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贾三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43
颗粒名称: [明]贾三近
分类号: K820
页数: 23
页码: 195-217
摘要: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峄县人。隆庆二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明万历十二年,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二十年夏,朝廷遣使到峄县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于五十九岁。
关键词: 历史人物 贾三近

内容

贾三近(公元1534年——公元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 人。隆庆二年(公元丨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明万历十二年,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万历二十年(公元〗592年)夏,朝廷遣使到峄县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于五十九岁。他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蔬、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十余篇。主修了《峄县志》。据张远芬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择师而读“父亲,是不是快到老家了? ”一个六七岁的少年问道。
  车内老者微笑着说:“快了,前面不远便是。”少年说:“祖父在世时常说起老家山东峄县的事,真想早点看到。”老者点点头:“这么多年随你祖父在安肃、南阳教书,一直没有机会回来,现在你祖父病逝,这回我们要落叶归根了。”这是明朝嘉靖年间,马车奔跑在通往山东峄县的官道上。老者叫贾梦龙,那个少年便是贾三近,同行的还有贾三近的母亲、叔叔等人。马车在官道上急驶,峄县城已遥遥在望。
  贾梦龙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说:“临来前我打听到了家族聚居地,托人安排在峄县城北关的贾家楼定居。”贾梦龙慈爱地看了贾三近一眼,继续说道:“我们老家可是风水宝地,当年出过不少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才。匡衡凿壁偷光,刻苦读书,成为一代经学大师,有叔侄同朝为太子太傅、少傅的疏广和疏受;有倡导儒术治国的王臧等,他们都是西汉年间很有名望的经学大师……”贾三近点着头,说:“哦,父亲,那我们贾家何时迁来峄县的呢?”贾梦龙说:“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贾家世代讲究学问,诗书为礼。始祖世居博平(今山东省淄博市野雀窝),在明朝初年因为战乱携全家来峄县兰城店西坊上村定居下来。你祖父当年因为选贡任了安肃县三海卫训导,后又在南阳教授儒学,前后二十余年。你祖父知你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临终嘱咐为父好生培养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贾三近说:“孩儿景仰祖父,老人家在世时的教诲我谨记在心。,’贾梦龙抚了一下贾三近的头,说道:“你祖父严谨治学,我们贾家有诗书继世的家风……父亲相信你一定会有出息。”