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浦路阻击战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71
颗粒名称: 津浦路阻击战役
分类号: E296
页数: 28
页码: 243-270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津浦路阻击战役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战役战争 津浦路阻击战役

内容

津浦路阻击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野战部队在枣庄地区阻击国民党军队北犯的一次重要战役。这一战役,不仅使津浦铁路泰安以南,徐州以北的路段大部分被八路军解放,扩大了山东解放区,而且还有效地阻击了国民党政府运兵抢占京津和东北的战略企图,是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南防御、向北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役,使中国共产党迅速向东北运送干部和军队,为解放东北地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一战役不仅在枣庄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战役前的局势
  国民党军队为迅速抢占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向华北、东北运兵,于1945年10月11日,命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李延年率国民党军队骑兵第二军、第十二军及被国民党收编的吴化文部的先头部队已抵达济南。其后续第九十七、五十九、七十七、五十一军和刚刚被收编的郝鹏举部也由徐州向鲁南推进。在进占徐州后,乘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入鲁部队尚未完全到达之际,10月上旬,被国民党改编为第五路军的伪军吴化文部,跟随到达邹县、兖州、泰安,其主力亦到达滕县界河地区,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等部在抢占徐州后也沿铁路北犯,其第九十七军进占临城;第五十一、第七十七军及被国民党收编为第六路军的伪军郝鹏举部进占韩庄和贾汪一线;国民党后续部队也正沿津浦路北进。
  就在毛泽东主席去重庆谈判之时,国民党仍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企图。谈判期间,国民党印发了大量的蒋介石1933年围剿红军的《剿匪手册》。“双十”协定签署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就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其战略意图是: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着重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迅速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然后出兵占领整个东北。在徐州的国民党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乘我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新四军主力入鲁尚未到达之际,沿津浦铁路大举北犯。国民党军队首先企图打通津浦铁路,将大批兵力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往济南,还可直通京津和东北地区,同时对山东和冀鲁豫解放区构成直接威胁。
  津浦前线指挥部在峄县城成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急电陈毅等华东局领导同志:“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犯,并力求消灭以上顽军之一部或大部。”为保卫山东解放区,在华东军区的统一指挥下,鲁中、鲁南、滨海、湖西、泰西主力部队及新四军部分北上主力,组成一支强大的兵团,准备在济南至徐州之间津浦铁路沿线,坚决阻击国民党军队北犯。先期到达山东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四师第九旅和第七师,山东解放区的鲁中、鲁南、滨海及冀鲁豫解放区的湖西、泰西主力部队共10万大军,沿津浦路驻防。
  1945年10月15日,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津浦前线指挥部在峄县城成立,陈毅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张云逸、罗炳辉任副总指挥,宋时轮任参谋长,谢友法任政治部主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在济南至徐州沿线集结了20个团的兵力,其部署是:自北向南,以渤海军区武装控制并破袭济南以北铁路,使已达济南之敌不能继续北进;以山东军区第三师(战后去东北)、第四师及鲁中警备第三旅反击泰安、兖州之间的日伪军;以鲁南警备第九旅进抵徐州、临城、枣庄一线以钳制敌人。指挥部决定采取轮番使用兵力的战术,使部队在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中,能保持有力的突击力量。