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冯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14
颗粒名称: [东周]冯援
分类号: K825
页数: 11
页码: 233-243
摘要: 冯谖,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战国时孟尝君著名门客。史传有“弹铗而歌”、“冯谖买义”、“狡兔三窟”等著名故事。弹铗而歌战国后期是一个诸侯争雄的时代,华夏大地弥漫在战争的血雨腥风当中。战乱的创伤,民不聊生,冯谖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齐国。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冯援

内容

冯谖,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战国时孟尝君著名门客。史传有“弹铗而歌”、“冯谖买义”、“狡兔三窟”等著名故事。弹铗而歌战国后期是一个诸侯争雄的时代,华夏大地弥漫在战争的血雨腥风当中。战乱的创伤,民不聊生,冯谖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齐国。冯谖虽然自幼聪明好学,满腹经纶,但怎奈家境贫寒,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便托人请求孟尝君,表示愿意在他的门下寄居为食客。食客分为三等:上客享受的待遇最好,不但膳食有鱼有肉,而且出门还有车马代步,称为“代舍”;中客居所一般,吃饭也有鱼肉,只是外出缺少车马可乘,称为“幸舍”;下客住处最差,虽然也饿不着肚子,但饭菜粗劣,出入皆听其自便,称为“传舍”。
  冯谖虽然相貌魁梧,但饥饿的折磨已使他变得身材修长、面黄肌瘦,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脚上系着一双草鞋,腰挂一把没套的光杆长剑。
  孟尝君把冯谖迎接到屋里,说:“先生此来,有什么指教?”冯谖坦率地回答:“没有。只是在下听说相国好客养士,所以,我才以贫陋之身相投。”“先生有什么嗜好吗? ”孟尝君接着问。
  “没有。”“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也没有。”冯谖老实地回答。
  孟尝君听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的请求,说:“好吧,那你就留下来吧。”说着,孟尝君就离去了。
  管家从头到尾听到了孟尝君和冯谖的对话,听冯谖称自己是一个既无爱好又无能耐的人,就安排冯谖住在“传舍”,和下等客人一起,三餐仅供粗陋的饭菜。
  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住了不久,终于知道了孟尝君对他的待遇,一种不平衡的感觉油然而生,对孟尝君好客养士的君子美名开始怀疑。
  一天,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佩剑,感慨地哼唱起来: “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吃饭连鱼都没有!”传舍长就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说:“这个新来的冯谖怪有意思的,既无才能,又穷得只剩下一把剑,而且连剑套都没有,还用草绳把剑系在腰里。这般地步,居然还埋怨没有鱼吃!”孟尝君若有所思,大手一挥,说:“给他鱼吃,比照‘幸舍’里中等食客的待遇!”在“幸舍”里住了四五天,冯谖又故技重演,弹着他的剑,唱道: “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连车子都坐不上!”同舍的宾客都取笑他,幸舍长又把这件事报告给孟尝君。
  孟尝君笑了笑,东周•陶豆说:“此人大概想做我的上宾,听他的谈话还算谦虚,大概是一个深藏未露的人,就依了他吧。”于是,冯谖又迁入了“代舍”。代舍长给他配备了车马,享受上等宾客的待遇。
  一种成功感与出头感着实让冯谖感到欣然,冯谖高高兴兴地乘坐着他的马车,高举着他的佩剑,去拜访他昔日的朋友们,十分愉悦地述说孟尝君如何对他尊重。
  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在这里做客,可怜家中没人照顾!”同舍的宾客们听了冯谖的高歌,都感到这个人贪心不足,很厌恶他。
  孟尝君知道这个情形后,主动登门询问冯谖:“冯先生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冯谖回答说:“多谢相国对谖的关照,在下家有老母在堂。” 孟尝君立即吩咐下人,给他老娘送衣I物品,长期供给冯母。
  自此之后,冯谖心满意足地住在孟尝君门下,再不弹剑说唱了。
