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支队鏖战鲁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20
颗粒名称: 苏鲁支队鏖战鲁南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16
页码: 156-171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苏鲁支队鏖战鲁南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战争时期:苏鲁支队鏖战鲁南

内容

八路军苏鲁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于枣庄地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她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领导下,驰骋于鲁南大地,对日、伪、顽、匪展开了英勇卓越的斗争,为开创、巩固和扩大鲁南抗日根据地和后来的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在鲁南相继建立的鲁南铁道大队、运河支队、峄县支队、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支队、沂河支队和鲁南独立支队等人民抗日武装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骨干。
  义旗初举试牛刀
  苏鲁支队的前身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起义武装——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日军轻易地越过黄河天险,占领济南后,沿津浦路南下,1938年初,枣庄地区遂沦为日军之手。还在1937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返回苏鲁边区后,在安徽萧县黄口镇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洛川会议精神,按照《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次会议之后,特委所属沛县、滕县、峄县县委立即建立抗日武装。这时,特委机关由费县高桥迁至徐州。郭子化以社会名流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倡导组建的“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积极开展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在苏鲁边区很快形成了统战局面,为组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5月17日,郭子化在徐州危在旦夕的情况下,率领特委机关由徐州转移至滕峄边山区。5月21日,特委在峄县西集镇老古泉村(今属枣庄市山亭区)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第五战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湖西成立第二总队时,改称第一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委,韩文一任参谋长,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李微冬任总队秘书长。此时,沛县县委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和峄县、滕县抗日武装及在枣庄的四川旅沪同乡会战时服务团已按特委指示集结于南塘、凤凰庄一带。老古泉会议之后,特委调集三县抗日武装于墓山(山亭区西集镇与薛城区部鸟镇交界处)召开了总队成立大会,举行武装起义。张光中宣布了部队整编命令,总队下辖3个大队,沛县武装编为一大队,大队长谢文秀,教导员宋学敏;滕县武装编为二大队,大队长于公,教导员渠玉柏;峄县武装编为三大队,大队长朱玉相(后叛变),教导员纪华,人数最多。总队共800多人。总队部设在南塘,特委驻沙冯。一大队在羊庄、北溪一带活动,二大队在桑村一带活动,三大队在临枣铁路两侧墓山南北一带活动,开展群众抗日工作,组建抗日群众团体,积极寻机打击日军,破坏交通。他们袭击了官桥车站,在柴胡店伏击日军,打死打伤数人,在甘霖伏击日军运输队,打死打伤一帮敌人,缴获战马2匹,洋刀2把和弹药物资一宗。