1料5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电示罗荣桓、李作鹏、陈毅、黎玉并告华中局:“山东除竭尽全力组织渡海外,陈黎组织津浦战役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望陈黎精心计划,组织一支至少三万五千至四万人的野战军,在徐州、济南间适当地区占领铁路一段并向南北扩大占领区,然后,选择时机,歼灭蒋军一两个师,打一个开始的好仗,歼灭顽四五万人,方能解决问题。此外,再责令渤海军区负责协冀中占领德州、天津间一段铁路,坚决歼灭北上蒋军,是为作战的辅助方向。”(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第65页。)津浦路阻击战役从1945年10月17日开始到12月27日结束,历时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从战役开始至11月3日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发起了邹县、大汶口战斗;从11月4日至25日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发起了界河、柏山战斗;从11月26日至12月27日为第三阶段,主要是发起了官桥、滕县城等战斗,同时收复了运南地区和枣庄大部市区。
  柏山攻坚战
  界河战斗后,鲁南八师第二十三团又奉命于11月11日乘胜向临城、夏镇之间的要点柏山发起进攻,拿下柏山就切断了国民党第九十七军夏镇与临城的联系,阻击敌人北进。柏山位于夏镇与临城之间的孤立制高点,海拔约200余米,第九十七军占领夏镇后,即以两个加强连的兵力控制了这个制高点。当天晚上,第二十三团抵达进攻地点,团首长决定,以二连攻打山脚下的于村,三连从山北,一连从东南同时发起攻击。激战至次日拂晓,歼灭国民党第九十七军第八十二师两个加强连大部。这时,残敌退入柏山西北角大碉堡负隅顽抗,企图等待临城敌人增援。天亮前拿不下碉堡,援敌一到,攻击部队就要腹背受敌,变主动为被动。
  消灭这股残敌的任务交给了第二连。这时,临城方向已传来枪声,说明敌增援部队已经出动,兄弟部队打响了阻击战。电话里传来首长的命令:“二十分钟解决战斗,否则马上撤离!”经过一夜激战,第二连炸药已经用完,仅剩一枚快速手雷。
  这时,初舱班长陈金河把绳子和绑带系在手雷上,然后纵身跃起,冒着密集的弹雨向敌堡冲击。手雷安放完毕,返回来拉弦时,绳子断了。情况万分紧急!此时陈金河毫不犹豫,在火力掩护下,又一次冲上去,靠近了敌堡,取下了安放的那枚手雷,用肩膀紧紧抵在碉堡门楼上,拉着了引线,一道电光撕裂长空,映红了整个柏山,陈金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柏山战斗的最后胜利!陈毅听到陈金河的事迹后深为感动,在全军大会上,他对这位人民军队中出现的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给予了高度评价:“陈金河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为了纪念英雄,陈金河生前所在的第二连机枪班被命名为“金河班”,临城县人民政府将柏山改名为“金河”山,在山上为他修了墓碑,并将柏山乡改名为“金河乡”(今枣庄市薛城区金河乡)。
  官桥战斗
  经邹县、界河、柏山战斗,重兵集结的国民党军已是连续受挫。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的6个师麇集于临城、滕县地区,深沟高垒,不敢北进,该军的第九十七军占领临城;第八十二师占据了临城和滕县城之间的张家岭、蔡家楼、辛庄一带:第二十九师位于四里石、洪家洼、薛庄等地,暂编一师占领了滕县城,暂编二师位于官桥、孟家仓一带。第三十三集团军、五十一军及第六路军侵占了韩庄运河以南一线,后续部队向前开进。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创造更广阔的战场,扩展铁路沿线占领区的指示,津浦前线指挥部于11月下旬将野战军主力南移韩庄、滕县之间,发起了第三阶段战役。决定先歼灭国民党在官桥一带的兵力。
  官桥是津浦铁路临城和滕县城之间的一个重要车站。攻下了官桥车站,既可以孤立滕县城之敌,也可以切断临城之敌的北进之路。官桥有东西两个围子,中间是铁路,既有国民党军队,也有300余名日军驻守。工事坚固,易守难攻。11月25日夜,山东第八师、警备九旅,新四军第四旅、五旅冒着大雨,向津浦铁路韩(庄)、滕(县)和临(城)枣(庄)线的敌据点发起进攻。八师第二十四团进攻孟家仓敌暂二旅一个团,激战至26日晨,将敌全歼。第二十三团,以二营攻打车站和东围子,经过一夜激战,将敌人压缩至一个小院子里,黎明时候,全歼该敌,将驻扎在车站的日军团团困住。三营攻打西围子。向扼守西围子的是国民党暂二师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一夜没有攻克,天亮后形成对峙局面。26日黄昏,二十三团三营在火力的掩护下,实行爆破强攻,终于将敌人歼灭,生俘师长康乐三。与此同时,位于官桥西北负责打援的第二十二团,以一个营兵力包围了磨庄之敌。27日,迫使一日军中队缴械投降,至此官桥战斗胜利结束。
  在官桥战斗中,二十三团首先集中兵力攻击驻官桥镇南的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一部和伪二师残部并获胜利。26日,驻守车站的日军配合国民党军一齐开火,二十三团遭到伤亡。八师师长王麓水一边命令部队狠狠还击,一边安排政治部主任刘春向日军下了通牒。日军代表过来后,刘春质问他:“你们违背了投降宣言,知道该负什么责任吗?”日军代表无话可答,只是连连说:“请宽大,请宽大,完全是出于国军的要求。”之后,日军老老实实地撤出战场,在官桥火车站北面向八师缴械投降。刘春主持了受降仪式。300余名日军交出了的两门山炮,一门苏罗通机关炮,千余发炮弹。战后,八师以这些武器成立了山炮连。官桥战斗中,八师还缴获山炮两门,轻重机枪60余挺,步枪两千余支,各种子弹15万发。
