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汲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21
颗粒名称: [西汉]汲黯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347-355
摘要: 汲黯(?——公元前112年),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今山东省参庄市峄城区东)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汲黯

内容

汲黯(?——公元前112年),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今山东省参庄市峄城区东)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忠心国是择善而为汲黯承袭父亲的官位,在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他为人做事严肃认真而使人畏惧。景帝驾崩,太子即位,汲黯便被求才若渴的汉武帝召入宫中做了谒者。
  武帝临朝,百废待兴,更有南方的东越人多年来互相攻打,战事不断,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武帝便派汲黯去观察。汲黯接了令,却没有到达武帝让他去的东越,只是到了吴郡就回来了。家人听说他没有按武帝的要求到达东越便回来了,都替他担忧。汲黯也不害怕,稍事休息后就上朝复命去了。
  见了武帝,汲黯如实报告。武帝听了,自然大不高兴,但是还没容他开口说话,便听汲黯继续说道:“我虽然只到了吴郡,但是也已经了解清楚,越人互相争斗本是他们的风俗,与朝廷要解决的许多大问题相比,微不足道。臣以为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武帝心里有气,朝臣竟敢违背圣命,不贬官职也该严加训斥。但想想汲黯说得也在理,更何况武帝知道汲黯率直的性格,东越的问题,要是换了别人,恐怕也只能是眼前这样的结果,只要还没有直接危及朝廷,先放它一放倒也无妨。
  不久,黄河以北地区起了火灾,大火烧及千余家。于是武帝又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
  汲黯得令,带了仆人直奔火灾地区而去。一路上,汲黯看到黄河岸边的人民因为连年受到洪水泛滥或者干旱缺水的侵害,地里颗粒无收,再加上火灾,百姓居无定所,满目之人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看到如此情景,汲黯阵阵心痛,便自做主张以武帝使臣的名义,让当地官府打开仓库,向灾民分发赈济粮。
  汲黯随后视察了火灾地区,做了大量的安抚工作。
  汲黯还没回来,他的做法早有人报到了宫里。武帝知道汲黯是个自有主张的人,就等着听他回来报告。
  汲黯知道自己的行为按朝廷律法是欺君犯上之罪,但是他的内心里却一点也不紧张。见了武帝,汲黯说:“按照皇上的命令,我察看了灾区。起因是有一家的人不小心弄着了火,连带起邻居,后来救火不及时,就连带烧了很多人家。臣以为,火灾毕竟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以后老百姓多注意一下,就不再是什么值得担忧的事情。但是,当臣一路沿着黄河走去,看到黄河岸边有那么多人家因为连年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家徒四壁,甚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看到这样的情景,臣实在是为百姓难过,替皇上优虑。情急之下,臣以职务之便,拿着皇上的令牌分发了河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想,皇上看到黄河边的那么多百姓受苦受难,也一定会为百姓难过的。臣当然知道自己没有经过皇上同意便用了令牌,罪不该赦。臣知罪,请皇上治我的罪过。”武帝听他说得在理,但他毕竟屡次擅政,不给点处罚说不过去,就下令把他由朝官改任荥阳县令。汲黯不愿意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
  不畏权贵刚直不阿汲黯辞官回到家乡不久,武帝的诏书就来了。原来,武帝喜欢他直爽、有胆识,是个人才。听说他抱病回家,知道他是嫌县令官小,武帝也没生气,还决定把他召回到朝廷做中大夫。汲黯接了圣旨,在家住了几天,就回了京师。
  一次,武帝召集群臣,说:“我想效法尧舜,施行德政,大家怎么看?”其他大臣当然不敢说什么。汲黯从群臣中站出来,认真地说:“皇上,恕臣直言,我看皇上在做许多事情的时候表现的多欲而少德,这是由您的思想支配的。所以,我以为,您没有办法仿效尧舜。要不,陛下就必须先修养出德仁之心,然后再说效法尧舜,施行德政。”武帝听了他的尖锐批评,怒火中烧,右手已经按在了佩剑之上。但他忍了又忍,脸色铁青,起身拂袖而去。众多朝臣都为汲黯担心,纷纷劝他自爱保身。汲黯慨然说:“陛下设公卿大臣,难道是专门用来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把皇帝陷于不义之地。”众人知道汲黯的性格,知道劝不了他,一个个起身离去。
