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王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38
颗粒名称: [五代]王晏
分类号: K820
页数: 17
页码: 111-127
摘要: 王晏,滕县西望庄村人,乱世英雄。五代后汉时被封为滕国公等。北宋时曾任节度使等,封韩国公。死后,宋皇帝废朝三日,赐中书令。本是行侠人一条通向滕县城的官道上疾驰着三辆马车。第一辆马车罩着黑色的篷布,赶车的是一名黑衣大汉,看那扬鞭的姿势就知道是个行武之人。他身高五尺,面色微黑,鼻方耳阔,狮子眉下一双不大的眼睛里透着精明、勇敢。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王晏

内容

王晏(公元890年——公元966年),滕县西望庄村人,乱世英雄。五代后汉时被封为滕国公等。北宋时曾任节度使等,封韩国公。死后,宋皇帝废朝三日,赐中书令。本是行侠人一条通向滕县城的官道上疾驰着三辆马车。
  第一辆马车罩着黑色的篷布,赶车的是一名黑衣大汉,看那扬鞭的姿势就知道是个行武之人。他身高五尺,面色微黑,鼻方耳阔,狮子眉下一双不大的眼睛里透着精明、勇敢。第二辆、第三辆马车都罩着大红的篷布,一看就知道是喜车。
  三辆马车一路疾行,转眼间便来到了滕县城。那汉子从马车上跳下来,他用鞭梢子一撩车帘,一溜儿下来了四对吹唢呐的艺人,稍一找调儿,便“呜哇”地吹了起来,那曲子听上去倒是喜庆曲儿,可是怎么听都让人感觉到吹跑了调儿,让人听着心里别扭。
  那赶车的大汉姓王名晏,是滕县有名的愣头青。此刻虽说是赶喜车,可他的小眼睛竖着,看上去倒不像是办喜事的样子。
  城进得倒也顺当,士兵和王晏都很熟悉,王晏大大咧咧地说了声:“给张员外办喜事呐!”就大摇大摆地赶车进去了。
  张员外是滕县的大户,此时张员外门上已是披红挂彩,人们进进出出,鼓乐齐鸣,热闹异常。张员外长着老鼠眼、厚嘴唇,中间安了一个猪鼻子,两缕黄胡须,挺着个大肚子,是个摔倒都不知道拉哪头的主。原来,这次他看上了城北陈村人家十八岁的陈姑娘,他硬是扔下五十两银子,说三天以后是好日子,姑娘按时来了没事,否则把姑娘一家送交官府。这张员外平时心黑,和官府素有交往。陈家老爹胆小怕事,既不愿女儿嫁到张府受罪,又不敢得罪张员外,一家人愁得茶饭不思。
  也该当姑娘不遭此劫。一天,王晏行路间一时觉得口渴,便决定到路边村里找水喝。谁知路边这村子正好是陈村,进入的那家正好是陈老汉家。这王晏刚一落座,就听到隔壁有女子啼哭声,王晏好奇地问陈老汉是怎么回事,陈老汉摇摇头,说:“唉,小哥喝了水请赶路吧,这事你管不了,咱惹不起人家啊!”王晏一听反到乐了,还没有他王晏惹不起的人呢。“老丈但说无妨,我王晏倒要看看这滕县地盘上藏着什么样的龙!”老汉只好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我道是哪位英雄,原来是他个狗熊! ”王晏轻蔑地笑了,“我正想会他一会呢!老汉放心,这件事,我包了。”老汉“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说:“谢谢英雄救了小女一命!”王晏在陈老汉家里等来了张家的马车,他把迎亲的唢呐班子全部赶到了自己准备好的黑马车上,让自己十多名精干的手下坐进喜车,就浩浩荡荡地往滕县赶去。
  有家人通报喜车到了。张员外便来到门外,见唢呐班子正对着天猛吹,他满心欢喜,忙说:“快,快把新娘子扶下来。”正在此时,王晏走到那张员外面前,说:“可是张老爷? ”张员外“哈哈”笑着,大模大样地点了点头。
  话还没说完,王晏抬起右脚把他踹翻在地,右手从腰里拔出锋利的短剑,喝道:“你给我老实点,动一动我宰了你!”那张员外趴在地上转着眼珠子。
  王晏咬着牙说:“你个老东西,人家姑娘才十八岁,硬逼人家卖身与你!我今天就废了你!”说着,左手往上一提,右手剑尖往下一压,正抵着张员外的喉头。
  那张员外抖若筛糠,说:“好汉饶命,饶命……”“饶命?饶命倒也不难!”王晏用剑拍打着张员外的脸,“你得用银子来赎!”“好说,好说,”张员外满口答应,眼睛眨都不敢眨一下。
