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墨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110
颗粒名称: [东周]墨子
分类号: K825
页数: 23
页码: 161-183
摘要: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附属国小邾国(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人。 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少年奇才春秋末年,鲁国附属国小邾国内一个墨氏的木工世家喜添贵子。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墨子

内容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附属国小邾国(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人。
  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少年奇才春秋末年,鲁国附属国小邾国内一个墨氏的木工世家喜添贵子。据孩子的母亲讲,孩子出生前,梦见一只凤凰飞入屋内,刺得连眼都睁不开,父亲因此取名为翟。这孩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与儒道并称的三大思想流派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墨翟。
  少年墨子非常聪明。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墨子的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艺。
  十来岁的墨子就能单独做木工活,名气甚至比父亲都大。父亲捋着胡须不住地点头,说:“别人都说我儿木工可与当今世上最好的木匠鲁班媲美,看来名不虚传。”墨子说:“刚才看到一只鹰在空中翱翔。”父亲说:“听说鲁班做了一只会飞的木鸟?”墨子琢磨了一日,果然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做了一个样子像鹰的东西,然后用一根长长的线系住,抛起来之后这个东西便慢慢地飞向了天空。墨子和他的父亲髙兴地看着这个鹰越飞越高。这就是墨子发明的飞鹰。
  没过几日,墨子外出为人做木工活,路过一条河,看见一条木板在水上面漂浮,他蹲了下来,他用东西把木板弄到自己的眼前,然后在上面放上一些东西,又将木板推到河里,而木板漂浮游动却安然无恙。他忽然想:“如果这个木板做大了,那不是可以装一些东西吗? ”于是,墨子回到家里,就用许多木板连接起来做了一个很大的东西,四周还用木板围了一个高度,然后放进了水里,墨子在上面装了很多东西,还让人上去划动,于是舟就做成了。墨子发明了这个舟,逐渐地被人们利用,成为了水上的交通工具。
  墨子的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他想既然能做水里走的,那也可以做一个路上跑的,于是他又动开了脑筋,做了一辆带轮子的木车。车子推动后,便在路上行走起来,于是墨子发明的车子,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使用。
  下坡时,车子快得没有办法控制,非常危险。他想,如果在车轮的地方固定一个东西,在想停下来的时候就通过这个东西来控制,控制这个车轮使其不转动就行了。于是做出了车辖——即车闸。这个闸也迅速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到越来越多的木车上。
  这天上午,墨子正在自己院落里改进车子,忽然一帮鲁国的大夫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看着墨子说:“听说我们鲁国出了个能工巧匠,善于发明创造,我们几个特地前来拜访。” 这时,另外一个人便用双手推动眼前的车子,车子转动着向前走去。这个人好奇地说:“请问墨子先生,如何想到让这个车子走动起来的呢?墨子说:“这位先生问得好。”墨子说着伸开双手,做了一个动作,说道:“如果我们用双手去拿去推动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便会改变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用了力。所以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的原因。”众人都点头:“墨子先生说得很在理。”有个人反复地看着车子,说道:“墨子现在想到用轮子转动,让车子前行,为什么不是用手直接推动呢?”墨子笑了,说:“大家都见过我们用来称东西的秤,称这个东西就是用了力的方式来知道物体的重量的,但是我们称特别重的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固定在一个高的地方,然后就可以称出东西的重量。我想到如果力不直接作用在我的手上也可以完成我们的目的,那么其它的东西不也是一样吗?”“墨子善于动脑筋啊。这个秤很有意思。前些时候去鲁国建造宫殿的工地,听说是墨子用一根木棍撬动石头,运走了那些石料才让工程的速度加快了,国君非常高兴,那时候墨子是不是也用了这个秤的道理?”墨子哈哈地笑了 : “先生说得不错。我是从秤想到的这个道理,力变化成各种形状,就可以用到许多生活的实际当中。” 众人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
