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健儿战倭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56
颗粒名称: 文峰健儿战倭寇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22
页码: 197-218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文峰健儿战倭寇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峰健儿战倭寇

内容

一九四一年春,为加强山东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峄县县委和县政府机关由抱犊崮山区,转移到运河南黄邱山套,领导峄县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
  当时在敌后战场上,日寇正在加紧进行“扫荡”,敌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之间又往往互相勾结向八路军夹击,一度造成抗日根据地缩小,处境十分困难。运河一带地区由于敌人的多次进攻,运河北岸已基本上伪化,共产党八路军的活动十分困难,运南也只有县委机关所在地黄邱山套一带有游击队活动。
  1941年2月,中共峄县县委派组织部长张允峙、宣传部长朱奇民、运河支队指导员张东明及王子刚、姚兴华、孙香庭、郑允东等同志秘密潜进运河北岸。朱奇民等被派到峄滕边区,即临城、沙沟、微山一带,张允峙、张东明等被派到文峰山区即阴平一带工作,王子刚被派到棠阴一带。
  他们的任务是打开运北这块伪化地区的局面,使军队能够采取隐蔽的方式坚持斗争,在隐蔽中,深入发动群众,逐步扩大运北游击区,坚定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
  秘密潜伏
  运北的褚楼村在阴平西南八华里,是伪军不常到的地方。张允峙、张东明商量,他们先到褚楼张允峙的姑父家隐蔽起来,就近各自了解家乡情况,然后再通过关系回家。
  天亮了,村庄上炊烟四起,他俩走到张允峙姑父家,姑母正在吃早饭,见他们来得这么早,有些诧异,开口便问:“你们从哪里来?”张允峙说:“我们从山里来,那里太苦,不干了,先在你这里落落脚。”然后,张允峙又介绍张东明说:“他叫张忠琪(原名),阴平街的,也回家不干了。”姑父、姑母让他们吃完饭,先睡上一觉。
  在褚楼的头两天,他们通过张允峙的姑父了解了一些阴平镇的情况,得知张东明的亲戚孙景义同伪乡长孙茂运的关系较好,外人都称他为二乡长。孙景义是罗庄人,他家中比较富有,是阴平一带的“人物头”。他好赌博,但为人处世不算坏,乡间的人出了什么事,都找他帮忙。张东明的叔伯姐姐嫁给他当填房,因为这种关系孙景义对张家还是很照顾的。
  第三天夜晚,张东明只身回家了。家里人见他突然回家,即惊又喜。他要父亲找孙景义帮忙在家落住脚,他父亲答应去办。天亮前,张东明又回到褚楼,父亲告诉他,在外边再呆几天,等孙景义跟乡长讲好了再回家比较妥当。
  张东明和张允峙都担心在褚楼住的日子长了会出事,就秘密地回到张允峙的家一马家山村。马家山村今属微山县,当时属峄县四区,距褚楼村也只有十华里。张允峙的父亲是个破落地主,跟本族的关系还不错。他家有个夹墙,他俩就藏在墙里,吃喝在里面。
  3月上旬,经多方面托关系,张东明总算回了家。他到家第一件事,便是考虑如何开展工作。根据组织意见,需结交当地上层人物。伪乡长孙茂运,按亲戚关系是他的长辈,要想在家乡以灰色面目来做秘密工作,能结识此人最好。于是他请孙景义和开饭馆的孙茂均带他到了伪乡公所,见到孙茂运后,孙景义说:“茂运叔,我忠琪兄弟回家来了,现在来看看你。”经过一阵寒喧,建立了关系,并达到了掩护的目的。
  张东明回家后,就以磨香油的职业作掩护开始了地下秘密工作。
  恢复组织
  张东明的母亲原就是党员,她把家乡近期党组织情况都跟儿子讲了。据多方面了解,敌人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没有多大的破坏。只是在抗日民主政权公开活动时,有些公开露面的党员被伪新民会找了去,一部分人员自动妥协,部分同志仍坚持革命斗争。因此,张东明考虑,应把那些革命觉悟比较高而又敢于坚持斗争的党员先组织起来。这项工作要稳而又稳,他找的第一个人就是寺山前胡园村的孙景德。