  在特委领导下,总队通过军政教育,学唱和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学“十六字秘诀”等,军政素质提高,士气旺盛,受到群众的拥护,但却引起了地方顽固派的嫉恨。以滕县土顽申宪武为首的顽固派纠集峄县、邹县土顽对义勇总队进行包围,妄图将总队吃掉。总队被迫联合友军进行反顽战役,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后改称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四支队前来支援。郭洪涛返回鲁中前指示总队放弃滕峄边山区转移到抱犊崮以东的大炉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反顽战役中,总队政委何一萍牺牲。
  车辋围困战和夜袭峄县城
  大炉一带,特委早已在此开辟党的工作,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大炉士绅万春普比较开明,其子是共产党员,特委转移到这一带比较有利。在转移途中,遭申宪武部刘玉华团截击,二大队教导员渠玉柏等5人牺牲。
  1938年8月,郭子化调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统战部长。总队直接归边区省委领导。9月,因团结抗日的需要,经省委批准,总队改用张里元的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直辖第四团的番号,但保持独立。同年12月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总队正式列入山东纵队编制。团长为张光中,政委为李乐平。对外仍沿用直辖四团番号。1939年4月,又奉山东分局之命改称张里元的保安二旅十九团,团长张光中,政委李乐平,参谋长张少溪,政治部主任毕秀山。辖3个营,一营营长李清如,教导员郎义民;二营营长石世良,教导员为李荆山;三营营长刘景镇,教导员张鸿仪。
  在山东纵队领导期间,他们按照纵队的统一部署,活动于抱犊崮的大炉,车辋、埠阳、长新桥、白山一带,有时也到临枣公路的丛山一带和峄县、部县、滕县东部地区活动。1939年1月,鲁南中心县委撤销,在大炉建立以原中心县委书记宋子成为书记的鲁南特委,直辖四团在鲁南特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在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开展群众工作,协助边联县组织农救会,自卫团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同时,也经常派部队打击敌伪顽小股武装。还配合张里元部伏击日军。1939年1月,日军进攻车辋,并在那里安下据点,驻有70余名日本兵和近百名伪军。他们以车辋据点为依托,四处骚扰扫荡,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同时对义勇总队的活动造成很大困难。直辖四团(义勇总队改称)决定拔除这个据点。1939年1月初的一个夜晚将其四面包围。他们当时没有攻坚武器,也缺乏经验,硬攻必然伤亡很大,便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在离据点三里的桥庄用迫击炮打了几发炮弹,敌人果然中计,涌出据点,向东冲去,妄图占领车辋东面的杨家庄制高点,被二、三营迎头痛击,毙伤日伪军数人。敌见势不妙迅速缩回据点。于是,直辖四团占领车辋周围的制高点,迫使敌人不敢到据点外活动。敌人也曾多次组织反扑,都被他们痛击回去,并毙伤敌数人。
  敌据点被四团围得水泄不通,外援和后勤补给中断,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在围困期间,向城、卞庄、临沂之敌也曾前来增援解围,均被击退,并毙伤敌数十人。直辖四团在自卫团的配合下,对日军进行了月余的围困,日军被迫撤离,四团跟踪追击,又毙伤敌数人,并缴获一些枪支弹药等战利品。
  同年夏,张光中派三营夜袭峄县城。峄县城伪警察局二等巡官孙继德是地下工作者。孙继德一方面搜集情报,一方面团结了近20名伪军警。7月22日夜晚,三营在营长刘景镇带领下赶到峄县城附近潜藏下来。23日下午刘景镇派人把孙继德从城内叫出,询问了敌情并作了安排。24日上午,孙继德将10名三营战士分为两部分巧妙地带进城内隐蔽在其家中,以作内应。
  25日凌晨1点,孙继德借查岗来到西门,趁敌人不防,先将带班的一名日军一枪撂倒,将两名伪军推到屋里把门锁上,又将两名睡觉的日军打死,摸起钥匙跑到城门楼,用手电发两长一短信号与刘景镇取得联络,然后去开门。谁知由于匆忙,取错了钥匙,怎么也开不开。急中生智,孙继德用枪对准象鼻子铁锁开枪打开。刘景镇带领三营一拥而入,各中队按照战斗部署立即扑向县维持会、伪警察局、伪保安团和日军据点、宪兵司令部,顿时,峄县城里的枪声响成一片。
  此战,打死日军7人,俘伪警察100多人和大汉奸2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使日军六七天不敢出据点一步,震慑了日伪军和汉奸,鼓舞了群众抗日的信心。
  创建铁道游击队