这年秋天,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携妇将雏与兄弟一起从此回到山东峄县,在贾家楼定居下来。这天,贾三近跟着父亲出了村子,来到通往县城的一座桥上。贾梦龙指着远处一个云烟缭绕的山头说:“看到了吗,这县城北的这个山叫仙坛山,山寺间有一位很有名望的教书先生,叫王用贤。王先生本是宿州人,其先人为避战乱,于明初徙家峄县,先人开馆授徒,多年以来传经授道,颇受世人好评。在峄县,长辈人都说王家先生教学有德,为师严谨,没有比得了的,为父决定送你到他那里读书。”没过几日,贾三近便被父亲贾梦龙送到了王用贤先生的门下。贾三近刻苦好学,在王先生的教授下,学业大进。父亲贾梦龙非常高兴。回到家中,贾梦龙常在一旁看三近读书,看到他把所学明•《东庄图册之十》沈周倒背如流,说文解字出口成章,欣然地说道:“我儿聪慧,要悉心听从王先生教诲,将来定可成材。”“父亲教诲的是,我师傅王先生不仅博学多才,人品也好。”贾梦龙说:“哦,说来听听。”贾三近说:“孩儿听说有一书生赴省城考试,路过王先生处,将有藏金的包裹遗失。先生发现后,将那包裹保管好,后来等那人来寻,他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人家。先生教书闲暇之外,还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谷物。先生是个十分节儉的人,一件衣服穿了十多年不曾更换。”贾梦龙说:“看样子孩儿十分尊敬这位师傳了。”贾三近说:“是的,先生非常谦逊,他常说平日没有过人之处,喜好居在乡里,不敢欺人,何况凡为高等之人,都为不狂之人。”贾梦龙手捻胡须,面露笑容:“你能这么认识师傅,为父非常高兴。”贾三近在父亲的指点和王先生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不仅品德端正,且学业突飞猛进。峄县学宫看中贾三近才学出众,便将他召入学宫读书。
  峄县学宫为县学,设在县城东面,中为文庙,北树明伦堂,外为桥门,内建廨署。
  其时,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和叔父贾梦鲤都在这个学宫读书,十来岁的贾三近和父辈同堂学习,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就是贾梦龙老先生的公子!”有的说:“这么小的年纪居然进了学宫,看看人家父子同堂学习,真是不一般啊!”王老先生教书,贾三近耳听在心,过目不忘,课后又向众人滔滔不绝地讲解。每至此,都引得众学子驻足倾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流露出愕然的目光。他在学宫中勤奋好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官稗杂说一一攻读。王老先生有意找这个少年策问,贾三近几乎每次都能对答如流。父亲贾梦龙也经常和自己儿子就学问进行策问,教诲儿子。在县学里,贾三近反应机敏,又恭谦好问。
  双喜临门一日,贾三近对父亲贾梦龙说:“父亲,听说贡士井田颇有学问,孩儿想前去拜访,不知可否?”贾梦龙听后,呵呵一笑,说:“好。井田原是父亲和你叔父的同窗好友,如能得到井田先生的教授,你一定可以大有长进的。”春暖花开的一天,贾三近随父亲贾梦龙一起来到井家,见院里院外粉红的桃花开满了枝头,好似云霞蒸腾。父亲走在前面,贾三近跟在后面,不由四处观望。但见桃花丛中,发现一婀娜女子,生得眉目清秀,端庄贤淑,贾三近盯着看了一会,那女孩子忽然之间转过头来,四目相对,贾三近便躲闪开来。正在这时,忽然听到父亲在叫自己的名字,贾三近抬眼一看,父亲已走到院里了,便急忙跟了过来。于是父亲向一个慈眉善目的长者说:“这是小儿贾三近。”接着父亲贾梦龙说:“三近过来拜见井先生。” 贾三近向井先生拜了拜,此时,那红衣女子走了过来,井先生说:“这是我女儿。女儿过来,见过贾伯父。”井先生又叫女儿见过贾三近。两个年轻人相互看了一眼,不由红霞飞上了面颊。两个老者看着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便会心地笑了。