  “那你说说你这条狗命能值几个钱? ”王晏戏谑着说。
  “五、五……”“五十两? ”王晏猛一提张员外的衣领,喝问道。
  “不,不,五百两……”“才五百两?那你的狗命也太不值钱了! ”王晏冷笑一声,“按说你的狗命五十两也不值,不过呢大爷今天高兴,你的狗命就得往上涨涨价,五千两,少一钱我就放你的血!”“对,对,放他的血! ”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磨拳擦掌,吆喝个不停。
  “别,别,好汉饶命,我出就是。”张员外连连答应,并吆喝管家说:“还不快去准备银子!”王晏又把脸一沉:“这五千两银子只是买你狗命的,你抢的那姑娘是我表妹,今后你只要敢去为难她,我就要了你的狗命!,’“不敢,不敢。”“还有,眼下正闹饥荒,你得开仓放粮,施粥三天!”“是,是,全都照办! ”说话的时候,管家已经哆嗦着把银子端了出来,王晏让人把银子收了,一脚把张员外踹翻在地,跳上马车,一帮人扬长而去。
  管家扶着张员外从地上爬起来,说:“老爷,就这么便宜了他们?那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数啊!”“哼!你能给我要过来? ”张员外老鼠眼一瞪,说:“你知道他是谁?他是王晏!”“咝! ”管家倒吸了口冷气,躲一边不吭声了。全县谁不知道王晏手下聚合着一帮斗狠的角儿。也奇怪,街头的痞子,谁都不怕,就怕王晏。王晏什么架都打过,但王晏特别义气,平时谁要有个什么难处,只要你张口,他二话不说就给予帮助。王晏,就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角儿。
  威名震敌胆公元923年4月,晋王李存勖于魏州(今河北省大名东北)正式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
  王晏看军阀你争我抢,帝王将相变来换去,深感时局动荡不安。恰值李存勖招兵买马,王晏也想借此机会成就一番事业,便第一个报了名。跟在他身后的弟兄们都大惑不解,问道:“大哥,想你我弟兄平素在一起,无拘无束,虽干得不是什么安分守法的事,但是也是杀富济贫的好汉行径。有你大哥坐镇,那些流窜盗贼就不敢到此处滋扰事端。大家有肉同吃有酒同喝,倒也自在快活,何必去当那劳什子禁军呢!”王晏语重心长地说:“如今正逢乱世,豪强并起,各路英雄竞显英雄本色,想我王晏虽有一身本事,却也只能在这里虚度时日。男子汉大丈夫当立报国志,有朝一日也可光耀门楣。只愧王晏痴长了三十岁,才刚刚明白这个道理呀! ”他环视了一下诸弟兄继续说:“如果诸位弟兄信得过我,便与我一起去报名参加禁军,也好闯出个名堂来!”王晏话说得语重心长,当下就有大半的弟兄同意跟着王晏一起投奔李存勖的禁军。
  果然,王晏到了禁军里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凭借他从小练就的一身武功,诸多兄弟的拥护,屡建战功,入伍没多长时间,便脱颖而出,提升为禁卫军小校。可惜后唐仅统治了十四年,就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推翻,建立后晋,迁都至开封,王晏所在的禁军也由后晋改编。
  转眼到了公元946年,契丹兴兵中原,后晋派大将杜重威率军迎战,派王晏、赵晖、侯章一起镇守陕州。
  只是没想到杜重威手下的杜家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契丹的大将刘愿杀得丢铠弃甲,望风而逃。那契丹大将刘愿的军队倒是越战越勇,很快攻占了国都开封,灭了后晋,杜重威也投降了契丹。王晏和赵晖还在陕州据地死守,做好了随时与契丹人拼死一搏的准备。很快,刘愿挟余威率军一路杀向陕州。一路上契丹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百姓没有安身之处,也纷纷扶老携幼涌向陕州。