  1939年9月,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率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六八六团、师直特务营、师教导大队陆续由泰安西部抵达鲁南,在大炉(今属苍山县)与义勇总队(时称二旅十九团)会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分析了鲁南抗日斗争形式,鉴于张里元在国民党特务的要挟下,逐步与共产党疏远,并开始走向反动的情况,决定义勇总队去掉张里元二旅十九团的灰色番号,于吻鹿山改编为一一五师苏鲁支队。支队长张光中,政委彭嘉庆(一一五师委派),参谋长胡云生,政治部主任李荆山,特派员郑惕。支队下辖3个营,一营营长仍为刘清如,教导员万国华;副教导员扬广立;二营营长仍为石世良,教导员郎义民;三营营长和教导员仍分别为刘景镇和张鸿仪。
  改编为苏鲁支队后,一一五师为了加强这支部队,抽了2个连到苏鲁支队,并派了几位红军干部加强领导。如政委彭嘉庆、参谋长胡云生、副支队长吴世安等都是长征干部。在一一五师的关怀支持下,苏鲁支队的领导力量、军政素质和战斗力普遍得到加强。
  苏鲁支队成立后,原归义勇总队领导的鲁南铁道队与临城南北的两个铁道队合编为鲁南铁道大队(铁道游击队)。支队首长对这支活跃在敌人心脏的特殊抗日武装非常重视,经常亲自到铁道大队指导工作,有时也将他们调到根据地进行整训,当面对大队领导人进行指导。同时,还相继派去了张鸿仪、郑惕、杨广立、文立正、赵宝凯、黄岱牲、赵若华等到铁道大队担任领导职务,为这支队伍的成长壮大给予了大力支持。
  鲁南铁道大队先后在义勇总队和其后改编为苏鲁支队及鲁南军区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兄弟部队配合和枣庄人民支持下驰骋运河两岸,微山湖畔,战斗在临(城)枣(庄)、枣(庄)赵(墩)及津浦铁路鲁南段的百里铁道线上,劫火车、炸桥梁、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截击日军列车,为鲁南八路军补充武器弹药、被服、粮食和药品等;袭扰日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和打乱日军行动;为根据地提供情报,保卫鲁南抗日根据地;开辟和保护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陈光等党政军干部千余人次过往津浦路。鲁南铁道大队取得的辉煌战果与苏鲁支队的支持密不可分。
  征战郯(城)码(头)
  1939年10月,支队长张光中率二、三营,南下郯城、码头地区,配合苏鲁豫支队二大队和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进行了一系列打击日伪顽的战斗。首先配合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攻克了临郯公路上的伪军据点索家庄。接着又突袭了驻呦鹿山镇一带的顽军王化云部,并一举攻克呦鹿山镇。邳县顽固县长王化云纠合顽军单小峰、张文英、韩中意、张发德各部六七千人进行反扑,经40余天激战,终将顽军大部歼灭,残部向邳县以南逃窜。张光中率部追击,又歼其一部。
  同年11月底,苏鲁支队得知顽军占领了码头,立即出发进行反击。经过长途急行军,拂晓渡过沂河,包抄了顽军侧翼,在猛烈打击下,顽军狼狈逃窜。顽军不甘心失败,趁夜偷袭,被早有准备的苏鲁支队迎头痛击。苏鲁豫支队闻讯赶来增援,将顽军包围,内外夹攻,顽军除部分逃散外,其余大部被歼。
  12月初,敌人以强大的兵力,动用了12辆坦克和6辆汽车向苏鲁支队进攻,支队指战员奋勇抵抗,敌节节败退。支队乘机攻克了日伪盘踞的西哨、南哨据点。此战毙敌伪军200余人,缴获40余支步枪。
  苏鲁支队在郯码地区英勇奋战,为开辟郯码地区打下了基础,此后又配合一一五师主力先后攻克郯码平原重镇郯城、码头、重坊等城镇,使鲁南抗日根据地扩大到富饶的郯码平原,并与苏北打通了联系。
  支援滕峄边
  1939年11月底,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苏鲁支队三营在支队长张光中的率领下,奉命返回滕峄边山区协助和支持抗日民主政府开辟抗日工作。滕县之敌闻之惊慌,乘三营立足未稳发起进攻。三营英勇还击,激战一天,敌伪溃逃。之后,枣庄、峄县城之敌又纠集更多兵力对三营实施迂回包围。三营一面还击,一面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同年12月,周乐亭率苏鲁支队一个连,长途奔袭,夜袭东江土顽据点,活捉顽首朱世英和王玉琛,消灭了这两个顽团。
  白彦争夺战
  1940年2月,苏鲁支队配合一一五师主力参加白彦战斗,他们首先完成了攻击白彦外围的魏庄和苗庄两据点的任务,歼敌百余名,随后又加入攻打白彦城的战斗,经两夜激战,克复白彦,毙伤汉奸孙鹤以下数百人。
  自3月7日开始,滕县、城前、峄县、费县、梁邱、平邑等处日伪军先后出动4000余人,对刚刚解放的白彦发动了三次进攻。苏鲁支队配合一一五师主力英勇反击,经14昼夜连续激战,终将日伪军击退,毙伤日伪军800余人,缴获长短枪350余支和弹药一宗。白彦争夺战前后历时2个月,共消灭日伪军2000余人,粉碎了敌人占领白彦的企图,切断了费滕公路,解放了鲁南大片地区,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战役中,苏鲁支队英勇顽强,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罗荣桓的好评。