  从此,贾三近悉心向井先生求教。果真如父亲所说,井先生学识渊博,贾三近从井先生处受益非浅。贾三近品貌端庄,才智过人,也深得井先生喜爱。
  贾三近已长大成人。
  一天,父亲贾梦龙满面红光地从外面走进家来,对贾三近说:“我儿,为父有好消息要告诉你。”贾三近看着父亲,笑着说:“何事让父亲如此高兴?”贾梦龙说:“我儿对井田先生的长女印象如何?”三近抬头看着父亲意味深长的笑容,一下子猜到了父亲的用意,便点点头说:“相貌好,品性也好。”贾梦龙说:“今天,为父去拜访井田先生,井先生说你才学出众,将来能成大器。他有意将女儿许配我儿,你意下如何?” 贾三近想起在井田先生家求教的时日,那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常在一边旁听,偶尔会偷偷地看他一眼。有一次,他研墨写字,不小心将墨汁溅到长衫上,罢课后她便把其父的长衫拿来给他换上,那可人的姿态,温良贤淑的模样,让他印象颇深。
  贾三近再次抬头看看父亲,不觉脸庞有些泛红。于是说道: “这事父亲做主就是了。”贾梦龙呵呵笑了,说:“好,那为父就答应下这门亲事了。” 在两家父母的赞许下,贾三近与井田之女成婚。
  贾三近的婚姻可谓才子佳人。没过多久,更大的喜事接踵而至。
  公元1558年,才学相貌出众的贾三近赴省城赶考,在山东乡试中一举夺魁,中得举人,实现了他幼年时立下的鸿鹄之志,这年他二十五岁。
  初涉官场在峄县城西二十余里,满山遍野的石榴树园内,有两山相互盘绕,尾连背分,行若肩随。中间有巨峪隐藏,竹林树木茂密。石磴百余级,北下为贾家山口。其麓大石覆盖如屋,起名叫石屋山。中为深洞,石屋山泉之水涌出,也因之名为贾家泉。泉边的村子便叫贾家泉村,为贾三近母亲的娘家。
  一日,贾三近随父亲到贾家泉村探亲。父子俩驻足石屋山下,看着耸立的红岩宛如一座人工构筑的石屋,泉水从岩下深洞涌出。清碧的山泉,翻动着雪白的浪花,淙淙如石磬,演奏出奇妙无穷乐章。泉洞两侧,巨岩夹峙,使涌出的山泉汇成一个清澈的小潭。潭水冬温夏凉,水质甘洌,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如此美妙的环境,若能在此居住真比得上天上人间。”贾三近不由感慨地说道。
  贾梦龙说:“三近若想在此读书、修养,确是好事,此处与你外祖父家相邻,这亲戚之间也好有个走动照应。将来日子好了,父亲将在此买田结舍,可好?”贾三近说:“那太好了,到时全家都可搬到此处来住。” 贾梦龙忽然说:“会试即将举行,你此次进京可有把握?”贾三近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父亲放心就是了。” 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贾三近在中得山东乡试举人之后的第十个年头,赴京会试,一举高中进士,并以博学宏词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贾家四世明经,至此终于跃居琼林。贾三近鹏程初展,踌躇满志,即赴京城,和汇集京城的全国顶尖学子共同参加琼林宴。豪情万丈的贾三近写下了《赴琼林宴有感》一诗:十年辛苦对青灯,豪气养成万丈虹。
  笔架山头腾彩凤,砚池波内起文龙。
  两年之后,即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隆庆皇帝授予贾三近 “吏科给事中”。此职是专门抄发章疏,稽察疑误,所握权柄很重。
  上任伊始,贾三近走到各地听真言,查实情,他发现许多地方官吏贪赃枉法,为所欲为,老百姓怨声载道。贾三近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回到府邸,伏案急就《时事纷更,海宇多故,气循旧章,责实政以安民生》奏疏,次日上朝就呈给了皇上。
