过区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政府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区198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财政预算的报告。代表共提议案70件,其中政法1件,财经9件,城市建设9件,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17件,物价、饮水、就业、征地等34件。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4月10、12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38人,列席48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1985年工作,动员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坚持改革,勇于开拓,为实现“一个翻番,三个根本好转”而奋斗,全面完成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议通过区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区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198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财政预算的报告。代表共提议案72件,其中机构改革4件,社会治安4件,教育、计划生育16件,饮水、修路、土地管理19件,城市建设、管理29件。
  市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1年5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始设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1年5月15日,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孟繁成,副主任委员颜景山、邓清雨、王连生、宋修道、张铺,常务委员于丛善、王茂金、王晓芳(女)、刘继祥、李恒春(女)、赵健民、贺玉贞(女)、郭启勇。
  1981年5月至1984年4月,共举行20次常务委员会议,讨论5项重要工作议题,通过45项决议。常委会依法任命62名领导干部,罢免1名领导干部,补选2名市八届人大代表。讨论通过《关于与人民代表联系的暂行办法》,按系统组建29个代表小组,召开代表座谈会56次。接待、处理人民代表、群众来信来访281件次。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4月29日,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传玖,副主任委员颜景山、孙克恩、王连生、张铺,常务委员王茂金、王晓芳(女)、刘继祥、宋敬民、周桂英(女)、袁传德、龚世勤、黄汝英(女)、郭启勇。
  人大常委会设立调研科、代表联络科。
  1984年5月至1987年3月,共举行19次常务委员会议。会议审议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工作报告48件,并对其中15件作出决议或决定。分别听取公安、司法、供销、粮食、文教、卫生、计划生育、体育、审计、统计、农牧、林业等部门和乡(镇)的工作汇报。常委会与人民代表联系720人次,接待和处理人民来信来访135件次。
  1984年8月,人大常委会对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进行调查,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向中共市中区委写了专题报告,区委批转报告,区政府制定扶植农民进城政策,。10月,人大常委会向区人民代表发出开展“三个一”活动的一封信,要求每位代表召开一次选民座谈会,听取选民对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意见、要求;为群众办一件好事,扩大人民代表在群众中的影响;向区人大常委会写一封建议信,促进人大工作。1985年7月8日、9日,区人大主任杨传玖、副主任颜景山会同10名委员及有关委、办、局负责人到渴口、税郭、齐村等乡(镇)视察工作,就“两户一体”(具体指运输专业户、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户、经营联合体)生产经营情况提出三个应注意帮助解决的问题:一是有关部门为基层服务的思想不牢固;二是资金不足,信息不灵;三是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地方行政机构。
  区(县)人民政府。
  枣庄办事处1943年7月,经鲁南行署批准,枣庄办事处在枣庄北部山区成立,隶属鲁南三专署领导。邱焕文任主任。
  枣庄市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枣庄办事处改建为枣庄市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关系不变,政府机关仍驻枣庄北部山区。辖中心、枣庄、车站、齐村4个镇的抗日民主政府。张福林任市长,牛子春任副市长。
  枣庄市民主政府1945年9月侵枣日军缴械投降后,枣庄市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枣庄市民主政府,隶属关系及机关设址不变。1946年1、11月,政府机关曾进驻枣庄市郊。市民主政府设秘书科、财务科、文教科、粮食科和公安局,辖中心、枣庄、车站、齐村、陶庄5个镇的民主政府及麓水县二区、峄县二区民主政府。张福林、杜季伟、赵健乙先后任市长,牛子春、王栋才先后任副市长。1947年7月,枣庄市民主政府撤销。
  枣庄行政办事处1948年10月成立枣庄临时管理委员会,11月改称枣庄行政办事处,隶属鲁中南五专署领导。辖中心、枣庄、齐村、陶庄4个镇政府和郭里集区(原峄县八区)政府。
  1949年10月,枣庄行政办事处驻枣庄,隶属台枣专署领导,设财粮科、民政科、实业科、文教科、公安局,辖枣庄、陶庄、庄头3个区政府。马平、赵庆升先后任办事处主任,赵庆升、张协先后任副主任。1950年5月,枣庄行政办事处撤销,所辖政区归峄县。
  枣庄镇人民委员会1962年6月,县级枣庄镇人民委员会成立,直属枣庄市人民委员会领导。设办公室、人事科、财政科、民政科、农业科、工交科、文教科、房产科、公安分局、粮食局、供销社、银行办事处,辖城区23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和郊区12个农业生产大队委员会。杜效泉任镇长,陆德富任副镇长。1967年2月,枣庄镇人民委员会被造反派组织夺权。
  枣庄镇革命委员会1968年3月11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枣庄市支左领导小组批准,枣庄镇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政工办公室、工业办公室、农业办公室、财贸办公室、文教办公室、民政劳动办公室、公安分局、税务分局、工商管理分局。枣庄镇前后成立三届革命委员会,陆德富、王瑞林(军代表)、吕庆璞先后任主任。三届副主任分别是:高玉合、程义品(军代表)、王彦春(农民代表)、石学让(工人代表);毛延龄、高玉合、陆德富、高继信;杜效泉、陆德富。1972年1月区划调整,市辖镇撤销,成立枣庄镇人民公社,隶属齐村区。
