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莲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51
颗粒名称: [清]张莲芬
分类号: K820
页数: 13
页码: 357-369
摘要: 张莲芬,浙江余杭人,字毓蕖。历任清直隶候补道、永定河道、天津道,山东兖沂漕济道和山东盐运史等职。1880年后涉足煤炭开采业,为中兴矿局主要股东,曾任中兴公司总办、总理、经理。实业报国初涉中兴公元1851年,浙江余杭一官宦家庭的张姓人家出生了一名男孩,因为战乱,被当时的淮军头目周盛传收养,并改姓周。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张莲芬

内容

张莲芬,浙江余杭人,字毓蕖。历任清直隶候补道、永定河道、天津道,山东兖沂漕济道和山东盐运史等职。1880年后涉足煤炭开采业,为中兴矿局主要股东,曾任中兴公司总办、总理、经理。实业报国初涉中兴公元1851年,浙江余杭一官宦家庭的张姓人家出生了一名男孩,因为战乱,被当时的淮军头目周盛传收养,并改姓周。在养父周盛传的携领下,进入官场,做官之后,便归宗复姓。他就是以后成为旧中国第一家完全由私人资本自办的民族矿业——“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创办人张莲芬。
  张莲芬生活的年代,中华民族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这样的环境,对少年时代的张莲芬影响很大。他关注西方学说, 特别对西方国家的工矿业学说怀有极大的兴趣。经过学习研究,张莲芬认为,列强国富兵强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的发达,因而还在少年时代的他就立下了实业报国大志。由于他潜心西学,并学有心得,所以他在入仕途任直隶候补道不久,就以“才识千练,娴于矿务”闻名于当时的官场。
  公元1880年春,张莲芬在自己的官邸接到山东东明候补知县戴华藻的信函。信函称:山东峄县有煤田,自公元.1308年当地居民土法采煤以来,已探明此地矿藏异常丰富,但由于几百年的开采,表层煤层已开掘殆尽。因当地窑主现有开采工具和技术原始,致使煤井无法向深层延伸,加之政府征收的苛捐杂税繁重,许多煤窑处于倒闭状态……受当地的窑主金铭等人联络,为了枣庄煤矿的发展,特邀请你等前来合作……接到信函,三十岁的张莲芬,出于对发展民族工业的责任感,遂着手了解关于峄县开采煤矿的情况。原来,早在公元1875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保贞曾上书光绪帝,力陈开采煤铁的重要性。光绪皇帝亲自批复:“开采煤铁事宜,着照李鸿章、沈保贞所请。”得到许可,李鸿章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春天,派山东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来枣庄筹集股银二万两,在三合庄租地盖房,招募了工人,创办了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资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但由于资金短缺,加之无机械开采设备,仍沿用传统的土法开采,试开了三座小井之后,终因排不干积水而停止。
  针对这种情况,张莲芬立即会同通用镇总兵贾起胜、直隶候补道戴宗骞等一批清政府官员分头在上海、天津等地集股银五万六千两,购买新式抽水机四台和提升设备,于当年(公元1881年)年底扩充采办。
  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刚刚起步,再加上苛捐杂税繁重,因此出现了国产煤竞争不过进口煤的情况。为提高国产煤的竞争能力,公元1883年初,张莲芬联合一些股东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请求减免税赋。李鸿章随即上奏折给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请求为中兴矿局减免税赋。清政府批准了他的请求。为此,张莲芬开始扩充煤局的资金和规模。
  清•玉佩但是,中兴矿局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出现。这年6月14日,中兴矿局所属半截筒子小窑突然发生透水,大水涌入,很快淹没了井下,一百余名矿工无一人生还。消息传开,中兴矿局内外人士非常愤怒,纷纷声讨具体经营者腐败无能。而当时的经营者又因为内部矛盾发生冲突,致使中兴矿局处于瘫痪状态。事情上报山东巡抚,中兴矿局负责人戴华藻被撤销总办职务,命陈德俊接任。公元1896年1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山东历办矿务无成效”为由,奏请清政府封矿,当下,中兴矿局被迫停办。
