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党派群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45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党派群团
分类号: D665
页数: 39
页码: 598-636
摘要: 1926年春,纪子瑞来枣庄,发展青年矿工张福林、蒋福义等10人入党,建立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纪子瑞任书记。
关键词: 党派 地方组织

内容

1926年春,纪子瑞来枣庄,发展青年矿工张福林、蒋福义等10人入党,建立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纪子瑞任书记。矿区支部隶属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同年7月,因政治环境恶化,支部解体。1931年3月,在徐州成立中共枣庄特委,田位东任书记,郑乃序任副书记。枣庄特委隶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特委成立后,迁驻枣庄齐村邱焕文家中。1932年7月,特委在发动中兴煤矿工人罢工中,遭受敌人破坏。
  中共枣庄矿区工作委员会1933年3月,在恢复和发展一批党员、建立几个党支部的基础上,中共枣庄矿区工委成立,郭子化任书记。工委隶属中共徐海埠特委。
  中共枣庄矿区委员会1933年6月,中共枣庄矿区工委改建枣庄矿区党委。党委书记和党委隶属关系不变。
  1935年2月、4月,梁允才、王明增先后继任书记。矿区党委于1935年2月改属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1936年12月,改属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1937年10月,改属中共鲁南中心县委。1938年8月,枣庄矿区党委撤销。
  中共枣庄中心区委员会1935年6月,中共枣庄中心区委成立。丛衍瑞、李微冬、张洪仪先后担任书记。中心区委先后隶属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1937年7月,中心区委撤销。
  中共枣庄工作委员会1943年7月,中共枣庄工委成立。书记杜季伟,副书记张福林。枣庄工委隶属中共费滕峰中心县委。1944年11月,枣庄工委撤销。
  中共枣庄市委员会1944年12月,中共枣庄市委成立。书记杜季伟,副书记张福林(兼市长)。枣庄市委隶属费滕峰中心县委。1946年6月,枣庄市委撤销。
  1946年6月,陈毅来枣庄检查指导工作,在枣庄矿亲自主持成立枣庄矿区党委。党委书记王见新,副书记林岩。矿区党委直属华东局领导。其任务是接管矿区,恢复生产。1947年6月,矿区党委撤销。
  中共枣庄工炸委员会‘94“年10月,中共枣庄工委成立。书记李希之,副书记马平。枣庄工委隶属中共鲁中南五地委。1949年12月,改属中共台枣地委。工作机构设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1950年5月,枣庄工委撤销。
  中共枣庄镇委员会1962年6月,中共枣庄镇委成立。书记吕庆璞,副书记徐荣茂、邓清雨。镇委隶属中共枣庄市委。工作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委员会。1969年11月,镇委改建枣庄镇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缉。组长王瑞林(军代表)。
  1971年7月,恤复建立中共枣庄镇委。书记吕庆璞,副书记毛延龄、邓清雨。1972年12月,镇委撤销。
  中共市中区委员会1976年12月15日,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成立。书记张耀东,副书记崔克林、钟竹新。区委隶属中共枣庄市委。工作机构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1977一1984年,工作机构增设机关党委、农村工作部、政法委员会、党校、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区(县)党代会。
  中共枣庄镇代表大会1960年2月18、20日,召开中共枣庄人民公社代表大会。此次大会,后被视为中共枣庄镇(县级)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中共枣庄人民公社委员会,总结“两条道路斗争”的成果,讨论“大跃进”规划。大会存在偏激、冒进等“左”的倾向。
  1971年7月17、20日,中共枣庄镇第二次代表大会布中心内街枣庄镇机关会议室召开。当席代表280名。
  大会贯彻中共“九大”“左”的错误路线,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通过镇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在党的’‘九大”路线指引下奋勇前进》的工作担告。报告指出,已有87%的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大会按照“老、中、青、军、干、群相结合”的原则,选举产生17人组成的中共枣庄镇第二届委员会。
  中共市中尽代毒大会第一次代养大会:1980年9月9、12日,中共市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君山路市中区礼堂召开。应出席代表168人,实出席代表155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走上下结合,城乡结合,国营、集体、社队结合,推动联合的路子。坚持以发展中、小型工业为主,带动其他行业的方针,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把市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清洁卫生的新城市,把郊区社队建成繁荣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听取和审议了区委工作报告,区纪检委工作报告和《市中区1980^1985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的报告))i选举产生由23人组成的中共市中区第一届委员会。寻玉超任书记,沈怀义、杨传玖任副书记。
  第二次代表大会:1984年12月26、29日,中共市中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君山路市中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应出席代表258人,实出席代表248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指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搞好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本世纪末提前10年实现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即以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1亿元为基数,1985年达到2亿元,1990年达到4亿元,每年平均递增率为15.2%。代表听取和审议了第一届区委工作报告,区纪检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31人组成的中共市中区第二届委员会。王玉中任书记,时宗堂、秦援朝任副书记。选举产生中共市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副县级),李庆昌任书记。
  基层党组织。
  大革命时期,1927年中共枣庄矿区支部党员发展到27人。
  土地革命时期,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枣庄党组织发展党员由矿工扩展到职员、矿警,由枣庄矿区扩展到枣庄城镇(医药界、教育界)和周围农村、山区。1932年10月,中共徐海埠特委派遣郭子化来枣庄恢复发展党组织,迄1935年,发展党员50余名。1935年9月,郭子化介绍李微冬入党。1936年8月,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成员邱焕文、褚雅青发展中兴中学学生张鸿仪入党。12月,枣庄老街建立中共枣庄支部,李微冬任书记。枣庄支部隶属枣庄矿区党委。1937年1月,枣庄党组织发展青年学生李汝佩(女)入党。5月,发展中兴中学学生汪国璋和山区小学教师鹿广连入党。同时成立中兴中学党支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在敌占区慎重稳妥地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支部。1937年10月,枣庄妇女党支部成立,书记李汝佩,党员有张恺、袁化坤等。支部隶属中共鲁南中心县委。1938年9月,枣庄车站、西王庄、税郭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分别是陈焕阶、张捷三、刘家珍,各支部隶属中共峄县一区区委。同月,中共鲁南特委派遣鹿广连返枣庄坚持地下斗争,鹿广连发展马平等6人入党。1939年6月,枣庄矿区地下党支部成立,鹿广连任书记。至年底,发展党员20余名,其中在日伪矿警队发展党员6名。地下支部活动频繁,12月遭敌人破坏。
  1938年10月,建立聂庄党支部,王太贤任书记。1939年3月,中共鲁南特委派遣张文廷到齐村开展工作,建立齐村党支部(1941年因叛徒告密停止活动),党延生任书记。1939年8月,鲁南特委派遣史天放来枣庄。史天放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半年时间发展党员7名,建立十五窑地下党支部,史天放任书记。1940年,周伦藻继任十五窑支部书记,党员发展到30余名,不久停止工作。1940年4月,鲁南铁道队建立党支部,杜季伟任书记。
  1941年12月,鲁南铁道大队建立党总支,杜季伟任总支书记,下设4个支部,党员共90多名。1943年秋,建立里臂党支部,任思堂任书记,1944年党员发展到16名。1945年4月,中共鲁城区委在税郭一带组建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120名。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侧重在农村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发动群众支援前线。1945年12月,西王庄建立基层党组织,设联防大队。1946年,孟庄、张庄、潘官庄、齐村、渴口建立党支部。西王庄支部发展冯祥光等17人入党,分设东、西片党小组。郭里集支部发展郑克俭等4人入党,设党小组。遗棠村支部发展韩荣聚等5人入党。税郭一带因国民党军进犯,重建师山乡等3个乡支部,共有党员42名。1946年下半年和1947年,国民党军反扑,共产党员中不坚定分子脱党变节,周村一带有2人脱党,9人变节。1948年末,中共枣庄工委辖中心镇、枣庄镇、齐村镇、陶庄镇基层党委4个,支部17个,党员198名。其中农村支部3个,党员49名。
  建国后,党员和支部公开。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层党组织发展较快。1949年6月,中共枣庄工委辖农村支部8个,党员65名,其中分布在城镇区域的32名。
  1950年,境内八区、十区区委共辖26个支部,258名党员。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后,两区共产党员有430名。1955年,两区正式党员571名,候补党员171名。各乡均建立乡支部。1958、1960年,顺应“大跃进”形势,基层党组织存有突击发展党员、不按党章规定履行人党手续的现象。1959年枣庄人民公社有党支部58个,党员513名。1960年枣庄公社党委盲目提出发展党员1000名的指标。实际发展预备党员596名,为上年正式党员总数的1.16倍。后经考查,延期转正的226名,取消预备资格的56名。1960年,郭里集人民公社有支部35个,党员779名。是年,区境内共有支部91个,党员1832名。60年代中期,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中共枣庄镇委所属党员人数由1963年的369名下降至1965年的277名。
  “文化大革命”时期,基层党组织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组织发展工作比较缓慢。中共枣庄镇委所属党员,1966年为289名,1971年为378名,5年间党员增加89名。1975年党员总数为453名,10年间党员增长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健全,注意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1976年,中共市中区委辖基层党委2个,党支部97个,党员966名。1983年行政区划调整,中共市中区委辖基层党委17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417个,党员5825名。1984年,全区发展党员119名,知识分子占520001985年全区党员总数671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500,比1978年提高7.8个百分点。