  市中区革命委员会1976、1981年,是称地方行政机构历两届。1976年10月组建市中区革命委员会,隶属枣庄市革命委员会领导。辖大寨、大庆、东方红3个街道办事处(后合并为枣庄街道办事处)和枣庄镇、各塔埠2处人民公社(后合并为郊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市中区革命委员会部门设置:1976年,设计划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政府办公室、工业交通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知识青年办公室、民政劳动局、基本建设局、工业煤炭局、农林水电局、粮食局、供销合作社、交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分局、文教局、卫生局、广播站,共18个部门。1977、1980年,文教局分设为教育局、文化局;民劳局分设为民政局、劳动局;农林水电局分设为农林局、水电局;工业交通办公室改设经济委员会;增设财贸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多种经营办公室、财税局、物资局、商业局、档案局、广播事业管理局(与广播站合署办公)等10个部门。1980年,区革命委员会有30个部门。
  市中区人民政府1981年5月,撤销市中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市中区人民政府,隶属枣庄市人民政府领导。
  辖枣庄街道办事处(后分设为5个街道办事处)和郊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区划调整,增加9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I处社改乡人民政府)。1984年4月区政府换届,同时全面实行社改乡。区人民政府计辖齐村、税郭2处镇人民政府,黄庄、渴口、孟庄、周村、西王庄、郭里集、安城、永安、市郊9处乡人民政府,中心街、文化路、龙山路、各塔埠、矿区5个街道办事处。市中区人民政府部门设置:1981、1983年,区人民政府撤销知识青年办公室、财贸委员会;工业煤炭局分设为工业局、煤炭工业局,供销合作社改设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增设环保办公室、职工教育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地名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人事局、司法局等7个部门。1984年,基本建设局分设为城乡建设委员会、建材工业公司,农林局分设为林业局、农牧渔业局,财税局分设为财政局、税务局;水电局改设水利局,多种经营办公室改设乡镇企业局,工业局改设工业公司,煤炭工业局改设煤炭工业公司,广播事业管理局改设广播电视管理站,档案局改设档案科;增设供电局、审计局、物价局、统计局、三电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工商银行办事处、农业银行支行、保险公司办事处。1985年,档案科改设档案局,增设烟草专卖局、房地产管理处。1985年,区人民政府部门总数达50个。
  区行政机构政绩。
  第一、二届区革命委员会自1976年10月市中区革命委员会组建至1981年5月市中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两届区革命委员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除“左”的影响,将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工农业及其他事业均有较大发展。
  1980年全区(指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所完成的各项指标及比1976年增长: 工业:全区工业总产值4747.92万元(以下均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增长126.97%。其中区直工业产值1168.37万元,增长88.200;街道工业产值438.03万元;公社工业产值3141.52万元,增长113.4%。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完成55.25万吨,增长45.100;焦炭完成17.59万吨,增长125.2%;水泥完成3.7万吨,增长10.94倍。基本建设投资216.25万元,增长7.65倍。
  农业:全区农业总产值4975万元,增长29.3%;粮食总产量13590.24万斤,增长11%;社员人均收益分配136元,增长110.9%;社员人均粮食分配527.18斤,增长30.1%;农业机械总动力5.81万马力,增长103.2%;有效灌溉面积10.82万亩,增长7.3%。
  科技、文教、卫生、计划生育事业:五年来,全区完成上级安排科研项目11项,其中8项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并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实现革新项目,推广引进新技术、新成果500余个。全区在校中小学生38473人,增长6.200;教职员工1688人,增长10%;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医务人员发展到272人,病床187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71%0,下降5.88编;报名只生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妇发展到2742对。
  第三届区人民政府自1981年5月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1984年4月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精神,继续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大进展。
  1983年全区(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所完成的各项指标及比1980年增长: 工业:全区工业总产值7955万元,增长67.6%。其中区直工业产值2154.31万元,增长84.4%;街道工业产值423.2万元,与1980年基本持平;乡镇工业产值3509万元,增长11.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完成62.04万吨,增长12.3%;焦炭完成10.41万吨,减少40.800;水泥完成7.71万吨,增长108.4%。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95.27万元,增长2.22倍。