  这次谈话让墨子又悟到许多东西,他利用秤的原理研制了梧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光是直线传播,小孔可以成像。一天上午,墨子做完活回到屋内,坐在床上准备躺下休息,他感到有一束亮光照到自己的脸上,躺下后发现那光在身后的墙上留下一个影子。原来是通风小孔里一个小小的瓦罐通过光照射在墙上留下了影子。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了瓦罐的跟前,看了看瓦罐又看了看瓦罐在墙上的影子。他好奇地发现瓦罐的影子是倒立的。于是墨子又拿别的东西做了一些实验,发现所有物体的影子都是倒立的。
  这个发现让墨子非常兴奋。次日,他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然后朝正在院子里的父亲喊:“父亲,您过来一趟。” 父亲放下手里正做的活,走了过来。墨子把父亲拉到墙的外面,站在小孔的前面,然后对父亲说:“您别动,我到屋内的墙上去看看。”墨子说完快步跑进了屋内,不一会满面笑容地又跑了出来,然后自己站在小孔前,让父亲进屋,并说:“父亲,您看看墙上的影子是不是倒立的?”屋内传来了父亲的声音:“嗯,是倒过来的。孩子,为什么人的影子是倒过来的?”父亲来到墨子的面前,墨子说:“光从上向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父亲说:“你怎么知道光是直接照射下来的?”墨子说:“我发现,物影的倒立,是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有交点,就是隔屏上的小孔。光体和照到的墙壁距离交点的长短,是倒影的大小的原因。成倒影主要是隔屏上的孔要极小极小。这已说明小孔能够成像,大了就不行了。物影生成、小孔能够成像、而且一瞬间鸟影不动,都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墨子继续说:“天下所有的事,都不可没有依据和道理,父亲知道不同的工匠各有技巧,但都要按照共同的标准法则,制方要用矩尺,制圆要用圆规,取直要绷紧墨线,取平要用水平仪,这四种标准,是各类工匠所要遵从的法则。”墨子是我国最著名的发明家之一。
  学儒非儒由于孔子的缘故,小邾城所在的鲁国的文化非常发达,尤其是儒学,更为人们所知。墨子幼年就被送入私学,“学儒子之业,受孔子之述”,所以,墨子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鲁国国君历来崇尚周礼,周王曾派礼官史角去鲁国传授周礼。后来,墨子从师于史角的后代。墨子勤奋好学,开始主要习六艺。他自称曾遍读百国春秋,在平时的谈话中,他经常引经据典。墨子在学习儒学的时候,渐渐地发现了儒家的缺点,于是由尊儒学儒进而反儒、非儒。《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术,以为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孔子推崇周公,而墨子则崇尚夏政。一天,墨子与儒家信徒公孟子辩论。墨子对公孟子说:“您主张效法周礼而不主张效法夏朝的礼法,您所推崇的古法不是真正的古法。”为了批驳儒家,墨子提出了一个比周公更加古老的先人——夏禹,以此来确立自己主张的正统性。
  墨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不满足于单纯地学习前人的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刻意创新,努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墨子出身于劳动人民,对于奴隶主贵族穷奢极欲的糜烂生活十分反感,他提出“节用葬”的主张并身体力行,规劝统治者 “节检则倡,淫逸则亡”。针对统治者用人只看出身不看能力,提出“尚贤”用人主张。针对掠夺战争,他提出“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反对战争。
  从尚贤到非攻,反映了墨子基本的社会政治主张。尚贤是主张任用有才能、有道德的人,尚同是要求把贤人政治推广到全国,节用是节约开支,节葬是要求丧事从简,非乐是反对统治者兴乐害民,非命是主张力行其事,不相信命定论,兼爱是试图实行人人互助友爱的理想,非攻则是反对大国侵略小国。