  主要活动。
  大革命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在枣庄矿区组织工人运动,支持北伐军。1926年12月,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以党员、积极分子为骨干,以中兴煤矿公司机务处、电务处工人为主体,秘密组织赤色工会,联系工人数千名与资本家作斗争。1927年6月26日,北伐军第三路四十军贺耀祖部攻占枣庄,奉系军阀张宗昌部狼狈逃窜,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组织2000余名工人、学生在中兴煤矿办公大楼前聚会欢迎北伐军,工人在街头张贴“打倒军阀”、“欢迎北伐军”、“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标语。在北伐军政治部的支持下,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书记纪子瑞组织召开群众大会,迫使中兴煤矿公司经理胡希林接受批判斗争。同日下午,纪子瑞召开200名矿工代表会议,成立枣庄矿区劳工会,为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同资本家作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军阀占据枣庄,实行白色恐怖,中共枣庄地方组织领导矿区工人进行争取“红利”的罢工斗争,利用在白区的合法身份和物质条件,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壮大党的力量,并在边沿山区开辟党的工作。
  1931年春至1932年夏,中共枣庄特委发动南北大井工人多次进行小型罢工,批斗中兴公司包工头子邓西惠,迫使其答应按时交接班,按时发工资。这场斗争,鼓舞了工人们的斗争勇气。
  1932年7月,特委在工人群众中掀起“人人争红利,个个闹花红”的高潮,组织起17个罢工小组。13日,特委宣布罢工,中兴煤矿日产煤由3500吨下降至1000吨。16日,特委在十里泉召开4000名工人大会,提出实行8小时工作制,取消包工制,增加工人工资,里外工平等等条件,选出110名工人代表前往中兴煤矿机关同资本家进行交涉。代表们遂被矿警队驱散。当日下午,特委在石碑村召开党员骨干分子会议,研究夺取矿警队枪支、举行武装起义问题。22日,特委在窑神庙再次召开工人大会,会场被国民党军警和中兴公司矿警包围,特委书记田位东和70多名工人代表当场被捕。24日,特委副书记郑乃序于“十一筒碑”前被捕。8月初,田位东、郑乃序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1932年10月,中共徐海埠特委派遣郭子化来枣庄恢复党的组织。郭子化以行医和开设同春堂药店为掩护,担任中共枣庄矿区工委书记。1933年矿区工委领导矿区工人举行五月大罢工,以合法斗争方式取得外工分到“花红”、工人分到福利煤的胜利,打破一年来枣庄工人运动沉闷的局面。6月,中共枣庄矿区工委改建枣庄矿区党委。矿区党委开办广仁医院、中美商社、中西药品运销合作社,以掩护党组织,筹集活动资金。
  1935年,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以广仁医院为机关地下联络站,委派褚雅青、袁化坤夫妇以医生公开身份负责接待苏北、鲁西、山区、湖区等地来特委机关联系、请示工作的同志。特委在枣庄将医药机构的职工组织起来成立枣庄医药公会,共产党员李韶九任会长。特委在抱犊0山区开辟工作,宣传委员张光中以卖纸烟为掩护,在周村、北庄一带发展党组织。1936年6月,因叛徒朱大同出卖,郭子化被国民党第五战区李明扬部逮捕解往徐州。中共枣庄中心区委宣传委员李微冬,为解救郭子化而活动于枣庄镇镇长金叙伍、峄县联庄佘会长田瑶峰、枣庄商会会长周灿章之间,得到枣庄地方士绅鼎力协助,李韶九顺利办好地方团体联保状,星夜赶赴徐州将郭子化保释。随后,特委机关由枣庄迁往抱椟崮山区高桥村。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敌后发展抗日武装,坚持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10月,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委派李微冬组织枣庄各界抗敌后援会,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出版《抗敌报》,发动群众抗日。中兴煤矿职业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张鸿仪组织抗日宣传队,宣讲全国抗日形势、党的抗日方针政策,他们在城镇街头、农村集市教唱抗日歌曲,鼓动群众抗日情绪。
  中共枣庄妇女支部书记李汝佩,动员学生和矿工子女参加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发动募捐,慰劳抗日军队。同月,国民党第五战区批准建立鲁南民众抗日自卫队,原阎锡山部某师长杨士元任司令,大本营设枣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董尧卿、董一博协助。
  12月,抗敌后援会在枣庄矿里召开有各界人士参加的抗日誓师大会,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同月,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在枣庄举办抗日训练班,田瑶峰等开明士绅参加。此后,田瑶峰所属联庄会武装成为抱犊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支武装力量。1938年1月,特委书记郭子化在枣庄召集鲁南中心县委领导成员会议,指出中心县委的当前任务是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举办各种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团结社会各阶层,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月,在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中建立起中共支部。3月,枣庄沦陷前夕,杨士元南逃徐州,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将自卫军中的峄县人民抗日武装拉回枣庄,转入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18日枣庄沦陷,特委委派李微冬、董鸣春在枣庄一带组建19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特委号召边区人民支援台儿庄战役,指示成立抗日义勇大队。4月,义勇大队配合台儿庄战役伏击临枣公路日军运输队。
  10月,人民抗日武装临沂专署保安司令部直辖四团(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团长张光中,派遣洪振海、王志胜在枣庄建立秘密情报站,侦察日军在枣庄兵力部署和后勤供应情况,情报转送山区直辖四团总部。
  1939年,日军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进攻,制定“以华制华”的反动政策和“治安肃正”的侵略计划,共产党敌后战场形势严峻,中共枣庄矿区支部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斗争。矿区支部在枣庄把抗日传单撒遍大街小巷,甚至把抗日标语贴到敌人军官宿舍里,激发人民抗战热情;把炸药、药品偷偷运到山里,支援抗日根据地;搜集敌人情报,配合山区反“扫荡”。矿区支部活动频繁,连遭敌人4次搜捕,12月被破坏。支部书记鹿广连的爱人徐德兰和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中兴煤矿公司西南门外被敌人剖腹,劈死。支部委员李康和党员郑毓林同时遇害。
  1940、1942年,日军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向抱犊尚山区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使根据地缩小到“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牵”的局面。其间,中共领导下的苏鲁支队鲁南铁道大队队员发展到300多人,在铁路沿线的枣庄、王沟、前川等地打洋行,截火车,搞枪支,沉重地打击敌人。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鲁南区党委指示原鲁南铁道大队政委杜季伟深入枣庄敌占区组建中共枣庄工委。1944年,枣庄工委划分农村包围矿区(城市)的郭里集、南北于、东西鬼山3个工作区。鲁南军区部队展开秋季攻势,向枣庄等7城市逼近。部队抽调枣庄籍干部战士组建以陈玉华为队长的枣庄武工队。中共枣庄工委改建中共枣庄市委,准备接收枣庄。1945年1月,中共枣庄市委部署:扩大解放区,发展生产,减租减息;加强对敌政治攻势,加强武工队和练兵工作;开展拥军和拥政爱民活动。8月,山东军区第五路军向枣庄挺进,中共枣庄市委发动群众拆毁台枣、临枣铁路,切断日军沿铁路逃窜的通道。10月,新四军某部协同山东部队包围枣庄、临城,迫使日军缴械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加紧内战.的斗争,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武装夺取政权,共6次解放枣庄。
  1946年1月,原伪军“峰东剿共司令”王继美被国民党委任为第十九集团军第三十二纵队少将司令,率部2000人盘踞枣庄。4月,国共和谈第二十二执行小组达成国共双方从枣庄撤军协议。5月,蒋介石电示驻枣庄国民党代表:“枣庄为华东之最大煤矿,不得擅自放弃,如有违犯……应按军纪制裁”。王继美秉承旨意,拒不撤军,所部炮击中共代表驻地,殴打中共代表甘重斗等人。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在枣庄主持召开7000人反内战大会,工人代表控诉汉奸王继美罪行,声讨殴打中共代表行径。会后,2000名武装工人纠察队手持大刀、长矛游行示威。
  6月,山东野战军解放枣庄,消灭王继美部。9月,中共枣庄矿区委员会作45天工作总结指出:我们扩充新战士1200名,搬运军用材料90余万斤,组织复工、救济工人300万元,投人合作社100万元,召开反内战动员会10次,发展党员89名。10月8日,国民党五十一师占领枣庄。11月,中共鲁南区委、鲁南军区组建1200人的枣庄工人支队,杜季伟任支队长,枣庄矿区党委书记王见新兼任政委,开展对敌斗争。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中共枣庄矿区委员会、枣庄工人支队、枣庄武工队配合华中和山东野战军作战,破坏交通,袭扰敌人,扩大宣传,开展政治攻势。共召开乡村群众会63次,使群众明白“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道理;召开“还乡团”家属座谈会19次,在敌军家属中开展“唤子索夫”活动,争取30名“还乡团”人员投诚返正;在200多个村庄中散发传单70多种、2.7万份,张贴标语251条;组织民兵护送伤员、粮食、弹药,押解俘虏,捕捉溃敌。20日,中共鲁南前线大军收复枣庄,歼灭国民党五十一师。21日,中共枣庄矿区委员会组织慰问队对居民慰问,着手安置敌我双方伤亡人员,救济工人群众和做好战备工作。
  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9月,收复鲁南大部山区。1948年1月,中共枣庄地方组织按照鲁南区党委部署,开展查思想、查阶级、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三查、三整”活动。10月,华东解放军3个纵队经西集、齐村、枣庄、郭里集南下,中共枣庄工委在齐村设立民站支援前线。11月7日枣庄解放。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战役中,枣庄工委组织民工修公路、架桥梁,抬担架、救伤员,搞运输、送粮草,共出民工4654人,出牲畜732头。
  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枣庄地方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投人一系列政治运动和重大经济变革。
  1950年、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境内八区、十区基层党委组织召开干部会、群团会、公审会,举办展览会,出刊黑板报、漫画,揭露反革命分子的罪恶事实,宣传镇反运动的群众路线、稳准狠地打击敌人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惩办政策。两年间,境内逮捕反革命分子92名,管制一批,处决若干。