  农业:全区农业总产值5496万元,增长10.5写;粮食总产量14287万斤,增长5.1写;多种经营总收入6935万元,增长84%;各种形式的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1万多户;承包宜林荒山7.1万亩,占宜林荒山总数的82%,承包宜渔水面7400多亩,占宜渔水面总数的49.6Yo;农业机械总动力11.8万马力,增长103.1%. 城乡贸易: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852万元,增长71.50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05.2万元,增长72%。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事业:三年来,全区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0项,有16项科技推广项目受到市奖励表彰。城乡新增影剧院3处,露天影院5处,新建农村文化中心5处。新增医疗用房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新增床位60张。1983年全区在校中小学学生40451人,增长5.100,教职员工1814人,增长7.500;区、乡(镇)、村办学投资共计452万元,新建、改建教室2300多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6编;节育率为93%,共作各种节育手术4384例,有8304对育龄夫妇领取独生子女证。
  城乡生活:全区社员人均收入307元,增长80.600,社员人均粮食分配542斤,增长2.8%;职工人均年工资709元,增长13.600;就业人员累计安排3425人。
  第四届区人民政府自1984年4月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至1987年3月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区人民政府把改革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精神两大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区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绩,完成区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实现以1983年为基数的工农业总产值的翻番。
  198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所完成的各项指标及比1983年增长: 工业:全区工业总产值19270万元,增长142.2%。其中区直工业产值3357万元,增长55.9%;街道工业产值1472万元,增长248%;乡镇工业产值9020万元,增长157.1%;村办、联办、户办工业产值5421万元,增长190.100。全区工业实现利润1190.58万元,增长119.3%;上缴税金也有明显增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完成104万吨,增长67.600;焦炭完成24万吨,增长130.6%;水泥完成23万吨,增长198.6%;毛呢完成32万米,增长149.8000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运量774万吨,货运周转量2261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64倍,5.72倍。
  农业: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9816万元,增长80.1%;农业总产值7363万元,增长34%;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14108万斤,减少1.20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收入2007万元,增长153.4%。三年来,全区植树造林总计22170亩;森林覆盖率达14.4%,增长4.3%。
  城市建设:全区完成建安工程量2300万元,增长近5倍;实现利润210万元,较1983年翻了二番多。三年内完成和基本完成振兴、光明等4个小区的住宅建设,开发建设商品住宅73000平方米。开发建设7处市场,新增市场经营面积46800平方米;新增商业、服务网点营业面积7628平方米;建成兴安商业街西段、中段。完成旧城改造30余处,旧城改造面积27000平方米;硬化小街巷路面2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城乡贸易: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540万元,增长114.3写;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799万元,增长4.21倍;全区个体工商业达6755户,增长4.61倍,营业额7392万元,增长8倍多。
  财政:三年来,区人民政府组织增收节支活动,开展财政、税收大检查,堵塞漏洞,全区财政状况逐年好转,实现收支平衡。198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1636.7万元,增长47.400;税收达到1736.5万元,增长44.7%0科技、教育事业:三年来,取得科技成果16项,有3个科技推广项目受到市表彰奖励。全区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五率”达标,六项工作合格,农村中小学全面完成改貌任务,实现“六配套”,上述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00,增长1.7000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事业:三年来,全区三分之一的乡镇建成农村文化中心,三分之二的乡镇建成农村文化站。新增医疗用房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医疗床位197张,增加医务人员95人,村村建立卫生室。
  向市输送体育人才11人,在省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06个,第二名77个,第三名63个。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4编,下降5.06%0;一胎率达85.200,作各种节育手术40033例,节育率为94.4%,增长1.4%。人民生活:全区农民人均年收入590元,增长92.200;职工人均年工资1073元,增长51.3%。三年来,安排城镇待业青年就业8679人,基本解决过去遗留的就业间题。
  第三节地方议政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中区首届委员会。
  1984年2月4日,中共市中区委统战部牵头成立区政协首届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高文彬、贺玉贞分别任正、副组长。至4月20日,筹备领导小组经与有关部门广泛协商,推选出16个界别的80人作为区政协首届委员会委员。各界别名额,中共6名,共青团3名,工会3名,妇联3名,工商3名,农业11名,科技8名,文教13名,司法1名,医药卫生11名,宗教2名,少数民族3名,无党派爱国人士2名,文学艺术2名,侨台4名,特邀5名。