  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山东峄县中兴矿局被迫停办后,富绅米汝厚和李朝相等人开私窑,并向南股股东陈德俊租借四台抽水机,而北股股东贾起胜等人得知后,坚决反对。于是,双方争争吵吵,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惊动了官府。公元1897年3月,峄县知县以中兴矿局机器“事关北洋”为由,上奏直隶总督王文韶,要求将矿局机器移出枣庄,停止在枣庄开办煤窑。
  接到上报,7月26日,王文韶立即委派张莲芬前来枣庄查明情况。张莲芬受命勘察后认为既不能移走机器,也不能因此停止对枣庄煤矿的开采。
  第二年年初,峄县知县再次向清政府禀报: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倒闭后,南北股东因账目和资金问题不断发生纠纷,当地恶势力寻衅滋事,对封存于矿内的贵重机器及倒闭后没付的占地租金有不良企图,地方官府又无法保护,且“甫经遵饬停止,岂可再听绅民接开”,再请北洋大臣命令矿务局移去机器、拆毁局房,将地基归还原主。
  而此时,张莲芬闻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即德国占领了胶州湾之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山东煤矿章程》,取得了山东境内铁路修筑权及其沿线三十公里内的矿山开采权。他深知,中兴矿局所在的枣庄煤田正好位于津浦铁路沿线三十公里以内,且枣庄的煤炭素以煤质优良著称国内外,德人窥视已久。张莲芬对此消息震惊了,他感到保护枣庄煤田的任务刻不容缓,随即向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值此时事多艰,外人窥视,每见各省凡有可开之矿,无不奏明兴办。峄县煤多质佳,岂可因资金不足,弃之不顾。”不久就具文禀报:“咨请山东巡抚转饬峄县知县,仍将机器暂存枣庄,不必迁移。”接着,作为中兴局股东的张莲芬在天津召开股东会议,形成了“既开之矿”,以阻止德国人欲得枣庄煤田的决议。张连芬还倡议由直隶矿务督办张翼出面,要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裕禄速派熟悉矿务之人前往查勘筹办。
  当下张翼就向裕禄禀明张莲芬等人所议。裕禄接受张翼的建议,即派张莲芬赴山东峄县督办煤矿事宜。
  张莲芬心中十分清楚:德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先后四次派人查看枣庄煤情,用心昭然若揭。于是,他受命后,便冒着凛冽寒风,昼夜兼程,从天津赶赴山东枣庄。
  到达枣庄之后,张莲芬立即着手筹建新的煤矿公司,为筹划资金,他大力动员当地富绅凑股。他想用这种办法一方面缓解地方豪绅和中兴煤矿的利益矛盾,另一方面也让地方势力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国外势力对煤矿渗透。在张莲芬的邀请下,当地富绅纷纷响应。他还邀请几个大的富绅前来开会,申明重开煤矿的意义。他说:“众位乡绅皆为我枣庄有识之士,现今国难当头,德国人对我枣庄煤田存不良之心,我等要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中兴煤矿,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个叫王曰智的绅士说道:“如果此矿扩充开办,保我利益,我等皆愿入股。”王曰智说完,众人纷纷响应,都说:“果真如此,我们愿意入股。”张莲芬说:“我们这个矿本来就是为了发展当地事业,当然要保护入股人的权益。请众位放心,可以就此项问题立成协议,以保证大家应有的权益。”众人鼓掌称好。
  张莲芬又电函开平煤矿督办张翼,说明开办枣庄煤矿的详细情况,邀请他入股并给予支持。没过几天,便接到了复电。至此,开办煤矿公司之事指日可待。
  驱逐洋人华资一统在筹办煤矿公司的过程中,张莲芬反复斟酌,枣庄“地近胶澳,必须招洋股或借洋债”,这既能“借以联络以杜争夺”,又能解决资金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困难。但应以限制洋人对煤矿的所有权为前提。
  经过深思熟虑,张莲芬决定将公司定名为“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公司”,自己任华总办,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为洋总办,并拟定每股一万元,华股为一百二十股,德认股计八十股。在奏请清政府批准后,公司于公元1899年2月20日正式成立。