  然而,墨子在非儒、反儒的同时,并没有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的成就。有一次,墨子跟儒家的信徒程子辩论,程子质问墨子说:“你既然反对儒家,为什么经常引用孔子的话呢?”墨子不慌不忙地答道:“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东周1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在墨子看来孔子的话中也有不能驳倒的真理成分,就像鸟遇热飞向高空, 鱼遇旱就潜入水底一样,这样的规律,就是夏禹、商汤也不能改变。墨子在学术创新的过程中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正如他所说的:“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所谓“述之”即继承传统,“作之”即锐意创新之意。
  墨子之所以能够完成由尊儒、学儒到非儒、反儒的转变,是他出身于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经过困苦的学习和丰实的实践, 墨子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严肃的教育家、卓越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游说讲学墨子和孔子一样,率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宋、齐、卫、楚、鲁、魏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且付诸行动。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二十五岁的墨子和徒弟一起南游讲学,墨子说:“我们这次去卫国,你们给我把书都带上。” 徒弟们在马车上装了一些书,墨子看看说:“太少了,要多装一些。”弟子旋唐子有些不悦地说:“先生装载这么多书,路途太劳累了,再说装这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墨子说:“过去周公每天早上要读一百篇书,晚上还要接见七十个读书人,所以他知识渊博,政绩显著。我上没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下没有耕种土地的任务,怎么敢不读书呢? ”旋唐子不再言语。
  墨子和徒弟们奔走于楚国、越国、宋国等列国之间,一边讲学、宣传他们的主张,同时一有空闲墨子就和弟子们探讨问题。
  周考王二年(公元前439年),三十岁的墨子来到楚国,他们拜见了楚国的国君,墨子将自己的书赠送给了楚惠王,然后又让人召集楚国的大夫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讲到人们若要实行兼爱,除了宗教的制裁,还需要政治的制裁。
  一个楚国的大夫问道:“为什么人们竟然自愿选择要有这样的绝对权威来统治他们呢?”墨子说:“人们接受这样的权威,并不是由于他们选中了它,而是由于他们无可选择。在建立有组织的国家之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但是人们都各自有自己的想法,无人统领,后来必然天下大乱,所以天下要有才能的人立为天子。国君一开始也就是天下人设立的,是为了把他们从混乱拯救出来。”楚国大夫说:“照墨子的这个说法,国家和国君又都是通过天帝的意志设立的了?”墨子说:“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义存在,若别的义存在,人们很快就会返回到自然状态,天下就会大乱,一无所有。现在天下到处打仗,一片混乱,就是因为不义的存在……”墨子在楚国讲了一些时日,又来到了宋国。
  这年深秋的一天上午,墨子和弟子们在宋国的一个街市中心讲完他们的仁义主张,穿过大街,正准备找个地方休息,天色忽然阴暗下来,接着就下起了小雨。墨子对徒弟们说:“前面不远就到客栈了,我们往前赶吧。”雨水淋湿了衣服,墨子打了几个喷嚏,觉得浑身有些发冷,到了客栈之后,墨子染上了风寒,便卧病在床。晚上,墨子忽然听说弟子跌鼻来看他,便叫人传了进来。跌鼻走进来,本来想问一些问题,看见墨子躺在床上,面色有些灰暗,十分纳闷地说:“先生平时告诉我们鬼神无所不知,行善事的人得好报,行恶事的人受惩罚。先生是天下有名的圣人,怎么也会得病呢?这是您的话不对,还是由于鬼神不知道?”墨子说:“不能得出这个结论。人得病原因很多,怎能和鬼神联系在一起呢?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有的人因为寒暑,还有的人因为劳苦。鬼神惩罚了病,而不是因为其它原因。”墨子在宋国讲完了学,重新回到了鲁国。在到处奔走列国的几年间,宣传行义,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可是收效甚微。他深深感到单靠自己和几个徒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说:“现在要改变一些方法,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里来……”弟子旋唐子说:“先生莫非要组织更多的人为义献身?” 墨子点点头:“我现在三十岁了,我的主张仍然没有广泛地宣传出去,很多人怀疑我们。现在我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要创建一个平民学校,培养更多的人,让他们学成后广泛宣传我们的墨学主张。”