  孙景德是个小炉匠,走村串乡,群众并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只说他心向八路军。于是,张东明主动找到孙景德,他把县委的意图向他讲了。孙景德很高兴,说:“忠琪啊!有你来带头,我帮助你,把愿干的同志组织起来,和敌人斗吧!看那些汉奸王八蛋能呆多久。”张东明说:“景德同志,现在这里有我们两个共产党员,再找到一些同志,恢复和建立起支部,我们的力量就大了。”原阴平支部书记褚思彦在家开染房,伪化以后,与上级失掉联系。张东明找到他并说明情况,他的革命热情又燃烧了起来。经了解,罗庄的支部书记谢学美伪化以后不悲观失望,在暗地仍然做抗日宣传工作,又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
  4月底,张东明秘密到县委去汇报工作。为了进一步开展阴平一带的抗日工作,县委决定建立中共阴平地下区委,由张东明任书记,孙景德任组织委员,谢学美任宣传委员。并成立了阴平支部,支部书记还是褚思彦。接着开展文峰山区石头楼山套的工作,恢复和建立了老汪崖支部,支部书记李继良;二郎庙支部,支部书记孙景龙。区委建立后相继恢复了六个支部。他们根据县委提示,区委对支部,支部对党员都实行单线领导。在运河北,原来文峰山石头楼一带要算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经过地下区委的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又显示出来了。
  马山、褚楼一带原来党的基础比较差。张允峙回来以后,首先发展了新党员张敬富,恢复了常步桥、郑继新的党籍。接着向南发展。6月在曹庄南小潘楼,恢复了王金柱、马景标的党籍,不久成立了支部,王金柱为支部书记,马景标担任了政治交通。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作网,后经县委批准,也秘密成立了中共曹庄区委,张允峙兼任区委书记。
  光交朋友
  宁楼伪乡长孙茂运在阴平集镇上开了一个杂货店。姚庄的姚佩源是杂货店的经理,此人心向八路军。杂货店要扩大经营,想请张东明合伙,张东明答应了。5月,张东明来到杂货店,生意越做越好。张东明又把大师兄宁学荣请来,宁学荣同情共产党八路军,张东明身边有了自己的耳目。
  张东明来到杂货店后,跟地方上层以及伪军士兵、日本特务接触多了,这样开展工作,获取敌人情报便提到工作日程上来了。县委指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可以利用认干亲、拜仁兄弟的形式,有选择地交些“朋友”,为党的秘密工作服务。张东明争取的第一个对象是阴平开设饭馆的孙茂均。他烹调手艺出色,阴平周围的伪军政人员和上层乡绅都到这个馆子宴请宾客,孙茂均本人又善于交往。阴平地下区委认为,饭馆是获得敌人情报的好场所,建立情报站必须物色情报耳目。杂货店跟饭馆是近邻,饭馆也就成为他们的接头场所。
  经过活动,张东明拜孙茂均为干爹。孙茂均认为张东明是个正派青年,又有好手艺,老实能干,跟“二乡长”孙景义又是亲戚。张东明为了取得孙茂均的信任,特地在自家里摆了一桌宴席请客,孙景义也参加了。孙茂均是张东明的干爹,这事阴平镇上一时传开了,一些跟孙茂均要好的人也就把张东明看作朋友。这样张东明以自己的职业和这层关系作掩护,活动就方便多了。
  孙茂均的邻居孙茂三,过去是地下党员,虽然没有恢复党籍,但张东明经过用甲长轮换的办法,换上了他当甲长。这样孙茂三无意中可以得到一些情报。张东明做好孙茂三的工作,让他承担送情报的任务。6月初的一天,孙茂三向张东明讲:古邵、周营的伪军准备在麦收后配合润头集的伪军到八路军活动地区抢粮。孙茂三说古邵伪军队长在饭馆吃饭时无意说出来的。张东明考虑这个情报比较可靠,便通过关系报告了县委,使部队提前做了反抢粮的准备。
  伪乡长孙茂运也常到杂货店看看,他的贴身护兵李德业和伪军分队长褚思明两人也随着孙茂运常来杂货店。论亲戚,褚思明是张东明的表舅。张东明跟他俩交上了朋友。经过张东明、孙景德、郑允东的活动,他们又跟古邵伪军班长孙茂义、东楼的伪军魏永田,在阴平开布店的潘存慈、孙景章,在周营伪区公所当警察的刘登营等人交上了朋友。在互相帮助的名义下,他们一起在阴平结拜了仁兄弟,公推潘存慈为大哥。就这样在伪军中间开展工作打开了通道,可以及时掌握周营、古邵据点的敌方情况。
  对份军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宁楼据点,伪中队长同张允峙见过面,允峙同志对他们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伪军经常给他们送情报。
  断敌路线