  汲黯走出朝门,正好碰上当朝丞相、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蚣。汲黯看到那些走在前面的朝臣经过田蚣身边的时候,个个倍加小心,揖拜使礼。而那田蚣却抬着脸,眯着眼,对谁都爱搭不理。汲黯看不惯,就决定给他一次难堪。汲黯走过田蚣面前时,不但不拜,反而重重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那田蚣其实也早已看到了汲黯,本想等他过来训他几句,没想到他竟这样傲慢无礼,直气得田蚧浑身哆嗦。可是田蚣又没有办法,他曾经听说过汲黯傲慢对待大将军卫青的故事。大将军卫青,皇后的哥哥,战功卓著的武臣,当朝上上下下都敬畏着他。汲黯每次见了他,却只简单地一揖,从来不拜。卫青是个连皇上见了都要礼让三分的大功臣,见汲黯对自己如此无礼,就很生气。有好心的人对汲黯说: “卫青大将军是本朝天子之下最尊贵的人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对他尊敬点呢?”汲黯笑笑,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大将军是尊贵的人,他的身边多一些我这样不拘小节的人,更能表明他降贵礼贤,这反而会使他的名声更加提高。”汲黯的话被人传到卫青的耳朵里,性格耿直的大将军对汲黯不仅不再生气,反而另眼相看了。连皇上和大将军都让着汲黯,丞相田盼再有气,也只能咽到肚子里去T〇知人善任无为而治汲黯骨子里还是一介书生。他刚直不阿、不断犯上,很难长期留在皇上身边,不久就被武帝放到东海任职太守。
  在朝廷,汲黯面前大多是比他官大的人,他看不惯谁还直接发脾气。到了地方,他眼前的人都是他的属下,他却很少发脾气了。汲黯身体不好,常常生病卧床。但是东海郡的大小事务并没有因为他卧病而有半点差迟。原来,汲黯根据身边人的脾气品性,分别委以重任,放手让他们抓职内的事务,有了特殊大事,他们才到汲黯床前报告。手下的人得到充分的信任,干事的热情被调动起来,陈年积案一件件都被解决了,蒙屈的人脸上现出久违的笑脸;百姓的沉重赋税减轻了,乡间叫好声一片。汲黯在东海的政声很快传到皇上耳朵里,这时候已经是公元前119年,恰逢淮阳一带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已经危及到朝廷对那里的统治。武帝认为汲黯曾在淮阳一带治过水,放过粮,淮阳人民拥戴他,就又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
  汲黯到淮阳后,仍然实行“无为而治”,对身边的职员一个个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信任和足够的权利,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二十多起积案。汲黯常做的,就是微服出访、体察民情。
  汲黯上任的第二年春天,淮阳城南关的水井里发现一具无头男尸。衙役们到现场验尸后,一时无法确认死者身份,回来把情况报告给汲黯。汲黯听了,略一沉思,对衙役说:“你们就到发现死尸的地方宣布,有谁认出死者,赏银三十两。”衙役们得令去了,召集了百姓,宣布了汲黯的悬赏令。话音刚落,有一个叫冯天华的人站出来说:“我知道死者叫郑春生。我从小与郑春生一起长大,知道他右腿上有一颗红痣。刚才验尸时,我看到了死者右腿上的红痣。”衙役们找来了死者的妻子江凤荣和账房先生严光林,和冯天华一起带到了府衙。汲黯抱病起床,来到大堂,看到江凤荣和账房先生严光林二人抚着尸体哭而无泪,心中顿生疑团。他就对衙役们说:“认尸赏银立即兑现!如果有人能找到死者的人头,本太守重赏纹银三百两!”冯天华拿着三十两赏银高兴地走了。死者的妻子江凤荣和账房先生严光林紧跟着也走了。衙役们扶汲黯重新回到病床上。衙役们正要离开,汲黯叫住了他们,说:“如果一会有人来报案,就抓起来严加审问。”衙役们一时不明白,汲黯进一步说:“如果报案的人是死者的家人,就抓起来好了。”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好像有点明白了。
  不久,果然有人来报案,说是知道死者人头的下落。衙役们一问,来人是死者的表弟。衙役们想着汲黯的话,就把这个死者的表弟留下。经过审讯,死者表弟供出了真情:江、严二人勾搭成奸,共同谋害西汉•铜镜了郑春生,将郑的尸体抛入水井中,人头埋在麦地里。再一审,那人承认由于财迷心窍,自己也是同谋,本想再领一笔赏银,没曾想官衙还能怀疑到自己。
  衙役们把结果报告给汲黯,汲黯听了结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案情大白后,汲黯处决了杀人凶手,为死者伸了冤,并帮助村民们重新深挖了水井,使之变成一眼水量充足的甜水井。站在井边,汲黯对衙役们说:“什么时候,人心都像这清纯的井水,不贪婪,无恶欲,人人向善,就好了!”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汲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