  皇帝准奏,派出精干大臣着手在全国范围对各地官吏的不法行为进行了查处,一千贪官污吏被惩治法办。
  与此同时,许多官员私下议论,官场重视出身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提拔的官员多数讲求资历,很多有真才实学的有为之士得不到重用。于是贾三近找到相关人员详察内情,写就了《略资格,慎委任,以重民权疏》奏折。随后向隆庆皇帝递上。
  公元1571年1月的一天,正在谏院查看地方官吏奏章的贾三近发现了一道醒目的奏折。奏折称:南京户部员外郎汤稀闵因近亲章世仁与已故南京吏部尚书王崇庆的儿子王田有隙,上任后捏造理由,将王田一家五口斩尽杀绝。他又恐公议不容,于是大肆行贿,重金收买上级官员……看完这份奏折,贾三近拍案而起:“汤稀闵真是胆大妄为!”贾三近即刻会同谏院其他官员进行秘访、查证。查实后,他立刻拟订奏疏《纠劾极酷有司,并翼恶官员,以重民命疏》。贾三近将奏疏内容读予谏院的同僚们听,并说:“汤稀闵以百姓之财,谋一己之官,蛇蝎之心,狼豺之性,敢用法而曲法,动辄杀人,着实可恨!”次日,贾三近将奏疏呈予皇上,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力陈汤稀闵所犯罪行。一干官员,皆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皇上说:“人命关天,一定严肃查办。”此后不久,汤稀闵终于被革职问罪。
  后来贾三近又就朝政的诸多问题谏议上书,奏折上去之后,多日不见皇帝的批复。他正在思虑之时,时任国史馆纂修的同郡好友于慎行前来拜访。
  贾三近说:“我近期的奏折为何不见皇帝的批复?”于慎行说:“近期高拱对你多有不满,他把你的奏折压下不递,你要当心啊!”贾三近说:“我已觉察。大臣们如此委琐,如何能匡正时下不正之风?于慎行说:“大臣们多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他们敬佩你的敢作敢为的口德,但都为你捏着一把汗。”贾三近不置可否地笑了。
  恪尽职守公元1572年5月,穆宗帝驾崩,禅宗即位,髙拱被罢,张居正出任宰相。在家呆了一年多的贾三近被朝廷任命为“户科都给事中”,即谏院之长,着即日赴京上任。
  乡人们听说贾三近新任赴京,为他举行了隆重送行仪式,整个贾家楼村的父老乡亲都来为他送行。贾三近眼含热泪,向众乡亲挥手告别。
  到京后,贾三近把家居时写就的奏疏《究极捕负弊源,以苏疲民,以清国课疏》拿出来,又字斟句酌了一遍,看着看着不由地读出声来:“……州县长吏往往失于防检,纵容管粮佐贰及催收人役,司仪诛求,因而染指。一项租税数端科扰,既有见面,又有宽限;既有火耗,又有席草;既有帮价,又索称头。小民一身,丛如猬毛;无厌之求,急于星火……”奏疏递上之后,当下皇上进行了批复,着相关人员进行查办。
  之后,贾三近又针对国家赋税、财政等存在的问题,向禅宗呈了《遵明昭,广实惠,以安民生疏》;10月又向朝廷上了《申伤漕臣慎守成法,以图经久疏》。
  这些奏折梳理了朝政中的重要问题,深得朝廷的青睐。
  公元1573年正月,一件大案让贾三近彻夜难眠。陈王谟身为提督漕运,因经略失策,漂损粮运百万,本已被剥夺俸禄,革除职务,但依靠太后的亲戚这层关系,贿赂天子身边大臣,获得了湖广总督的职位,并上书要求朝廷发给他俸禄。
  贾三近思量再三,决定上疏弹劾此人。贾三近走上朝堂,详细陈述陈王谟所作所为,并说此人是“三窟之兔,九尾之狐”。朝中文武官员皆被贾三近如此凛然正气所震惊,一边是皇后的亲戚,一边是谏院的谏官,众人都不敢言语。
  当下皇上不悦,但因事实如此,只得将陈王谟的任职搁置下来。公元1573年2月,贾三近对陈王谟一案动议刚刚结束,正在他起草奏疏《专责成守画一,以伤朝政疏》整治漕政之时,传来了给事中洛遵、监察御史景嵩和韩必显因弹劾兵部尚书谭纶而受到皇帝处罚的消息。
