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是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同志在枣庄地区组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它一成立就活跃在峄滕铜郑地区,转战运河南北,坚守微山湖内外,打击日伪势力,保卫家乡,保护群众利益。扼津浦、陇海敌伪要冲,打贾汪、克塘湖,使日伪闻之丧胆;辟延安之秘密交通线,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掩护陈毅、朱瑞等千余干部过往。创建并坚守了以黄邱山套为中心的运河区抗日根据地,被罗荣桓赞誉为是“敢于在日军头上跳舞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武装适时编入主力,与兄弟部队配合作战,解放山东省府济南,转战中原大地,挥戈横渡长江天莖,插红旗于舟山群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铁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义帜初张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后,滕县、枣庄、峄县相继被日军占领。5月17日,徐州失陷前夕,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适时从徐州撤出,向鲁南敌后转移,在滕峄边区举行了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麥庄地区组建人民军队,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武装抵抗日寇侵略的历史。6月,特委为了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宣传,决定派共产党员朱道南率领义勇总队第三大队进入峄县周营地区。这时,在该地活动的除了有董尧卿、董一博鲁南民众抗敌自卫军武装外,还有进步人士孙伯龙、邵剑秋组建的一支农民抗日武装以及四区孙云庭的抗日队伍。朱道南抵达周营后,立即与上述武装取得联系,经过磋商,决定成立山外抗日军联合委员会,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日伪,保卫家乡群众的利益。中共党组织很快在白楼举办了抗日训练班,各部选派进步青年参加,为党在该地区抗日发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1938年11月,中共峄县县委书记纪华到峄县涧头集发展了峄县第六区区长孙斌全入党,以峄县六区武装为基础,建立的中共峄县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队伍峄县抗敌自卫团特务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鲁南后,该武装一度改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十四区队。另外,1939年初,中共苏院特委派胡大勘、胡大毅、陈诚一等人到贾汪一带,成立了峄滕铜邳办事处。发动群众,组建武装,很快建立了运河大队。这些武装一经成立,就主动出击打击敌伪势力,取得了杨庄、侯集、曹家埠、新庄歼灭日军的胜利,打击日军的侵略凶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士气,稳定了运河地区的抗战局面。
1939年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抱犊崮山区,为了打开峄县地区的抗日局面,11月成立了峄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第一一五师民运部长潘振武任县长。罗荣桓政委认真听取了峄县县委、县政府和朱道南等人关于运河地区武装斗争开展情况的汇报后,认为把运河地区的几支抗日武装统一起来,组建在一一五师直接领导的运河支队很有必要。遂派时任峄县动委会主任的朱道南去做统一组建队伍的具体事宜。朱道南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先后两次进山向罗荣桓政委汇报筹建运河支队的具体情况。罗荣桓对朱道南的工作表示满意,并指示:运河地区,临近徐州、枣庄,西傍津浦铁路,南邻陇海铁路,东北又是临枣和枣赵铁路,是一个铁路框架包围的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和国民党都很重视这个地区。“我们一旦在这里打起八路军的旗帜,这里必然会成为敌伪顽我激烈争夺角逐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斗争将会更加尖锐复杂。我们的部队要敢于在鬼子头上跳舞。只要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在这里扎住脚根,抗日的烽火就会在整个山外运河地区燃烧起来。”“我们不要怕部队成分复杂,关键是要有骨干带领,眼界要放宽一些,把部队发展起来,要经得起摔打,活动的范围也要拉开,不要局限于峄县,即使出现再大的困难,只要7V路军的旗帜树起来了,我们要敢于在那里坚持斗争,一直到最后胜利。”罗荣桓政委的指示,成为运河支队建立和坚持运河南北抗日斗争的指导思想。1939年底,第一一五师党委正式颁布了运河支队领导人的任命,孙伯龙任运河支队支队长,朱道南任支队政委,邵剑秋任副支队长,参谋长胡大勋,文立正任政治处主任。同时决定派一批红军干部到该支队加强部队的领导力量。1940年1月1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周营正式宣布成立。同时公布运河支队下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邵子真,政委王福堂,后张鸿仪,副大队长王默卿,全队约500余人。6月,公布第二大队,大队长孙斌全,政委宋学敏,政治处主任钟联祥,副主任陈诚一,大队约600余人。运河支队成立的前后,峄县支队也组建起来。