  1950年冬,境内开始土地改革运动。11月24日,峄县二区区委书记徐荣茂带领土改工作组在永安乡驻点,建立农民协会。农民协会划分阶级成分;召开群众大会,对永安联防片6户地主分子进行说理斗争;推选评田委员会,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颁发土地证。1951年10月土改结束,境内没收和分配784户地主多余土地2.9万亩。
  1950年10月,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峄县十区党组织动员枣庄镇居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报名人伍者70人,批准人伍者50人。1951年6月,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发动枣庄镇居民捐献人民币(旧币)1.96亿元,生猪71头,羊4只;寄发慰问袋1600个;为荣军拆洗衣服600件。枣庄镇两次共156人报名参加志愿军,其中妇女8人,批准人伍者105人。
  1951年12月,峄县十区党组织在枣庄镇组织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成立“打虎队”,反出贪污分子96人,其中受到党政处分的3人。运动于次年6月结束。1952年2月,十区党组织发动枣庄镇工商业户参加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庆裕药栈、同信诚锅厂等25家私营工商业被划为重点审查对象。运动中,发动工人、店员向有“五毒”行为的资本家开展斗争,查出中兴煤矿公司资方违法所得100多万元。本着“斗争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结案令资方退补5万元,划为“基本守法户”。
  1949-1956年,境内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郭里集区大辛庄乡大辛庄村共产党员、农协会长刘家启,组织季节性“帮工”、“搭棋、“帮牛腿”等变工组8个。1951年,境内有6852户农民组成1323个互助组。1953年2月,大辛庄办起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平均亩产276斤,比互助组时增产一倍。1954年,中共峄县委员会在大辛庄召开办社现场会推广经验,当年境内初级社发展到113处,人社农民达3525户。1955年11月,中共峄县委员会在大辛庄乡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消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1956年,境内高级社发展到98处,入社农民13200户,占总农户50%以上(1957年达91%)01955年冬,中共峄县十区委员会围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中心任务,发动枣庄镇各街道组织宣传队在街头、集市进行宣传。龙丰杂货店经理龙育道,带头加人公私合营,投人股金1000元。1956年4月,枣庄镇纳人各种改造形式的私营工商业者达1198人,占工商业者总数的80%以上。
  1957年、1958年,枣庄镇开展党内整风运动和社会上的反右派斗争。
  1957年9月,枣庄镇党委在街道中的农业、饮食业、手工业3个系统6个单位进行“大鸣大放”试点。随后“大鸣大放”扩大到全镇26个单位,共鸣放出不同意见4000条。绝大多数意见是对党和政府的粮食政策、工资制度、合作化和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少数是违反社会主义利益的错误言论。1958年3月,枣庄镇开始反右派的批判斗争。7月,划定右派分子13人。反右斗争,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1978年,中共市中区委成立“摘帽”工作领导小组,将最后一批10人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恢复荣誉,安排工作,其中提职1人,调整工资5人。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瞎指挥风、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严重泛滥。
  9月,“大办钢铁”运动中,境内采矿、运输、炼铁群众多达14万人。12月,枣庄、郭里集、野岗埠3处炼铁厂共建有土炼铁炉789座。枣庄铁厂有土炼铁炉488座,长期炼铁职工4600人,9、12月生产生铁1065吨,平均炼1吨铁使用309个工日。1959年野岗埠铁厂“小洋群”高炉的产品合格率仅为27.6%a1961年末,大小炼铁厂纷纷下马,“大办钢铁”运动结束。
  1958年9月、10月,区境内成立红旗、曙光、税郭三处人民公社,实行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政企合一的体制。为适应“大跃进”形势,县、社党委要求人民群众“生产战斗化,行动军事化,生活集体化”。三处人民公社编成4个团、21个营、183个连。共建立公共食堂499个,集体就餐,吃大锅饭;建立托儿所125个,幼儿园162个,入托人园儿童15113人;建立幸福院80个,人院老人2389人。公共设施均因陋就简。对不顺应“大跃进”形势的言行,采取鸣放辩论的方法“拔白旗”。生产上,虚报浮夸,好大喜功,提出“亩施肥料3万斤,亩产小麦双千斤”不切实际的目标。对集体经济搞平均分配,无偿调拨,收回存款,刮起“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在群众中开展“献钱、献粮、献物、献房”的“四献”活动。红旗人民公社党委要求基层3天完成“四献”任务,5天报捷。赵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献驴一头,猪7头,羊6只,方子木一副,接着70%的群众自报献出各种物资。10天内,红旗人民公社群众“四献”折款422711元。1960年10月,中共枣庄市委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做法,在枣庄人民公社搞政策兑现试点,组织干部202人分赴15个片44个大队,退赔集体、社员财物折款22.3万元。1958、1961年,整风补课、“拔白旗”、“反右倾”、“反瞒产私分”等运动中,枣庄镇受到处分和批判的174人。1962年枣庄镇党委予以纠正处分的14人。1979年中共市中区委安排对他们口头宣布平反的112人。
  1964年,中共枣庄镇委部署各单位普遍进行今昔对比,忆苦思甜,开展社会主义教育。9月25日至12月9日,镇委举办阶级教育展览,宣传“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组织19317人参观。1965年,镇委以三合街居委会为街道“四清”试点,全镇80%的基层干部在“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中“洗手洗澡”,接受审查。
  共审查处理233人,其中党员133人。
  东风街、民主街居委会,共有居民391人,被划定有各种“政治问题”的185人,占47%。“四清”运动,伤害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和群众。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66年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达后,中共枣庄镇委建立运动领导班子,派工作组到街道、工厂、学校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划分左中右,“揪黑帮”,“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1967年2月,造反组织夺取市、镇党政领导权,领导干部被揪斗游街成风。镇委书记吕庆璞被揪斗200多场次,被关押8个月。7月25日、26日,“大联合”、“反逆流”两大派组织以市面粉厂为中心展开武斗,枪炮之下26人丧生。此次事件前后,枣庄镇有130多人被私设监狱关押,有290多人遭毒打,致死者3人,有83户被抄家。1968年7月,市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在凤凰庄召开现场会,城乡掀起“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的个人迷信活动。此项活动延续约半年。1970年,区境内开展“一打三反”、深挖“五·一六”运动,运动中逼供信严重,自杀数起,挖出的重点人物均没作定案处理。1971年7月,恢复建立中共枣庄镇委。1974年组织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时,枣庄镇19个厂矿企业有13个停工停产长达两年之久,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枣庄煤矿断续停产22个月,少生产原煤122.6万吨。1975年3月26日至4月24日,中共枣庄镇委举办的第四期党员学习班,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是年,邓小平同志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整个形势日趋好转。1976年春,“四人帮”在全国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境内“大批判”宣传栏遍及城乡,“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等“左”的大字标语刷写在闹市街头,刚趋于稳定的形势再度动荡起来。10月24日,城乡各单位集中收听首都庆祝粉碎“四人帮”大会实况转播。之后,纷纷举行大会或游行,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罪行。1966'1976年十年大动乱,境内无政府主义到处泛滥,各级党政机关一度瘫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决策:1979年,中共市中区委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农村推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1980年,区委确定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推动联合的指导思想,制定“六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1985年全区(指原一城一乡区划范围)实现工业总产值307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率为8%;实现农业总产值106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率为4%.1984年1月,区委工作会议确定年度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发挥郊区优势,搞好各种服务,发展商品生产。扩大经济田,增加高值田,建立瓜果菜基地;大力发展建材、加工、饮食、服务、开采、运输、养殖业”。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是:“从企业整顿入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纠正重产值轻效益的现象;从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人手,提高竞争能力;从掌握市场信息人手,抓好生产和销售”。1984年12月,中共市中区第二次代表大会确定工农业总产值在本世纪末提前1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同时提出六项措施:在城乡结合,发挥煤炭、建材等资源优势,抓住乡镇企业重点,放宽政策方面指出方向;在政企分开,企业扩权,落实经济承包制方面指出方向;开阔眼界,走联办之路,大搞横向经济联系;放开搞活,发展第三产业,欢迎农民进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乡、村、联、户四个层次一齐上;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胆把中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优秀者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985年,实现中共市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六五”规划主要指标。是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133万元,比1980年(现行区划范围)增长127.600,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8%。