  贾三近找来谏院的其他官员了解详情,得知兵部尚书确有失职。贾三近立刻拟订奏疏《宽宥言官,以彰显得疏》,说:“三位言官,纠察弹劾是他们的职责。这样处罚三位言官,将会闭塞进谏的言路,那么日后谁还敢再进逆耳忠言?”没几日,贾三近获知上奏没获批准。3月,为谏阻朝廷征收黄蜡,上奏《省加派以苏疲民疏》,仍然没获批准。贾三近长叹一声:“为官自当为清白、耿直,我身为谏官只知恪尽职守,可叹当权者皆有不明事理之处!”国史修纂于慎行来访,见贾三近有些闷闷不乐,说道:“贾兄,是不是为奏疏没获批准不高兴呢?”贾三近叹了口气,说:“做谏官是忠义人的秉性,也是道德权威,我只是履行职责而已,至于朝廷的裁定,我能奈何?”于慎行说:“贾兄,论弊言官、弹劾权贵,你是皆言人所不敢言,多与朝廷相左,且详具奏章。想当初我朝对进谏者尤为残酷,谏官舍身成仁者很多,海瑞向明世宗进谏前,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三近笑道:“看来我三近也算幸运的谏官了。”这年岁尾,适逢好友于慎行再次来访,贾三近刚刚上书弹劾完肃王缙贵。于慎行走进谏院,看见他神态自若地出来迎候自己,说道:“贾兄,为前几日你那奏疏,我着实捏了一把汗。我听说皇上已将‘赐祖业’的事搁置了下来。”贾三近笑笑说:“缙贵身为辅国将军,说来他本是肃王旁支,肃王绅绪早在嘉靖四十三年去世,没有子嗣。而作为侄子的缙贵依靠向皇上近臣贿送重礼,继承了王位,还被皇上恩准袭封王爵,虽然供给原俸禄,但缙贵家利用各种不法手段掠夺达几十万计,仍不满足,还要求皇上再赐所谓‘祖业’庄田。如此贪得无厌,身为谏官岂能容忍?”于慎行呵呵一笑:“贾兄终让这肃王的梦想落空了,够快人心的!”贾三近摇摇头说:“缙贵虽然梦想落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于慎行说:“贾兄,现在张居正权宠一身,诸事独断专行,许多朝臣甚为不满,你的奏疏张居正也都多有干预啊!”贾三近点点头:“我已有觉察。皇上身边有这样的权臣,我身为谏议之臣,更应仗义执言。”于慎行说:“听说张居正多次召见贾兄,不料贾兄性格秉直,不为所用。”贾三近点了一下头,说:“你知我素来如此,做不得那鸡鸣狗盗之事。可是面对大权独揽的这个朝政,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于慎行说:“张居正虽然权倾朝野,贾兄秉公持政,也让他有所畏惧。他们说兄‘如泰山乔岳,不为私用’。你这个泰山乔岳的高大形象,让人心生嫉妒啊。”三近喟叹一声,说:“我以为人犹大树,当以仁为根,以信为干,以礼仪为枝叶。若不如此,我这谏官如何担当?”于慎行点点头,道:“听说最近那肃王缙贵不思悔改,三近兄又有奏疏吗?”贾三近说:“这个缙贵欺君罔上,巧取豪夺,许多人对他恨之人骨,但又不敢声张。我在奏疏中列了他六大罪状,都据实可查。”于慎行说:“缙贵听说你欲参奏他,曾私下找皇上,说了你一通坏话。皇上却把他骂了一通,说他不知检点。”贾三近叹了口气,说道:“我既要参奏,就不能畏惧。为人如构屋,须先根基坚固,始可承载。古今多少成大事者,都是从这个基础开始的。”这年11月,贪得无厌的肃王缙贵终于被朝廷查处。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下半年,政绩卓然的贾三近被朝廷升为太常少卿。这年冬天,依照古制,皇上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贾三近新官上任,被安排为礼官侍祠。作为礼官的贾三近以其轩昂俊朗的外表,秉直威仪的气质,聪慧机敏的头脑,超群出众的才干,将程序纷繁的大典礼仪主持得秩序井然,深得皇上的赞许。
  三年之后,贾三近在太常少卿的职位上政绩依然卓著,皇上将他升迁为大理寺少卿,并下旨加封他的父亲贾梦龙为光禄寺卿,母亲陈氏晋封为恭人,妻子井氏也晋封为恭人。其时,妻子井氏已随贾三近入京多年,并生有三子两女。长子贾梧善于琴书诗画,穷工极巧。
  此时,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专横跋扈,许多大臣对他怀恨在心,思谋参奏他。
  这天,贾三近在府中接待来访的官员,言谈之间,官员说起宰相张居正父亲去世,张却没有按古制回家守孝,许多大臣议论纷纷。