  韩庄战役
  在官桥、孟家仓战斗的同时,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在南线发起了韩庄战斗。韩庄位于微山湖东岸,是大运河出湖的咽喉,津浦铁路线的一个重要车站,地处苏鲁交界,村子以南过了运河就是江苏省徐州地区,也是国民党军队进犯山东解放区的通道。为阻止其进犯,警九旅十八团组织了两次大爆破,炸毁了津浦线韩庄南侧铁路、公路大桥,切断了铁路公路交通,使韩庄成为孤立据点,韩庄是汉奸张来余经营多年的老巢。早在1938年春,日军侵占韩庄时,大地主张来余的父亲张传谱邀集一伙地痞无赖出来欢迎,日军让其担任维持会长,张来余也被委任为峄县县警察所长,深受日军宠信,后累次提升。到抗战后期张来余被日军委任为鲁南剿共司令,他依仗日军,不断扩充培植汉奸武装,队伍发展到1500余人。
  张来余,字善卿,又名惠民。1913年出生。微山县韩庄镇石庄人。其父张传谱,在日伪时期任韩庄维持会会长。有四子,老大来芝,老二来芬,老三来勋,张来余排行老四。幼年他在峄县县立小学上学,1937年春在周营弯柳树乡农学校受训,1938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了黄僖堂领导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第五十游击队,他任中队长。5月,台儿庄战役后,韩庄沦陷,张来余跑回了家。同年夏他又任伪峄县警察所四分所(在韩庄)所长。所里共有三、四十人,住在北庙。同年秋韩庄颇有势力的张西城成立了自卫团,团部设在韩庄南头。张西城自以为势力很大,瞧不起地方官,引起张来余的嫉妒心。张来余勾结了峄县的伪县长,告了张西城。1941年张西城去济南回来,张来余带着人马,在临城车站劫走,送进宪兵队,后被打死。张来余伙并了他的自卫团,充实了自己的力量。
  1941年峄县成立了伪警备队,下属六个大队,张来余当了第四大队队长。大队部设在韩庄北庙;第一大队队长姓庞,第二大队队长姓王,这两个大队都驻在峄县;第三大队队长杨桂连,队部设在韩庄:第五大队队长孙茂池,队部设在古邵;第六大队队长龙希贞,队部设在涧头集。在这期间,张来余曾被抓走一次,蹲了五个月,7月份被日本军集团司令田中要出来让他维持韩庄治安,田中亲自授张来余为“山东剿匪司令”的官衔,并配戴了少将领章。从此,张就死心塌地地效忠日军了。
  张来余作恶多端,多次配合日军扫荡抗日根据地。1943年10月26日,文峰游击队住沙路口村,张来余发觉后,就用一千多人包围该村,文峰大队寡不敌众,牺牲28人,仅一人生还。张来余还多次对周围群众烧杀抢掠,他的据点周围是水域,设有鹿寨,内有高墙碉堡,工事十分坚固,易守难攻。他甘当敌寇鹰犬,鱼肉乡里,对抗日军民犯下种种罪行。1944年8月,他配合日军到阴平镇掳抓100多人,押往东北当劳工。人们把他的据点称作丰都城(鬼门关),大批抗日军民被他抓去折磨而死。
  日寇投降后,张来余部被国民党改编为“山东挺进军鲁西南军区第五分区第四纵队”。下设两个支队,每个支队所辖三个营。纵队司令部设在韩庄,并对张来余的原班头目进行了“升级加委”。张来余被国民党封为少将司令;褚思杰,陈玉堂被封为上校副司令;参谋长是国民党派来的,叫赵万长。下辖的第一支队,由张来勋任上校支队长;第二支队,由孙茂池任上校支队长(又名丹庭,古邵人)。
  此后,张来余更加得意,加紧操练人马,加强防务,妄图固守韩庄,并设了十一个据点,大体分布情况如下:半楼、黄庄、石庄、官庄、后性义、车站、梁庄、三关庙、奶奶庙、大桥、乡公所,都布有岗楼、暗堡,配有机枪。据点的第一道防线是陷坑;第二道防线是树根、树杈,上面挂有手榴弹;第三道防线有铁丝网,第四道防线是护城河。河宽八九米,深五六米;第五道防线设围墙,上面满是用射击的枪眼。韩庄据点有四门大炮,还设了吊桥,里面有电台一部,并设兵工厂。当时约有两千人。他被收编后,凭借历经八年经营的坚固工事,韩庄成为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桥头堡。
  在罗炳辉将军的指挥下,第十一团向韩庄之敌发起进攻。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奉命由淮南北上,于11月初抵达枣庄地区,下旬,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对津浦线韩(庄)滕(县)段及临枣(城:今薛城——枣庄)线的国民党军队及日伪据点开展全面反击,创造出有利于打运动战的战场,以挫败蒋日伪合流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刚抵达麥庄地区的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担任攻克韩庄据点的任务。11月24日,新四军第四旅第十一团经津浦铁路西侧韩庄镇附近时,其第二营四连突遭盘踞在韩庄的国民党张来余部的袭4击,四连仓促应战,损失惨重。第二师第四旅第十团包围津浦线韩庄火车站,向200名日军固守的据点,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结合,迫使该处日军全部缴械投降。解决了车站据点后,又集中兵力主攻韩庄伪军据点。以第十一团向韩庄之敌发起猛烈攻势,很快攻克外围,向纵深延伸发展。