首战杜庄运河支队成立后,立即引起了日军的警觉,1940年2月,日军集中四五百人,从贾汪出发直扑过来,企图把运河支队消灭在摇篮中。运河支队设伏,首战杜庄大获全胜,毙伤敌人数十人,击溃了日军的进犯,声威大震。之后,运河支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又相继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季、夏季扫荡,并主动出击津浦铁路,袭击利国驿铁矿和塘湖周庄据点,均取得了胜利。这时,峄县支队和苏鲁支队三营也相继开进运河地区,与运河支队协同作战,在军事连连胜利的情况下,运河地区的抗日发动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峄县四区、六区、五区纷纷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和群众团体组织。
常埠桥伏击战1940年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峄县支队、苏鲁支队和铁道游击大队纷纷出山,在运河地区开展抗日工作。八路军的活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40年5月,日军集中峄县城、枣庄、临城等日伪军3000余人,分五路向运河北岸的褚楼、邵楼等峄县支队活动区域发动进攻。峄县支队与日军激战一天,以伤亡100余人的代价,消灭日军200余人。而后突围,大队长孙毅然在战斗中负伤,二大队参谋长孙伯英牺牲。运河支队当时驻扎在平山子一带,为了支援峄县支队的反扫荡,他们选择在日军返回韩庄据点的必经之地常埠桥设伏。黄昏时分,扫荡一天疲惫不堪的日军队伍一字长蛇队形路过常埠桥时,运河支队突然开火,日军队伍顿时大乱,在黑暗中东跑西窜,互相践踏。运河支队伏击队伍无一人伤亡,迅速撤出战斗。慌乱之中,日军自己互相打了一夜,第二天天亮才发觉上了运河支队的当。这一仗,击毙日军广田中佐以下200多人。
原来这一地区不仅是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与苏北根据地的结合部,也是日伪控制华北和华中的接壤区,由于华中和华北的日伪军互不配合,当华中的日军扫荡时,运河支队跳到运河北,当山东的日伪军扫荡运北时,运河支队又机动灵活地跳到运河南。抗日武装的壮大,抗日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大刺激了日伪。为了消灭这里的抗日武装力量,日伪军接受以往的教训,密谋华中与山东采取联合突袭的军事行动。由于情报失灵,活动在这里的党政军机构和运河支队对此毫无察觉,依然陶醉在一片胜利的歌声中。
库山战斗1940年10月11日,南路日军2000余人集中在贾汪,接着兵分两路向运河支队发起进攻,当日军进到库山便与运河支队第二大队接上了火。苏鲁支队三营在张光中的指挥下,也前来增援。战斗至傍晚,为了避开日军进攻的锋芒,苏鲁支队脱离战场连夜渡过运河突围进入鲁南山区。运河支队也分两路夜渡运河,一路是支队直属机关跟随第一大队到运北朱阳沟一带宿营待机,另一路第二大队进到运北郝家湖一带宿营待机。原来日军接受以往扫荡失败的教训,当华中日军在运河南打响后,运河北的日军,也集中第十混成旅团1000余兵力,在黑木的指挥下,在运河以北布下了包围口袋。
朱阳沟战斗运河支队第一大队的一、二、三中队趁天还没有亮,在阴平和曹庄之间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二大队在郝家湖附近渡运河时,也受到敌人的阻击。而支队部和四中队、特务队等直属机关在孙伯龙的率领下渡过运河后,12日黎明4时许抵达朱阳沟,刚刚宿营,日军便包围了村子。朱阳沟不到几十户人家,有一大一小两个土汗子。孙伯龙立即指挥特务队和四中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战斗。天一亮,朱阳沟四面八方响起了枪炮声。起初,战斗还是日军先头部队的小接触,日出后,曹庄、郝家湖方向攻击二大队的日军也被吸引了过来,对朱阳沟形成了东西合围。日军集中炮火向朱阳沟猛烈轰击。朱阳沟村内顿时弹片横飞、火光四溅、墙倒屋塌,形成一片火海。炮火过后,日军开始攻击,运河支队抗日健儿在支队长的指挥下,一天击溃日军20多次的冲锋,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00余人的胜利。天黑后,在运河支队第一大队的策应下顺利突围。可是,第二大队在巨梁桥附近渡运河时,由于汉奸刘善云武装设伏,抓去运河支队第二大队政治处主任陈诚一、区长李彦召、手枪队长沙玉昆等近30名官兵出卖给日寇,穷凶极恶的敌酋将其中的29名杀害,尸体被扔进滚滚的运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巨梁桥29烈士惨案”。抗日战争胜利后,罪大恶极的汉奸刘善被抗日民主政府处决,为革命烈士报了仇。
避敌锋芒智渡微山湖就在运河支队在朱阳沟与日军激战之际,峄县支队渡过运河,在杨庄也与日军激战一天,当晚,他们甩掉了日军,胜利突围,连夜向抱接崮山区转移。孙伯龙、邵剑秋率领运河支队第一大队从朱阳沟突围后,当夜将部队带到周营以北刘家河口一带隐蔽。此时,运河南北的日军合兵一处,横冲直闯,企图寻找运河支队主力决战。运河支队领导人决定,避开日军进攻的锋芒,15日夜,跳出日军的包围圈,西过津浦铁路,抵达微山湖东岸郗山一带隐蔽。日军在运河以北扑空后,便气势汹汹地向西压过来。敌强我弱,运河支队领导决定不与日军硬拼,甩掉敌人乘船夜渡微山湖,顺水南下,第二天黎明,顺利抵达韩庄以南南拢子登陆,在距离利国驿日军据点10华里的地方隐蔽起来。几天后,运河支队返回涧头集与孙斌全的第二大队会师。10月25日,运河支队政委朱道南从山里开会返回,通知部队进入运河以北活动。11月初,鲁南军区通知运河支队除留少数武装坚持原地斗争外,大部进山休整。根据军区的指示,孙伯龙率领运河支队大部进山休整,留下一小部分,由朱道南、邵剑秋带领坚持原地斗争。11月8日,部队在周营镇弯槐树村隐蔽时,突然遭到一千余日伪军的包围攻击,运河支队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当晚胜利突围,进入抱模崮山区。之后,运河南北几个区的党政机关也相继撤到山里,地区伪化。
进山休整