  没过几日,朝中一些大臣以张居正不按规定尽孝、违背祖制联名向万历帝参奏弹劾。此事极大地震怒了张居正,他反奏这些大臣陷害于他,皇上准奏,张居正遂将一干大臣处以重刑。当晚,于慎行来访,言及自己也参与了疏谏张居正,为此决定向皇上称病回归家乡,贾三近心下一片悲戚。看着好友默然离去,想起张居正说过的“贾廷尉如泰山乔岳,不为私用”的话语,他心里一片茫然。
  不久,贾三近的一位同僚说:“听说江西巡抚大臣缺额,朝中诸多官员要推荐你前去任职。”三近说:“我也听说了此事。我是反对这个举荐的,但是好多人竭力推荐,我知道他们信任我,其实我无意去当这个巡抚大臣。”同僚说:“居正宰相说你才十年进士,担任巡抚之职资历太浅了。”贾三近平淡地笑笑,说:“他还以为我三近争这官啊!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贾三近知张居正对自己居心不正,与其这样,不如回家乡看望亲人,于是,他决心像于慎行那样辞官回乡。这日,贾三近称病请奏,奏疏上去之后没有得到批准。
  公元1580年,又干了三年大理寺少卿的贾三近,政绩依然卓著,被皇上一道谕旨迁为南京光禄寺卿。贾三近携妇带子赴南京上任,路过家乡峄县,终于有了机会和家人欢聚一堂。
  离开风云变幻的官场,贾三近能和父母、家人以及乡亲们互道离别之情,倍感轻松愉快。
  这日上午,阳光明媚。贾三近陪同父母亲在碧绿成荫的石榴树林中行走。眼前榴花似火,不远处泉水叮咚。贾三近顿觉神清气爽,说道:“真是风光宜人,鸟语花香,在朝为官哪得如此清闲。”父亲贾梦龙说:“听说宰相张居正把持朝政,比当年的高拱还要独断专行。你这谏官是不是做得不太顺心?”三近点了下头说:“一些官员们有心参奏他,可事与愿违,结果都落了个身败名裂。父亲知我素来秉性,在三年前我已有离开朝政回到家乡居住的想法,怎奈皇上不准。”贾梦龙点头,说:“既是无力与时局抗衡,明哲保身也好。” 三近说:“听母亲说父亲仍然在写诗作赋,深得乡人们的喜爱。”贾梦龙笑了,说:“我比不了儿子的才学……”此时,忽然家人来报,说京城有圣旨到,令贾三近还朝任职。贾三近愕然,说道:“还没到南京怎的又改任了!”贾梦龙说:“那你是否准备起程?”贾三近沉吟片刻,说道:“我向朝廷上书,说父母年老,身体欠安,就请求家居吧。”贾梦龙说:“朝政如此,你避一避也好。”贾三近请告家居的上奏很快就被批准。
  修志咏诗公元1580年,贾三近在家乡居住下来。不久,是贾三近老师也是他岳父的井田病逝。一直婚姻幸福的贾三近对岳父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亲自为岳父撰写碑文,称颂井公博学多才,桃李天下;同时也盛赞井公之女、自己的妻子温柔贤淑,如同一颗烁烁的宝玉。
  次年秋天,峄县知县王希曾到贾三近处拜访,两人寒暄过后,王希曾说:“有一事想请三近帮忙。”贾三近笑说:“不要客套,请直言。”王希曾说:“我身为峄县父母官,看到我们峄县却没有一部县志,真是一块心病啊。为此,想请您编修峄县志,不知可否?” 贾三近立刻说:“好啊,王知县有如此雅意,三近自当尽力。其实,我能给家乡人做点事,也是分内之事。”王希曾大喜,说:“这事就多劳您了。”为此,他和父亲一起翻阅古今典籍,并跋山涉水,考察古迹,印证残碑断碣。公元1582年8月,贾三近编修的《峄县志》刻印成书。
  王希曾手捧《峄县志》兴奋地说:“三近为家乡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啊!”贾三近在家乡面壁苦读,博览群书,眼界渐宽。同时,苦读之余,也常游览家乡山水,陶冶情操。
  这年秋天,贾三近和好友十余人,一起游青檀寺。看着峄县八景之一的青檀秋色,他随口吟道:秋风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栖。
  黄叶拍天凡灶冷,青檀绕殿碧云齐。
  幽人到处鸟鸣谷,樵子归时鹿饮溪。
  尽日烟霞看不足,买田结舍在山西。
  不久,贾三近和父亲贾梦龙并邀好友张侍卿游览仙人洞。他们一同来到县城东八里青石山上,登上半山腰,便看见一洞口,此时金秋时节,满山苍绿,洞口绿树掩映,神秘壮观。