  下午接近了敌人的中心据点火神庙和泰山庙。由于工事坚固,第十一团在进攻中伤亡较大。经过浴血奋战,25日攻克了韩庄据点,除张来余带部分亲信潜逃外,其余全部被歼。26日,第十一团将300余名殉难烈士葬于韩庄镇南。翌年1月,峄县军民又在韩庄立碑纪念,碑名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十一团为和平民主鲁南战役牺牲烈士公墓”。挽联是:“惊天地泣鬼神,以血肉镬金汤,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英雄业绩盖世无双;吐正气贯斗牛,用生命求和平,粉碎反共无耻内战,烈士英名万古流传。”横批是:“气壮山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年深秋,上海军区警备团副团长丁瑞庭在上海碰见贩卖菜的老乡褚思灿(山东枣庄市周营镇邵楼人),在谈话中褚提供了日伪汉奸张来余、张来勋在上海的情况并得知他们正准各逃往香港的消息。
  垮庄战斗
  为配合四旅攻打韩庄,鲁南警九旅第十八团奉命埋伏在韩庄南约三里的垮庄(义和庄)。韩庄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1000余人由利国驿赶去增援,十八团英勇阻击,激战竟日,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毙伤敌3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运河支队奉命改编为警备九旅第十八团,10月28日,第十八团接到警备九旅旅长胡大荣、政治委员李青转来山东野战军和鲁南军区的命令,要第十八团担负破袭津浦路柳泉站至韩庄站的铁路,并保证炸毁韩庄运河铁路大桥、公路大桥,并和兄弟部队一起,坚守山东的南大门。以阻止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北犯,保证野战军夺取中心城市,迫使日伪军投降。11月2日起,十八团和运河县党政负责人带领支援前线的民工2000人,开始破袭南起三张茂、北至韩庄的铁路任务。一营二连在11月2日和14日,两次完成炸毁运河大铁桥任务,使津浦路中断,运输瘫痪。二连朱孝春完成炸桥任务出色,曾被授予爆炸勇士称号。为了阻止顽敌修复铁路和运河大桥,十八团在运河南岸的铁路东侧和国民党第一一七师进行了多次的战斗。11月11日夜,第十八团二营在柳泉以北偷袭蝎子山,全歼守敌40余人,一营打下皇崮山俘虏连长刘得丰以下50余人。11月20日,敌第一一七师为了掩护抢修铁路,企图夺下利国驿东南大成山阵地,一路攻二营五连、六连于赫家庄马园阵地。二营战士二坚守马园村,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一次次进攻都被打退;另一路一一七师主力攻一营大成山阵地,敌人炮火十分猛烈,该团与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正规军进行了大较量。自上午9时起战斗到黄昏,该团进行顽强反击,顽敌丢下250多具尸体退回利国驿。
  11月26日,第十八团配合新四军四旅进攻韩庄据点,四旅在运河北岸担负围歼韩庄守敌,十八团在运河南岸之垮庄担任阻止顽敌增援任务。垮庄又名义和庄,位于微山湖畔、津浦路东侧,南距利国驿七华里,北距韩庄3华里,一条南北路穿过村里,乃南北过往必经之地。二营四、五连担负坚守垮庄阵地任务。垮庄背靠运河,没有退路,在此阻击只有背水一战,坚决死守。二营进入阵地以前烧掉了运河上敌人重新架起的木桥,并肃清了南岸的敌人。部队进驻垮庄以后,先动员群众撤离垮庄,随即在村西挖了曲线型战壕和掩体,并将村内房屋之间的墙壁打通、准备进行巷战。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一个营占领铁路,越过封锁沟,向垮庄扑来。二营副教导员克古带领五连先和敌人接火,集中火力利用战壕、坟地还击敌人,打退两次进攻。接着顽敌一一"t师,用装甲车运人,蜂拥向五连扑来。敌人的炮弹把我战壕一段段夷成平地。五连战士面对强敌,毫无惧色,终因寡不敌众,村外坟地被敌人占领。另路敌人也从西北袭来,对五连形成钳形夹击之势。敌人炮火延伸,形势十分紧急,二营副营长孙景山带四连立即靠近五连,展开一字队形投入战斗。五连战士抡起大刀和四连一起扑向逼近阵地前沿的敌群,敌人第三次冲锋被打下去了。下午3时,敌人第四次冲锋开始,正当部队全力对付南面大群敌人时,一股敌人从村西北角冲了过来,南面的敌人也突进四连阵地。四连官兵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士们英勇无畏,一步不让,大刀显示了巨大的威力,战士岳守成单身砍死了四五个敌人。李继得被一块弹片崩进了左眼,眼球掉了出来,他双脚一跺,把眼球揉了进去,包扎伤口以后,又冲进敌群。敌人被人民战士英雄气概压倒了,扔下一片尸体退了回去。太阳临近微山湖的水平面,敌人眼见增援计划即将破灭,趁天未黑,又发起了一次冲锋。蜂拥的敌群扑了过来,四连的一个排向敌后包抄了过去。从后面用机枪一阵狂扫敌人撤退了,狗急跳墙,在督战队的逼迫之下企图反扑。突然敌人后方和敌炮阵地枪声骤起,杀声大作,原来新四军四旅一支部队从运河北岸冲过南岸增援上来,四、五连战士抓住时机,全部出击。敌人腹背受敌抱头鼠窜,败下阵来逃回利国驿。
  这一天,第十八团二营四、五连机智灵活,英勇无畏坚守垮庄,击退国民党一个正规团的多次进攻,毙伤敌近300人,使垮庄成了一个打不垮的钢铁阵地。保证了四旅夺取韩庄全歼张来余伪军战斗的胜利。四、五两连牺牲了28位英雄战士。
  滕县城战斗
  人民军队攻占孟家仓、官桥等据点后,滕县城及外围据点守敌陷入孤立。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发起滕县城战斗。固守滕县及外围据点的是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徐良率领的第二前线指挥所所属暂一旅李桦部、保安二师赵毅轩部、吴化文部后方留守处及日军、反动县政府武装共9000余人。敌人虽成了瓮中之鳖,但不甘心束手就擒,仍拼命修筑堡垒、战壕,企图凭借坚固的城墙、工事和精良的武器固守,等待北上的主力军。津浦前线指挥部决定乘胜扩大战果,命令第八师在一周内打下滕县城。为了配合八师的行动,“前指”还决定以新四军第五旅在临城以北打援;鲁南警备第八旅位于邹县南北对兖州之敌进行警戒;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进攻临城东北小窑(陶庄)的敌新编第三十六师何志斌部;第七师位于韩庄以北,准备打击由徐州北援之敌。