由于日军集中数千兵力突然袭击扫荡运河地区,活动在该地区的苏鲁支队、运河支队、峄县支队相继脱离日军的纠缠,撤到抱模崮山区,几个共产党的区乡政权也随之撤到山里,留下坚持斗争的组织也只好转入地下。日伪军为了巩固这一地区,反复清剿扫荡,先后在韩庄、古邵、周营、涧头建立了伪区政权。韩庄的张来余、古邵的孙茂墀、周营的孙景义、涧头的龙希贞等公开当了汉奸,被日军委任为区长兼保安警备大队的司令等官衔,这些汉奸认贼作父,鱼肉乡里,欺压百姓。日伪军在运河地区安设了大量的据点,构筑封锁沟,封锁墙,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运河支队与峄县党政军机构进山以后,即靠近教导二旅五团进行休息整顿。11月中旬,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来到青石岭看望了峄县党政负责人和运河支队领导人,随即召开干部会议,帮助峄县党政负责人和运河支队领导分析运河地区丢失的教训,他并承担了丢失地区的领导责任。接着,县委书记纪华、县长潘振武、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政委朱道南等领导同志等进行了大会发言。大家认真分析总结了自从运河支队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大家认为,自从运河支队组建以来,军事斗争较多,日伪军的扫荡也好,顽固派的蚕食也好,均被运河支队所击溃,对日伪顽的打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运河支队和其他兄弟部队的相互配合下,到9月,北起抱犊崮南侧,以青石岭为中心,东西南北各40多里的根据地建立起来。在山外运河南北地区,南北近百里,东西宽40多里的峄滕铜邳广大地区,均建立了区、乡抗日民主政权和武装,工、农、青、妇各群众团体也普遍建立起来。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遍地可见。为了便于八路军运河支队等武装的活动,各级政府还发动群众,在阴平至周营之间挖了两道交通沟。1940年5月,粉碎日军夏季大扫荡之后,八路军运河支队控制的地区,基层政权普遍建立,军民联欢会议经常召开,歌声、口号声、锣鼓声响彻根据地,靠近日伪据点的边沿村也是如此,有时汽灯高照,人们演抗日歌剧的声音连日伪据点的伪军也能听到。就是在日军发起突袭扫荡的前夕,10月10日晚上,运河支队还与苏鲁支队三营在润头集召开军民联欢晚会。在一片的欢乐声中,峄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和运河支队领导人,都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情绪。
从整个抗日战争的斗争形势来看,1939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发觉了自己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的矛盾,便停止了在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步把主要兵力用到打击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身上,而对国民党军队则改变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具体到运河支队领导人根本不会了解到日军侵华政策的改变。再看运河地区临近战略要地徐州和津浦、陇海两大铁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奉庄煤矿、贾汪煤矿、利国驿铁矿都是日军屯兵的战略要地,也是日军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矿产资源基地,日军当然不会坐视共产党军队在这里大发展的。
在山区,峄县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领导人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他们都认识到,客观上是日军军事力量的过于强大。主观上是领导缺乏斗争经验,对于敌人的突然袭击认识不足,以致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策略、斗争艺术上都没有跟上斗争形势的发展。另外,运河支队上下普遍存在着麻痹轻敌的思想,认为以往的日军扫荡,山东日军的军事行动,江苏不配合,而江苏日军的军事行动,山东也不配合。没有考虑到,1940年10月的日军这次军事行动,是山东、江苏两方面日军的联合行动。当江苏日军在运河南打响后,运河支队本以为跳到运河北就会安全,没有想到,山东的日军早已经在运河北布下了口袋。根据分析出的这些问题,1941年初,鲁南区党委、鲁南专署决定对运河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在峄县北部山区成立滕峄边县委,把峄县党政机构和运河支队全部放在运河南黄邱山套地区,集中发展峄滕铜邳地区。峄县党政和运河支队领导人也进行了充实调整。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调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峄县县长潘振武调出由朱道南接任,县委书记纪华调出由孙振华接任并兼运河支队政委,文立正任副政委。同时通知他们作好随时出山的准备。
1941年元旦,第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分别接见了峄县党政和运河支队领导人,听取了他们对出山后的工作打算。在他认真听取了邵剑秋的工作打算后,指出:运河支队这次进山休整很有必要,分析总结了前段工作,对今后的斗争很有益处。“运河支队留下一部分,升级为主力,还留下一部分作基础,支队领导人都是本地人,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回到山外地区很快就会发展起来的。山外地区地处徐州附近,地理位置重要,是华中与山东联系的纽带,坚持这个地区具有战略意义。”“支队领导必须注意,前一阶段虽然打了一些胜仗,却暴露了目标, 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运河支队好比在敌人头上跳舞,敌人能让你们跳吗?这次敌人集中兵力连续对你们进行扫荡,部队受到了损失,应该引为教训。要记住游击战术的原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分散隐蔽,机动灵活。这次回去在那个狭小的地带,部队可以穿便衣,以连为单位活动。如果能保持500余人的精干队伍,坚持到胜利,作为中国军队反攻徐州的前进基地,就算胜利完成了任务。”为了重新打开运河地区的抗战局面,第一一五师党委、鲁南军区决定,派教导二旅第五团在王根培的率领下护送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机构出山。随运河支队出山的还有孙伯龙率领的峄山支队。孙伯龙接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后,觉得在山区机关里还不如在山外地区更能发挥作用,这时,鲁南地区接到上级关于组建抗协武装的指示,军区便决定成立鲁南抗敌自卫军峄山支队,任命孙伯龙为支队长,任命彭畏三为政委,原峄县支队副支队长孙云亭为副支队长。随运河支队出山的还有峄县县大队一中队、铁道游击大队等武装。
