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朱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31
颗粒名称: [西汉]朱云
分类号: K820
页数: 9
页码: 9-17
摘要: [西汉]朱云,字游,一字方晖,号浮天,鲁国人,其出生地在山东省膝州市南沙河一带。在元帝、成帝时先后任职,西汉著名谏臣。初入仕途一波三折汉武帝时期,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目的,经常有组织地实行强制迁民。据史料载,这一时期徙民戍边,累计人数达八十多万。
关键词: 历史人物 人物传记

内容

[西汉]朱云(约公元前90年——约公元前18年),字游,一字方晖,号浮天,鲁国人,其出生地在山东省膝州市南沙河一带。在元帝、成帝时先后任职,西汉著名谏臣。初入仕途一波三折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目的,经常有组织地实行强制迁民。据史料载,这一时期徙民戍边,累计人数达八十多万。也就在这移民洪流中,幼小的朱云跟随父母去了长安。
  朱云从小就聪明过人,学文过目不忘,习武刻苦用功,常常受到大人的夸奖。青年时,他的身体素质很好,身高八尺多,容貌端庄,身材魁伟壮实,力气颇大,并且好行侠仗义,成为远近闻名的侠士。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转眼间朱云已经四十岁。在这之前,由于形势和环境的原因,朱云没能有过系统的学习,他自己也深感知识太贫乏。于是,他就在不惑之年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同时又向萧望之请教《论语》。通过勤奋学习,若干年后,朱云在《易经》和儒学上都很有成就。
  汉宣帝末年,在平原郡担任文学(汉代在州郡设置的教官职务)的匡衡,有一位在宫廷里作小官的亲戚,因杀人越货逃亡在外。见义勇为的朱云知道后,义愤填膺,主动帮助官府追捕凶手。凶手在一农户家中匿伏,被朱云发现,两人动起手来,凶手欲置朱云于死地,为了自卫,朱云被迫打死了凶手。匡衡听说后,上书请求皇上捉拿朱云,很多大臣在皇上面前为朱云解脱,最后才免了朱云的罪。
  汉元帝即位初期,华阴守丞嘉用密封书函向皇上奏事,上面Zaozhuang Lishi Renwuzhi◎枣庄历史人物志写道:“……治理国家的方法,主要是先得到有才德的人。御史的职务是丞相的辅佐,在九卿之上,不可不挑选。平陵的朱云,文武精通,忠诚正直,且有智慧谋略,可给俸禄六百石,试用他为御大夫,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汉元帝看后未拿定主意,就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皇上的话音刚落,太子少傅匡衡说道: “大臣是国家的辅佐之臣,圣明的君主必须慎重的选择。经传上说:(如果)小官轻视大官,卑贱的人要想得到掌重权的官位,国家就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老百姓就不安宁了。现在,嘉任守丞,却妄图得到朝廷大臣的职务,还要把一个平常的人推向高位,从而凌驾于九卿之上,这种做法不是以国家为重,也不是以社稷为重,自从尧用舜,到周文王用姜太公,都是先试用后封爵,又何况像朱云这样的人呢?朱云平时好与人逞勇斗强,多次犯法逃跑。今天守丞嘉却赞扬朱云,想推举他为御史大夫。我以为,守丞嘉是别有用心,千万不能让他这种想法得逞。”朱云任职之事遂罢。
  少府五鹿充宗出身尊贵,擅长 《梁丘易》,并受到元帝的宠爱。元帝也爱好《梁丘易》,想论证一下它与其他学派的异同,就让充宗与各派《易经》专家进行辩论。充宗地位显贵,能言善辩,诸儒生都没有能力和他抗衡。就连汉代《易》学四大派之一的《京氏易》的创始人京房都不例外。有人把此事告诉了朱云,他很不服气,决定参加辩论。
  在元帝的宫前,朱云和充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辩论开始,朱云就处在主动地位,时间不长,充宗招架不住,被朱云驳得体无完肤。后来,诸《易经》专家都扬眉吐气,高兴地说道:“五鹿头上长长的角,都被朱云折断了。”汉元帝见朱云果然有才,便任命他为博士。
  朱云凭着自己的才能,不久升为杜陵县令。
  元帝初元年(公元前48年),朱云的命运出现了波折。朱云听说有一个被判了刑的人是冤枉的。他经过调查,证明那人确是被冤枉的。性格粗放的朱云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私自就把那个人放走了。这件事被人举报,朱云因触犯了法律要被革职查办,不得不到处躲避。后来,恰逢天子大赦天下,朱云被免追究,并再次以正直被人举荐,又被任命为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县)县令。
  耿直犯上屡受打击丞相韦玄成有一个奴仆,既贪婪又残忍,平时仗着主人的权势干尽了坏事。有一次,他竟然无视国法,光天化日之下在槐里辖区杀死了一名无辜的百姓。受害者的家属来告状,槐里令朱云接案后立即派人拘捕罪犯。由于那名罪犯杀人后已经藏匿在韦玄成的丞相府内,而韦玄成身为当朝丞相,权高势大,无法直接到他的府内搜捕犯人。在这种情况,朱云只好派出几名精干人员进行秘密侦察,并作好了一系列部署,随时捕杀凶手,为民除害。
  两个多月过去了,韦玄成的那个仆人见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就认为没事了。正好这一天韦玄成外出,这个杀人犯就随车离开了丞相府。返回途中,被朱云带领的人马堵住了去路。