  12月12日晚9时,八师3个团根据预先下达的任务,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向滕县城守敌发起攻击。第二十二团是主力团,担任攻打敌重兵把守的东门。他们先插到东关外围寨墙下,以手梢弹打退了寨墙上的敌人,打开了寨门。队伍冲进东关,与敌展开了巷战。敌人支撑不住,逃进地堡或小围子,指战员们英勇奋战,至第二天(13日)中午12时,全部占领东关,除少数守敌逃进城内,其余大部被进歼。第二十三团以一、三营为突击队,肃清了车站和西关的敌人,准备由西门配合攻城,二十四团以第一营为突击队,扫清了北关的敌人,准备佯攻北门,并集中了第二、三两个营准备进城配合第二十二团作战。
  13日17时,八师开始炮击,摧毁了东门楼及两侧工事。刚成立12天的山炮连首次参加战斗,以17发炮弹命中15发,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火力。第二十二团突击连连续爆破成功,炸开了东门。18时,一连发起突击,夺占东门,后续部队迅速投入纵深。经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歼灭了守卫北门的敌人,控制了北门一带,二十二团第一营在向南发展中,于24时逼近南城门,仅用一包炸药,5分钟时间就夺取了南门。这时,从其他三门涌进城内的部队汇成强大的洪流,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罪大恶极的汉奸、保二师师长赵毅轩被击毙在一座地堡外面,敌旅长李桦于凌晨两点率所属3个团3000余官兵举手投降。至14日4时,战斗胜利结束,滕县城遂告解放。此战,除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徐良在二十三团攻打西门时率少数随员爬墙逃窜外,守敌被全歼,敌旅长李桦以下7636人被生俘,保二师师长赵毅轩:以下1900余人被击毙。缴获山炮6门,战防炮、机关炮各一门,轻重机枪180多挺,掷弹筒75门,步枪5400多支,短枪350多支和大批武器弹药。
  滕县城战斗的胜利,使人民军队完全控制了从临城到兖州段两侧广大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山东、运兵华北的阴谋。滕县城战斗中,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噩耗传出,陈毅和黎玉急忙赶到八师,参加了在滕县城西召开的追悼会,沉痛悼念王麓水烈士。八师指战员万分悲痛,他们决心将悲痛化为力量,奋勇杀敌,为王师长报仇。
  王麓水,又名培岳,1913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芦溪区长丰乡宗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进入井冈山红军学校湘赣苏区第四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军委警卫连,先后任班长、连长、连指导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调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后期曾先后任第五团团长、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平型关大捷中负重伤。1938年伤愈后任第一一五师补充团政治委员。在风凌渡战斗中,率部击溃3000余日军的进攻。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夏至1945年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在鲁南抗日根据地极端艰难的时期,率领鲁南军民打垮了入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李仙洲部第一四二师,消灭了惯匪刘桂堂,从根本上扭转了鲁南的斗争形势。先后指挥了讨伐伪第十军军长荣子恒,讨伐周侗、王洪九、张里元等战役,在率部攻取丨司村的战斗中,活捉保安二师师长申宪五,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抗战反攻开始后,担任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连克台儿庄、峄县、宿羊山、部县、官桥等重要城镇。年仅三十二岁的王麓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直至血洒滕县,为国捐躯,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献身的壮丽诗篇。
  王麓水牺牲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首长陈毅、张云逸、黎玉等专程到八师慰问,号召指战员学习王麓水的革命精神,坚定胜利信心。中共鲁南区委和军区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翌年3月1日,全区党政军机关和万余群众于滕县城北关的广场上开会隆重追悼。送灵式上,鲁南区党委副书记张雨帆作为主祭人发表了沉痛讲话,号召全体军民团结起来,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春宣读祭文时几至泣不成声。鲁南军区张光中司令员呜咽不止,万春圃副司令员老泪纵横,亲扶灵柩送至苍山县文峰山安葬。灵车经过的路旁,各界人士自发地摆台设祭,虔诚叩拜,很多人悲痛欲绝,追赶着灵柩,哭喊着鲁南人民的好书记、好师长王麓水。