  开辟邹(县)滕(县)东地区
  1940年9月,苏鲁支队奉命赴部滕东反顽,开辟邹滕东地区。该地区是津浦路东的邹县、滕县、泗水、曲阜边联地区,既是鲁南与湖西的结合部,又是抱犊崮山区根据地的西北部屏障。早在1939年底,这里就在苏鲁豫支队三、四大队的支持下,步云亭、冯起等相继建立了一区党委三地委和邹东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6月,这一地区形势开始恶化,刚刚开创的部滕抗日根据地便处于日伪顽的四面包围之中。日军占领了重要城镇,顽军李延寿和张显荣部占领了泗南,申宪武占滕西,刘昭汉盘踞邹东香城。他们结成反动同盟,封锁和不断袭击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9月4日,申宪武纠集刘昭汉、李延寿等部2000余人,突然向邹东抗日根据地进攻。寡不敌众,邹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和县大队等被围困在十八盘山上,顽军集结于周围的枣园、田黄等村,准备随时发起攻击,形势非常危急。
  苏鲁支队政委彭嘉庆奉命率二营500余人火速驰援。他们从天宝山区的山阴、辛庄出发,经一夜急行军,第二天午夜赶至!J十八盘以东的北王庄,但未能与步云亭率领的县大队联系上。彭嘉庆立即派人侦察顽军的部署情况,侦察人员回来报告,申宪武的指挥部设在田黄村。彭嘉庆分析,敌众我寡,靠硬拼不行,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攻击申宪武的指挥部。于是决定在申部未觉察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捣毁申顽指挥部。同时派人设法与步云亭取得联系,以收内外夹击之效。并派敌工股长杨斯德以苏鲁支队的名义与张显荣谈判,申明政策,要他保持中立,不要介入申宪武挑起的这场战斗。
  9月15日凌晨3时,苏鲁支队从北王庄出发,迅速抵近申部,突然发起攻击。睡梦中的顽军猝不及防,陷人混乱,很快向田黄撤退。苏鲁支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田黄附近,并占领了制高点凤凰山。其他顽军见势不妙,生怕被歼,便不顾申顽,纷纷夺路而逃。战斗到天亮,申宪武见增援无望,恐孤军奋战被全奸,便放弃田黄,率部向滕县逃窜。支队于当天下午与步云亭部及抗日民主政府机关会合,胜利完成了救援任务,此次战斗中,计毙伤顽军百余人,俘百余人,一举粉碎了顽军妄图抢夺邹东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救援战斗告捷后,他们遵照罗荣恒关于“依托邹滕东山区,向平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支持地方党政军民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他们在田黄、瓦曲一带经过短暂休整之后,接着又摧培了小山后、小河、三教湾、金家庄、猪圈和申沟等处之敌,相继解放了18个村镇,扩大了邹东抗日根据地。
  邹县、曲阜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如芒在背,于同年9月底纠集日伪军数百人要向二营驻地田黄发起攻击。二营由于先获取了情报,并作了周密部署,将敌阻于田黄以北的肖山和尼山,歼日伪军100余人。
  同年10月,究州日军又纠集邹县城、南辛等处日伪军400余人,向部东抗日根据地“扫荡”。彭嘉庆立即召集二营、部县县大队和五县游击队的领导人会商,确定了伏击方案,各部立即进入战斗位置。此时,彭嘉庆身体有病,手术治疗未愈,躺在担架上指挥。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彭嘉庆一声令下,两边枪炮一齐向敌后卫车队开火。敌措手不及,乱成一团。敌前卫进至罗头村,被从十八盘山坡上冲下来的县大队迎头痛击,阻于罗头村大沙河上。当天下午,彭嘉庆指挥军队全线出来,敌支撑不住,狼狈向邹县城溃逃。此战,歼日伪军200余人,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粮食等战利品。
  苏鲁支队在邹滕东地区连战告捷,给日伪顽以沉重打击,致使日伪军龟缩在交通线上的各个据点内,不敢轻举妄动,邹滕东抗日根据地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三下峄南,支援运河支队开辟根据地