  焚券买义过了一年多,管家向孟尝君报告,所存钱粮,仅能再维持一个月的开销。
  孟尝君门客发布了一个文告,说:“谁长于理财,能代我到薛邑收回债息?”冯谖报名说:“我愿前往。”孟尝君已忘记了对冯谖的印象,轻声问左右:“这个人是谁呀?”左右的人回答说;“他就是唱‘长剑啊,我们还是回去吧’ 的那个冯谖。”孟尝君这才恍然记起,笑着说:“冯先生果真有才能啊! ”并向他道歉说:“我被一些事务缠身,沉陷在国家事务中。幸蒙先生不加怪罪,请替我到薛邑去收债吗?“我愿意! ”冯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
  孟尝君很高兴,马上安排车辆,整理行装,装载着契约,送冯谖去薛邑收债。
  冯谖向孟尝君辞行,特别请示说:“债收齐后,给您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吗?”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少什么,就买些什么吧。”于是,冯谖驱车到了薛邑。当地借贷的居民不下万户,听说孟尝君收利息的使者到了,有些人便自动前来偿付息钱,结果得息十万余钱,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
  冯谖便用所得息钱买办酒席,召集能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赴宴,同时验对债券。
  欠债的百姓,听说使者有酒席招待,第二天无不如约而来。
  债户到齐后,冯谖一边劝大家饮酒吃菜饭,一边观察债户贫富情况,并一一记在心里。
  饭后,冯谖让众债户拿出债券开始核对,凡有能力偿还息钱的,当场订立还期,无力偿还的,收回债券,当众放火烧毁。
  冯谖大声说:“众乡亲,我这样做,是在执行孟尝君的指令。”冯谖赶回临淄,就去拜见孟尝君。
  孟尝君感到奇怪,问道:“先生回来这么快,债款都收齐了吗?”“收齐了。”冯谖回答说。
  孟尝君又问道:“你给我买了些什么东西带回来了?”冯谖说:“我临走时您说‘看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就买些来吧’。我私下考虑,您家里多的是珍宝、犬马、美妾,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要说您家里缺少的只是一个‘义’,因此,我给您买回来了。”孟尝君说:“买义,是怎么回事?”冯谖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说:“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再说你收了债后,就买了很多的肉和酒,还烧掉了许多借据,这是怎么回事?”冯谖答道:“不多备肉、酒,就不能让大家聚集在一起,也就没法了解哪些人是有钱的,哪些人是贫穷的。有钱的人,可以当场约定还债的期限;而贫穷的人,虽然等着他、跟他讨债十年,也不可能要到,利息越来越多,把他们逼急了就逃走。如果他们贫困到无法还债,对上则说您贪财好利而不爱士民,对下则有背弃百姓和长者的罪名。这样,对您的声誉极为不利。因此,我反复考虑,烧掉本来无用的借据,主动放弃不可能收回的空账,让薛地百姓亲近您,显扬您的好名声,这有什么不对的呢?”一席人情入理的解释,孟尝君顿开茅塞,双手握住冯谖的手:“先生做得好桂,田文错了。”为君掘窟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派人到齐国散播流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很快就要当齐王了。齐湣王听信了这些蜚语,认为孟尝君有篡位野心,决意罢黜孟尝君的相国职位。一天,齐湣王对孟尝君说:“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作自己的臣! ”孟尝君只好辞去相位前往自己的封地薛邑。
  这时寄居在孟尝君门下的那些食客,犹如树倒猢狲散,纷纷离孟尝君另寻生路而去,惟有冯谖不肯离走,主动为孟尝君驱马驾车前往薛邑。
  薛邑的百姓,一听说孟尝君被罢相国回薛邑来了,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一到,他们争献酒食,问候起居,热情淳朴。孟尝君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孟尝君此时终于明白了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这就是先生以前替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到了!”孟尝君回到薛邑后,冯谖说:“狡猾的兔子,为了逃脱一死尚有三窟。现在您只有薛邑一处栖身,尚不能高枕无优。请允许我再为您安排两处容身的地方!”“一切听从先生的安排!”孟尝君听后毫不迟疑地说。