  此外,筹备领导小组确定区政协首届委员会首次会议召开的时间、议程及其他有关事宜。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5、30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全体78名政协委员出席会议。中共区委书记王玉中致开幕词,贺玉贞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枣庄市市中区首届筹备小组工作报告》,中共区委副书记林兆义作《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全体与会委员列席区人民代表大会四届一次会议。会议协商产生由18人组成的区政协首届常务委员会,高文彬为主席,贺玉贞(女,兼秘书长)、王宗谢、赵健民、李冠英为副主席。区政协委员会划分农业、科技、文教、医药卫生、法制工商、民族宗教、特邀等七个工作组,常委会下设办公室。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4月3一5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全体89名(增补11名)政协委员出席会议。贺玉贞致开幕词,高文彬作政协工作报告。
  增选3名政协常务委员,增选李健凯为政协副主席。会议决定增设提案审查委员会。全体与会委员列席区人民代表大会四届二次会议。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4月912日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全体89名政协委员出席会议。中共市中区委书记王玉中到会讲话,高文彬作政协工作报告,赵健民作第二次会议提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全体与会委员列席区人民代表大会四届三次会议。
  区政协首届委员会主要工作活动。
  区政协成立后,参政议政,在组织委员视察基层,搞好咨询服务,密切与群众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组织视察1984年8月30日、31日,部分区政协常委、委员共32人视察孟庄乡、渴口乡和齐村镇开发性的谷子种植,安城乡的玉米良种培育,周村乡的水利建设和副业生产等情况。视察后向区政府提出4点建议:津议区政府组织力量对土壤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作物;鉴于渠道破坏、周村水库灌溉面积由10万亩减少到4万亩的严重情况,建议区政府实行渠道管理承包责任制,收水费,以渠养渠,扩大灌溉面积;建议将部分乡镇中学改为农技中学,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才;建议尽快解决专业户、科技户贷款难的问题。是年11月21日,区政协、区人大视察齐村镇、西王庄乡、郭里集乡学校改貌工作,肯定其成绩,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咨询服务1984年9月17、18日,区政协副主席贺玉贞带领区卫生工作组,并邀请市政协委员、著名医生张国良,组成15人的巡回咨询服务队,到市郊乡、税郭镇、郭里集乡开展咨询服务。咨询服务方式:召开医院院长及科室负责人座谈会;查看科室和病房,回答疑难问题,会诊重病患者;举办医疗技术讲座。乡镇80多名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听了医疗技术讲座。1985年5月,区政协主席高文彬,带领政协卫生工作组6名委员及邀请的区卫生局副局长宋桂贞、区医院原内科主任孟庆华,用6天时间到11处乡镇开展咨询服务,交流医疗技术。
  提案处理区政协首届二次、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111件,包括农业、侨台、科技、文教、民族宗教、医药卫生等7个方面。上述提案由政协办公室分类、整理,装订成册,送请提案审查委员会审议后,交区委、政府有关部门办理。1986年11月之前,受理部门将议案处理结果回复政协常委会,由常委会将其结果函告提案人。
  委员联系节日期间,区政协以举办座谈会、进行走访慰问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密切与政协委员的联系,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1985年1月28日至2月1日,区政协主席高文彬、副主席赵健民及政协办公室工作人员分两组对全区政协委员逐人走访慰间,了解政协委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1985年清明节前,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委及部分委员共43人到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敬献花圈,悼念革命烈士。
  1985年2月8日、9月28日、12月29日,在区机关招待所分别召开迎春、庆国庆及元旦座谈会,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特邀的医务人员、侨台属、民族宗教人士、民主人士等参加。座谈会由政协主席高文彬主持,中共区委书记王玉中、区人大主任杨传玖应邀出席并讲话。
  举办学术报告会1984年11月2,3日,区政协先后在安城乡剧院、枣庄剧院举行教育改革经验报告会。区政协委员、省“园丁奖”获得者市郊乡沙河子小学校长张瑞松作报告。全区小学教师及矿务局小学教师1700人听取报告。1985年9月21日,区政协农业工作组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举办用科学方法种足种好小麦报告会。邀请市农技站站长作小麦种植技术报告,区农业局局长崔应友作调整种植农业内部结构,适时种足种好小麦的报告。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农技站站长及种植专业户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11月30日,区政协邀请江苏省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从询、李蒙玲、李繁梓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作关于小学行政管理、小学语文教学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会。区直中小学教师、部分矿务局中小学教师听取报告。
  1985年4月27日、5月25日、6月29日、7月28日,区政协卫生工作组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举办四次老年保健讲座,专题是《关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老年人长寿的秘诀》、《祖国医学谈“寿星”秘诀之一“饮食有节“》等。听讲的有区直机关年长者,离退休干部,共计1000余人次。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