  1941年9月中旬,阴平附近各据点的日伪军又集中配合日本人出发扫荡去了,张东明和阴平地下区委的另外两个同志商量,搞一次行动,给敌人一点颜色看看。从宁楼乡公所到古邵据点的电话线路,都是木头线杆,比较容易破坏,他们决定在邱庄西到种庄南的一段,这里离宁楼、古邵据点都比较远,离他们工作活动地区也比较远,搞点破坏,可以避免敌人的怀疑。
  一天深夜,张东明和孙景德带了斧子锯子来到约定的集合地点石羊窝东南的山坡上,和谢学美等人汇合以后,带着工具分两组弄断了七根电线杆子和电话线。任务顺利完成了,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阴平镇上就传开了八路军运河支队破坏电线杆的事。有人还说得活龙活现,八路军从什么地方过了运河,来了多少人,运河支队是配合老八路出山的,等等。褚思明、李德业几天后也反映,伪军士兵中流传着八路会回来,不能得罪八路军,当汉奸不要干坏事的说法。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
  组建武装
  张允峙、张东明回到阴平、周营、曹庄等运北地区后,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尤其阴平文峰山一带党的基层组织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加强。
  1942年3月的一天上午,宁楼伪乡长的护兵李德业,急急忙忙地跑到张东明家送情报说:“临城的特务在今天上午要来阴平,干什么没有说。”张东明想,临城的特务从没有来过,如今突然来阴平,必定没有好事,暂时躲开是上策。
  正午时,叛徒日特张家干和另外三个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张东明家,他的母亲认得张家干,这人原是县委的政治交通。张家干问:“你儿子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你儿通八路,你知道吗?”“我儿是老实人,成天在杂货店干活,他通什么八路。”“他通八路我晓得,过去我们在一块,我来过你们家几趟。”“我认得你,你不是说你是庄户人,跟我儿是朋友吗?”张家干被弄得很繼尬,无语可答,只好说:“忠琪来后让他到临城走一趟。”四个特务在各屋搜了一遍,磨蹭了一个多小时,找不到张东明就把他的大哥拉走了。
  天黑以后张东明回到家里,听说大哥被敌人抓到临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在孙景义的帮助下,花了一些钱,把大哥保释回家了。张东明向县委详细汇报了这一情况,并与其他同志一起建议县委建立一支抗日武装,打击敌人,维系人心,以利工作的开展。
  县委研究认为在运北文峰山区一带建立一支武装是完全必要的,决定建立一支精干的小部队,这个任务由张允峙同志来承担,具体负责组织,并指定张东明、姚兴华、谢学举、郑允东、孙香亭、孙景德等同志参加这项工作,在文峰山区最南端的山头寺山前的胡园村,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游击小组。
  胡园村很小,只有二十多户人家,但群众基础好。村长张连奎的儿子是中共地下党员,区委委员孙景德同志的家也在这里。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他们便在这里隐蔽了起来,并逐步做发展工作。
  经过两个多月后,游击小组发展到十二人,命名为文峰游击队,辖两个游击小组,谢学举带一个小组活动在文峰石头楼一带。战士都是当地的党员同志,队伍精干,昼伏夜出,与敌人周旋,很快石头楼、老汪崖、二郎庙、贺庄、老龙潭、上下黄崖等文峰一带的村庄成了他们隐蔽的活动区。这些村庄的情况与胡园村相似,村保长表面应付敌人,暗地里支持拥护八路。很快文峰游击队的队伍扩大发展到了三个游击小组。
  5月的一天,中共阴平区委通过党的地下联络负责人郑允东,向打入古邵伪军武装孙茂墀部的赵仁义传达了区委两项指示:一、消灭古邵伪军孙茂墀部;二、等待时机进行武装起义,把队伍拉出来。赵仁义决定按照区委第二项指示办,即进行武装起义,把队伍拉出来。
  首次起义,由于武装组织不严密,走漏了风声,被孙茂墀发觉,逮捕了将要参加起义的齐凤池等五人。孙茂墀将这五人押送到峄县城日军宪兵队进行严刑拷打,五人宁死不屈,后被日军杀害于峄城西关关帝庙前。临刑前五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悲壮。