  一天,王晏正在查看地形图,手下来报:“城里遍是灾民,秩序极乱。”王晏皱皱眉头,问:“那契丹兵到了哪里? ”赵晖道: “刚接到探子来报,契丹贼还有一天的路程便能兵临城下。”王晏想了想,突然问那士兵:“百姓对契丹兵恨吗? ”士兵答道: “回主帅,契丹兵毁了他们的家园,杀他们的亲人,百姓恨不得生吃契丹人的肉,自然是恨到极点了!”“好!”王晏拍了拍手:“去张贴通告,就说凡是前来逃难的灾民,愿意报仇雪恨、杀契丹狗贼的,都来报名参军!”“是! ”士兵领命而去。
  “主帅这一招妙啊! ”赵晖赞道,“既安排了灾民,又扩充了军队。挟此血恨,此战安能不胜?”“唉!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那刘愿英勇无敌,杀人不眨眼,开战已来,已连胜数场。你我镇守陕州,但兵力较弱,刘贼携威而来,恐怕是想一鼓作气。我以为这一战只可智取,不可硬拼。”王晏说。
  “嗯!”赵晖也点点头,“刘贼能连胜数场,也决不是虚名。是得好好想个法子,小心应付才是。”是夜,陕州中军帐戒备森严。主帅的帐篷里灯火通明,王晏、赵晖、侯章及主要将士都是全副铠甲,相向而坐。大敌当前,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肃穆的表情。
  王晏语气沉重。他把目前局势给将士们摆透,话虽说得重了点,但他知道只有这样,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才有胜算。“我王晏与各位弟兄都是多年的老伙计,这一场恶战不是我死就是刘愿亡。刘愿战败,陕州就保住了。”王晏缓缓地说,“另外,我有一个打算,我想带领大家一起拥护刚建立的后汉王朝刘知远,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众将军道:“任凭主帅作主,我等愿意归随。”王晏要的就是这个,他面露喜色,慷慨道:“好!弟兄们,自古英雄豪杰应当审时度势,方能有所作为。想我们都是七尺男儿,岂能仰契丹狗贼鼻息,由他们在我们领土上践踏?若真是这样,即使能苟延残喘也是我中原大辱!” 一时间,众人皆起立,群情激昂。王晏稍稍停顿,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接着说:“我愿带众位将军,杀刘愿,归后汉,长我汉人志气!”“愿随将军杀刘愿,归后汉,驱除鞑虏……”将士们挥臂齐呼。
  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考虑到毕竟兵力悬殊太大,王晏决定趁其不备,偷袭贼营。天近三更,王晏嘱咐赵晖、侯章说,看到城里三堆烟火燃起表示杀刘愿成功,大军攻城。
  “听明白没有? ”王晏又问了一遍。
  “明白!”二十位将士收拾停当。王晏一身黑色短打,腰插宝剑,黑色头巾包裹得只剩眼睛。他把手一挥,命令说:“出发!”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路急行,一行人赶到了城下,找个树林把战马藏好。王晏又看了看敢死队的士兵们,低声问:“怕吗?”将士们摇摇头,坚定地说:“不怕。” “好!这才是我王晏的好兄弟,随我上! ”王晏打头,悄无声息地来到城墙的隐蔽处。这里是一个死角,平时就没有人注意,如今只孤零零亮了一盏灯,往远处看,城垛子的背风处一个哨兵正抱着枪打吨儿。王晏吩咐两个人放风,自己从腰里掏出“百练爪”,“嗖”地一声轻响,卡在了城墙上。王晏又使劲儿拽拽,低声说:“跟我上! ”说完自己像个灵巧的狸猫,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城头。城墙上的士兵做梦也没想到王晏会选在这么冷的天潜进城里,兀自打着吨儿。敢死队员也都身手敏捷,一个接一个跟了上来。避开哨兵,进入城内。王晏将十人留下分成两组,一组守住大门,准备刺杀刘愿成功后开门放赵晖人城。一组在四周埋伏,随时接应王晏撤出。
  王晏则带着其余的十人直扑刘愿官署。
  刘愿官署在牙城十字街口北。王晏隐在拐角处细望,两个哨兵斜靠在门楼上打着瞌睡。王晏把其中的十人又分成两组:一组在这里守候,准备接应;一组随自己潜入刘府。安排好士兵,王晏瞅准另一面墙下隐秘处,一个箭步蹿了进去。