  1940年,苏鲁支队由政委彭嘉庆率二营开辟邹滕东地区的同时,队长张光中率三营南下峄南,支援运河支队开辟黄邱山套抗日根据地(亦称峄滕铜边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黄邱山套北部的周营镇宣布成立。该部在支队长孙伯龙,政委朱道南的率领下,对盘蹈在这一地区的敌伪顽军展开了英勇作战,并不断取得胜利,很快建立了以黄邱山套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后来,该部又与活动在峄县地区的八路军峄县支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次拔除日伪据点,使根据地不断扩大。由于该地区离徐州、韩庄很近,敌人经常进行大规模“扫荡”,我部损失惨重,尤其是峄县支队几乎被摧培。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一一五师首长决定派苏鲁支队主力前去支援。1940年5月,张光中率三营出山南下,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和峄县支队一部也随同前往。途中,三营采用奇袭战术,端掉了花山头、葛针园2个日伪顽据点,歼伪顽70多人。然后继续南下,抵达棠阴,周营一带。在其支持下,峄县支队不久又重新建立。而后,运河支队、峄县支队和鲁南铁道大队等部合兵一处,约3000余人,向盘踞在该地区的敌伪顽据点不断发起攻击,相继攻克十几处据点,解放了十个村庄,直逼P龙海路,主力所向,敌人溃逃,军民振奋。同时,还帮助峄县党政机关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健全各级组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张光中派徐汉三到夏镇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在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很快组建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在夏镇建立了一个新兵连,编为苏鲁支队三营十二连,由徐汉三任连长,岳邦治任指导员。张光中还着手建立情报战,设立情报网,建立了滕县、枣庄、韩庄三个联络点,在鲁南铁道线上形成“丁”字形抗日情报网。
  是年7月,他们又由黄邱山套旺庄出击,对顽军全面进攻,在高山前击溃了韩治隆、龙希贞、孙业洪部;在汴塘北的龙村又歼其一部,在上庄将汉奸区长龙希贞活捉。韩治隆、孙业洪见势不妙,各自撤退,张光中率队返回山里。
  1940年8月,根据罗荣桓的指示,张光中,王根培再率三营出山去峄南,配合运河大队,开辟和扩大运河南北两岸和黄邱山套、峄铜边抗日根据地。他们首先配合峄县支队攻击穆庄土顽据点,缴枪数十支,活捉土顽头目。然后到涧头、旺庄一带,同运河支队会合。此时,运河支队正受到韩治隆为首的土顽势力的包围,处境非常危急。张光中和运河支队领导人立即研究了反顽作战方案,并按统一进攻时间,直奔韩治隆部盘踞的督公唐山和柴窝。顽军措手不及,顽营长邢焕章以下40余人被俘。接着又乘胜围歼旺庄顽军梁继璐部,该部闻枪响后,立即窜至不老河南岸一带。同年8月中旬的一天,驻贾汪日伪500余人,配有日式坦克两辆,经崮岘、阎村东进。苏鲁支队与运河支队协同作战,在督公唐山一带予以伏击,迫使敌人缩回贾汪据点。此次击退敌人在坦克掩护下的“扫荡”,进一步提高了部队士气,给当地群众以极大鼓舞。9月15日,他们又对盘踞在古邵西北的颜庄、邱庄、洛庄一带的土顽孙茂墀发起攻击。孙茂墀部曾于同年6月经做工作,表示同意参加八路军抗日,于是孙部被编为峄县支队二大队。但时隔不久,又投靠峄县土顽孙业洪部。为再次争取孙茂墀共同抗战,日前张光中曾派峄县支队副支队长孙云亭利用家族关系做孙的工作,在多次争取无效的情况下,才决定这次予以打击。经激战,颜庄和罗庄被攻克,但孙茂墀盘踞的邱庄尚未攻下。为保存实力,减少伤亡,张光中复派孙云亭前去做争取工作。这时孙茂墀被迫表示投降,服从峄县支队指挥,张光中遂下令撤出战斗。
  10月初的一天夜里,苏鲁支队和运河支队突袭陇海路北的汁塘镇,歼伪军一部。天刚亮时,八义集日军突然进入镇南门,并占领南门。情况十分紧急。张光中命令十一连向日军猛烈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敌伤亡数十人,张光中率部安全转移到涧头集。10月中旬,徐州日军纠集台儿庄、峄城、枣庄、滕县、韩庄、临城各据点的日伪军几千人到峄南“扫荡”。在库山,苏鲁支队被敌包围,他们和运河支队密切配合,与敌激战一天,黄昏时撤出。运河支队向西北突围,在周营一带与敌激战数天,部队伤亡很大,随后撤至大炉休整。张光中率苏鲁支队三营突围到灵隐寺东南,坚持一天,当晚插到峄县城南的张屯宿营,第二天晚上也安全撤至大炉。休整后转移到邹东与彭嘉庆率领的二营会师。
  1940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决定建立鲁南军区,壬农任司令员兼政委。同年年底,张光中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后,接替邝任农任鲁南军区司令员,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铸兼政委。苏鲁支队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二旅五团,胡云生任团长,王根培任副团长,彭嘉庆任政委。1941年6月彭嘉庆调任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政委由曾明桃接任(1942年4月到职)。参谋长为王六生,政治处主任为杨永松。五团仍辖3个营。1941年1月,他们配合教二旅四团湖西反顽后,教二旅五团副团长王根培率该团三营再次南下峄县,协同峄县支队、运河支队、鲁南铁道大队和微湖游击大队等部对盘踞在津浦铁路东部地区的日伪顽反动势力发起攻击,先后拔除了周营、新闸子、巨梁桥、牛庄、杏园等敌据点,打开了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