  为纪念王麓水,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把军报命名为《麓水报》,滕县易名为麓水县(1946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麓水县复名滕县,双山县改名麓水县),滕县中学改名麓水中学。滕县人民还在龙泉塔旁、荆河岸边建造了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全国解放后,鲁南人民将王麓水烈士的忠骸由文峰山迁葬于临沂烈士陵园,修建了陵墓,雕刻了塑像。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和陈毅等分别为王麓水烈士墓题了词。其中董必武的题词是:“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
  陶庄战斗与何志斌部起义
  陶庄煤5广是枣庄中兴煤矿公司1924年开办的分矿。经营仅一年,因时局动荡,煤炭滞销而停产。日军侵占枣庄后,大肆掠夺煤炭资源,1941年5月,重新生产。到日军投降的1945年日军共从陶庄掠夺了煤炭38万多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部分办矿人员有的已经撤到枣庄,还有日军岩下中队200余人留在该矿。1945年10月,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占领临城后,命令新编的第三十六师师长何志斌率三个支队和一个团,共4000余人进驻小窑(陶庄东井)和西圩子(西陶庄)。当时,由于上峰对日军没有什么具体指令,日军中队长岩下拒绝缴械投降,何志斌也没有对他们采取行动。
  何志斌,陕西长安县何家营人,1926年,受北伐影响,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到1936年升任少校队长。他受冯玉祥将军国共合作抗战救国的影响较深,抗战爆发后,他在国民党临沂第三专员公署张里元处任职。与路军鲁南部队张光中、李乐平、朱道南等相识,受共产党的影响,他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从张里元在大小良壁惨败后,队伍所剩无几,逃到徐州。国民党当局对于丢失地盘、丧失队伍的专员张里元当然十分恼火。国民党山东受降执行官李延年撤消了他的专员和军队职务,把张里元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长和临沂专员的职务全部撤掉,让他去滋阳县(兖州)去当县长。张里元干当然不干,在徐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李延年委任他的亲信鲍国泉为鲁南专员,把第三十六师师长的职务让给十二纵队司令何志斌。说起来名义上是个师,实际上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李延年把三十六师划归第十九集团军序列,让陈大庆给何志斌充实人马。何志斌不是陈大庆的嫡系,将一些鲁南地区的还乡团武装都交给何志斌。这些散兵游勇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9月中旬,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司令陈大庆进驻临城,命何志斌率部东去陶庄驻防。其任务是防范八路军到矿区的活动,实际上是为陈大庆担负外围警卫。何志斌率部4000余人进驻陶庄。他们到陶庄时,见小窑上还有日军200多人,中队长叫岩上拒绝向何部缴械,何志斌也没有接到明确指示。就命冯英先带三十五支队900多人与日同驻小窑。他的司令部和第三十四、三十六两个支队及第三十六师的一个团,共3000多人驻在西汗子(西陶庄)。
  10月25日的夜晚,新四军部队从天而降,将小窑和西圩子分割包围。霎时间,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何志斌在睡梦中被惊天动地的枪声震醒,立即披衣下床,跑到值班室询问值勤参谋。值班参谋也怔怔地说:“司令,我不知道哪来的部队,想打电话询问小窑上的冯支队,可是电话不通。”何志斌摇动电话机,想与临城陈大庆司令部联系,也没接通,知道所有的电话线均被掐断了。他沉思片刻,对值勤参谋说:“你去三十五支队,对支队长冯英先说;在情况没搞清楚之前,只宜坚守,不可出击。”“是!”值勤参谋出去之后,何志斌燃起一支烟,思索着:“哪来的部队打我?鬼子固然不敢,国民党军队不可能?武工队……”他怎么也想不到,攻打陶庄的部队,竟是刚从苏北过来的新四军。
  原来,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和第七师第二十旅来到枣庄地区。根据党中央大反攻向一切敌伪据点发起进攻的作战命令,陈毅命令七师政委曾希圣率领二十旅攻打枣庄,命令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指挥九旅收复陶庄。为了不让枣庄和陶庄的敌军相互支援,要求两地的战斗同时打响。
  驻守小窑的第三十五支队。支队长冯英先是老行伍出身的中校军官,颇通军事,是何志斌的得力干将。该支队900多人,分别驻守在小围墙里的四角和四门,武器较好,弹药充足。此外,日军岩上中队驻守在小窑西南门地势较高的一个院子里,院子有一个炮楼。就地形、兵力、武器、工事而言,小窑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坚固据点。