  宣传工作:1976年12月至1977年7月,中共市中区委宣传部布置基层党组织学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推动开展揭批“四人帮”、清查“三种人”的斗争。1978年4月、5月,各级党组织宣讲《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335场次,听众达3.9万人次。1979年,区委宣传部印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讲话)》,在区五金厂搞讨论试点。五金厂党支部根据工人讨论意见,于9月开始实行超产奖励,工人们当月完成生产计划153%,创建厂以来最高月产值。1979、1981年,市中区基层党员干部有433人次在区党校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为适应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新形势,1982年、1983年,区党校举办7期共240名科级干部参加的读书班,学习《邓小平文选》、《陈云同志文稿选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84年、1985年,区党校举办3期共150名区直部门党员干部参加的轮训班,举办4期共180名乡镇、街道基层干部参加的读书班,学习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和党的基本知识读本。1985年初,区委宣传部布置全区乡镇、街道的5530名党员参加冬训,接受法制、纪律、党的基本知识教育。3月,区委宣传工作重点转向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传部通过内部刊物《宣传与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宣传走“放一活一富”的路子,克服“重农轻工,重农轻商”的思想。12月,编印《带头致富30例》。
  1978年,区委宣传部加强对通讯报道工作的领导。10月,批准区广播站制定的《关于稿费试行办法》。1979年,全区兼职、业余通讯报道员发展到86人,共上稿772篇,其中省级新闻单位采用9篇,市级采用156篇。1984年,区委宣传部两次召开市中区通讯报道工作表彰大会,制定优秀通讯员及其奖励标准。1985年,各乡镇、街道机关均建立通讯报道组,区直属厂矿企事业单位均配备兼职通讯员。全区通讯报道员共175人,其中专职12人。全年上稿3700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采用8篇,省级采用41篇,市级采用1151篇。
  组织工作:1979年9月,中共市中区委组织部组织对57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219名干部进行考察。采取部门与单位结合、领导与群众结合、已掌握情况和个别谈话结合的办法,形成考察材料114份。将考察情况分类后,发现后备干部35名。1982年,区委组织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担任科级职务的23名,股级职务的86名。助理工程师宋敬民被选拔担任区矾土水泥厂厂长仅一年,厂利润由0.39万元增长到13万元。
  1984年4月,精简机构,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44个工作部叹设86个正副职,其中新提拔任职的36人。86职人员的平均年龄42.4岁,比原来下降6.6岁;大专文化程度的13人,比原来上升12%,中专、高中程度的30人,上升8.8%。乡镇党委、政府共设49个正副职,其中新提拔任职的20人。49职人员的平均年龄39.2岁,比原来下降3.7岁;大专文化程度的5人,比原来上升6.8%,中专、高中程度的17人,上升18%01984年开始,对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过去区委组织部下管两级干部改为“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和重要企业事业单位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则在人事局备案,由各单位管理。1985年,对科级干部的考核,实行背靠背与面对面、定性与定量、组织检查和个人述职、咨询小组评议与群众评议“四个结合”的办法,有效地克服组织部门在专业知识、知人渠道和识人标准上的局限性,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980年6月,中共市中区委通知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评选和表彰先进党支部、模范党员的活动。此后,每年度开展一次,年初部署,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次年春季进行大会表彰。1980、1985年,共评出区级先进党支部226个次,模范党员791人次。其中受到市级表彰的先进党支部43个次,模范党员50人次。1985年,全区有市级先进党支部4个,区级61个;有市级模范党员17个,区级212个。
  1984年12月,中共市中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展党组织整顿工作。整党历时三年,分三批进行,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参加整党的共有24个党委,7个党组,9个党总支,477个党支部,4761名党员。这次整党,查处一批违法乱纪、以权谋私案件,组织处理57名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其中有30余名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1984年,区委组织部对离退休干部的安置,贯彻执行“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是年组织他们到曲阜、泰安、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参观游览。1985年,全区离退休干部达213人,其中离休干部126人。市中区设立老干部活动室、老干部病房和老干部专用车,办理老干部生活供应证,开展节日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活动。是年6月,区委召开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老干部管理服务先进集体表彰大会。12月,区委领导向老干部通报全区年度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计划,征求老干部意见。
  统战工作:1978年,中共市中区委统战部配合区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对有关统战案件进行调查核实。至1984年,查清历次政治运动中冤假错案涉及的统战对象75户。1985年,已落实统战政策的有69户。对其中24户被抄家和被挤占房屋的,进行原物退还或折价赔偿处理;对7名错划为右派遗留的“尾巴”间题进行纠正;对4名统战对象的档案,去掉“文化大革命”中结论上的不实之词;对因错误处理受到株连而失去工作或其他不良待遇的11名家属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全区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人员5人,需落实政策的1人,已按政策改正。1978、1985年,按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区委统战部配合其他党政部门受理退职补助等申诉案件51件。为26名科技人员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为18名学非所用的科技人员调整工作,为151名中级知识分子的家属办理农转非户口,为743名知识分子安排调整住房,改善居住条件。
  1978年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民族风俗习惯更加受到尊重,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1979年,区委统战部、枣庄街道办事处共筹款3.4万元,建立市中区回民糕点厂。1984年,城区设有清真肉食、饮食摊点20余处。中心街国营回民饭店配备回族经理。中心街1处国营肉食门市部改设牛、羊肉专营部。1982、1985年每年的回民开斋节,市中区党政部门、城区部分企事业单位馈赠油、面、茶等,表示祝贺。
  对宗教信仰,贯彻“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加强党和政府与宗教界上层人士的联系,帮助落实宗教房地产政策,为宗教信仰活动提供方便。1981年,在党政部门的协调下,枣庄煤矿出资20万元对占地5亩、建筑面积590平方米的清真寺进行修整。1983年,建立回族乡老组成的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对主持教务的阿旬,区委统战部每月给予定额生活补贴。1985年,全区有伊斯兰信徒3000余人,从事伊斯兰活动、坚守在清真寺拜功的15人,其中阿旬2人,海里凡3人。
  1982年,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闭的基督教会,落实枣庄教堂房屋5间,齐村教堂房屋10间。教堂设立教务小组。基督教活动由家庭隐蔽式转向公开。境内基督教派有长老派、灵恩会、耶稣家庭。1985年,基督教活动场所有枣庄、齐村、郭里集、遗棠、西王庄、税郭等6处教堂和自然村的126个家庭聚会点,信仰基督教的群众3000余人。
  1983、1985年,区委统战部、区政府民族宗教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重大节日持茶叶、白糖、水果等对宗教八九位神职人员进行走访慰问。每年两部门联合召开20余人的宗教界上层人士座谈会,区委、区政府领导人出面谈话、慰问,征求意见。
  1978年以来,加强港、澳、台、侨胞和其亲属的统一战线工作。1985年,市中区籍的港、澳、侨胞共62户339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日本、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台胞共250户300余人。1980、1985年,先后有155户通信,110户通汇,年通汇额达8万元人民币。有关党政部门鼓励并帮助港、澳、台、侨属开办行业,勤劳致富,组织他们自筹资金8万元,开办4个商店,使其20多人就业。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有1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7人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2人为市区两级政协委员,1人为市级人民代表。区委统战部设对台工作小组,负责回乡探亲旅游台胞的接待及指导台属出境会亲等事宜。
  第一位于1985年来市中区探亲的台胞王兆伦,1948年去台时,儿子七八岁,女儿还在极4中,均留在大陆。现在子女已成为几个孩子的父亲、母亲了。他面对家人和乡亲泣不成声地说:“我未尽到做父亲和爷爷的责任,我衷心感谢政府对我家庭的照顾和关怀。”王兆伦返台湾后,张景娥、李凤山、于长久、田家乐等相继从台湾来探亲。
  纪律检查:1978年6月至1980年1月,中共市中区委设立落实干部政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区纪委书记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8名。
  全区抽调落实政策专职干部40名,分别负责郊区公社、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的落实政策工作。其间,共复查各类历史案件受处分人员490人,纠正处分的161人,占复查人数33%。其中:复查历史老案受处分人员19人,纠正14人;复查反右派斗争案件受处分人员10人,纠正10人;复查“反右倾”斗争案件受处分人员44人,纠正19人;复查“四清”运动案件受处分人员233人,纠正75人;复查“文化大革命”运动案件受处分人员184人,纠正43人。纠正处分的类型,有“摘帽”,平反,恢复党籍、政籍,撤销立案,改变处分,改变成份,改变结论等。
  1982-1984年,市中区在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中,结案涉及共产党员6人,开除党籍5人。
  1983年,中共市中区委、区政府下达《关于纠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建房、分房中不正之风的暂行规定》,区纪委查实党员干部违纪建造私房的3人。其中,作组织处理的2人,政法部门立案查处的1人,共收缴贪占款6000元。1984年,区纪委召开会议,清理收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拖欠公款30.5万元,占欠款总数的86%01985年,贯彻中央纪委“令必行,禁必止”的7号文件精神,不准党政机关、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共查禁4个单位。