再度出山
攻克周营进驻黄邱套为造声势,打开局面,运河支队决定首先打好周营伪据点的第一仗。周营是日伪培植的第七区区长兼保安大队大队长孙景义盘踞的据点,约有伪军200余人,把守着3个据点。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机构1941年2月10日,秘密进入枣庄、峄县城之间的放马厂隐蔽,封锁消息,作好战前的准备。11日夜9时,部队采取长途奔袭的战术突然包围了周营外围,午夜3时战斗打响,运河支队与教导二旅五团三营的抗日健儿们相互配合作战,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相继攻克了两个据点。战斗到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只剩下伪区长孙景义带着几个亲信坚守在一座炮楼上负隅顽抗。运河支队开展政治攻势无效,此时,韩庄的日伪军也前来增援,在河湾附近与运河支队打援部队接上了火。王根培副团长立即命令战士们用梯子实施强攻,向炮楼猛扔手榴弹,孙景义被炸伤,只好缴械投降。这一战斗运河支队以极小的伤亡代价,俘获孙景义以下伪军200余名,拔除了周营据点。
智克六里石运河支队于12日夜抵达运河北岸。由于日伪军闻听八路军已经出山,早已将运河渡船搜走,运河支队只找到一只渡船,直到天亮部队才完全渡过运河,住进新闸子。部队正在吃早饭,台儿庄的日军便乘汽艇来到这里,十几个日军登陆向运河支队猛扑过来。九连官兵立即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运河支队立即派另一支从日军后面包抄过来。日军遭到前后两面夹攻,狼狈逃上汽艇,向六里石急驰而去。运河支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六里石伪据点。六里石的伪据点依运河而建,伪军们企图把闸口跳板抽掉,拼死抵抗。运河支队实施强攻,不到一小时,就将该据点攻克,20多名伪军全部当了俘虏。运河支队攻克据点后,当夜进入黄邱套山区,与留在这里坚持斗争的胡大勋、胡大毅指挥的五、八、九中队胜利会师。部队进入黄邱山区休息了两天之后,峄县党政军领导人在贾汪以东的鹿楼村会晤了活动在那里的国民党苏鲁边游击司令韩治隆,达成了合作抗战的协议。运河支队进驻黄邱山区马上引起日军的注意,第三天,日军集中了近千兵力对运河支队发起扫荡进攻。苏鲁支队三营为了掩护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机关在黄邱山区扎住脚根,故意向运北转移。日军果然上当,撇开了运河支队和峄县机关,咬住苏鲁支队三营不放,由此粉碎了日军的这次扫荡。运河支队一部随苏鲁支队三营西过津浦路,配合铁道游击大队、湖边大队拔除了杏园顽军据点,消灭顽军120余名。反顽战斗结束后,苏鲁支队三营完成护送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机关出山的任务返回抱犊崮山区。
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机关依据黄邱山区,首先以涧头集为界恢复建立了东西两个区政权。一边坚持创建根据地,扩大地区,一边整顿扩大部队,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扫荡。支队领导派邵子真、王默卿带领部分武装,到利国驿以东很快恢复发展了一大队。第二大队以八、十中队为基础,又将五中队与县大队部分武装合编为九中队,力量也迅速加强。另外派褚雅青到家乡张阿一带组建武装,使峄县大队武装力量有了发展。派谢绍唐、李浩等到贾汪以东以龙门大队的名义发展武装。由于武装队伍在运河地区的迅速发展,运河支队相继粉碎了日伪军的春夏季扫荡,黄邱山套根据地逐渐稳固。
坚持斗争
1941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日军连续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这时,运河支队活动的峄滕铜邳地区已经成为敌人占据优势的游击区。运河支队进驻黄邱山区之后,立即就与县委、县政府领导人商量如何打开抗日斗争的局面。5月,鲁南区党委决定将峄县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划归鲁南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军分区领导。加强运河地区的领导力量。
运河支队重新出山并占据黄邱山区,引起了日伪的注意,1941年6月,枣庄、峄县城、台儿庄、韩庄、沙沟等地的日伪军2000余人向黄邱山区猛扑过来,一方面想抢夺老百姓的粮食,另一方面企图将运河支队消灭掉。日军占据了南北许阳之后,就大肆抢夺粮食,并将粮食集中在旺庄和北许阳。四天之后,日军开始撤退,运河支队在敌人的运粮车队必经的路上设伏,不仅夺回了粮食,还重创日伪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41年8月下旬,邵剑秋与县委民运部长刘向一率领二大队一部,过陇海路访问新四军邳睢铜地区,从此沟通了与新四军的联系。
微山岛争夺战微山湖地区是山东最大的淡水湖,东依山峦,西接平原,津浦铁路就在微山湖东岸经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扩大活动地区,运河支队决定向微山岛地区发展。1941年6月,运河支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将盘踞在微山岛上的阎成田团200余人开灭。峄县县委为了统一在微山湖区的行政工作,成立了微山办事处,委任张捷三为办事处主任,不久,县委派刘向一接替张捷三工作。运河支队、峄县大队、微山湖游击队、滕沛大队、水上区等武装经常进驻微山岛休整,微山湖区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茶开展起来。
