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孙氏落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战事》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97
颗粒名称: 官逼民反孙氏落草
分类号: E296
页数: 3
摘要: 《枣庄战事》中对官逼民反孙氏落草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战史 临城劫车始末

内容

社会背景
  清末民初,列强入侵。沙俄窥伺东北黑龙江,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美、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在天津集结军队,威逼北京。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商讨如何瓜分中国。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之际。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篡位,张勋复辟。冯国璋下野,徐世昌上台。徐世昌被逐,黎元洪又走马上任。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军阀们你争我夺,穷兵黩武。美、英支持直系曹锟、吴佩孚,日本支持皖系段褀瑞、奉系张作霖。军阀各有其主均不示弱。帝国主义提供枪炮、弹药及贷款,军阀们卖国求荣,以国家主权作抵押。“有枪便是草头王”,帝国主义助长了军阀称王作霸的野心。直奉战争,直皖战争混战不休。抓兵拉夫,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国无宁日。工商萧条,农业荒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军阀压榨,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孙中山在南方领导“护法运动”,下令北伐。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天津工人游行示威,反对法国入侵,上海英美烟厂、日华纱厂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郑州“二七”大罢工……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此起彼伏,如火如荼。
  军阀混战,北方受战乱之苦最重,鲁南地区更是雪上加霜。除兵荒马乱之外,又连年水、旱、蝗灾不断。天灾人祸,农民流离,灾民失所,背乡离井,饿殍遍地。1917年春季大旱,夏季绝产,秋季无望。大批饥民成群结队行乞,涌于鲁南抱犊崮山区,以寻草根树叶求生。山区本来贫穷,百姓难得温饱。又加地主逼租似狼,官府索捐如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于是不愿坐以待毙的年轻人,聚集成群“出西门,不顾归”,开始打家劫舍,吃大户,或冬聚春散,或夜聚日散,渐沦为土匪(亦称马子、拉杆子、闯光棍)。抱犊崮小股为匪者,已有时曰。清末民初,政局动荡,匪迹也从未根除。
  落草经过
  孙桂芝、孙美珠、孙美瑶世居峄县抱犊崮山区白庄(现枣庄市山爭区白庄村)。
  孙桂芝读过七八年书,粗通文墨,家景殷实,为人耿直,在附近乡里有些威望。1917年麦季颗粒不收,秋作物半枯半焦。官军逼饷,地主催租,县府要税,农民走投无路。孙桂芝仰天长叹,于是约村中青年上山,拉杆子,抢大户。很快集结了70余人,有枪20支,活动于抱犊崮山区以北,小打小闹。
  孙美珠,识字断文,人称秀才,喜读《水许》之类的书,行侠好义,乐杀富济贫。喜交友,但交友不善,兄弟六人,成年分家,得地40多亩,是山区小康。山区小股土匪头头,常到他家打牌、借钱借粮。土匪绑了票,声言找孙美珠联系赎人。时间一长,官府疑孙通匪,欲缉拿问罪。孙美珠既怕土匪寻事,又怕官府拘捕。无奈找友人王翼民商量如何是好,王说:“老兄既已进退维艰,倒不如变卖田园,剥去秀才皮,入伙当土匪。”听后孙美珠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告别时,王又赠言:“宁为跖之盗,不为惠之贤,中原逐鹿,大者王,小者霸。西狩获麟,食其肉,寝其皮。”孙美珠回家同兄弟们商量,只有五弟孙美瑶赞成上山当土匪。兄弟俩联络了几个人,逼东凫山民团交出12支枪,安排好家室,一把火烧了自己的房舍,便结伙上山为匪了。

知识出处

枣庄战事

《枣庄战事》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枣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勋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冯国璋
相关人物
徐世昌
相关人物
黎元洪
相关人物
张作霖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孙桂芝
相关人物
孙美珠
相关人物
孙美瑶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上海英美烟厂
相关机构
日华纱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郑州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