  不久,赵仁义吸取了失利的教训,进行第二次起义。由赵仁义、阎允厚负责,召集郝炳章、孙茂一、郝锦谋、郝常胜等周密地研究了起义计划方法及措施。阎允厚率领二十六人,进入了古邵街里,打开了伪区公所,缴了伪军孙茂墀一个小队的枪。然后,同其他起义的武装汇合,共一百多人,在赵仁义的率领下抢渡运河,直奔运河南峄南县委机关所在地——十八黄邱。县委书记孙振华对参加起义的队伍讲了话,随即部分合到文峰游击队成立了文峰游击大队。任命赵仁义为大队长,阎允厚为副大队长,张允峙为指导员。这支武装的组建与壮大,使党的领导同广大群众的斗争密切联系起来,成了运北抗日的有生力量。
  发展壮大
  1942年7月,为了进一步开展以阴平文峰山为中心,北至枣庄、南至运河、东至泥沟、西至津铁路一带运北地区700多平方公里的革命斗争,以建立运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县委决定建立运北工委,由鹿广连(黄慕平)任工委书记,张允峙任组织部长,朱奇民任宣传部长,工委隶属县委领导。不久,鹿广连调出,由刘向一任工委书记,接着刘亦夫、孙振华又先后任工委书记。该工委辖文峰(阴平)、牛山、棠荫、曹庄、张范五个区委。同时建立了运北办事处,隶属峄南县。办事处辖文峰、牛山、棠荫、曹庄、张范五个区政府,孙斌全、孙景杰、关白胜先后任办事处主任。
  此时,文峰游击大队仍由赵仁义任大队长,运北工委书记刘亦夫兼任政委,张允峙兼任副政委。大队隶属运北工委领导,不久,归峄南县委和鲁南三军分区双重领导。最初,大队辖一、二两个队,由阎允厚兼任一队队长,朱奇民兼任该队指导员。秋末,大队长赵仁义牺牲后,上级先后派李明和、赵魁武任大队长。冬季,薛永才、薛永贵兄弟俩组织起十几个人的武装,单独在曹庄一带活动,经过说服动员,将其编入文峰游击大队,为第二队。同时运北工委决定把在曹庄区活动的王子尧所率领的十余人的武装,合并到二队中去。这样二队共三十余人,由薛永才任队长,张允峙兼任指导员。至1942年底,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成为有六七十人的一支队伍了。
  锄奸灭特
  1942年8月,文峰山石头楼一带,曾连续发生几起地方党支部书记、党员和基本群众被特务捕去,有的被敌人残酷杀害,有的被送到东北当劳工。经过调查分析,这些事情的发生,是二郎庙暗探孙景伍向敌人送的情报。为了除掉这个罪恶多端的汉奸,工委和游击队派区委书记张东明和张敬富到韩庄敌人据点附近埋伏,当场抓住了向敌人送情报的孙景伍,就地将其枪决。
  日特邵泽民是阴平北邵楼人,他到韩庄当了特务,腰插短枪,骑着自行车,常来阴平一带,搜集党政军情报,对群众敲诈勒索。有一次邵泽民又来阴平搜集情报,并扬言要在阴平组织一支特务队来对付文峰游击队。工委和游击大队研究决定除掉这个汉奸。于是就派郑允东执行这个任务。郑允东到阴平以西去韩庄的途中截击邵泽民。当邵泽民来到周营东西邵楼附近时,郑允东当场击毙了邵泽民,并缴获了驳壳枪一支、自行车一辆,为阴平一带的群众除了一大害。
  地处文峰山前的金庄伪保长金志同,与日本特务孙佰祥勾结,为非作歹,常向伪乡公所密报文峰游击队的活动情况,使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很大损失。对这样的汉奸,必须坚决镇压。张东明和张敬富接受了工委和大队交给的这个任务后,带着三名战士,悄悄将金志同捉住了。张敬富举起驳壳枪,一枪结束了这个汉奸的狗命。
  尹庄的伪保长刘文炳也经常向古邵日伪据点密报文峰游击队的情况,老百姓要是得罪了他,他就诬告谁通八路,伪乡公所便来抓人,群众对其恨之入骨。文峰游击队调查证实了他的犯罪事实后,也把他处决了,又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镇压了这几个死心塌地为敌人卖命的伪保长和汉奸后,原来那些比较靠近日寇的伪保长们和汉奸日特对文峰游击队的活动有所收敛,凡文峰游击队住过的村子,大多数村保长都听他们的指挥。
  为了掌握一些重点村庄,工委和文峰游击队安排可靠的人去当村保长,把伪政权变成直接为他们控制的政权,表面上仍然应付敌人。阴平村的村保长就是这样。
  阴平是个大集镇,是文峰山区石头楼山套以外的一个经济中心,敌人把它分为东保和西保,西保情况复杂,没有人敢出面干伪保长,区委书记张东明认为这是个有利时机,便积极动员褚敬喜去当保长。褚敬喜原是地下党员,当动员他干伪保长时,他连连说:“汉奸的差事坚决不干。”于是张东明进一步说明情况,猪敬喜便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然后通过所谓“合法”手续,由甲长推选,经伪乡公所批准,这个保长便上任了。东保的伪保长孙茂二,本来就是地下区委安排让他当保长的,他的妻子也曾是地下党员,他的家也就成为工委和游击队的地下联络点,还在该村设立了情报站,使阴平镇驻地成为运北敌占区共产党八路军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的重要堡垒。
