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塘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68
颗粒名称: 奇袭塘湖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3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奇袭塘湖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峰健儿战倭寇

内容

1944年4月,鲁南区党委决定将运北工委升格为峄县县委,刘亦夫去山东分局学习,由孙振华任县委书记,王磊任组织部长,关伯胜任县长。这时,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到三个队三百余人,赵魁武为大队长。
  1944年夏,由大队部指挥一、二、三队袭击周营伪区公所并占领一天之久。还一举攻克宁楼的伪军据点,消灭伪军一个中队,俘虏敌人100余个。这次战斗,使运北的斗争形势更加有利。此时,文峰游击大队已改称为峄县县大队,由县委书记孙振华兼任政委,曹杰任副政委,县长关百胜兼任大队长。不久,该大队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三大队,并接二连三拔除了周营、棠荫、古邵等据点,使运北日伪军大为震恐。
  这时,驻防在塘湖车站的日军,加强戒备,四出强抓民夫修筑工事,挖围墙,建碉堡,企图负隅顽抗。在修筑工事期间,对抓来的民夫肆意打骂凌辱,当地人民不愿意忍受敌人的奴役,纷纷要求早日拔除塘湖据点为民除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由县大队负责组织突击队,迅速消灭据点之敌。
  塘湖车站是津浦线徐州北段的一个小站,位于韩庄站北,沙沟站之南,距两站各十余华里。站房在铁路线西,驻有日军24人的一个小队。该站共有7间房舍,南北并列。北端四间是站房,南端二间是敌驻军的宿舍。宿舍有向南向东两个门。东南距宿舍南门五、六步远处有一座地堡,南面布有铁丝网。
  县大队掌握了这些具体情况后,决定由一中队选拔坚强的指战员组织成突击队,执行拔除据点的任务。突击队由中队长阎允厚和指导员张建民任指挥,排长肖纪法、张敬富、程玉山等共9人组成,各带短枪化装成民工,分成两个小组,由指导员和中队长各带一组,于7月18日上午8时,分别向塘湖站接近。张建民小组从车站东南越铁丝网在敌宿舍南门附近隐蔽,阎允厚小组从正面越过站房门口直逼宿舍东门。肖纪法负责警戒了望,约定枪响为号。
  当一切布置妥当后,阎允厚手提茶罐走在前面,直奔车站哨所,其余4人拉开距离紧随。刚接近哨位,鬼子哨兵就端枪喝问:“你的什么的干活?”阎允厚坦然地举起茶罐回答:“我的苦力的干活,茶水的有! ”鬼子一摆手,说:“里边的有!”说完便转身巡视站上的行人。
  阎允厚看看近处无别的鬼子,乘机靠向哨兵背后,拔出匕首奋力刺向鬼子的后心。鬼子连坑一声也没来得及就裁倒了。阎允厚转身一挥手,大踏步走进站房,后面几位立即掏出短枪纷纷冲入站里。此时鬼子兵刚好正在宿舍里开早饭,突击队出其不意一齐奋身扑向宿舍的门窗,一阵射击,毙伤鬼子十数人。其余鬼子正想上床摘枪,张建民已带队冲至南门,9支枪一齐射向鬼子,打得鬼子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有的未摘枪已裁倒床上,有的钻入床下亦被击毙。
  最后仅剩鬼子小队长一个,腿部受伤躲在窗下,待枪声稍息,提枪从窗口冲出奔向地堡,阎允厚发现后紧追不舍。鬼子跟跑钻入地堡,从暗处开枪,阎允厚壮烈牺牲。张建民闻声赶来,将鬼子小队长击毙。
  整个战斗仅用了20分钟,24名鬼子全部歼灭,无一漏网,并缴获机枪一挺、步枪24支、短枪1支、电话机一部,和其他物品一宗。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阎允厚的遗体抬到担架上,由全体队员护送转移至离车站约20华里的石门村安葬。之后,队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告别了战友,继续向东北转移。待韩庄站鬼子乘坐铁甲车赶来救援时,突击队已安全到达文峰山区了。
  后来,文峰游击队随运河支队改编为山东警备第九旅十八团。活跃在敌占区的这支坚强的队伍编入野战军序列,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亦夫
相关人物
孙振华
相关人物
王磊
相关人物
关伯胜
相关人物
赵魁武
相关人物
曹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峄县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