  翻过围墙,王晏又留三人在院内准备接应,剩下的二人和自己直扑刘愿卧房。那刘愿也该当命绝,仗着自己兵强马壮,院子里居然连个巡逻的兵丁都没有安排。王晏见院里一片死寂,不由得喜出望外。探子早已查明刘愿今晚要在二太太房中歇息。那二太太平素喜欢花草,门口廊下堆满了盆盆罐罐。王晏很快就找到了这二太太的住处。
  王晏让最后二人每人守住一个窗户,自己从腰间抽出短刀,轻轻拨开门闩,蹑手蹑脚推开房门,然后一个前滚翻到刘愿床前。床上刘愿鼾声震天,王晏手起刀落,刘愿吭都未吭一声就丧了命。这时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王晏一刀捅去,那女人当下也绝气而亡。这时王晏点亮火褶子,借着微弱的光确认是刘愿,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王晏割下刘愿首级,纵身跃出门口,两个手下迅速接应过来,“成了?”“成了!”王晏再不多话,从腰间抽出预先准备好的烟火,迅速点燃。三支绚丽的烟花划破黑沉沉的夜空,把整个天空映得通明。早已埋伏在城门口多时的敢死队员迅速扑到城门口,三下五除二杀掉守城士兵,打开城门。聚集在城门外的赵晖看到三支烟火升空,早已调集好了所有兵马,等城门一开,所有兵马一齐拥入,直扑各兵营,一时间杀声四起,马撕剑鸣。契丹兵睡得懵懵懂懂,只当是天兵天将降临,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不消一个时辰的功夫,王晏就带兵占据了整个大帅府。王晏坐在帅府里,喜气洋洋。已经换了帅服的王晏把手一挥,喝到:“来人! ”手下急忙跑上前来。王晏吩咐道:“把刘愿首级挂出城外,让百姓们也都看看,长长我中原人士的志气!”天明,王晏顾不上休整,匆匆修书一封,派儿子王汉伦骑快马直赴晋阳城,告诉后汉高祖刘知远,牙城已经被王晏夺下,王晏愿带所有士兵归顺后汉。
  后汉皇帝刘知远也是刚刚即位不久,百废待兴,正愁着手里没有安邦定国的大将。王晏的归顺让他喜出望外,王晏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在中原有口皆碑。收了王晏不仅仅是收了一员大将,更是收了王晏手下数千精兵。刘知远当即封王晏为建雄节度使。王晏知恩图报,遂请刘知远驻进牙城。刘知远进城一看,城内有条不紊,军营整洁,遂又加封王晏为同平章事。
  后汉也是一个短命王朝。后周太祖郭威原是后汉天雄节度使。汉隐帝即刘知远的儿子即位后骄横肆虐,乱杀无辜。郭威忍无可忍,起兵造反,在开封称帝建起后周。周太祖郭威出身贫寒,深知频频地改朝换代、连年的战争烽火使整个中原四分五裂,百姓痛苦不堪。他一面虚心纳谏,轻赋薄徭,减轻百姓负担,进行休养生息;一方面推崇俭朴,从自身做起,整个宫廷生活都相当俭朴,可以称得上一代贤王了。他知道王晏是个人才,并不因王晏是后汉大将就排挤他,反而加以重用,加封王晏兼任侍中之职。王晏见后周太祖礼贤下士,自是感激不尽。
  以少而胜多公元951年,刘崇兴兵作乱,攻打晋州。王晏主动向周太祖请缨,带领儿子王汉伦把守晋州城。
  刘崇也是个骄横粗蛮的猛将,他自称带精兵十万,实际上连押运粮草的算上也就七八万人。刘崇一路疾行来到晋州城下,还未扎稳营盘就大呼小叫地让王晏打开城门投降,说开城慢了就要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这时王晏手里精兵不到三万,从人数上来说比刘崇差了许多。王晏不敢小视,命紧闭城门,并率领赵晖、侯章、王汉伦在城墙上观望。他发现刘崇虽然气焰嚣张,但兵士已经是人困马乏。再看自己手下的人马,因是保家卫国,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冲出去,杀个痛快。于是,王晏心里便有了底数。
  刘崇见王晏紧闭城门,以为王晏胆怯害怕,命士兵准备绳梯弓箭,翌日攻城。