  武装“请”客
  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运北地区争取伪乡村政权的工作全面展开。1942年的冬季,运北工委、文峰游击大队根据鲁南区党委的部署和县委的指示,采取武装大“请”客的办法,陆续把一些伪乡长、保长们“请”到抱犊崮山区,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提高民族觉悟。要他们表面应付敌人,暗地里要真心为抗日军队工作。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收效很好,伪乡、保长们回来后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从而使一面政权变成两面政权,即所谓“白皮红心”现象。
  靠近运河北岸曹庄石家庙伪乡长马景章对八路对日伪都是假意应付,为了扩大活动地区,需要把他争取过来,文峰游击队决定“武装请客”对他进行重点教育。石家庙伪乡公所有20多人的武装,“请”出他来,不象对别人那样简单容易,于是文峰游击队定下了“智请”的方案。这个乡的乡队长殷照义与张东明拜过仁兄弟,并曾表示过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干没良心的事,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定尽力而为。为此,张东明打算利用这个人为八路军做事情。
  一天夜里,张东明和几个游击队员突然来到石家庙殷照义家的院子里,张东明将殷照义叫开门后,仔细交待商量一番,殷照义心领神会,便带领游击队在寒夜里将马景章骗了出来。马景章当夜被送到山里抱犊崮去了,在那里有了很大转变。回来后,他虽然还是乡长,却为八路军游击队暗地里做了一些工作。他所管辖的以石庙褚楼为中心的铁佛沟、纸坊等十几个村庄,成为文峰游击队隐蔽的游击区,他们可以半公开的活动了。韩庄据点内的敌人有什么活动,他便通过殷照义秘密地向文峰游击队报告。
  自“武装请客”之后,文峰游击大队便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由起初的只能在几个村活动扩大到能在大片地区活动。在敌人控制得的敌占区,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游击健儿都很自豪地说:“如今,运北文峰大地又成了我们的天下! ”
  沙路口战斗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奋战,到1943年年初,文峰游击大队在运河北岸基本上站住了脚。石头楼山套以及周围的文峰山区,由完全的敌占区变为隐蔽的游击区。文峰游击队在运北工委和老红军干部李明和大队长的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在涝坡村与十倍的敌人整整打了一天,不仅自己没有受损失,而且还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毙、伤日伪军30余人,缴获了一些武器,击溃了敌人的包围,获得了战斗的辉煌胜利。
  运北局面的初步打开和涝坡战斗的胜利,给抗日军民以很大的鼓舞;但另一方面也使文峰游击队的某些干部产生了骄傲麻痹情绪。只看到敌人战斗弱的一点,而忽视了他们凶恶残忍的一面,对于形势的认识,双方力量的估计不够清醒,以致后来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1943年阴历4月24日,文峰游击大队接受运北工委的指示:“发动群众,争取伪政权,武装保卫麦收。”文峰二队在副政委兼二队指导员张允峙的带领下,来到了曹庄乡公所,做争取两面政权的工作,要伪乡长配合文峰游击大队搞好麦收,对付敌人抢粮。此时,运北工委书记刘亦夫兼任大队政委。
  副政委张允峙与伪乡长谈过话,已是深夜十二点了,二队决定住在沙路口村。但是,他们忽视了这个村处在敌人的心脏地区,距离伪军据点多则十里,近则五里。二队分两部分,张允峙带一部分人住在东围子,副指导员姚兴华带领十几个战士住在西围子。该村有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叫郑良才,投靠日寇当了汉奸。当他得知文峰二队在该村时,认为生官发财、报效主子的时机到了,立刻赶到韩庄,把二队住在沙路口一事向伪军头子张来余报告,张来余听后即带领众伪军向沙路口扑来。