  1979、1985年,区纪委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6人。其中,开除党籍的7人,留党察看的10人,建议撤销职务的3人,党内严重警告的20人,党内警告的14人,态度较好、免于处分的2人。违纪类型,以违犯计划生育政策为突出,所占违纪总数,1979年为100写,1982年为33%,1985年为63%。
  第二节工、农、青、妇地方人民团体。
  工会。
  组织机构1926年12月,中共枣庄矿区支部书记纪子瑞组织成立枣庄矿区工会(即“赤色工会”),发展会员50多人,10人编为一小组,选举产生7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秘书。中共党员张福林任主席。1927年6月,北伐军进驻枣庄,工会组织由“地下”转为公开,枣庄矿区工会更名为枣庄矿区劳工会,注册工会会员4000人,选举21名工会执行委员,张福林任书记,梁棠任会长。7月下旬,工会骨干随北伐军南下,参加随军工程营,劳工会自行解体。1928年7月11日张福林组织成立枣庄矿区失业工会(又称“外工会”),民主选举张福林等9人为执行委员,4000多名失业矿工参加工会组织。8月遭破坏。1933年,中共枣庄矿区工委组织成立枣庄矿区赤色工会,王明增任主席,发展会员60余人。
  1937年12月,召开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枣庄矿区工会,张福林被选为主席。
  1938年枣庄沦陷后,工会组织及活动转入地下。1939年工会会员有300多人。1946年4月初,成立枣庄市矿区工会,选举委员9人,张福林、张承任正副主任。会员迅速发展到2.8万人,其中工人家属4000人。矿区工会下设33个分会,165个小组。1949年10月,成立枣庄工委工会,主任张化吉,195。年5月撤销。随后,枣庄镇失业工人组成搬运、建筑工会,直属峄县总工会。1951年,峄县十区(枣庄区)共有搬运、建筑、店员、机关、教育、文艺等6个基层工会,隶属十区工会。1958、1961年,枣庄人民公社文教、卫生、财贸系统基层工会组织撤销,保留工业、交通、建筑等系统的15个基层工会组织。1959年,枣庄人民公社工会会员2250人。1962年,枣庄镇成为市辖镇(县级),被撤销的基层工会组织重新恢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工会组织解体。1973年7月,重新恢复枣庄镇工会,所属基层工会35个,会员550人。1975年枣庄镇工会会员达到1042人。1976年12月,成立市中区总工会。1979年4月,改称枣庄市总工会市中区办事处。是年,企事业单位均建立工会委员会,全区基层工会42个,会员2997人。1984年元月,恢复“市中区总工会”名称。是年全区基层工会77个,会员6163人,会员占职工总数70%。代表大会1946年3月31日,枣庄矿区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在枣庄中兴中学礼堂召开。到会代表170余人。大会历时4天。大会通过枣庄矿区工会组织章程和行动纲领,选举工会委员,通电国共和谈重庆三人小组和蒋介石,要求严惩破坏和谈的汉奸王继美。大会同时进行“枣庄职工联合会”的选举,张福林等7人为联合会常务委员。1973年7月23、25日,举行枣庄镇工会首届代表大会。大会听取枣庄镇工会筹备小组工作报告和13个单位、个人的典型发言,选举23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1985年4月26日、27日,市中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枣庄旅社举行。出席代表102人,特邀代表9人。工会工作报告总结六年来的工作成绩,提出今后任务。大会选举19人组成的工会委员会以及6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主要活动1926年,枣庄矿区工会骨干分子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联系工人与资本家作斗争。1927年6月,枣庄矿区劳工会向中兴煤矿公司资本家提出改善工人待遇的“十六条”要求,郑告公司经理胡希林,不签字答应条件,即鸣汽笛20响举行全矿大罢工。胡被迫签字。后资方不认真履行条件,工人自发罢工。7月始,产业恐慌使中兴煤矿公司停工,有4000多名工人失业。1928年7月,枣庄矿区失业工会领导工人向资本家提出要求:救济和发放拖欠工资,允许失业工人复工,承认失业工会的合法地位。8月,国民党当局逮捕张福林等4名工会领导人。1933年“五一”劳动节,枣庄矿区赤色工会在中陈郝村召开大会,为外工争取“花红”举行罢工。
  军警拘捕工人谈判代表。在罢工的威慑下,资本家答复按每月每人发给外工1000斤煤作为“花红”,工人代表被释放。1938年3月,枣庄矿区工会组织1000余名工人到抱犊尚山区参加抗日义勇队。台儿庄大战中,枣庄矿工游击队在临枣铁路线上伏击一股日军,炸毁日军南下列车,炸坏台潍公路,使侵入台儿庄之敌援助受阻,配合正规军取得台儿庄大战的胜利。1939年,地下工会组织工人从矿井下搞出炸药、雷管运送到抱犊山区抗日根据地。1946年1月,在矿区外围,枣庄矿区工会组织工人参与政权建设,80%的街长以及镇长由工人担任。工会两次召开反奸诉苦大会,控诉王继美罪行。6月上旬,在山东野战军讨伐王继美的战斗中,有1500名工人纠察队员参战。6月11日,枣庄矿区工会下辖车站镇、中心镇、枣庄镇3个工会分会的50余名干部、积极分子,对受难工友进行慰问。鲁南矿区总工会发放15万元北海币和2万多斤粮食救济煤矿工人,支持恢复煤炭生产。对被弃置的赘子、乾四窑、窑神庙煤井,重新开办起来,扩大工人就业面,实行工人民主管理。1949年,枣庄镇建筑工会、搬运工会组织工人修路、建房、运输山货和收集废旧金属,开展生产自救。1950、1965年,境内基层工会负责人参加单位的生产、生活、教育等委员会,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参加民主管理。
  1978、1985年,市中区各级工会进一步组织开展民主管理、职工福利、职工教育、劳动保护、劳动竞赛、文娱体育、评选先进等项工作活动。
  1978年,市中区基层工会建幼儿园2处,托儿所6处,哺乳室1处,职工食堂11处,澡塘5处。1980年,市中区各级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发放救济款7959元,建立互助储金会28个。
  1982年,7个基层工会组织300名职工的旅游活动。1984年7月,区工会等部门组织27名未婚大龄男女青年去曲阜旅游,为其接触、成婚牵线搭桥,《枣庄日报》进行报道。1978.1984年,基层工会兴办的福利设施有托幼园所13处,职工食堂33处,澡塘13处,卫生室13处,职工宿舍45处770间。1980、1985年,全区各级工会走访慰问伤病残、离退休职工2407人次;救济困难职工2608人次,发放救济款6.6万元;组织1.2万名职工参加163个互助储金会,储金总额达29万元;选送职工去青岛、临沂等地疗养共27人次。
  1979年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级工会注意改善劳动模范、先进队伍的结构成分,树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先进典型,实现评选工作的“三个转变”。即由评选勤勤恳恳型,转为评选改革开拓型;由评选工人为主,转为评选知识分子与工人并重;由评选体力型,转为评选智力与体力相结合型。1982年,区工会选报省级劳动模范2名,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1名;选报市级劳动模范3名,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2名。各级工会坚持评选先进与人党提干挂钩,与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挂钩,以形成争当先进的风气。
  1979~1985年,设有工会组织的单位,共评选出各级先进集体384个次,先进生产(工作)者7029人次。区工会系统,评选工会先进集体186个次,其中省级1个,市级17个次,区级46个次。对后勤劳动、工会财务、职工俱乐部、生产红旗班组等各级专项工作先进集体,共评选出100余个次。工会系统,评选工会积极分子2349人次,其中省级3人次,市级“人次,区级317人次。命名劳动模范的,省级2人,市级3人,区级8人。
  1980年,区工会组织17个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食堂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市中区医院、运输公司和苍山中转站获得前三名。1983年,区工会组织开展后勤劳动五项竞赛,评出职工食堂、澡塘、托幼园所、卫生室、职工集体宿舍等五项优胜集体12个。第一名受到市总工会表彰。
  1980年以来,基层工会进一步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工作。1980年,基层工会参加调资工作的领导,接待职工来访23。人次,帮助纠正调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1981年,在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8月,区工会召开经验交流会,职代会试点单位区矾土水泥厂介绍了经验。
  1985年,已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单位52个,占应建总数83写。职工代表大会设监督小组或工作委员会,对单位的职工福利、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实行监督。19811984年,通过职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全区有601人提出合理建议701件,被采纳的467件,全面落实的273件。
  区矾土水泥厂、官地煤矿,将企业经营的重大间题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
  1980年,基层工会帮助落实职工的劳动保护措施。区矾土水泥厂安装消烟除尘设备,按时发放劳保用品和保健费。1981年,有8个较大的生产单位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1月、4月、11月,区工会配合区安全办公室、公安分局对煤炭生产进行3次安全检查,对劳动保护不合格的生产单位限期整改。是年比上年,全区生产事故死亡下降71%,重伤下降40%。1983年,区工会布置做好女工“五期”保护工作,对2654名女工进行健康检查,安排治疗妇科病321例。是年建立女工委员会25个。1985年6月,16个单位安排468名女工进行健康检查,查出各种程度不同的妇女疾病258例,随时进行了治疗。
  1980年,区各级工会组织职工文化业务技术培训共10期,有334人参加。1982年,区工会、科委联合举办英语业余学习班,聘请九中英语教师授课,3年结业。参加学习的由近百名减少到20名。1984年,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全区有17个单位的职工参加。同年,有千名职工参加区工会组织的知识竟赛活动。1980、1984年,参加刊授、电大学习的职工600余人,具备一定学历、取得技术职称的96人。1985年,区各级工会举办文化补习班85期,业务培训班179期,参加学习的职工共5107人次。全区职工读书小组有142个,他们中的11名职工参加了市级读书演讲会。
  1981年以来,区工会系统举办了图书阅览、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摄影展览活动。1981年,基层工会建立图书室2处,共藏书3500册。1982年,建立职工活动俱乐部10处,配备电视机8台。1984年,组成业余文艺演出队3个,演出9场次。1985年,工会图书阅览室增至31处,共藏书16410册。10月,举办市中区首届职工业余书法、绘画、摄影展览,54名业余作者参展,展出作品113份,参观者数量有3万余人次。
  1982年,基层工会组织职工体育活动,有12个单位新建篮球场,13个单位新建乒乓球室。9月,区工会、体委、团委联合举行市中区职工篮球赛,经比赛选拔组成的市中区女队,在10月市工会举办的篮球赛中获女队冠军。1979^1984年,区各级工会组织球类比赛184场次,棋类比赛543场次,田径项目比赛185场次,参赛职工8455人次。1985年,86%的基层工会(87个单位)组织职工体育比赛活动,参赛职工3736人次。
  1985年,区工会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基层工会组织整顿、建立“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制定三年计划和六条标准,确定对55个单位“整顿建家”。
  翌年6月,提前一年半完成计划。经验收,一类单位31个,二类单位17个,三类单位7个,全部合格。市中区“整顿建家”活动走在全市前列。
