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之前的敌我态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204
颗粒名称: 战役之前的敌我态势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战役之前的敌我态势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滕县保卫战

内容

日本军队态势
  日本侵略军自1937年12月12曰侵占南京之后,企图打通津浦铁路,南北兵力互相配合,并期望占领陇海铁路东段,配合沿江之敌包围武汉,因此攻击重点指向战略要地徐州。1938年2月初,津浦铁路南段之敌突破淮河;北段之敌由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十万大军不战而退,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抢占了大半个山东,占领济南、泰安、究州、邹县、济宁、青岛、蒙城等地,直逼滕县、临沂。滕县、临沂是徐州的两个北大门,尤其是滕县,南距徐州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进犯滕县的曰军是第十师团和第一0六师团、第一0八师团的一部分,共约三万多人,携有大炮七十多门,战车四、五十辆,并配有作战飞机四、五十架,装甲车两列,统由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指挥。
  中国军队态势
  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坐阵徐州指挥,为粉碎敌军的阴谋,急调第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驰赴滕县,阻击南下的日军。守卫滕县的中国军队是四川的部队,总司令初为邓锡侯,不久改为孙震,下辖两个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兼)、第四十五军(军长邓锡侯兼,后为陈鼎励)。川军是乙种军的编制,即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没有特种兵,主要武器是四川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和为数很少的土造轻重机枪、迫击炮,装备陈旧。又因川军来滕之前在晋东战场上同曰军作战四十余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到滕县防守时全军团实际上只有八个团,总兵力不过两万人。川军司令部设在临城(今薛城),以第四十五军为一线部队,军部驻滕县,界河一线为前沿阵地;第四十一军为二线部队。
  滕县保卫战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滕县外围保卫战,第二阶段是死守滕县城。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邓锡侯
相关人物
陈鼎励
相关人物
孙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滕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