  孟尝君给冯谖备了五十辆马车,五百两黄金,供他作活动费用。冯谖临行之前提示孟尝君说:“如果有别国使者来聘你为相,千万不可答应。”冯谖在孟尝君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后,便离开薛邑,去梁国游说。
  到了梁国,冯谖对梁惠王说:“齐国之所以能称雄于天下,都是孟尝君辅佐的功劳。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放逐薛邑去了,孟尝君必然对齐王不满。我纵观天下,孟尝君的治国谋略和才能是世人皆知的,诸侯谁能迎聘到他,谁定能富国强兵!” 梁惠王听后大喜,把原来的相国调任为上将军,空出相位,然后派遣使者带了黄金千两,车辆百乘,去薛邑聘请孟尝君。
  此时,冯谖已先于使者返回了薛邑,告诫孟尝君说:“梁惠王拿出千斤黄金,是隆重的聘礼,出动百辆车子,是显赫的使节。齐国大概听说这件事了。请您按既定的谋划去行事。”果然,梁国的使者往返薛邑多次请孟尝君去梁为相,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
  冯谖紧接着又西入咸阳,求见昭襄王说:“读书人到秦国来的,都想使秦国强盛,而齐国衰弱;到齐国去的,则想使齐国强盛,而秦国衰弱;秦国与齐国势不两立,雄者即能得天下!”秦王听冯谖的话颇有道理,于是又问:“先生有什么良策,能使秦国为雄而不为雌吗?”“大王知道齐国罢黜孟尝君相位的事吗? ”冯谖反问秦王。“这件事寡人听说了。”秦王答道。
  冯谖笑了笑说:“大王可知梁国已派使者求聘孟尝君,孟尝君还没答应的事吗?”秦王疑惑地说:“这个,我倒也听到些传说,但尚未证实。” 冯谖接着说:“齐国之所以能举足轻重于天下,是因为有贤能的相国孟尝君。如今齐王误信谗言,收回他的相印,将功为罪,孟尝君对齐王的怨恨很深;大王如果乘他怀恨之时,聘为秦国所用,则齐国的机密,尽为秦国所悉,这样秦国便可雄视天下也!大王宜速派使臣,备重金秘密前往薛邑迎聘孟尝君。机不可失,万一孟尝君被梁国所聘;或者万一齐王悔悟,复聘他为相,就来不及了!”秦国的相国霍里疾刚刚病故,秦王正欲找一位贤能的人才接替,听了冯谖的建议,心中大喜,立即备齐车马重礼以及丞相的仪从,准备去迎聘孟尝君。
  冯谖说:“既然如此,请大王容谖先往薛邑回禀孟尝君,让他速作迎聘准备。”冯谖离开秦国并未回薛邑,却星夜疾驰直奔齐国都城临淄。
  冯谖拜见齐王说:“齐秦两国互为雄雌,能得人者即为雄,这一点大王一定清楚。臣听传闻,秦王很庆幸您罢免孟尝君相国的事,而且秘密派遣了特使,车马十乘,黄金百镒,去薛邑迎聘孟尝君去做秦国的丞相。如果真是如此,秦国必然如虎添翼,雄霸天下,将严重威胁到我们齐国的利益。”齐王听后,虽半信半疑,但也不敢怠慢,忙派人分头到边境及薛邑打探虚实,去人果然发现秦国的车辆纷纷,直奔薛邑;而梁国迎聘孟尝君的使者,已经往返了三次。
  齐王闻报,十分震惊。遂以求教的口吻问冯谖:“以你之见,我将如何是好?”冯谖说:“趁孟尝君主意未定,宜尽快恢复孟尝君相位,再增加封邑,他定会欣然受命的。”齐王急忙派遣太傅,带了黄金千斤及车马宝剑,还有一封道歉的专函,带领仪仗队隆重地去薛邑迎接孟尝君,复其相位。专函说:“都是寡人的不是,受了小人的谗惑,得罪了相国。寡人虽不值得你辅佐,但望你能顾念先王的宗庙,仍旧回到寡人的身边为相,统驭万民,另加封千户。”于是,孟尝君恢复了相位,还增加了封邑。以前散去的那些食客听到消息,又陆续地回来了。
  孟尝君心想这些人真是势利眼,对冯谖说:“我孟尝君好客养士,从不敢失礼,不料一旦罢官,众客却纷纷弃我而去;如今有幸依靠先生相助,我才得复相位。对那些再见我的人,我一定唾其脸面而羞之。”冯谖听了忙跪地参拜。
  孟尝君不解地问:“先生是为门客道歉求情吗?”冯谖说:“谖不是为了门客道歉,是认为您的话有所不当。荣辱盛衰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都有其必然的归宿,富者多交,贫者少朋。您一定看到赶集上市的人吧?早晨赶集的人潮侧肩拥挤,争相而人;日落之后,人们就是经过集市也只是甩着膀子走过去。他们不是爱好清晨厌恶傍晚,而是因为在傍晚时分希望得到的东西已经没有了。您失去相位,宾客自然都离去了,您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白白地断绝宾客的门路。希望您还像以前那样对待宾客。”“先生见解高啊,文知错了。”孟尝君再次拜谢冯谖。
  之后,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的相国,没有遭到一点点灾祸,全仗冯谖的足智多谋。
  冯谖告诫孟尝君说:“希望您向齐王求得祭扫先王的礼器,在薛邑建立宗庙! ”孟尝君于是把请求在薛邑建立宗庙的事,让太傅转告齐王。齐王应允了孟尝君的请求。宗庙建成后,冯谖回去向孟尝君报告说:“您的三窟已经营就,您可以暂且高枕而卧,过快乐的日子了。”有孟尝君客待冯谖,才有冯谖救孟尝君。冯谖救孟尝君的故事传播很广,《史记》、《战国策》都有详细记载。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