  25日拂晓,文峰二队巡逻的哨兵发现了伪军正向沙路口开来,当即向张允峙、姚兴华报告。经他二人研究,决定迎击敌人,战前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一面组织该村的群众转移,一面作好战斗准备,不一会全村群众就撤出了村。
  这天早上七、八点钟的时候,驻在该村西围子的二队就与敌人接上了火。战斗开始,战士们英勇杀敌,比较有利,还得了敌人的轻机枪一挺。因此,指战员利用屋角、围墙作掩护,愈战愈勇,以致忘记了是在敌人的心脏地区打仗。
  战斗一打响,沙路口周围的古邵、文堆、曹庄、周营、金寺等据点的日伪倾巢出动,奔向沙路口增援张来余的伪军部队。连薛城的日寇也出动了,一齐向二队进攻。此时,沙路口的东围子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兵力悬殊太大,敌人超过文峰二队35倍,达1000余人,将沙路口严密包围。敌人有一百多挺机枪,整个沙路口战火弥漫,硝烟滚滚。
  中午时分,二队队长薛永才、曹庄区区长孙景芬、财粮助理员姚佩仲,还有战士刘忠贤、姚大成及其他几个队员都牺牲了。姚兴华看到战士伤亡太大,只好带领剩下的几位从西围子撤到东围子。
  下午两点钟左右,张允峙带领几个战士开始向北面石头楼文峰山方向突围,姚兴华组织火力掩护,没走多远,就都牺牲在麦地里,第一次突围失败。
  这时,每个战士手里只有三排子弹了。下午四点多钟,班长王金柱、王厚阔,部分战士开始向东北方向突围,子弹打光了,敌人一窝蜂似地拥上来,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拼打起来,终因寡不敌众,1名战士被俘,8名牺牲。
  天近黄昏,敌人对文峰二队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二队这时仅剩下7人,姚兴华因腿部受重伤流血过多,不能战斗,副队长薛永贵决定再次突围,一阵急促的枪声响过,突围的战士再也没有动静了。
  晚上,赶来增援的运河支队清理战场时,在村子东南一片地上发现了突围战士的遗体,只有身负重伤藏在缸底的姚兴华一人幸存。中共运北工委组织部长、文峰游击大队副政委兼二队指导员张允峙、曹庄区区长孙景芬、二队正副队长薛永才、薛永贵兄弟俩等28名同志英勇牺牲。
  重整旗鼓
  沙路口战斗的失利,给运北地区的抗日工作带来很大损失,日伪更加疯狂,残酷地镇压抗日力量,一片恐怖气氛笼罩着曹庄一带。面对这严峻形势,运北工委采取了两项措施:一、为了振奋当地群众的抗日信心,证明抗日力量是打不垮的,工委决定把孙倚亭领导的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改编为文峰二队,仍在原地区活动。二、重新建立曹庄区的抗日政权和武装,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当时,在曹庄周围开展工作困难很大。20多位同志刚刚牺牲,群众的情绪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敌人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运北工委和文峰游击大队把重新开展曹庄区的工作重任交给了在情报站工作的孙承楫。孙承辑只身一人来到曹庄区,他不仅没有帮手,连件象样的武器都没有,一切都要白手起家。工委和大队交给他三项任务:一是发动群众,二是组织武装,三是发展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他逐渐在这一地区站住了脚。
  后来工委又派马景标来到曹庄区,协助孙承楫开展工作。由于马景标长期做地方工作,经验丰富,又是本地人,情况熟悉,他的到来给孙承楫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两人按工委和大队的指示,白天隐蔽,晚上开展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方针,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群众基础也更加牢固了。
  在此基础上便想办法弄武器,着手组织武装。当时,坊上孝庄有个地主叫张乐胜,是汉奸乡长,这个人胆小怕事。孙承楫了解到这些情况,就给张乐胜写了一封信,要他立即交出步枪10支、子弹2000发,并派孙茂慎去取。倘能如数交出来,对抗日作点贡献,八路军游击队将对他既往不咎。