  新四军九旅的两个团,在副师长韦国清、旅长滕海清的直接指挥下。决定首先实施分割包围,第一步先打小窑,然后打西圩子。滕海清旅长在新四军中是一员有名的虎将,他作战勇敢,处事果断,曾在淮北抗日战场上屡建战功。尽管小窑四周有一道坚固的石头围墙,而且缺少攻坚的重型武器;可是,滕海清仔细研究了陶庄地区的情况和小窑地势的特点,作出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副师长韦国清对他的作战方案很是满意,于是批准施行。
  25日的深夜,当佯攻西圩子的战斗一打响,滕海清就命令部队集中火力猛烈进攻小窑。扼守小窑的国民党第三十五支队,支队长冯英先对进攻队伍情况全不了解,打电话不通。于是,他派人越墙出向何志斌报信。可是派出去的几个人,不是被乱枪打死就是被捉去。此时,何志斌派出的那个参谋也成了新四军的俘虏。冯英先无可奈何,只好自行决定,不准部队出击,坚决死守到天明。
  滕海清决定先解决西南门岗楼的日军,然后再向纵深发展。九旅虽然没有迫击炮和重武器,可是枪榴弹不少。说起枪梢弹这是新四军的一种创造,它的弹头像手榴弹那么大,用步枪发射,射程远、目标准确,命中率较高,是攻打碉堡的好武器。
  小窑西南门的岗楼,是日军控制的主要制高点,居高临下,控制着围墙内的所有建筑物和围墙外的大片开阔地,对攻克小窑的战斗行动极为不利。为了减少进攻战中的伤亡,滕海清决定集中枪榴弹专打岗楼的射击孔,一枚枚枪流弹头飞进射击孔在楼体内爆炸,炸得日军鬼哭狼嚎。滕旅长估计岗楼里的日军可能死伤大半,就用四挺轻机枪射击,掩护30多人的突击队猛扑上去,想一举攻占这个制高点。不料,当突击队才冲上十几米,就被岗楼下端的地堡里日军的两挺重机枪所堵住,当即有6名战士负伤、3人牺牲,其余的战士立即卧倒。突击队员们匍匍前进,前面又有铁丝阻拦,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点前面,指挥员心中十分焦急。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战斗英雄张少浦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射击,迂徊前进将炸药包送到敌人碉堡下,将20多个日军坚守的碉堡炸飞。在新四军强大的攻势下,小窑的200多名日军全部缴械投降。
  解决了日军以后,九旅便集中兵力攻打冯英先的第三十五支队,激战一夜,小窑被攻克,冯英先和几个军官化装成老百姓逃出外,该支队的官兵全部作了新四军的俘虏。连何志斌派去支援的国民党第三十四支队也伤亡惨重,支队长魏范三也被新四军打死。在攻打西圩子时,新四军与何志斌部激战三天三夜,双方都有伤亡。韦国清见硬攻不行,便采取坑道作业,爆破法。何志斌不忍心这样硬拼下去,便与下属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停止战斗,撤出陶庄。于是,何志斌写信求和。信中写道“八年抗战共同杀敌,现在日军已经投降,我们不忍心兄弟自相残杀,愿意主动撤离陶庄。建议贵军也停止进攻。”他派自己的亲信参谋主任高来宾将信送出。很快高来宾返回,说新四军同意双方就地停火。5天后,新四军派来一少校参谋带来韦国清将军的一封复函,“同意贵军的建议,希望贵军撤出陶庄后开赴西集驻防。”何志斌原来打算将队伍再撤回临城,双方罢战。没有想“改换门庭”。可是,在新四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他也只好带着队伍进驻西集。当何志斌带着队伍向西集开进的时候,沿途受到奉庄军民的热烈欢迎。起义后第5天,陈毅司令员、张云逸、黎玉和张光中、李乐平、韦国清和滕海清等人在木石宴请了何志斌等起义人员。对何志斌的起义表示欢迎,对他的起义壮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很快八路军鲁南军区派来了一批军政干部充实到了何志斌部。
  何志斌部的起义,由于仓促,何部的下属当时只想休战,没有起义的思想准备,突然加入了八路军的行列,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加上共产党派来的军政人员思想过激,政治工作没有跟上。何志斌自己本人也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一天,几个顽固份子突然闯进了何志斌的卧室,明确威胁他说:“把我们带回临城,你还是我们的三十六师师长,如果不同意,别怪我们不客气。”何志斌在他们的胁迫下,经过思考,做出了如下决定:“可以带你们回临城,不过,要听从我的指挥:一、不准侵扰老百姓;二、对共产党派来的政工人员不虐待或捕杀;三、三十六师起义人员去留自愿,有想留下者就留下,不可勉强。”何志斌为了避免带部队走时与共产党鲁南军区派来的人员发生冲突,故意通知让政工人员到西集大庙里开会。然后带起愿意返回临城的队伍悄悄地离去。临行前,何志斌的心情特别复杂,他对陈毅、张光中、李乐平、韦国清等人充满了感激之情,深感自己驾御不了自己的部队愧对他们。何志斌带领队伍返回临城后,国民党当局削掉了他的实职。让他任第十九集团军的少将参议,被审查半年。他的部队返回临城后,也倍受虐待,服装迟迟不发,到了冬天被冻死了不少人。何部的一些下属也后悔返回临城。何志斌回想起自己短暂的起义,陈毅等军政首长的对他盛情接待和厚望,深深后悔带领队伍返回,成为出尔反尔的小人。于是,他给陈毅司令员秘密写了一封信,通过关系送出。信中写到:“陈毅司令员,短暂会晤,忠言教诲,终生难忘,此次反水,处于无奈。适当时机,定当厚报。”后来,何志斌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1948年在济南战役时,他与吴化文将军一起率部起义归来。