  王晏得信,不动声色,故意撤下部分守城士兵,做人心惶惶的模样,暗地里却让撤下的士兵埋伏起来。他又把手下的士兵分成三路,一路埋伏于城墙四周,多准备滚木石块,待刘崇攻城时打他个落花流水;一路由儿子王汉伦带精兵强将五千做先锋,趁刘崇攻城时杀出城去,杀他个措手不及;自己带剩下的人马分成两路紧随王汉伦之后出城攻打刘崇侧翼。
  天刚拂晓,刘崇开始攻城。密集的弓箭让城上士兵无法抬头,几路绳梯上刘崇的士兵眼看就要爬上城墙,刘崇一挥手弓箭停了下来。突然,城墙上伏兵四起,一阵密如雨点的滚木石块把刘崇的士兵砸得哭爹喊娘,纷纷坠入护城河内。刘崇气得哇哇大叫,挥手让第二批人再上,弓箭比第一次更加密集。
  这时城门突然大开,涌出一队人马,领头的小将便是王汉伦。只见他白铠白甲,英气逼人,手中一杆银枪上下翻飞,所向披靡。而他带领的五千士兵也不示弱,刀枪起处,血溉四处。刘崇仓促拍马迎战,两翼又遭王晏率领的兵马攻击,顿时阵脚大乱,阵营内人仰马翻。刘崇遂败退,混战时中箭身亡。
  智能识时务公元960年春,镇川(河北省正定市)和定川(今河北省定县)传来急报,契丹再度南犯。后周宰相范质和王晏主张立即派禁军统帅赵匡胤率禁军予以抵抗。赵匡胤也是满口答应,当即点齐兵马。哪里想到赵匡胤窥视周氏王室已久,行至汴京以北二十里陈桥驿时,在军中一班将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
  赵匡胤当即回到了汴京,有石守信、王审倚诸将在京城内作内应,轻而易举地就夺取了后周政权。赵匡胤因为当时兼任宋川归德君节度使,于是就用“宋”为国号,史称“北宋”。改年号 “建隆”。赵匡胤为收买人心,继位后全部录用后周的文武百官,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晏此时改任为安远军节度使,累封韩国公。
  王晏是个非常念旧的人,常常念起太祖、世宗对他的恩赐。有一次,赵匡胤设宴招待群臣,王晏喝多了酒,思念故主,便忍不住当众落下泪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没想到赵匡胤却毫不予以怪罪,还命人送他回家休息。
  第二天酒醒后,家人责备他不该如此动情,得罪了赵匡胤。王晏不以为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太祖、世宗待我不薄,我想念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这时朝廷上也有人上奏说王晏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没想到赵匡胤反微笑道:“王晏只是喝醉了。更何况世宗在世时,对他不薄,怀念一下又有什么呢?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更知道他是一个忠肝义胆之人,我诚心待他,他也不会背叛于我。”王晏听后大为感动,他想赵匡胤自登基以来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又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多了;知人善用,原先一些老臣又都聚集在他的麾下。想到这里,王晏长叹一声,太祖世宗啊,不是王晏不忠,赵匡胤实在堪称一代贤王呀!次日,王晏上朝,告罪自己的不敬。赵匡胤走下龙椅,并无怪罪之意,只是说希望他能像辅佐世宗一样扶持他就行了。
  为了实现长治久安。赵匡胤经常和大臣赵普讨论天下大事。
  一天他又把赵普召进宫中商议大事。赵匡胤长叹一声,对赵普说道:“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皇帝换了十二个,其中改姓者五次。连年的战争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我想让天下长治久安,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也是一代贤臣,他说:“陛下考虑这样的事,实在是百姓和社稷的福气。