  张乐胜接到信后,吓了一跳,但他却没有马上交出枪支弹药。孙茂慎直接找他谈判,他怕交出枪支被古邵大汉奸孙茂墀知道了要掉头,还是不肯答应。根据这个情况,孙承楫、马景标又作了研究,改变策略,使用强硬手段。于是派孙茂慎、李光海两人给张乐胜送第二封信。信的大意是:你外投日军,内欺百姓,为非作歹、罪恶累累。交出枪支弹药是活路一条,如不及时交出,就叫你脑袋搬家!张乐胜看完信,脸色顿变,双腿打颤,喃喃地对孙茂慎说:“一半吧,一半吧。”孙茂慎心想取回一半也是不小的胜利,就含蓄地回答说:“你先拿一半我们带回去,表明你对抗日有认识,下步我们回去请示再说。”就这样,一下子从敌人手里搞来五支步枪,1000发子弹。
  孙承楫还有一位朋友,叫李青怀,是在情报站工作认识的。这人爱国心很强,有正义感,积极拥护抗战,也很有办法。为了搞武器孙承楫找他谈一次话,把做统战工作和想办法搞武器的任务交给了他。李青怀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立即开始行动。他走东庄,串西庄,十来天后他联络了李传伦、钟思德等十来个有枪的人,又搞到了七八支枪。
  有了武器,就开始组织队伍。由于日伪在这一地区统治十分严密,对抗日人员及其家属迫害非常残酷,参加八路军游击队不但本人要出生入死,而且亲属也要担很大的风险。尽管如此,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还是十分高涨。前后不到一个月,队伍就组织起来了,成立了区中队,有十几个人,区队长由孙茂慎担任。后来,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到1943年底,重新建立的曹庄区武装力量又发展到30多人,武装斗争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牛山后伏击战
  敌人袭击文峰游击队第二队得逞之后,更为猖狂,一直伺机寻找文峰主力作战,妄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队伍。
  1943年秋,文峰一队住侯许庄的时候,被南常伪军张方连知道了,牛山后的伪军邵泽连也发觉了,敌人集中两个据点的兵力共三百余人,将文峰一队包围。一队仅30余人,其中战士20余人,其他是工作人员。他们的有利条件就是群众基础好,又靠近铁道游击队,战斗打响后,群众冒着枪林弹雨四处联系,以增援一队。有个姓李的青年,他联络了土炮、步枪10余支,准备接应一队。战斗半天,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战至黄昏时,他们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准备突围,铁道游击队闻讯派一个分队策应,内外夹击,敌人狼狈逃窜。
  侯许庄一战,敌人阴谋没有得逞,但并没有死心。在这年的初冬,峄县伪县长王徵文带领500余人扫荡文峰山区,可转了一大圈也没有见到游击队的踪影。
  当时,这支不到30人的文峰一队队长是阎允厚、指导员朱奇民,还有周营区区长单庭兰带区队也随部队一块行动。他们三位带领部队正在铁脚山西侧的上郭家住扎时,石门群众李文运来报,伪县长王徵文黄昏到牛山后吃晚饭,并在那儿过夜。
  根据这个可靠情报,他们三人立即进行了研究,打是不打? 怎么个打法?敌人是比他们多,而且多出20倍,装备也比他们好的多。但敌人出来扫荡,转了一天,疲乏不堪,兵无斗志,麻痹大意。游击队虽然人少,战士们一个个像小老虎一样,战斗热情高,而且又有群众支持,即使遭到敌人的反击也可迅速走脱,打没有多大风险。
  他们三位研究后决定,采用伏击战的形式打,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选择好有利地形。经过认真分析,把地点选在离牛山后伪军据点不到一里远的南山脚下。队伍埋伏在乱石丛中,距敌人必经的大路不过60米。估计敌人黄昏能到这里,正是敌人最疲乏的时候。决定之后,朱奇民和阎允厚分别带领十几个人,预先到达埋伏地点隐蔽起来,做好战斗准备。区长单庭兰和区公所人员留在后面,准备接应。
  接近黄昏,伪军们斜背着枪,晃晃荡荡、拖拖拉拉、无精打采地走进了文峰一队的埋伏圈。这时,阎队长向朱奇民指导员打了个手势,接着一声令下:“打!”顿时机枪、步枪响成一片。敌人被这一突然的袭击吓昏了头脑四处逃命,伪县长王徵文的号令也不灵了。
  一阵功夫毙伤伪军数十人,活捉了十几个溃散的敌人,缴获了十几支步枪。此时,朱奇民和阎允厚认为伏击战的目的已达到,再与敌人对峙下去不利,就决定迅速撤离。他们的队伍走出了战场很远,还听见敌人盲目射击的枪炮声。此次伏击战,文峰一队只有一名战士负了轻伤。
  奇袭塘湖
  1944年4月,鲁南区党委决定将运北工委升格为峄县县委,刘亦夫去山东分局学习,由孙振华任县委书记,王磊任组织部长,关伯胜任县长。这时,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到三个队三百余人,赵魁武为大队长。