  朱云在韦玄成面前强行拿下了那位凶手,述说他的罪行,当场把他处死了。
  韦玄成自知理亏,而且随从又少,未敢妄动。但是这件事却把他气得三魂出窍,七魄生烟。
  韦玄成没有回丞相府,而是直奔皇宫,状告朱云。他说槐里令朱云带人拦截丞相车马,并杀死他的仆人,实在是犯上作乱。汉元帝大怒,令人把朱云找来,要砍下他的头。朱云不慌不忙地说:“皇上,请让我说句话再死好吗?”元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朱云严肃地说:“汉朝的江山,是因为您的德政和威望才有今天的中兴。而今丞相韦玄成纵容包庇奴仆杀人,我按照律例处死杀人罪犯,我有什么罪呢?如果皇上因为我杀了该杀的人而杀我,今后您将如何治理天下呢?”说着,朱云气愤起来,站起来大声地说:“臣不需别人来杀我,让我自己去死吧!”边说边撞向大殿的柱子。被人抓住的时候,朱云的头已经鲜血直流了。
  听到朱云的一席话,元帝也认为有理,就没再责备他,回头对韦玄成说:“你的奴仆罪有应得,槐里令也没有什么过错,这事就不再追究了。”从此以后,槐里县内那些平时不守法度的坏分子和危害百姓的官员都望而生畏,不敢乱动了。
  汉元帝在位时,宠奸任佞。在这些奸佞小人中,石显是最主要的一个。他依靠元帝的宠信,手握大权,残害忠臣义士。御史中丞陈咸气愤之极,冒着生命危险数次抨击石显的罪过。朱云对陈咸很是佩服,便与其相呼应。朱云和陈咸的正义之举,得罪了丞相韦玄成和中书令石显。韦、石二人随时都在伺机报复。
  一天,汉元帝上朝,群臣朝见皇上后,韦玄成上奏:“根据众人反映,朱云政务暴虐,表现不良,名声极坏,官不称职,应该罢免。”汉元帝虽然没有表态,但显然也是听进了心里。
  韦玄成说这话的时候,陈咸正在旁边。他见韦玄成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知道对朱云会有不利影响,下朝后便把这事告诉了朱云。朱云听了,既气愤又冤枉,便上书替自己申诉不平。两个人的举动,均被丞相韦玄成的密探发现。韦玄成上奏皇上说: “陈咸是在宫中值宿执法的大臣,但他循私泄露了不该外传的话,又为朱云修改奏章草稿,显然他们是在结党营私。”石显也向皇上控告陈咸,说他跟槐里令朱云关系密切,泄露朝里机密。元帝未加考虑,便派人缉拿朱云和陈咸入狱。
  折槛直谏忠贞报国不久,元帝去世,成帝即位。成帝即位后不久,又恢复了朱云的职务。朱云并没有因为自己三番五次直谏,得罪皇帝和重臣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而改变自己。恢复官职以后,为了朝廷社稷,为了百姓,朱云再次把生命安危置之度外,他上书求见汉成帝。成帝召见。皇上问朱云:“有何事要奏?”朱云满怀报国激情,说:“当今朝廷有不少大臣,上不能辅助君主,为国效力,下不能为老百姓办点有益的事,都是占着官位不干事白领俸禄的人。这些人为了保全官职,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为了朝廷的安危,臣恳请陛下赐给我尚方宝剑,先砍下一个奸邪之臣的脑袋,以儆他人!”成帝问:“你说的是谁?”朱云回答:“安昌侯张禹。”成帝不听则可,这一听气得五官都变了形,他指着朱云厉声道:“你这一小小的官员,竟敢在大庭之上诽镑朝廷大臣,并又辱骂帝师,罪死不赦! ”遂令御史将朱云拿下。
  朱云看值班御史要把自己带下殿去,他便紧紧抓住宫殿的槛杆不松手。御史们害怕皇上责备办事不力,就猛拽朱云。由于朱云双手的力量都用在了槛杆上,像是和槛杆长在了一起。御史们又一次用力,猛地一下子就把槛杆拽断了。
  离开了槛杆,朱云被御史们拉着向外走,他心有不甘,面对皇上大声叫道:“臣今天能够追随龙逄或比干,游于九泉之下,已心满意足了,却不知朝廷杀我会落个什么名声,更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毁于何时! ”言罢,再不挣扎,随御史走下了宫殿。
  这时,一旁的左将军辛庆忌急忙摘下官帽,解下印信绶带,跪在地上叩头,请求道:“陛下息怒,朱云这人一向以性格狂直闻名于世,如果他说得对,就不该杀他;假如他说错了,也应该宽容他。他确实是位忠臣,我敢以性命担保,请求陛下饶恕他这一次。”辛庆忌是国家的一员虎将,当时在匈奴、西域和其他各国的影响很大,威望很高。眼下,他冒死为朱云辩护,请汉成帝免其死罪。成帝不愿把事情闹大,怒气渐渐平息,答应了辛庆忌的请求,赦免了朱云的死罪,辛庆忌才停止了叩头。
  事后,有人提出修复被朱云拉断的那段宫殿槛杆时,成帝心有感触地说:“不要换,把断裂的地方修补一下,保其原貌就行了。今后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来表彰直言劝谏的臣子。”后来,朱云的后裔念其折槛事迹,让后世永不忘记,便起了堂号,叫做“折槛堂”。
  后人曾把朱云和海瑞、孙安并称为古代“三大直谏之臣”。历史上很多名人为朱云唱出了不朽的颂歌。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作了《折槛行》,他唱道:“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紫金朱氏源流志》中转载了元人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云:“谏坦屡赏朱云节,宣室重陈贾谊辞。”其谱还载诗曰:“云公朝中奏接臣,忠心折槛感天神;名垂史册千秋在,诵读谱书似面真。”古人张复作赞曰:“豪杰之才,忠直之士,谏逆鱗,折槛誓死,朝廷徵荣,名标青史,万古馨香,渐彼朱紫。”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朱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