  贾梦龙说:“相传有萧道人修炼于此,成仙而去,故名仙人洞。自山下观之,如白云横空,故名‘仙洞悬云’,此乃为峄县八景之一。”三人往洞中走去,仙人洞深数十米,洞北侧有一石窟,窟中有石佛造像一尊。沿洞西上,见悬崖百尺,高山流水,万象深列。贾三近当下吟诗一首:喜共张平子,扪萝徙翠微。
  登临从我好,意气似君稀。
  涧水流丹液,岩云护绣衣。
  浮名付杯酒,莫与赏心违。
  贾三近吟毕,张侍卿由衷地赞叹:“贾兄好才情!只是这‘浮名付杯酒,莫与赏心违’足见贾兄对朝政的事还挂虑在心啊!” 贾三近哈哈一笑。
  冬天来临,贾三近和父亲在户外散步。贾三近说:“父亲,这几日,我想去登泰山。”贾梦龙说:“那父亲和你一起去如何?”贾三近笑道:“您老年纪大了,七十多岁的人了,我看还是不去为好。”贾梦龙说:“嫌我老了,看我这身板,那泰山我不能去吗?” 贾三近笑了,说:“那好,我们就乘肩舆去登泰山。”这年冬天,贾三近果然陪同父亲贾梦龙一起登上了泰山。清晨登上日观峰,一睹日出的壮观,父子诗兴大发。
  贾梦龙吟道:日观峰头立,明霞散绮红。
  千山冰雪界,万国水云中。
  倒影乌ir海,升霄珠丽空。
  肩舆催客起,赖有上方钟。
  贾三近笑了,说:“很有气势,儿子也来一首。”他接着吟道: 游日高处寒,群山用岱宗。登封迷汉草,徙倚有秦松。
  万壑烟胤合,诸天紫翠重。
  肩舆明月下,上界已闻钟。
  贾梦龙说:“上界都听到钟声了,还是我儿有气魄。” 贾三近靠在老父身边,说:“人一时善念即圣途,一时静定即是仙境。”贾梦龙慈爱地看着儿子,说:“我们父子也是前世有缘,今生有福。”三近说:“父亲身体这么硬朗,也是上天有德。要说缘,佛氏的‘随缘’最为有趣,有多少自在安舒。世人欲享和平之福,终身受用不尽。”西辅赈灾公元1584年秋,朝廷拜贾三近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出抚西辅。
  贾三近巡抚的西辅府,由于连年的旱灾,地方百姓因饥饿,迁徙死亡者越来越多。
  贾三近所到之处,饥荒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察看军营,见士兵们终日劳碌,运木石往返十里之外。时至冬日,兵士们裂指破肤。因军粮不济,再加上风霜雨雪,许多人得了疾病,相互传染,导致很多人丧生。
  忧心如焚的贾三近上奏朝廷,详细陈述西辅灾情。他说,在如此严重的灾情下,赋税也日趋严重,人们扶老携幼、落荒而走,流移在道路两旁,现已十室九空。他呼吁朝廷要多方安抚灾民,抚恤将士,一切徭役停征。在最后说:“察其情理,委实迫切,即欲冒死一言,为诸灾民请命。”万历帝被贾三近的奏疏所感动,即刻批复,一切按贾三近所请求的办理。
  得到皇上的赈灾诏书,贾三近主持全面救灾活动。在西辅灾区设立千余赈灾点,召集人煮粥,每天有二十二万人口前来进食。对于外省的灾民,贾三近也命人在道旁准备了粥食进行赈济。
  在赈灾之际,贾三近还写了《煮粥法》和《救荒檄》。
  赈灾持续了几个月,西辅的饥民们终于躲过了灾荒。朝廷上下交口称赞贾三近为民请命、赈灾有方。
  此时,贾三近接到家书,看到父亲以曲写成《元日忆近子三近》:客住今台,可信葵心向日开。我念你全忠爱,你念我年高迈。茶,元日举春怀,鲁酒燕塞,定是瞻云摇指乡山拜,清梦还依陇上掩。
  贾三近看罢家书,热泪盈眶。想自己为百姓做了点事,也让父亲深为赞许,为官不能尽孝啊!三年的巡抚之职届期满,朝廷将他从山西召回京城。消息传开,西辅百姓扶老携幼前来送行,道路两旁人山人海,贾三近向沿途的西辅百姓洒泪告别。
  送行的官员们和百姓们交谈,说贾御史为官期间从没接受过馈赠,任职期间他应得的数千俸金也全部留在了库中。贾三近的随从也动情地向百姓说,贾大人行李除了书卷和衣物之外,没有其它东西……听到这些,激动得送行的百姓直流眼泪。回到京城后,朝廷立刻任命贾三近为大理寺卿,又钦差为边塞巡察。即将起程之日,他忽然接到父亲染病的家书,便急忙上奏,请求回家探亲。皇上恩准,贾三近第三次回到了家乡峄县。