  贫下中农协会抗日战争期间,现区境内农村建立起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救会”)。农救会主要任务是,支援抗日游击战争,迫使地主减租减息,参加抗日民主政权建设。19401944年,现税郭镇的北沙沟、南沙沟、上义合、中义合、花果泉、东三屯、齐山头、玉皇庙、宋湖、郝湖、王塘等11个村庄建立起农救会。1941、1944年,现周村乡的里臂、崖头、周村等7个村建立起农救会。1942年,现永安乡的永安村和渴口乡的郭村、侯宅子、韩庄等村建立起农救会。1944年秋,郭里集建立农救会。郭村农救会会长王景杭,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前线有功,数次受到上级党组织嘉奖。崖头村农救会会长尚松喜,送独子参加抗日军队,儿子牺牲在抗日前线,其妻李德春于1947年又为革命牺牲。
  解放战争期间,农救会改称农民协会(简称“农会”)。主要任务是反奸诉苦,减租减息,斗地主、分田地和拥军支前。1945年8月,齐村建立农民协会,下设16个农协小组。1946年,境内村庄建立农民协会90余个。1月,齐村西好子农协组长李贵友,召开群众会,斗争日伪保长崔绍俊,揭发崔家100多年来对贫雇农压迫剥削的历史。李贵友带头砸碎崔家清代翰林府门额上的“太史第”金匾。秋天,北于区革命救国会会长赵成斗,指导永安村农会发动贫雇农斗争大地主王海搓,没收其土地1800亩分给贫雇农。是年,境内农协会支援抗敌前线粮食26万斤,捉敌百余人。
  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普遍建立以贫雇农为中心的农民协会,担负划分阶级成分、进行土地改革、组织农业互助合作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任务。1950年,大郭庄乡农民协会会长毛继富,召集6个村数千人的群众大会,斗争5户地主和4户反动富农,没收地主土地300亩,粮食5000斤,房屋20间,牛驴8头,分给贫雇农。1953年,现孟庄乡境的农民协会,组织贫农换工组。1955年,乡境有农业合作社20个,入社农民230户1025人。
  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农村增划下中农阶层,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下中农协会”或“贫协,’)。贫协设主任、副主任。境内贫协会员约2.7万人。贫协对部分农户的成份进行评议,对地主、富农成份进行审定。其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对社队干部实行监督。1965年“四清”运动中,贫协对“四不清”干部开会,提出批评意见。
  “文化大革命”时期,枣庄镇及各人民公社设立贫下中农代表会(简称“贫代会”),各生产大队设立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简称“贫委会”)。社、队贫代会、贫委会设贫下中农代表1、3名,分别参与社、队管理。1968年7月21日,市革委文件公布枣庄镇贫下中农代表会由15人组成,王延春等7人任常委。1969年,贫代会组织“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供销社等较大单位搞所谓“斗、批、改”。
  1970年,枣庄镇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1971年,社、队贫下中农代表分别进驻农村中、小学,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请老贫农忆苦思甜,让师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安排师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学生被贫下中农代表推荐升学、参军、就业,均受到有关家庭成份、社会关系等条件的限制。1973年1月,枣庄镇召开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1975年5月,恢复贫下中农协会名称。是年,现区境内恢复贫协老会员约2万名,发展新会员约1.6万名。
  1976年12月,市中区郊区人民公社有贫协会员2362名,区、社设贫协专职干部各1名。贫协管理的学校有7处,管理的供销社有1处。1977年12月,郊区人民公社共35个大队,其中25个大队恢复老会员3000名,发展新会员500名。1978年12月25日,市中区组成17人的代表团,参加枣庄市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5人被选为市贫协委员。1980年,市中区各级贫下中农协会撤销。
  妇女联合会。
  1937年10月,中共枣庄妇女支部书记李汝佩,动员矿工家属和女学生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抗会”)。
  1943年春,中共峄县委员会派遣赵见一到周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时成立妇抗会。随后,税郭、永安、黄庄、郭里集等地成立妇抗会。19431945年,妇抗会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组织妇女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救护伤员,碾米磨面,缝衣做饭,动员参军等。黄庄妇抗会,发动妇女做军鞋1235双。永安妇抗会,发动妇女支援抗战,烙煎饼1000斤,加工炒面500斤,缝军衣500套,做军鞋1000双。郭里集妇抗会主任崔成兰,发动妇女救护伤员3人,送军粮320担,送夫参军20人,做军鞋5000双。1946年崔成兰惨遭汉奸王继美杀害,时年21岁。
  1946年1月,妇女抗日救国会改称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妇救会发动妇女支援解放战争,参加减租减息和争取妇女自由解放。潘官庄妇救会主任王德英,发动群众斗争地主20多次,迫使其减租减息。永安庄妇救会支持70多名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得到婚姻自由;支持50多名妇女剪发,放足。6月18日,王继美残部28人被追击潜逃到谷山山洞里,柏山村妇救会主任项桂荣带领民兵包围洞口,迫使敌人缴械投降。时《鲁南日报》刊登此则消息。1946年末和1947年,国民党军反扑,“还乡团”残酷杀害妇救会干部。东三屯共产党员李本兰被活活勒死,年仅19岁。崖头妇救会主任李德春,怀孕临产,被关在屋里活活烧死。牺牲前,她对敌人愤怒斥责,坚贞不屈。1948年淮海战役中,枣庄镇妇救会发动800名妇女做军鞋600双,纳袜底430双。潘官庄妇救会主任王德英,年近50岁,凭着一双小脚,冒着敌机扫射,每天往返40里,带领群众运送支前物资。
  1950年春,妇女救国会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妇联组织妇女在拥军优属、动员参军、抗灾救灾、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兴办托幼事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51年,峄县十区车站乡妇联主任张金兰,组织百人为军属抗早浇地,抢种小麦70亩。1952年,十区妇联组织60名妇女为驻枣庄矿荣校的700名抗美援朝轻重伤员拆洗被褥衣服一年多。1955年,十区妇联发动妇女送夫、送子、送兄、送弟、送侄参军的有114人。农业合作化,广大妇女走出家门,与男人同工同酬.1956年、1957年,大辛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大队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全队妇女整半劳动力48名,出勤率达90%。为解除妇女生产劳动的后顾之忧,十区妇联配合社队兴办常年托儿所20处,季节托儿所64处。
  1958年6月,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妇女联合会。1959年8月16日,山东省妇女联合会转发峄县妇女联合会《发动妇女掀起抗早保秋收的动员报告》。报告称:枣庄人民公社有3615名妇女劳动力投入抗旱斗争。富山后生产队女队长年近50岁,带领10名妇女抬水浇地,每天行程120里,被誉为“刘胡兰队”。1977年,周村水库配套工程施工,齐村、渴口等人民公社组成平均年龄22岁的妇女连,开挖建成500米渠道。
  1976年12月,成立市中区第一届妇女联合会,未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1980年1月29、31日,召开市中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40名。大会审议通过区妇联《全区妇女团结起来,为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21人组成的区妇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设常委7人。1985年12月20、22日,召开市中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1名。大会审议通过区妇联《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妇女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27人组成的区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设常委5人。
  1979年,市中区各级妇女组织基本健全。1981年,枣庄街道办事处妇女工作委员会对20个居委会的妇代会,郊区人民公社妇女联合会对32个生产大队的妇代会,进行组织整顿和充实调整。1984年,按照“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区妇联招聘3名妇女干部,对5个街道办事处公布6名妇联主任、副主任,城乡基层妇代会更换掉年老无文化的妇女干部。
  1985年9月,区妇联在市郊乡召开建立乡镇企业妇代会现场会,各乡镇企业相继建立妇代会组织。是年,各乡镇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新的妇女领导班子。全区216个村庄配齐妇女干部,报酬间题也得到相应解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妇女更加广泛地参加经济、文化建设和从事社会服务事业。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现区境内行业人口女性多于男性的有农、林、牧、渔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应及仓储业,住宅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在改革大潮中,不断涌现“女能手”、“女强人”。沙河子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张建兰,带领社员科学种田,全队粮食亩产由1975年的900斤提高到1978年的1730斤。1979年,张建兰被评为全省、全国“三八”红旗手。涝坡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朱广梅,兴办以女职工为主体的猪鬃厂、肠衣厂、工艺美术厂,1979年盈利35万元。1979、1985年,中心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满桂荣,带领居民开办饭店、旅馆等,平均年盈利1万元。共安排待业青年75名,帮助30户居民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农村妇女从参加大田劳动转向专业化的多种经营,1985年,全区以妇女主体的专业户、重点户有1367户,占全区“两户”总数300o01979年始,区妇联组织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活动;1980年始,开展争创“五好”家庭活动;1981年始,动员全社会支持儿童、少年工作。迄1985年,受乡以上妇联组织表彰的“三八”红旗手611人次,“三八”红旗集体123个次。其中,受市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81人次,“三八”红旗集体5个次;受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11人次。受乡以上妇联组织表彰的“五好”家庭3056户次。其中,受市妇联表彰的280户次,受省妇联表彰的3户次。此外,评出一大批“好婆婆”、“好妈妈”、“好媳妇”。争创“五好”家庭的内容在发展变化,由夫妻和睦、尊老爱幼、计划生育、积极工作、邻里互助等注重家庭内部关系的内容,发展到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上来,强调家庭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贡献。在农村,把勤劳致富,争当“两户”,为国家、社会多提供商品,作为评比“五好”家庭的一项重要内容。1985年,全区“双文明”户由1983年的15户增加到203户。迄1985年,动员全区为儿童、少年捐款和赠物折款共5万元。全区95%的幼儿园所配齐木质桌椅,“%的园所为专房独院,宽敞明亮,45%的园所统一幼儿服装,30%的园所配备4件以上较大玩教具。全区农村常年园所发展到117处,入园儿童5165名,办园率为61%;城市市中区属园所(班)17处,收幼儿785名,承托范围入托率为85%。城乡保教人员由1983年65名增加到208名。区、乡妇联组织了对幼儿园所的检查评比、业务培训和“六一”儿童节的幼儿活动。
