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受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53
颗粒名称: 沙沟受降
分类号: E27
页数: 3
页码: 193-195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沙沟受降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战事纪略

内容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为迎接主力部队进军鲁南铁路沿线重要城市,加强对活动在铁路沿线的人民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在鲁南第一、二、三铁路工委的基础上,组建鲁南津浦铁路工委,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长王少庸任书记,靳怀刚任副书记,刘金山、郑惕等为委员。鲁南铁道大队改称鲁南铁道一大队。
  日本宣布投降后,山东的日军尚未投降,伪军祈望国民党收编,也拒不向共产党部队缴械投降。铁道大队根据中共山东分局争取先机,积极控制交通要道,占领城市,迫敌向我缴械投降的指示,立即行动起来。9月,郑惕率短枪队到徐州侦察,为接管该城作准备。他们又一次护送陈毅由延安返回山东路过津浦线。10月,新四军北移山东,第十九旅先期到达鲁南。铁道队积极配合解放沙沟镇,俘伪军副团长以下400余人,缴获机枪20余挺,步枪230余支。
  解放沙沟镇时,驻在沙沟火车站和姬庄的日军联队和铁甲列车大队等没敢轻举妄动。铁道大队几次派人与他们谈判,令其缴械投降,但日军一直拒降。11月31日,刘金山和郑惕派张书太向日军送去“最后通牒”,迫使日军答应谈判。
  谈判的地点设在姬庄西南角殷宪永家两间堂屋里。铁道队谈判代表为郑惕、长枪中队指导员李德富和会讲日语的黄友贤和反战同盟盟员田村伸树共4人。
  谈判开始,我方首席代表郑惕首先宣布谈判宗旨,然后由田村伸树用日语宣读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要立即向八路军、新四军就地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的文件。日军代表小林则表示:“我们日铁联队长官的意愿不能把武器交给贵军,因为贵军不代表中国政府,贵军没有占领大城市,更没有飞机、轮船,无法保证送我们回国。”郑惕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军的荒谬论调,警告说:“你们必须把全部武器交给我铁道大队,否则,休想前进一步。”此时,王志胜和中队长徐广田在郭家洼率领部队已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不测。
  日军见我方代表态度非常坚决,小林又提出一个讨价还价的方案,只把全部重武器和轻武器的一部分交出D郑傷又一一批驳了小林的无理要求。谈判相持了几个小时,第一次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
  当日下午,谈判仍在原地进行。这次日军联队长太田也亲自出席,围绕着日军是否全部缴械,双方又争执了好长时间。午后4时左右,张光中司令员带领10多名随从人员,骑马赶到姬庄,会见了双方谈判代表。张光中对日军代表严厉指出:“中国军队谈判的目的是非常明确,那就是你们必须把全部武器无条件地交给与你们在这里打了6年仗的铁道大队。因为我们胜利了,你们失败了,并且你们的政府已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果你们仍然执迷不悟,中国军队将用武力解决。”张光中还告诉太田,郑傷是我的全权代表,具体事可与他谈。当回到谈判桌时,太田的态度立即软了下来,无可奈何地表示,愿意把全部武器交出,具体事项第二天可以再议。
  第二天,军区派出警卫营的2个连来到姬庄附近,为最后谈判和举行受降助威。最后谈判开始,太田又想出新花招,说什么为了自卫,日军士兵应当留下刺刀,军官留下指挥刀作为防身之用。我方代表明确指出,必须交出所有军械,中国军队保证日军安全。日军被迫答应全部交械投降。午后,在沙沟火车站西北部的一片开阔地里举行受降仪式,日军数百人排成方队,依次将武器送到我方指定地点。此次受降,铁道大队接收了大批枪支弹药。受降仪式结束后,日军由铁道大队押送至韩庄,然后由徐州回国。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德富
相关人物
靳怀刚
相关人物
王少庸
相关人物
刘金山
相关人物
郑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沙沟镇
相关地名
姬庄
相关地名
韩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