进入1942年,日军继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1月2日,日伪军集中1000余人,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对峄山支队驻地毛楼村进行围攻。战斗中,鲁南军区副司令兼峄山支队支队长孙伯龙牺牲。这时,女英雄梁巾侠勇敢地担负起指挥战斗的任务,率领指战员英勇抵抗一天,歼灭日伪军100余人,直到黄昏,在运河支队的接应下胜利突围。毛楼战斗后,敌人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先后在根据地周围安设据点,构筑碉堡,企图蚕食围困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鲁南三分区派沂河支队八连过台枣路支援运河支队反扫荡,向日伪军新建的据点发起攻击,经过反复争夺,终于赶走了日伪军,取得了反蚕食斗争的胜利。
1942年4月,日军集中数千兵力企图一举消灭微山岛的抗日游击队伍。4月20日,岛上的各抗日武装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日军的进攻。尽管有的人提出敌强我弱,撤退转移的意见,可是,坚决阻击敌人坚守微山岛的意见站了上风,会议选举了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各部分头作好战斗准备。4月21日,数千日伪军从东北南三面包围,向微山岛发起了进攻,运河支队第一大队与兄弟部队按照分工,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还击,重创日伪。激战到中午时分,由于众寡悬殊,总指挥部向各部发出撤退的命令。运河支队第一大队、铁道游击大队、微湖大队等武装先后脱离战场,甩开日军的尾追堵截,突出了重围。唯有峄县大队副大队长褚雅青没有接到撤退的通知,被日军重兵包围。褚雅青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主动断后,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微山岛失守后,微山湖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
部队整编鉴于运河地区的斗争形势,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报请第一一五师党委,调鲁南四分区政委纪华重返峄县,任县委书记兼运河支队政委,孙振华任副书记。纪华来运河支队前,罗荣桓政委在接见他时着重指示,一是指导好部队的军事行动,不可死打硬拼,通过各种渠道搞好情报工作。掌握敌人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必要时可以选派得力干部打入敌人内部去做工作。二是要尽快建立一个秘密县委,一旦地区伪化立即承担起领导全县地下党开展工作的任务。纪华抵达黄邱山套之后,认真听取了各方面领导人的意见,充实调整了峄县党政领导机构和运河支队领导成员,县委委员除原有成员外,又吸收刘亦夫、王磊为委员,并发展邵剑秋入党。邵剑秋为了维护大局,主动提出辞去支队长职务,推荐胡大勋孙斌全为运河支队负责人。县委答应了邵剑秋的建议,任命胡大勋为支队长,孙斌全副支队长。将峄山支队和峄县县大队遍入运河支队,对运河支队进行了统一整编,部队编为两个大队,第一大队由褚思惠任大队长,杨荣任教导员,李明和任副大队长,下辖一、二两个连;第二大队由王默卿任大队长,花如景任教导员,蒲沛霖任副大队长,下辖八、九两个连。峄县县委这些决定,不仅稳定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士气,而且也增进了领导层的团结。特别是胡大勋出任支队长对于维护运河地区的抗战局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黄邱山区距离抱犊崮山区较远,县委没有把这些决定及时汇报。8月,当峄县县委和运河支队领导人在向鲁南区党委汇报时,受到了鲁南区党委领导人的批评。对县委主要负责人给予较重的处分。鲁南军区任命邵剑秋为运河支队副支队长。并派童邱龙任运河支队政治处主任,阎超任参谋长。同时派了一批干部充实加强了运河支队,使该武装的军事政治素质大大加强。之后,运河支队按照上级关于精兵简政和一元化领导的指示精神,运河支队取消了大队建制,直接领导连队。
在撤消一、二大队的同时,运河支队还保持两个游击大队的番号建制,一个是活动在贾汪以东的龙门大队,另一个是邵子真又组建的农民大队。原来运河支队第一大队在微山湖突围遭受损失后,邵子真不灰心,他在湖东继续带领赵怀德、邵士德等继续发动群众,很快又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队伍。1942年春,运河支队派丁瑞庭也到运北地区组建武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为了加强对这两支队伍的领导,运河支队决定成立农民大队,任命邵子真为大队长,丁瑞庭为副大队长,不久,任命华新乙为副政委。这支队伍活动在津浦路东侧周营一带,打击日伪坚持斗争,帮助地方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发动工作。不久,这支队伍编入运河支队成为部队的主力连队之一。解放战争时期,该连因参加鲁南战役作战勇敢,被评为“英雄平山连”, 连队的旗子一直插在舟山群岛上。
组建文峰游击队开辟运北微山湖以东运河以北地区,是原来峄县四区,该区内有以文峰山为中心的方圆几十华里的山区,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1940年底,运河地区伪化后,日伪军在这里建立的据点星罗棋布,特别是日军实行强化治安运动以来,日伪实行保甲制度,进行法西斯统治,运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峄县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进驻黄邱山套之后,就多次商讨如何开辟运北的问题。县委首先派县委组织部长张允峙和张东明等人在运北开展地下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建立秘密抗日武装。很快成立了文峰游击大队,县委任命邵子真为大队长,华新乙任政委,丁瑞庭任副大队长。微山岛失守后,为了重新开辟运北地区,上级决定成立中共运北工委,刘向一任书记,朱奇民、杜季伟为委员。他们经常率领铁道游击队武装进入运北,打击日伪,惩处汉奸,镇压特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文峰大队成立后,文峰大队与铁道游击队相互配合,对作恶多端的伪乡保长进行镇压,促使一些干伪事的人改恶从善,很快使运北的一些伪政权变成了应付敌人拥护八路军的两面政权。