  1984年1月,区妇联与政法部门相互配合,组织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发表广播讲话,出动宣传车,置办宣传栏和张贴标语,宣传有关法律知识。9月,城乡成立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咨询站22处,举办法律广播讲座35次。1984年、1985年,区乡两级受理有关婚姻家庭等问题来信来访506件次,为受害妇女儿童扶困解危,伸张正义。
  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10月,中共鲁南中心县委委派李微冬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先后在枣庄中小学学生中和抗日自卫军中发展队员。12月,成立民先总队,下设小队,李微冬任总队长。“民先”广泛进行抗日宣传,动员青年“打日本,保家乡”.1938年5月,90多名“民先”队员参加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秋,“民先”因遭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而解散。
  1940年,枣庄及附近乡村成立青年救国会组织(简称“青救会”)。青救会动员青年参加铁道大队、运河支队、文峰大队等抗日武装。
  1942年,在里臂村成立青年抗日先锋团(简称“青抗先“),赵景山任团长。1944年,崖头等村亦建立此组织。
  “青抗先”以歌唱形式宣传抗日,配合民兵清查敌人,保卫抗日根据地。崖头村青抗先,活动到20里以外的安城、天齐庙等村。
  1949年初,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枣庄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工委”)成立。
  团工委委员6名,危继昌任书记。为做好团的工作,团工委发动部分青年共产党员再入团,以顺河街卷烟厂为试点来发展团员。1950年1月,青年团中心镇委成立,委员共5名。境内其他乡镇基层团委亦相继成立。6、8月,青年团枣庄区委发展团员有唯成份论倾向,对工农成份的不讲条件,“枣庄镇周庄一次入团8名,把落后分子也拉到团内来,而枣庄镇的店员、知识分子无一名入团”。12月,青年团枣庄区委改称青年团十区区委,辖14个支部285名团员。境内还有青年团八区区委,辖18个支部317名团员,等。青年团服从党的中心工作,1952年,广大团员参加互助组,推广新耕作法。1955年11月中旬,青年团员总人数中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比重,十区由5月份的20%增加到66%,八区则达到7000。八区下道沟团支部有11名团员,其中6名成为生产合作社骨干。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境内枣庄镇、郭里集区等地团委相应改称。“大跃进”期间,发展团员有追求数量、忽视培养教育的倾向。1961年,枣庄、郭里集人民公社团委共有团支部183个,团员2119名。
  是年整顿团组织,共青团枣庄市委根据中共中央“保人保畜,修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指示,提出“抓先进,带落后,促空白(指组织“空白”)”的整团内容。枣庄、郭里集人民公社团委建立整团小组,采取评选个人突击手、“五好”团支部等方法促进整团工作。枣庄人民公社团委书记刘学成在南马道小学蹲点,总结出“教师带骨干,骨干促队员,队员促一片”的经验,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使学生退学、旷课、迟到现象大大减少。年末,枣庄人民公社新建团支部36个,填补某些单位的组织空白,男女团员比例由原来的5:1改变成1:1。
  “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组织一度瘫痪,1970、1973年,枣庄镇和境内各人民公社共257个团支部进行整团建团工作。在整顿中吸收一大批青年入团和解决超龄团员的离团问题。枣庄镇团委所辖团支部由42个增加到56个,团员由189名增加到707名,有70名超龄团员光荣离团。
  1977年3月,中共市中区委发文公布成立共青团市中区委员会,委员共8名,认定为第一届团区委。1979年4月26、28日,在区委礼堂召开共青团市中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74人。大会审议通过一届团区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二届团区委和出席共青团枣庄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5月20、22日,在区委礼堂召开共青团市中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205名。大会审议通过二届团区委《振奋精神,努力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选举第三届团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共21名;选举出席共青团枣庄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4名。1985年3月20、22日,在区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共青团市中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300名。大会审议通过三届团区委《团结奋斗,再展宏图,为两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工作报告;选举第四届团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共25名;选举出席共青团枣庄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26名。
  1979-1985年,市中区各级团组织根据上级团委的部署,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
  1979年,团区委动员全区团员、青年参加团中央倡导的“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是年,各级团组织共组织义务劳动637次,包括修路、植树、小开荒、种蓖麻等。迄1985年,团区委表彰新长征突击队共40个次,其中1个受团省委表彰a表彰新长征突击手400人次,其中1人受团中央表彰,3人受团省委表彰,18人受团市委表彰。
  1981年3月,团区委组织团员、青少年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为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城区1万余名青少年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活动。迄1984年,全区成立学雷锋小组3021个次;开展“为您服务”活动,修理自行车、收音机、小五金,理发,裁衣,修鞋等,共做好事10万件;建造青年林6处,植树15.8万株;青少年参加城市大型卫生突击活动30余次。
  1982年,团区委组织开展农村青年之家建设活动,目的是把青年之家建成思想教育的阵地,科技文化学习的课堂,信息交流的中心和文化娱乐的场所。黄庄公社团委组织专人指导村队建立青年之家,实现“建家一片红”,1983年被团省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迄1985年,全区乡村达省级青年之家标准的37处,达市级标准的62处,“建家”率在90%以上。
  1983年,团区委响应团中央号召,发动青少年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是年,周村、永安人民公社团委被团市委授予“采种支甘”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迄1985年,全区共采种4640斤。
  1984年,团区委组织开展“学邵庄式先进团支部”活动,以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活动内容,市中区医院团总支、枣庄第九中学团委活动突出,被团市委通报表彰。1985年,区内被团省委命名为“学邵庄式先进团支部”的先进集体有永安乡团委和其他3个团支部;被团市委命名的有13个团支部。
  1985年,团区委组织开展“两户一体”夺杯竞赛活动。建立青年专业户、科技户和经济联合体的档案,以加强联系。通过致富典型传、帮、带和举办致富成果展览,促进“两户一体”发展。8月,“两户一体”增加到219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200。他们中的1800名青年写了入团申请书,其中750名被发展入团;8人被选为市、区团委委员;20人分别被评为国、省、市、区新长征突击手。在全省“两户一体”夺杯竞赛活动中,团区委被团省委评为先进集体,受到通报表彰。
  少年先锋队。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境内大部分农村建有区、乡、村儿童团,一般为7、14岁儿童组成,接受“青年救国会”等青年组织的领导。儿童团协助青年组织送信联络,查路条,监视敌人活动,斗地主时喊口号,唱革命歌曲。
  1945年冬,峄县二区遗棠行政村儿童团团长冯宗伦、韩荣带在黄庄一带宣传共产党政策,组织儿童站岗放哨,做好联络工作。1947年,国民党军反扑,一些儿童团团长被“还乡团”杀害,仅安城一带被杀害的就有上泥河18岁的“王二臭”,下泥河15岁的王士英,鲁王桥16岁的“薛大咀”。
  1950年,中国少年儿童队取代儿童团组织,在学校设立。学校设大队部、大队长,班级设中队长,班内设小队长。少年儿童队辅导员由团委聘请教师担任。1952年,各校少年儿童队对队员进行队旗、队章、队礼、队歌、列队仪式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有一二次活动日。1953年,开展“红领巾是红旗一角”活动,培养队员“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物”的“五爱”精神。
  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常参加拥军优属、节日庆祝等社会活动。1960年,枣庄、郭里集人民公社共有少先队队员4932名,占队龄儿童总数5500(城市占95%);共有辅导员125名。1963年,少先队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队员刻苦学习、助人为乐成风,各校举行学雷锋事迹报告会。在学雷锋活动中少先队组织有较大发展,1965年枣庄镇5处小学共有队员3807名,辅导员89名;境内其他10处人民公社的118处小学共有队员10130名,辅导员298名;境内少先队员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90%01972年10月,少先队改称“红小兵”。1974年,城区7处小学共有红小兵3044名,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6000;境内其他10处人民公社的164处小学共有红小兵8486名,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的36%1979年,中小学恢复少先队组织。市中区少先队员共有6883名,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71写;辅导员有213名。1983年,区划调整,市中区少先队员共有33587名,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85写;辅导员有728名。1985年,市中区少先队员共有33629名,占学校少年儿童总数的10000;辅导员有882名。
  1985年12月8日、9日,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市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与会人员133名。其中,少先队员代表65名,辅导员代表19名。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人武部、市少工委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团区委作《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少先队市中区第一届工作委员会。大会向全区少先队员、辅导员发表《倡仪书》、《致敬信》。