  张莲芬为对公司内洋人的权力加以限制,他亲自制定了 《山东峄县华德中兴煤矿有限公司暂行新添新股章程》,并规定:“公司一切事权悉有华总办主持,洋总办只能稽核银钱出入等事,不得揽权掣肘……德股东更不可以琐屑之事,辄请其公使、领事向中国辩论”。
  德国人德璀琳看完这些章程,气得火冒三丈,立即回复说 “定章太严”,并说中兴煤矿日久没招一股为由,向张莲芬施加压力,妄图逼其变更章程,但张莲芬不为所动。
  德国人不能控制华德公司的股份,不肯善罢甘休。
  这年3月,德国驻华公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说:华德公司的中方总办私自作主,要把煤矿卖给比利时人,这违背了《辛丑条约》和《山东矿物章程》,影响了德国人在枣庄的权益。张莲芬据实向清政府禀报说:中兴矿既“没请人赴峄,亦无将矿售于他人之事”。德国人遂罢。
  接着,德国公使穆默又照会清政府外务部:听说贵国工程师数人,受张侍郎(张翼)之命,前往山东查勘枣庄煤矿,并准备购买该矿。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我们不能不进行严厉地驳斥。根据所订《胶澳租界条约》,在山东各处,如有开办制造矿务等事,必须先问明德国商人是否愿意承办,如果没有问明而公然派人前去采办煤矿,那就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相违背。
  兼任中兴煤矿公司督办的张翼接到外务部转来的照会,一面致函张莲芬查明事实,一面声明反驳,他说:“据查中兴煤矿公司是张莲芬与德璀琳订立合同合办的,本大臣从没派人前去采买煤矿,不知照会所言从何而来?同时还说:本公司有政府立案,并有新旧股东,而且是与德璀琳合办之矿,焉能卖于他人。今德使自然属道听途说。”张莲芬这边也据实向清政府报告,说“此照会所言纯系捏造之词”。
  尔后,德国公使又照会清政府,抗议说:“现峄县煤矿在将近津浦铁路相距三十公里内,与4德享有沿线三十公里内的矿山开采权’不符。”张莲芬又据理予以驳斥,他说《山东煤矿章程》规定:铁路附近“三十公里内,除华人外只准德国人开采。凡经华人已开之矿,应准其办理。”中兴煤矿属于已开之矿,德国人无权干涉。因德国人的抗议纯属无理取闹,清政府最后也就没有接受。
  为探明枣庄地下煤炭储量和分布情况,张莲芬请到著名矿师邝荣光,来到枣庄对煤田进行了勘察。邝荣光确认后说,旧矿窑下煤层西起山家林东至齐村,东西长约九里,南北三里,按每天出煤二千吨计算,至少开采三四十年,另外大小甘霖一带的煤,灰轻横少,质佳块多,煤平易取,也可供数十年挖取。张莲芬听后极为振奋。
  公元1900年初,中兴煤矿在张莲芬的领导下,全面开工运行,日产煤几十吨。六年之后,公司拥有煤井二十六座,抽水机八台,日产原煤三百余吨,矿地二千八百零六亩,运煤船十五艘,向北运到济宁,向南运到镇江,沿京杭运河设立了八个分销厂,资产达七十多万元。次年产煤十余万吨,赢利十四余万元,股金增到一百余万元,中兴公司蓬勃发展。
  这时候,中兴煤矿除了赠送给德国总办德璀琳的所谓“创办酬劳股”三万元外,都是华股。张莲芬和煤矿公司的主要股东们认为:“十年以来,成效已著,现在华股已足,毋需再招洋股了。”公司在蓬勃发展,德国人控股之心仍旧不死。借张莲芬准备修建枣台铁路之机,想通过其控制的胶济铁路公司趁机入股银一百万两,以达控制中兴煤矿公司的目的。对德国人的企图,张莲芬心知肚明,即召集股东会议,说:“如果我们接受德人的这些入股,将来公司的命运势必掌握在他们手里,因此,我提议不接受德国人的投入。”股东们同意了张莲芬的建议。同时,在与德国礼和、瑞记两洋行签订还借款合同时,将入股改成贷款。这样,华德中兴煤矿公司的命运从此牢牢掌握在了中国人的手里。
  公元1908年,公司奏请清政府农工商部注销名称中的“华德”字样,并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张莲芬奏请清政府同意,将公司改制为总理制,张莲芬任公司总理,载绪万任协理。从此,公司摘掉了挂了九年的有名无实的“华德”合办的牌子,彻底排除了外资的干扰和影响。至此,张莲芬创办的中兴煤矿公司已完全成为中国人自办的民族企业。
  苦心经营神痒力殚张莲芬的一系列决策和动作,使煤矿建设和生产蒸蒸日上。随着煤炭产量的不断扩大,煤炭运输又成了公司发展的一大难题。
  其实,早在中兴刚刚创办之时,张莲芬就已经意识到了煤炭的运输问题。公元1899年,他在给直隶总督裕禄的禀帖中就明确提出:“必须在枣庄修造铁路直达台儿庄,令所出之煤,悉由运河码头运销。”但因资金难集,这个计划在得到了 “奉旨准允”后被搁浅。此后,张莲芬又上书禀请拨公款或准借德款,修建枣台铁路,但商部和山东巡抚没有同意。
  为了筹集筑路资金,公元1906年5月,张莲芬在写给股东的信中恳切地说:“自矿至台儿庄,运煤铁路一日无款购造,即一日不能扩充大办,……尚希诸股东或任添新股,或转代招股,以期众擎易举,克奏全功。”诸股东终被说服,共集现银四十余万两。