1942年底与1943年麦收前,文峰大队与兄弟部队采取了“武装大请客”的形式,将运北的一些伪乡保长强行押送到根据地集训学习,促使他们思想转变。到1943年春,运北工委、运北办事处先后在该地建立了四个区委、区政府,游击活动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文峰大队的活动逐渐公开。1943年5月27日,文峰大队二队在县委委员兼二队政委张允峙的率领下,在沙路口村突然遭到汉奸张来余的队伍1000多人的围攻。张允峙率队奋力抵抗,弹尽粮绝,激战到黄昏,张允峙等28人壮烈牺牲,仅有一人生还。沙路口战斗后,工委为了继续打开曹庄区的工作,又派孙承楫、马景标进入该区,重新建立了曹庄区委和政权组织,不长时间又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抗日队伍。之后,工委委员朱奇民率领文峰大队一队在侯许庄、牛山后等地袭击伪军的扫荡队伍,取得了胜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游击战斗,文峰大队在运北工委的领导下,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虽然困难重重,他们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在运北地区站住了脚根。
转隶淮北
运河支队进入黄邱山区后,支队领导人发现,运河支队活动在峄滕铜邳运河南地区,远离抱犊崮山区,中间还隔日伪军的多道封锁线,与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联系有许多困难,有鞭长莫及之感,而与陇海路南的新四军邳睢铜地区联系,仅隔50多里路,交通极为方便。1料1年春,运河支队长邵剑秋、县委民运部长刘向一率员到达新四军驻地进行了访问,取得了联系。受到了新四军郑_铜军分区领导人康克强等人的接见。
开辟交通线1942年秋冬时节,新四军第四师派奚原抵达运河地区调查了解敌伪顽军的情况,在黄邱山套会晤了胡大勋、纪华、朱道南等人,运河支队领导考虑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斗争,改善共产党军队在运河地区的地位,减轻鲁南的压力,当时商定,奚原和运河支队领导人各自向领导机关汇报,提出将运河支队改归淮北区的建议。奚原在考察了运北和微山湖地区后,又有了新的思考。他认为,从华中经过黄邱山区、运北、微山湖区到湖西开辟通往延安的交通线,不仅路途近,而且交通安全可靠。过去由华中去延安,要走徐州以南,过津浦铁路抵达豫皖苏地区,再过陇海铁路经过冀鲁豫困难重重,自从彭雪枫新四军第四师撒出豫皖苏后,此路不通,就改由淮海区北过陇海路,经过山东滨海区、鲁南区,有时还要迂回到海上,盐城阜宁区绕过连云港,海上交通更不安全,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就是在海上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的。上述两条交通线不仅路途远,而且由于日伪军的封锁,危险大,困难多。1942年之后,共产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大批干部需要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交通线的安全保障更为重要,因此,开辟新的交通线已经成为迫切的要求。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领导以及奚原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山东华中方面领导人的重视。1942年6月,运河地委书记于化琪和邵剑秋率领一个连队,再次去淮北进行实地考察,10日,于化琪、邵剑秋抵达邳睢铜军区机关驻地,受到了军区司令员赵汇川、地委书记康克强等领导人的欢迎。双方就改变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交谈,交换了意见。7月初,新四军第四师派侦察科长罗惠廉等到运河支队驻地经过运北,过微山湖地区,这样,这条秘密交通线于9月便正式启动使用。
1942年9月中旬,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会议,在微山湖里逗留时,他召见了运河支队副政委童邱龙,在听取了运河支队和峄县党政划归淮北区的意见后,他说,山东分局对于你们的意见十分重视,认为你们的想法很有战略眼光,把运河支队和峄县县委、县政府划归淮北新四军建制,有利于开辟和保障交通线的畅通,有利于打击敌人。建制改变后,运河支队和峄县负责人要谦虚谨慎,向新四军领导详细汇报部队和峄县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和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把八路军的好作风、好传统发扬光大,虚心向新四军兄弟部队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各方面都要有一个大的起点和发展。朱瑞还当即给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写了信,在信中他详细的介绍了峄县党政机构和运河支队的情况,要求童邱龙转送。10月,峄县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正式划归新四军郑睢铜地区和军区建制,县委、县政府改称峄滕铜邳县委、县政府,运河支队改称峄滕铜邳总队(因峄滕铜邳总队绕口,人们还习惯称运河支队)。派郑平任县委书记兼政委,新四军任命胡大勋为总队长,副总队长陈景龙,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童邱龙,参谋长阎超。县委副书记刘向一,县长纪华,副县长孙斌全。县委、县政府和运河支队改变建制后,运河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秘密交通线更加安全可靠,大批过往干部经过这里去延安或回华中,没有任何差错。