  1979-1985年,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妇联等部门领导少先队开展一系列活动。
  1979年7月25日至8月6日,在东方红小学举办“暑假少年之家”活动,城区立新等7处小学的10个中队50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文艺、游艺、阅览、体育、电影、游泳、游园等活动。
  1980年2月20.23日,在东方红小学举办“少先队冬令营”活动,城区九中等10处中小学的255名少先队干部、“三好”学生参加科学讲座、游览参观、文艺联欢、拔河比赛、慰间军属等项活动。
  1981年2月,动员少先队员开展“人人争戴十朵新风尚小红花”(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等10项)活动。是年,建“红花台”160个;出黑板报300期;评出校级“红花少年”1500名,区级210名,市级40名,有3个少先大队被团市委、团区委命名为小红花活动先进集体。团市委、市教育局在市中区召开小红花活动现场会。
  1982年“六一”儿童节,在人民广场举行少先队检阅式,庆祝市中区实现“红领巾区”。全区中小学9600人参加检阅式,2345名少先队员接受检阅。受阅队员组成35个中队,中队分军乐、彩旗、花环、彩绸、腰鼓、体操、标语、模型等多种形式的方队二检阅式结束后举行庆祝游行。山东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报道。
  1982年8月20、29日,在实验小学举办“少先队辅导员夏令营”活动,有50名团、队干部参加。活动中举办辅导员工作修养讲座,音乐、舞蹈讲习及赴北京参观学习少儿工作等。
  1984年11月至1985年6月,组织少先队参加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社、辅导员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创造杯”少先队活动竞赛。为配合此项活动,团区委、区教育局组织全区135处中小学开展“金牛奖”少先队活动竞赛,有3.8万名少先队员参加。同时设立“创造杯”活动竟赛辅导站3个。
  1985年6月,“创造杯”活动竞赛揭晓,全区寄往北京的少先队活动方案725篇,红旗小学“四一”中队获全国“创造杯”前150名最佳设计方案奖,市中区另获“创造杯”活动奖12个。团区委被团省委评为“创造杯活动红旗单位”。
  第三节其他党派团体。
  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枣庄市支部委员会市中区小组,1985年12月19日成立,党员5名,负责人戴友村。
  九三学社枣庄市委员会市中区小组,1984年9月18日成立,社员16名,负责人蔡守华。
  中国民主建国会枣庄市支部委员会枣庄小组,1984年9月24日成立,枣庄小组有市中区会员11名。
  中国农工民主党枣庄市委员会市区综合小组,1985年成立,市综合小组有市中区党员2名。
  中国国民党峄县二区党部1925年,枣庄有国民党党员梁宗云、梁允棣、田培芹、田培义等搞地下活动。1926年夏,国民党员因遭奉系军阀搜捕而外逃。1927年6月,北伐军攻占枣庄,国民党峄县指导委员会设立二区(枣庄)党部,梁继璐任常务委员,张庭华任干事。1928年8月,国民党峄县执行委员会召开党员会议,正式成立县党部,下设一、二、三区党部。二区党部设枣庄,张学彬任常务委员,田培相、秦景臣任委员,孙晋达任干事,党员还有田新田、韩兆栋、周子英、姚莲贞。1932年前后,国民党贪污腐化严重,内部矛盾重重,峄县党部常务委员被撤职,二区党部常务委员由周子英接任。1938年日军侵占枣庄,国民党地方组织南撤。1946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鲁南解放区,国民党峄县二区党部在枣庄设立,颜振昌任书记长。1947年,三民主义青年团峄县分团筹备处设枣庄区队,1948年春,二区党部对枣庄区队团员重新登记后转为国民党员。1948年冬,国民党峄县二区党部溃散。
  工商业团体。
  商会1920年,枣庄成立商团,团首孙绍良。商团负责排解、仲裁商民物价、债务等纠纷,推选恒盛号戴子愚、合盛号周琢斋,长盛源号田老九等协助调解。商团设有团丁、清道夫。
  1927年始,商团改称商民协会(简称“商会”),高子和、单雅堂、周灿章、戴仲祥、刘玉山先后担任会长,另设委员5人,秘书1人。初期,每店铺每月提供京钱二三吊作为商会经费。日伪时期,商会逢迎敌意,发动“献机运动”,勒派棉布业、百货业、烟酒业、粮行业商民出资联银票80万元媚日,时刘玉山任首席会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伪顽军王继美部盘踞枣庄,迫使商民“捐献”棉布7000匹。商会按户搜索32家布商布匹3000匹,两次勒索其他行业“军援”款(法币)100万元,皆献王。枣庄商民多数倾家荡产,关门闭户,商会随之解体。
  同业公会1930年,枣庄镇药业、杂货业、广货业、土布业、绸缎业、鞋帽业、烟酒业、印刷业、运输业各自成立同业公会。1935年,为掩护共产党组织和筹集其活动资金,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组织成立枣庄医药公会,设址南马道原德顺兴药店。建国后,同业公会隶属工商业联合会。1951年,枣庄镇有棉布业、土布业、百货业、杂货业、医药业、食油业、菜馆业、面食业、理发业、锅业、手工业等11个同业公会,从业人员601人。1955年3月,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同业公会(又称“同业委员会”)合并为7个,即百货业、杂货业、烟酒业、服务业、饮食业、饭食业、手工业同业公会,从业人员共1418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同业公会撤销。
  工商业联合会195。年12月,成立峄县枣庄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松亭,副主任委员2名,其他委员10名,皆工商业者。筹委会下辖11个同业公会。1953年,将十八区半湖工商联组织划归枣庄工商联组织。1955年10月11日,在新华舞台召开枣庄工商联会员大会,正式成立峄县工商业联合会枣庄分会。到会人员533人。选举13名委员,吴峰峰任主任委员,委员中有国营企业代表3人,供销社代表1人。枣庄分会下辖齐村、郭里集、半湖工商联小组和枣庄7个同业委员会。1956年,确定私营企业会员以营业额1.5编为缴纳会费标准,公私合营企业比照执行,国营、供销社会员会费由县财委分配负担。
  1963年7月11日,召开枣庄市工商业联合会枣庄镇分会会员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107人。大会传达枣庄市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工商联枣庄镇分会作8年来的工作报告,选举工商联枣庄镇分会执行委员会。执委会由15名委员组成,郭允生任主任委员。同时,民主协商推选成立枣庄镇商贩联合会委员会,委员共11名。枣庄镇商贩联合会为工商联枣庄镇分会集体会员,任务是对合作商店(组)、个体商贩、手工业者“进行爱国守法和社会主义教育”。1964年,工商联枣庄镇分会辖枣庄商贩联合会、齐村商贩联合会和家属筹委会。枣庄镇会员总数935人,分布在国营企业217人,供销社系统144人,公私合营企业51人,合作商店(14处)379人,手工业社(12处)144人。齐村商贩联合会小组63个,290人。1967年,工商联组织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解体。
  工商业联合会,协助政府贯彻执行党的工商业政策,促进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代表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反映情况,引导工商业者投入一系列政治运动。1951年,枣庄工商联筹委会发动工商业者为抗美援朝捐献4910万元(旧币)。筹委会主任李松亭带头捐献2000万元,筹委会委员龙育道捐献1000万元。1954年,发动工商业者认购国家胜利公债7071万元。
  1955年,发动工商业者认购经济建设公债5957元(新币)。龙育道以银元270块,金戒指、金耳环各5枚,认购建设公债800元。是年他被选为峄县工商界人民代表。1956年,工商联枣庄分会组织参加合营过渡的有314人,投人股金总额11.66万元,月股息总额5844元。除公私合营枣庄煤矿外,公私合营枣庄面粉厂副厂长李松亭投人股金最多(1951年厂房、机器折价),为3.“万元,月股息1830元。
  烟酒业投人股金最多的是薄文氏,股金为300元,月股息15元。1959年,过渡人员增至681人,股金总额15.25万元,月股息7624元。是年“排队登记”工商业“资产阶级分子”24名,工商业“小业主”70名,工商联枣庄分会重点对他们搞好定息发放。1961年,工商联枣庄分会帮助做好过渡人员(主要指小商小贩、手工业者)从国营企业中“下吐”的工作,有286名过渡人员恢复百货、副食品、蔬菜、饭店、理发、照相等合作店。“下吐”后的理发合作店共81人,出勤率由“下吐”前的20%上升到95%。同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不精简下放和退休、请长假的政策,工商联帮助国营企业陆续收回下放人员。1960年9月从国营企业中下放郭里集焦化厂的63名小商贩、服务行业人员、“小业主”子弟、“资产阶级分子”家属,“他们因体力劳动不支,自动回家50%1961年1月,组织他们参加城市公社街道生产自救。4月,陆续将下放人员从焦化厂招回,先行学习,后安排工作。市百货公司下放焦化厂10人,除1人个别处理外,其他皆安排工作。同月,协助国营企业贯彻对工商业资产阶级年老体弱多病者“包一头,包到底”的政策,私方人员享受公方人员待遇,医疗费公方报销,病事假工资照发。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工商联枣庄镇分会组织“上中层工商业者”离职学习共2次15天,有95人参加。学习《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等“左”的理论,布置学员“敞开思想摆问题”,“分析批判,划清是非界限”,“落实认帐、认错、改造”,“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1965年开展“四清”运动,工商联枣庄镇分会召开15次工商业者学习会议,帮助克服工商业者的“吃饭、上班、领工资的雇佣思想”。1965年,工商联枣庄镇分会所属“资产阶级工商业者”385人,分布在国营企业152人,供销社5人,公私合营企业20人,合作店208人。
  个体劳动者协会1983年4月,成立市中区个体工商业者联合会。
  1984年1月,更名市中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简称“区劳协”)。区劳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1名,其中机关干部代表5名,个体工商户代表16名。区劳协辖枣庄、车站、各塔埠、齐村、郭里集、税郭、周村分会。各级劳协委员共180名。1983、1985年,区劳协召开全委会28次,为个体户安排摊点,协助农民进城经商,帮助困难户贷款、减免税费,为会员申明情况、减少不合理罚款和摊派,做了大量工作。城乡个体工商户由1205户发展到5477户,从业人员达12460人。
  科学技术协会。
  1979年11月,市中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区科协”)成立。区科协与区科委合署办公,领导枣庄街道办事处、郊区人民公社和11个厂矿的科普活动。1982年,境内各人民公社成立科协,共有会员753人。1984年9月,区科协与科委分署办公。1985年8月30日、31日,召开市中区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7人,选举区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共25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是年,各乡镇科协采用招聘办法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建立科协小组80个,乡镇科协会员发展到982人。农村建立种植、养殖、加工技术研究会11个,共有会员82人。1979^-1985年,区科协组织放映科技电影,举办科普展览,开展科技咨询,发放科技资料,进行多种工作活动。推动全区取得科学研究、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成果270项,其中16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农村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的专业户有950户,靠科技脱贫的有2816户。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