  1944年夏,由大队部指挥一、二、三队袭击周营伪区公所并占领一天之久。还一举攻克宁楼的伪军据点,消灭伪军一个中队,俘虏敌人100余个。这次战斗,使运北的斗争形势更加有利。此时,文峰游击大队已改称为峄县县大队,由县委书记孙振华兼任政委,曹杰任副政委,县长关百胜兼任大队长。不久,该大队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三大队,并接二连三拔除了周营、棠荫、古邵等据点,使运北日伪军大为震恐。
  这时,驻防在塘湖车站的日军,加强戒备,四出强抓民夫修筑工事,挖围墙,建碉堡,企图负隅顽抗。在修筑工事期间,对抓来的民夫肆意打骂凌辱,当地人民不愿意忍受敌人的奴役,纷纷要求早日拔除塘湖据点为民除害。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由县大队负责组织突击队,迅速消灭据点之敌。
  塘湖车站是津浦线徐州北段的一个小站,位于韩庄站北,沙沟站之南,距两站各十余华里。站房在铁路线西,驻有日军24人的一个小队。该站共有7间房舍,南北并列。北端四间是站房,南端二间是敌驻军的宿舍。宿舍有向南向东两个门。东南距宿舍南门五、六步远处有一座地堡,南面布有铁丝网。
  县大队掌握了这些具体情况后,决定由一中队选拔坚强的指战员组织成突击队,执行拔除据点的任务。突击队由中队长阎允厚和指导员张建民任指挥,排长肖纪法、张敬富、程玉山等共9人组成,各带短枪化装成民工,分成两个小组,由指导员和中队长各带一组,于7月18日上午8时,分别向塘湖站接近。张建民小组从车站东南越铁丝网在敌宿舍南门附近隐蔽,阎允厚小组从正面越过站房门口直逼宿舍东门。肖纪法负责警戒了望,约定枪响为号。
  当一切布置妥当后,阎允厚手提茶罐走在前面,直奔车站哨所,其余4人拉开距离紧随。刚接近哨位,鬼子哨兵就端枪喝问:“你的什么的干活?”阎允厚坦然地举起茶罐回答:“我的苦力的干活,茶水的有! ”鬼子一摆手,说:“里边的有!”说完便转身巡视站上的行人。
  阎允厚看看近处无别的鬼子,乘机靠向哨兵背后,拔出匕首奋力刺向鬼子的后心。鬼子连坑一声也没来得及就裁倒了。阎允厚转身一挥手,大踏步走进站房,后面几位立即掏出短枪纷纷冲入站里。此时鬼子兵刚好正在宿舍里开早饭,突击队出其不意一齐奋身扑向宿舍的门窗,一阵射击,毙伤鬼子十数人。其余鬼子正想上床摘枪,张建民已带队冲至南门,9支枪一齐射向鬼子,打得鬼子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有的未摘枪已裁倒床上,有的钻入床下亦被击毙。
  最后仅剩鬼子小队长一个,腿部受伤躲在窗下,待枪声稍息,提枪从窗口冲出奔向地堡,阎允厚发现后紧追不舍。鬼子跟跑钻入地堡,从暗处开枪,阎允厚壮烈牺牲。张建民闻声赶来,将鬼子小队长击毙。
  整个战斗仅用了20分钟,24名鬼子全部歼灭,无一漏网,并缴获机枪一挺、步枪24支、短枪1支、电话机一部,和其他物品一宗。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阎允厚的遗体抬到担架上,由全体队员护送转移至离车站约20华里的石门村安葬。之后,队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告别了战友,继续向东北转移。待韩庄站鬼子乘坐铁甲车赶来救援时,突击队已安全到达文峰山区了。
  后来,文峰游击队随运河支队改编为山东警备第九旅十八团。活跃在敌占区的这支坚强的队伍编入野战军序列,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经历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车凤银撰稿)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车凤银
责任者
王子刚
相关人物
张东明
相关人物
姚兴华
相关人物
孙香庭
相关人物
郑允东
相关人物
张允峙
相关人物
张忠琪
相关人物
张敬富
相关人物
常步桥
相关人物
郑继新
相关人物
姚佩源
相关人物
孙茂均
相关人物
孙茂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峄县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峄县
相关地名
曹庄
相关地名
姚庄
相关地名
阴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