护送陈毅同志1943年底,在华中学习的刘向一接到要运河支队护送陈毅军长去延安的任务,立即写信,告知纪华等,纪华接到通知与邵剑秋、童邱龙等马上率领队伍去北许阳秘密迎接。陈毅军长经过一夜行军,听说运河支队领导人已经抵达,不顾疲劳,马上召见了他们,询问了部队的情况。纪华等向陈毅简单汇报了工作,陈毅军长勉励他们一定要坚持这块战略要地,保护好秘密交通线。本来陈毅想在这里休息一下,因敌情有变,便连夜北去杜安,在杜安休息了一夜,第二天由童邱龙率领一小队人员护送,经过长埠桥作短暂休息,在界沟村与鲁南二地委书记于化琪和铁道游击队接上头休息。第三天,陈毅军长听取了于化琪的工作汇报,问于,“运河支队划归新四军好不好?”于化琪回答:“运河支队划归新四军是支队领导经过实地考察提出来的,很有必要,看来是利多弊少。”陈毅军长听了点了点头说:“运河支队坚持这个地区,地位重要,条件艰苦,我将告诉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要在军事上、物资上给运河支队以大力支持,尽快尽早地改变这里的斗争局面。”1943年的对敌斗争进入1943年,山东的抗日斗争开始好转,日军由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不得不从山东战场抽出兵力用于其他战场,这样日军的侵略兵力大大削弱。而在山东的国民党军事势力,由于蒋介石把于学忠部队换防他地,将李仙洲部队入鲁,山东军区及时给予部提供撤离方便,对李部给予欢迎。可是由于李部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叫嚣“驱逐逆流,收复失地”,公开反对八路军,山东军民奋起反击,驱除了反共势力,使国民党顽固派势力大为削弱。运河支队自从划归淮北郑睢铜地区后,在新四军首长的关怀下,加强了连队的政治工作,加强了对千部的培训,进行了“一年打败希特勒,两年打败日本”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教育和部队整顿工作,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大大提高。1942年春季,尽管日军集中兵力对黄邱山套进行了惯例式的扫荡,可是兵力大为减少,规模比以前小得多。运河支队一天击溃日伪军的三次进攻,并将主力乘势向山外发展,进到津浦铁路不远的黄龙山一带开展斗争。从3月起,日军多路扫荡山区或者南北配合的军事行动逐渐稀少了。
运河支队的反顽斗争1943年春夏之交,正当运河支队在战斗空隙进行整训之际,国民党顽固派韩治隆勾结湖西土顽冯子固合谋企图侵占黄邱山套地区。派国民党军第十九大队郑继箴部百余人的队伍进占新河地区,进行活动,纳粮催款,运河支队当即决定先不打草惊蛇,而后采取突然袭击,一举将其击溃。打培了郑继箴部后,冯子固为了报复,又派了丛维山部近千人前来挑衅,似有与韩治隆部夹击进攻运河支队之势,运河支队针锋相对,立即集中兵力,随时准备迎击顽固派的武装进攻。双方僵持了20余天。韩、丛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迫不得以韩治隆便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约运河支队负责人出面谈判。运河支队派出谈判代表,揭露了顽固派企图占据根据地的阴谋,粉碎了顽固派策划的“假道于虞以伐虢”的诡计,保卫了黄邱套抗日根据地。
运河支队开始逐渐实施战略反攻。1943年下半年,县委决定开辟扩大贾柳区,把敌占区和隐蔽的游击区改变成为抗日政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或八路军占优势的游击区。8月成立了贾柳区委、区政府,这样在贾汪以东地区活动的有新河区和贾柳区两个政权机构。
10月,支队领导孙斌全等7人去淮北参加整风学习,此时,由于内奸的策反,运河支队第九连连长杨茂蒲叛变投敌。下旬,日伪军借运河支队出现的暂时困难,集中枣庄、峄县城、台儿庄、涧头集、韩庄的兵力对黄邱套进行了扫荡,并在张庄、大庙、张汤东山等地安设了据点,企图蚕食根据地。运河支队在新四军第二十七团的配合下,首先对韩庄张来余伪军在张庄安设的据点发起攻击,伪军狼狈逃跑。其他各据点的伪军也纷纷丢弃据点逃走。11月初,刚刚粉碎日伪军的扫荡,顽军孙业洪部500余人,分数路向黄邱山套的赵圈子、丁庄、刘庄、谢庄等发动进攻。运河支队集中兵力对顽军进行坚决阻击,激战6小时,毙伤顽军60余人,将顽军击溃。
解放润头集消灭韩治隆部进入1944年,为了改变运河地区的斗争局面,新四军第四师派九旅第二十七团进入该地区,与运河支队相配合,首先对盘踞在润头集地区的伪军龙希贞部发起攻击,之后,又对侯孟、许塘发起攻势,横扫润头集以西地区,日伪顽反动势力土崩瓦解,大大改变了斗争形势,运河支队开辟的黄邱山区抗日根据地,已经延伸到东西山口,北侧已经与运河以南的平原地带连成一片。7月中旬,邳睢铜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率领新四军九旅第二十七团、分区独立团来到运河地区,配合运河支队,对土顽韩治隆部发起攻势作战,连续9天战斗,活捉顽军头目韩治隆,歼灭顽军1500余人,改变了运河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建立了柳河、阚山和王台三个区政权机构。
接着又乘胜对涧头集发起攻击,歼灭伪军大部,吓跑龙希贞父子。讨伐韩治隆部解放了不老河大片国土,解放涧头集,地区扩大,县政府又相继建立了4个区政权,使运河支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人们踊跃参军队伍扩大,战斗力大大加强。运河支队在新四军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打开邳铜边,两打扒头山、智取马家楼,解放卞塘镇,出击运北,攻打坝子,开辟耿集地区,解放安庄,强攻老淹子,运河地区大部获得解放。随着形势的好转,山东华中将运河地区归还山东鲁南建制的计划便提到议事日程上。
归建出击
1945年4月,山东军区在下达夏季攻势作战的命令时,赋予鲁南军区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向津浦、陇海路三角地带发展,扩大山东与华中解放区的联系。此时,运河地区和运河支队的划归山东鲁南建制的交接计划,也正在实施中。原来,自从运河支队划归新四军之后,活动在运河北的运北工委、办事处改称峄县县委、县政府,文峰游击大队也改称峄县县大队。党政军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1944年春,在攻克宁楼伪军据点后,形势有了很大好转,峄在运北地区已经建立了5个区政权。区政权都拥有自己的武装。1945年春,曹杰率领文峰大队三队升入主力,到鲁南军区二分区基干团,刘友三接任峄县县大队长,褚衍沛任政委。在运河南北合并后,县大队划归运河支队序列。
