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96
颗粒名称:
页数: 2
页码: 24-25

内容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盛世修志,世代相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典籍,对后人存史资政、教化于民起到重要作用。市中区由于区划变动频繁,建区时间较短,而没能及时编修志书。现在,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区第一部方志《市中区志》终于在政通人和、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的年代问世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市中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早在元代即有零星采煤,19世纪末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中兴煤矿公司。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统配煤矿及众多地方煤矿应运而生,七十年代起水泥生产异军突起,煤炭、水泥已成为境内的两大重要支柱产业。
  辖区人民英雄辈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纪子瑞、田位东、郑乃序、郭子化等前仆后继,领导煤城人民同封建把头、资本家进行了英勇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鲁南铁道大队(铁道游击队)、枣庄工人大队、回民支队等地方武装神出鬼没,打得侵枣日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辖区人民奋勇支前,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6年建区以来,市中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共创伟业,取得了社合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所有这些,《市中区志》都如实地作了记述,载人史册。
  方志贵在真实。《市中区志》本着贯通古今、详今略古的原则,以马列主义、毛华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运用新观点、新材料、0方法,对历史的、现实的各方面资料进行了反复考证,去伪存真,几经筛选,实枣庄市市中区志事求是地记载下来。全书共16卷,70章,约100万字,分门别类,系统记述了辖区上起1840年下迄1985年(大事记下延至1996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兴衰起伏、发展演进历史,内容包括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建国以来的资料,如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如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也如实地反映了工作中的成功与教训。这样,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地了解市中区的历史和现状,正确认识区情,探求规律,科学决策,振兴市中,对于启迪后人,鼓舞斗志,继续前进,无疑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编修《市中区志》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它的出版是各方面通力合作、辛勤劳动的结晶。各部门、各单位为编写区志提供了大量素材;编辑人员不畏艰苦、辛苦和清苦,精心著述,披荆十载,四易其稿;上级业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在市中区工作过、战斗过的老同志以及热爱方志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热心帮助和真挚关怀。在此,我代表市中区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勤劳勇敢的市中区人民用智慧和双手谱写了昨天和今天的壮丽诗篇,也一定能描绘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束序市市中庆区耗全麟开

知识出处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市市中区,包括市区及周围11个乡镇,总面积375平方公里,1985年人口32.8万人。市中区地处苏鲁豫皖之间,淮海地区中心地带,自古即为战略要地,“北负蒙峰,南控江淮,西走梁宋固济,充之屏障而东省之襟喉也”,实扼山东之南大门。枣庄市区屏障一北郊卓山姊妹峰,石壁削立,为震旦纪砂岩,南处北山大断层,与石炭纪煤系接触。卓山两峰,犹如一对忠诚的卫士,守卫着亿吨储量的鲁南煤城。卓山以南盆地藏煤炭,以东岗丘藏铁石,以北以西坡麓梨、枣、樱、植闻名遐迩。素以“质优色美”称著的枣庄煤炭,经百多年的大量采掘,至21世纪初其资源即近枯竭,但石灰石、铁矿石、铝矾土、焦宝石、白云岩等矿产藏量丰富,多为大中型矿床,发展建材、冶金、陶瓷工业具有巨大潜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