  张莲芬一方面与德商联络投资事宜,一方面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勘探测量,同时购买土地和物料。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两年后才批准开工,公元1912年,枣台铁路全线竣工。
  修筑这条长达百余里的铁路,在清朝末年,算得上是一项壮举。这条铁路从拟建到完工,张莲芬一直上下奔走呼号,但由于各级官僚的推诿扯皮,这条铁路前后竟历时达十二年之久。枣台铁路开工后,张莲芬又奏请清政府同意修筑了与津浦线接轨的枣临铁路。
  枣台、枣临两条铁路的开通,位于山东南部的枣庄便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重镇。枣庄的煤炭北可抵济南,南可达浦口,占据了整个长江下游市场。
  不仅如此,张莲芬还修建了台儿庄、苏州、无锡、上海、连云港船运码头,购置轮船十六艘。枣庄煤炭不仅销往大江南北,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诸国。
  张莲芬认为,民族矿业是民族的脊梁,所以,他视煤矿公司为自己的生命,凡阻碍公司发展的事情,他都不作丝毫的让步。
  中兴煤矿公司运行以来,峄县地方乡绅崔广澍等人,无视中兴煤矿公司“十里内不许民人用土法取煤”的矿权规定,先后在十里矿界内的小屯村和卓山等地方打井开矿。对此,张莲芬先后联合地方一些开明的官员对其进行了强行制止。崔广澍等人对此自然不满,便上告以张莲芬为首的中兴煤矿公司最初所定的十里矿界“或为四面,或为面积,故意不定”等等。同时,还伙同一些地主拒不出售中兴煤矿公司开矿所需之地。
  张莲芬针对崔广澍等人制造事端、阻碍公司发展的行为,上书清政府下令保留中兴煤矿公司原矿界不动,将崔广澍“交地方官随时查看”,不许其干预“公司路矿诸事,否则要从严查办”。至此,这一风波才算平息。
  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始终是旧中国阻挠工商业发展的顽症。因此,在中兴煤矿公司成立之初,张莲芬就上书清政府要求批准该公司出煤一吨“始征收税银一钱”,其余税银均免。但从公元1901年开始,清政府又先后向中兴煤矿公司增添了多种税金,除交纳最初的每吨一钱五分税外,其运煤船在运河上的淮安关还要纳每吨一钱二分的钞税,而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厘米捐局征收每吨煤一钱的落地捐,东台樊议厘捐还要煤商每吨交纳三钱的“正项”的“小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严重地阻碍着中兴煤矿公司的正常运转,张莲芬对此万分焦急。他上书清政府说:“江南数省购洋煤已有数十年,岂不知中国亦有此产,中兴煤矿公司的煤正积极运往江南渐施抵制,可是各厘局却多方阻挠,致使中兴煤矿公司更无法与洋煤竞争。若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靠朝廷恤商之意。”清政府遂答应张莲芬的要求,不准各地厘捐局再增收中兴煤矿公司的税捐。
  铁路水路交通的便利,苛捐杂税的取缔,中兴公司经过张莲芬的苦心经营,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并使公司成为近代我国的三大煤矿之一。公元1915年2月,由于德籍工程师髙夫曼的判断失误,中兴煤矿南大井突然发生透水和瓦斯爆炸,499名工人遇难,伤200余人,矿井被水淹没,损失十二万元,矿师高夫曼引咎辞职,朱培元代理总矿师。张莲芬受到强烈打击,忧民伤悲,加上长期的极其紧张繁重的工作,积劳成疾,于这年12月1日忧愤辞世,终年六十四岁。
  从公元1881年初涉中兴,到公元1915年辞世于任上,张莲芬服务中兴三十五年,主政十七年。在创建中兴公司的艰难历程中,张莲芬百折不挠,殚精竭虑。他招股东、建大井、划矿界、排外患、修铁路、买船舶、建港口,排万难,把一个倒闭四年之久中兴矿局逐步建成生机盎然的中兴煤矿公司,堪称“唯一能与外人竞争之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张莲芬创办的中兴煤矿公司就像一颗璀燦的明珠,熠熠发光。
  张莲芬辞世后,其子张学良(字仲平)继承父业出任公司董事。由于此后不久,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也入股中兴,为避其名,张莲芬之子张学良改名为张仲平。
  为表彰和纪念张莲芬创建中兴煤矿公司的杰出功勋,经中兴煤矿公司股东会决议:除对其遗属赠一万元之外,并铸金像一尊,立于中兴煤矿公司办公楼前。其像赞曰:在昔有宋,立国设监;郁此壮图,有开必先;使君庚止,历险排艰;宝藏大启,神疼力殚;思公往绩,宁为身谋;食公之德,其泽孔修;铸金范形,峰山之陬;矿人式此,万古长流。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莲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