改朝换代频繁,战争接连不断,没有别的原因,都是因为藩镇权重,皇帝势弱,君弱臣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奇策巧计,只要想办法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夺他们手中的精兵,这样天下也就安稳了话未说完,赵匡胤就说:“先生不必再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公元961年7月的一天,赵匡胤把手握重兵的石守信、王晏等大臣邀到后宫御花园中饮酒。君臣一杯接着一杯开怀畅饮,喝得面红耳赤,气氛非常融洽。酒兴正浓时,赵匡胤突然长叹一声,说:“没有你们的拥护,我当不了这皇上;可是当了皇上,才知道皇上也有他的难处,还不如当初做节度使时快乐呢。我现在是整夜的睡不着啊!”王晏刚端起的酒杯又放了下来,这赵匡胤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石守信那里却已经磕下头去,一副为君分忧万死不辞的模样,说:“皇上有什么为难的事?怎么会睡不安稳呢?”“这有什么难明白的?”赵匡胤环顾四周答道,“谁不想坐天子的宝座,我能不操这个心吗?”王晏历经几朝,侍奉过几个君王,赵匡胤说的话他心知肚明。
  石守信还跪在地上,但是赵匡胤话里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
  王晏也起身跪下,说:“皇上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您是多虑了呀!现在天命已定,哪个还敢再有异心呢?”赵匡胤却步步紧逼,双眼逼视着他们,冷冷地说:“我知道你们不会有异心,但是你们能保证你们的手下也没有异心吗?如果有一天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把黄袍也披在你们的身上,那时候你们能推辞掉吗?”王晏和石守信他们谁都不再说话了,他们终于明白了。“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把赵匡胤推到了帝王的宝座上,成就了一代帝王。但也成了赵匡胤的一块心病,谁都不敢保证还会不会再有一次“黄袍加身”的事情发生。即使他们能保证不会发生,那么谁又能使赵匡胤相信呢?似乎只有一死才能表明他们的永不叛变的心迹。赵匡胤会让他们这么做吗?众将的汗唰唰地往下直落。
  赵匡胤看出了他们的慌乱,不紧不慢地呷了口酒,开导王晏他们说:“人这一辈子不过是白狗过隙,快得很呐!你们为什么不多积累些金钱,好好享受生活呢?如果你们放下手中兵权,到地方当个官,那样你们就可以买很多好的田地,盖豪宅美室,不仅能自己享享清福,还可以荫护子孙,给后代留下一份殷实的基业。朕还可以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闲时找你们聊聊天,喝喝酒,一来你们可以安度晚年;二来我们君臣间也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两全齐美的事吗?”王晏诸位听罢赵匡胤一番肺腑之言,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第二天早朝,王晏带头呈上一份奏折,说自己年老体衰, 不能再带兵,请皇上收回兵权,准自己弃甲归田,回乡颐养晚年。
  宋太祖赵匡胤当然明白这是什么原因,非常高兴,但还是假意挽留了一番,然后才准了奏本。
  赵匡胤似乎过意不去,又封王晏为太子太傅,允许在宫内行走。
  王晏知道激流勇退,这在当时是非常明智之举,也得到了宋太祖的赏识,他在太子太傅这个官高而无实权的位置上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王晏死后,皇帝为表达哀思,废朝三日,又追封他为中书令,并命人送其归葬滕县老家。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