  天宝山战斗
  天宝山位于抱犊崮西北方向100里处,当地人称“抱犊崮第二”。其山地势险要,山路回环。当时土顽司令廉德三纠集200多人,占山为王,祸害周围百姓。经做工作,被收编为天宝山团。但旋即又叛变投敌,成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一大障碍。消灭廉德三既是为民除害,又是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因此,罗荣桓召集张光中等领导研究决定调集六八六团、苏鲁支队和刚成立的地方武装八大队联合攻打天宝山,拔除这个钉子。在对天宝山实施包围后,八大队勇挑重担,主攻南大顶。土顽仗着地形优势,把山上的石头不停地往下仍,两天下来,部队伤亡七八十人。第三天上午,罗荣桓带领苏鲁大队领导到现场临近指挥,以六八六团和苏鲁支队部分人员组成突击队,以班为单位,采用连续递补的方式,班与班相离10米,紧挨着小河两旁的峭壁,乘土顽抛石头的间隙,跃步、匍匐交替前进。同时,山下部队齐声呐喊,发起佯攻,给土顽造成心理压力,分散其火力。此法果然有效,突击队终于打开通往山顶的道路,后续部队一拥而上,在山顶与土顽展开白刃战。不到半个时辰,廉德三及200余名土顽全部被歼。
  1941年4月后,一一五师为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以适应鲁南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先后将峄县支队、边联支队合编到教二旅五团。1943年3月,五团划归鲁南军区领导。该团与原山东纵队三团成为鲁南军区的主力团,即著名的老五团和老三团。此后,五团在鲁南军区的领导下,曾先后向日伪盘踞的凹子埠、上下户主、林前、车马山、小埠子、云间峪、东柱子、房前、冯场、马宅子、王海子和阎村等据点发起攻击,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1945年9月,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八师建立,五团被编为该师二十三团,升级为野战部队。1947年1月,鲁南战役之后,该团随八师一起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1949年1月,该团编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六十五师,番号一九五团。同年2月,该团随二十二军南下,在参加渡江战役后,于1949年5月下旬,进军浙东,肃清残匪。至1950年5月16日全部肃清舟山一带残敌,随后部队便留驻舟山群岛。
  苏鲁支队这支在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的基础上创建和发展起来的英雄队伍,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战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壮歌;她以抱犊崮山区为依托,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数次征战峄南、郯码和邹东地区,为开辟抱犊崮山区,苏鲁边区和邹东等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创建和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像把钢刀插入敌胸膛;她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地方武装和党政建设,为兄弟部队和地方输送了大批军政人员;1940年10月,她升级为八路军主力部队序列后,为解放山东,决战淮海,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齐广本撰稿)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齐广本
责任者
韩复榘
相关人物
郭子化
相关人物
韩文一
相关人物
何一萍
相关人物
张光中
相关人物
王见新
相关人物
李微冬
相关人物
孙继德
相关人物
刘景镇
相关人物
罗荣桓
相关人物
陈光
相关人物
胡云生
相关人物
李荆山
相关人物
徐汉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枣庄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峄县
相关地名
部县
相关地名
滕县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
梁邱
相关地名
平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