  谙熟易理“爷爷,父亲回来了,父亲回来了!”听到孙儿呼唤,贾梦龙从院子里走了出来,看到衣锦还乡的儿子,禁不住向家人呼唤:“三近回来了!”所有的家人都从院子里走了出来,一起向贾三近问安。
  贾三近走向前来搀扶父亲,说:“听说您老病了,我心急如焚。”贾梦龙呵呵笑了 : “听说你回来,我的病已好了大半,昨天就从床上起来了。”贾三近满面喜悦,看着已经年届八十的老父亲,说道:“看到您老人家身体还是这么硬朗,我放心了。”贾梦龙抬头看到了院门上的“光禄寺卿府第”的匾额,高兴地说:“看到这个,虽然劳苦,但也安慰了许多。”贾梦龙又向贾家泉的地方指了指,说:“父亲在那新置了房屋,你‘买田结舍’的愿望实现了。”为了让晚年的父母过得更愉快更幸福,贾三近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父母修建了“永怡堂”,还修建了供父亲读书用的 “爱日楼”,还有“百怡亭”、“万绿亭”、“对吟亭”等多处园亭,广种树竹,挖池养鱼。贾三近陪父亲看刚落成的永怡堂,父亲兴奋得像个孩子,叫人拿笔研墨,当场写下《咏永怡堂落成》:你休说这园亭不大,尽够俺渔樵们闲话。俺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月,无冬夏,有花云錦样遮。柳阴稠,竹径斜。有茶、有酒,有书、剑、琴、棋、画。一会有宝饭狂歌来也,有儿童齐和答。听咱有好客来,咱更有耍。叫咱一榻风光,只静坐也潇洒。
  看着父亲如此开心,贾三近哈哈大笑。
  自此,贾三近和父亲经常一道出游,看山看水,诗歌相和。他们也常邀请本地的雅士名人一起游览峄县的名胜,常常留连忘返,吟唱作诗。
  一天,三近在依着石屋山的房屋旁开辟园圃,乱草丛中发现了一口枯井。贾三近朝一旁的贾梦龙喊道:“父亲快来看!” 贾梦龙走过来认真地看看说:“噢,这井看样子有年头了,待我查询一下。”过了两日,贾梦龙说:“这井乃是唐宋年代的古井,那时候就有人在此居住。”贾三近非常高兴,说:“父亲,我们重新将它淘好。”父亲说:“好。”井打好后,水质甘甜清冽。贾三近说:“父亲,我们就给它取名叫‘可及’吧,这园圃就叫可及园。”贾三近便在这样的环境里感悟人生,记文作诗。
  一天,三近对父亲说:“我近日到乡间看了看,见灾荒严重,我已向府衙奏疏请求免税。”贾梦龙说:“为乡亲们做事,理当如此。”贾三近又说:“现在我们贾家生活还算富裕,我想在家里设立一个义仓,积存些粮食衣物,用来赡养那些贫困的乡亲和族人们。”贾梦龙点点头说:“我年岁已大,这个事就由你来操持吧。” 贾三近又出资购置了一些田产,专门为那些贫穷的学子交纳学费所用。贫苦的乡人遇到婚丧嫁娶,大多得到贾三近的接济。
  公元1592年,朝中传来宁夏总兵反叛的消息,随之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
  贾梦龙说:“这个时候朝廷加封你,看样子要让你还朝了。” 贾三近说:“万历帝曾说我有文才武略,大概是让我率兵平ikr;”贾三近又道:“父亲还记得我说过善念即是圣途,静定即是仙境吗?”贾梦龙说:“三近不想出去了?”贾三近点点头:“常言说知足常乐,功成身退。再说您老人家年事已高,为儿这一出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贾梦龙眼圈有些发红,说:“三近重忠孝,这也是朝中人人皆知的。你还在小传中说:荣耀莫要表现在外,富贵要富贵于安分,欢乐莫如乐得知足……三近谙熟道家和佛家的处世啊。”贾三近说:“我也快到六十岁了,为官做人遵循自己的原则吧。”几天之内,圣旨连连督催贾三近赴京就任。贾三近拟订奏疏,上书辞谢任命。没过几日,贾三近突因背疽发作,于公元1592年7月29日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九岁。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贾三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