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武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61
颗粒名称: 组建武装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组建武装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峰健儿战倭寇

内容

张允峙、张东明回到阴平、周营、曹庄等运北地区后,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尤其阴平文峰山一带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加强。
  1942年3月的一天上午,宁楼伪乡长的护兵李德业,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东明家送情报说:“临城的特务在今天上午要来阴平,干什么没有说。”张东明想,临城的特务从没有来过,如今突然来阴平,必定没有好事,暂时躲开是上策。
  正午时,叛徒日特张家干和另外三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张东明家,他的母亲认得张家干,这人原是县委的政治交通。张家干问:“你儿子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你儿通八路,你知道吗?”“我儿是老实人,成天在杂货店干活,他通什么八路。”“他通八路我晓得,过去我们在一块,我来过你们家几趟。”“我认得你,你不是说你是庄户人,跟我儿是朋友吗?”张家干被弄得很繼尬,无语可答,只好说:“忠琪来后让他到临城走一趟。”四个特务在各屋搜了一遍,磨蹭了一个多小时,找不到张东明就把他的大哥拉走了。
  天黑以后张东明回到家里,听说大哥被敌人抓到临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在孙景义的帮助下,花了一些钱,把大哥保释回家了。张东明向县委详细汇报了这一情况,并与其他同志一起建议县委建立一支抗日武装,打击敌人,维系人心,以利工作的开展。
  县委研究认为在运北文峰山区一带建立一支武装是完全必要的,决定建立一支精干的小部队,这个任务由张允峙同志来承担,具体负责组织,并指定张东明、姚兴华、谢学举、郑允东、孙香亭、孙景德等同志参加这项工作,在文峰山区最南端的山头寺山前的胡园村,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游击小组。
  胡园村很小,只有二十多户人家,但群众基础好。村长张连奎的儿子是中共地下党员,区委委员孙景德同志的家也在这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他们便在这里隐蔽了起来,并逐步做发展工作。
  经过两个多月后,游击小组发展到十二人,命名为文峰游击队,辖两个游击小组,谢学举带一个小组活动在文峰石头楼一带。战士都是当地的党员同志,队伍精干,昼伏夜出,与敌人周旋,很快石头楼、老汪崖、二郎庙、贺庄、老龙潭、上下黄崖等文峰一带的村庄成了他们隐蔽的活动区。这些村庄的情况与胡园村相似,村保长表面应付敌人,暗地里支持拥护八路。很快文峰游击队的队伍扩大发展到了三个游击小组。
  5月的一天,中共阴平区委通过党的地下联络负责人郑允东,向打入古邵伪军武装孙茂墀部的赵仁义传达了区委两项指示:一、消灭古邵伪军孙茂墀部;二、等待时机进行武装起义,把队伍拉出来。赵仁义决定按照区委第二项指示办,即进行武装起义,把队伍拉出来。
  首次起义,由于武装组织不严密,走漏了风声,被孙茂墀发觉,逮捕了将要参加起义的齐凤池等五人。孙茂墀将这五人押送到峄县城日军宪兵队进行严刑拷打,五人宁死不屈,后被日军杀害于峄城西关关帝庙前。临刑前五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悲壮。
  不久,赵仁义吸取了失利的教训,进行第二次起义。由赵仁义、阎允厚负责,召集郝炳章、孙茂一、郝锦谋、郝常胜等周密地研究了起义计划方法及措施。阎允厚率领二十六人,进入了古邵街里,打开了伪区公所,缴了伪军孙茂墀一个小队的枪。然后,同其他起义的武装汇合,共一百多人,在赵仁义的率领下抢渡运河,直奔运河南峄南县委机关所在地——十八黄邱。县委书记孙振华对参加起义的队伍讲了话,随即部分合到文峰游击队成立了文峰游击大队。任命赵仁义为大队长,阎允厚为副大队长,张允峙为指导员。这支武装的组建与壮大,使党的领导同广大群众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成了运北抗日的有生力量。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允峙
相关人物
张东明
相关人物
李德业
相关人物
姚兴华
相关人物
谢学举
相关人物
郑允东
相关人物
孙香亭
相关人物
孙景德
相关人物
张连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阴平
相关地名
周营
相关地名
曹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