运河支队打下卞塘之后,留下二营配合当地武装巩固不老河和耿集地区,继续开辟邳铜边区。1945年4月,县委考虑趁独立团在此活动,可以组织进军运河北岸的马兰屯地区。按分界线,马兰屯地区属于鲁南峄县地区,当时被土顽孙业洪队伍控制。?小业洪为了阻止运河支队北进,在运河北岸坝子村安设了据点,运河支队要进入运北必须经过坝子据点。坝子据点围墙高大,四周有4个炮楼,孙业洪命令300多兵力把守在那里。4月初的一个夜晚,独立一团与运河支队对坝子据点发起攻击。独立团担任主攻,从西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发起攻击,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土顽一个大队被歼灭。这时,孙业洪率领300余人,前来增援,张里元也指挥其二支队配合作战解坝子之围。顽军很快在新楼附近突破运河支队的打援阵地。运河支队立即命令骑兵出击,奋力追杀顽军,歼灭大部消灭200余人,其余狼狈而逃,为独立团全歼敌人赢得了时间。独立团官兵一鼓作气,攻克坝子据点。开辟马兰屯首战告捷,对运河南北抗日军民鼓舞很大,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歼灭顽军500余,彻底打退了顽固派势力的反动气焰,从此,孙业洪势力开始走下坡路。坝子战斗后,独立团南返邳睢铜地区,峄滕铜邳县归还鲁南建制,改称运河县县委、县政府,峄滕铜邳总队也改称运河支队名称。县委书记由刘向一担任,组织部长沙震乾,宣传部长巩志明,武装部长孙耀南。县长纪华,副县长孙斌全。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政委郑平,副支队长邢天仁,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童邱龙,参谋长阎超。运河支队归还鲁南建制后,立即投入了战略反攻,主动出击敌人的战斗。
1945年在攻克坝子据点之后,5月,鲁南军区接着又发起讨伐张里元战役。就在鲁南军区发起讨伐土顽张里元战役时,运河支队和运河地区也正在由淮北向鲁南合并中。鲁南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邢天仁率领部分武装南下参加反顽战斗时,就明确指示,待战斗胜利结束后,就到运河支队任职副支队长,原副支队长陈景龙调回淮北区。鲁南军区集中军区三团、五团和军区特务营,以及二分区的基干团和刚刚归建的运河支队等武装,余5月17日开始,发起对鲁南地区最大的土顽势力攻势作战。奸灭土顽2000余人,张里元率领少数残余力量逃走。孙业洪部也逃到韩庄投靠了日寇。至此,运河台儿庄以北地区基本被运河县解放,使运河地区与沂河地区,淮北区与鲁南区已基本连成一片。
六七月,运河支队进行了大整编,运河支队扩建为三个主力营,原一营的一、二、三连建制和营的干部都没有变动。原二营和峄县大队合编为二、三两个营。二营营长由丁瑞庭,教导员为褚衍佩,三营营长刘友三,教导员花如景,副营长周振东。另外还有两个大队,柳河大队,大队长华新乙,副大队长贺华民,台萆大队,大队长孙承惠,钦乙俊为政委。部队超过2000人,运河支队发展到全盛时期。部队整编后,士气大振,战斗力大增。按照上级指示,运河支队连续向八义集、大许家、碾庄发展,先后奸灭伪军1000余人。6月17日,运河支队米取长途奔袭的战术,突然夜袭峄县城东关,刀劈黉学兵营,将伪军龙希贞彻底打培,消灭伪军200余人,活捉80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9日八师在攻克峄县城战斗中,大汉奸龙希贞被活捉。10月10日,运河县政府在涧头集召开了公审大会,将其枪决,为人民群众除了害。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原子弹,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同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8月10日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区军民向日军盘踞的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进攻,迫令日伪军缴械投降。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立即组编野战军,执行大反攻的进军任务。此时,运河支队被编为山东警备第九旅第十八团,归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管辖。由胡大勋任团长、童邱龙任政委,邢天仁任副团长,参谋长曹富贵,政治处主任张启曙。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运河支队成立于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支优秀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数百役。在杜庄、朱阳沟、上郭村、毛楼、十里沟等战斗,日军皆都集中数百或者上千余兵力进攻,运河支队抗日健儿英勇阻击,每战皆捷,消灭日军数十或者上百。弯槐树战斗,日军上千,运河支队仅百余官兵,与日军激战一天,消灭敌人百余人。攻打塘湖据点,神出鬼没袭击成功,歼灭日军一个分队。袭击台儿庄火车站活捉日军站长,智进枣庄働奸,活擒汉奸维持会长。耿集地区两次反击顽固派,歼灭敌人700余人。长途夜袭峄县黉学兵营,将伪军龙希贞部打垮。运河支队全盛时期官兵两千,就是在艰苦年代也有500余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坚持在以黄邱山区为中心的根据地,扼津浦锁山东南大门,跨陇海朝延安开辟秘密通途,被罗荣桓元帅赞誉为是“敢于在日军头上跳舞的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运河支队牺牲烈士数千人,革命烈士为国捐躯可歌可泣,巨梁桥之难,二十八烈士英勇殉国,微山岛突围数百勇士牺牲,沙路口战斗二十九勇士奋力拼杀,仅一人生还。牺牲的革命烈士连以上干部有:孙伯龙、文立正、陈诚一、胡大毅、褚雅青、张允峙、刘友三、王默卿、曹杰、褚思惠、赵仁义、佟昌勤等。革命烈士的英名将与运河支队的革命斗争业绩一样永存青史。
(郭明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