建国后,他在浙江省任民委主席,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就在津浦路阻击战役发起之际,鲁南区党委城工部,为配合部队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津浦路阻击战役发起前夕,隐蔽在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第九十七军的中共徐州地下特别支部的副书记朱晦生、孟庆元也随该军到达临城、滕县。朱晦生的公开身份是军前进指挥部军需处中校科长,他与华东局领导取得了联系。陈毅要朱晦生了解敌情立即报来。朱晦生接到指示连夜到峄县指挥部,向陈毅作了汇报。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陈毅要他们取得敌人更加详细的情报报来。朱晦生返回滕县找到孟庆元,传达了首长的指示,孟庆元的公开身份是军部直属党工队中校队长,他立即想方设法将九十七军全套连以上部队驻地、工事、火力配备和口令、旗语、灯号的等机密文件全部搞到手,并及时送到新四军军部陈毅司令员那里。
  从而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受到陈毅的高度称赞和表彰。战役后,朱晦生随着众多的俘虏返回徐州,国民党幕僚还给他在大金台酒店设筵压惊洗尘。战友许天民知道后为他大吃一惊,劝他一定要多加小心。他却淡淡一笑说:“没什么,习惯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就是用这种方式出入敌我之间,出色地完成党的特殊使命。战役中,枣庄地区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援,响亮地提出了“为了前线的胜利,要什么有什么!”“战役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的口号,从物资供给到战地服务,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各地担架队运输队始终活跃在火线上,在部县、界河战斗中,支前工作主要由临近战区的二地委负责地委领导组织各县的县区干部们带着大批担架队、运输队日夜奔波在火线上,做到了一个战士由3名民工负责保障工作。民工们运送伤员,押送俘虏、打扫战场、维护秩序,圆满完成了支前任务。在后方,特别是妇女,做军衣、蒸干粮、扩理伤员,形成了鲁南地区空前的支前高潮,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津浦前线作战胜利,使陈毅所部控制了津浦路共260里长和临枣路40里长的铁路线,歼灭了大量蒋、日、伪军,使国民党迅速打通津浦路的企图终告失败。同时,也改善了山东部队的作战阵地及装备,掩护了主力的调配集中。在这一时期,华中野战军也完成了北调、集中和整编任务,并攻克了盐城、高邮等地,改善了作战条件,也锻炼提高了部队。总结回顾这一时期作战经验,陈毅深深感到“解决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许多实际问题,强调兵种协同、步炮、攻守协同十分重要”。据此,他抽调部队进行临时整训,指示团以上干部学习毛泽东所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同时要新四军部队认真组织学习八路军部队的爆破攻坚技术。这些都显示了陈毅在从分散游击战转向大兵团运动战的初期,对部队的适应与转换能力的提高,已给予极大的重视。这是自k军诞生以来,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历史性大转变。而在取得初步胜利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和弱点,如何克服它们,将是今后一时期陈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12月27日,战役胜利结束,整个战役历时两个多月,共歼灭日伪和国民党军队2.8万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特别是我鲁南八师师长王麓水同志在滕县战斗中,不幸牺牲;八师战斗英雄陈金河在柏山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献身。他们的英勇事迹,在鲁南军民中产生强烈的反响。陈毅号召鲁南军民向他们学习。津浦路阻击战役,粉碎了蒋敌伪合流,迫使一些负隅顽抗的日伪势力缴械投降,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利用津浦路向华北、东北的运兵计划,保证了党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计划的实施,同时也保卫和扩大了冀鲁豫和山东解放区。
  (郭明泉撰稿)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明泉
责任者
郝鹏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张传谱
相关人物
张来余
相关人物
罗炳辉
相关人物
丁瑞庭
相关人物
李继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
邹县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泰安
相关地名
峄县
相关地名
韩庄
相关地名
滕县
相关地名
黄庄
相关地名
石庄
相关地名
官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