旋唐子说:“先生的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刚才我听说,我们鲁国南部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利陶,夏天耕作,但他自比尧舜。听说他很有学问,也很有见识。”墨子兴奋地说道:“我要去见见这个人。”于是墨子带着旋唐子来到了吴虑所在的村子。墨子在村人的指点下走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院落,他看到一个男人正在院落里劈柴。于是走向前来,施了一礼,说道:“这位可是吴虑?我吴虑说:“你就是那个到处宣传4为义’主张的墨翟?”墨子点点头。吴虑放下手里的斧头,说:“我知道‘义’贵在切实可行,你何必到处宣传呢? ”墨子笑笑说:“你亲自陶稼,分之于民,获利太小,我宣传义,可以救天下获利巨大。怎能不去宣传呢?”吴虑说:“你说的果真是事实吗?”墨子说:“我有很多弟子,他们都在宣传我的主张。现在我还要办一所平民学校,让更多的人进行宣传,你说我的获利会不会是巨大的呢?”吴虑点点头。墨子说:“那你是不是愿意到这个平民学校里来,获取更大的利呢?”吴虑说:“那好吧,墨子,我随你去。”秋天的九月,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墨子站在院内看着涌进院内的人,洋溢着浓浓的热情,他不停地招呼徒弟为前来报名的人登记,并不时回答着那些人的问题。而在通往院子的小路上,不断有人朝这走来,还有人在外面高声喊着:“墨子开办学校了,大家都快来报名学习喽!”这样墨子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他要培养大批人才,让自己的学说成为“言盈天下”的显学。
  墨子自己讲,也让弟子们讲。但是他知道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才能成功。于是,他组建了有纲领、有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墨家团体。其纲领是实现义,其领袖为巨子。墨子要求成员身穿粗布衣,脚登木屐子,以苦为乐;不仅要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多数成员还要接受军事训练,并随时准备打仗,为义献身。这就组成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墨子的学校红红火火地开办起来,武装团体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一切都纳入了正常的轨道。
  几个月之后,已是百花盛开的春天,墨子踌躇满志,他决定带领弟子再到各国游说。这天墨子让弟子召集一些人,准备好上路所带的东西。
  墨子的弟子魏越和几个人打理好一切,然后看着墨子说: “先生见到各国之君说什么呢? ”墨子答道:“每到一国必须选择那些急需的事先讲。国家混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穷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好声乐沉迷于酒色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抢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带领徒弟四处奔走,上说诸侯,下教民众,见到众人就说给他们听。晚上睡的席子可以不保暖,但都坚守信念,以自苦为乐,以吃苦为高尚,往北游齐,往西游说卫国、郑国,往南游说宋、蔡、楚、越等国。
  随着墨子学生的增多以及在社会上影响的增大,逐渐形成了以墨子为领袖的有着严密组织、共同执行一定的政治任务的学术社团。
  止楚攻宋兼爱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一贯的政治主张,墨子身体力行。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给弟子们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他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徒弟,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去劝阻楚王发兵。墨子要走却发现马车坏了,于是一个人急急忙忙地就上了路。他日夜兼行,鞋破脚烂,他就用一块布裹上脚继续赶路,十天之后,终于到达了楚国的国都郢都。
  墨子首先在郢都找到鲁班住的地方,见到同是鲁国人又曾是好朋友的鲁班,墨子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坐在了鲁班的对面,想了一下,说:“你我都是鲁国人,我们也算朋友了,现在北方有个人欺侮我,请你帮我杀了他。”鲁班听了一时没有言语。
  墨子说:“我可以送你很多金子。”鲁班说:“不行,我怎么能随便去杀人?”墨子说:“楚国土地很多,人口却不多,生活得比其他诸侯都好,为什么要牺牲本来就不多的人口,去夺得更多的土地呢?宋国没有得罪楚国,楚国没有攻打它的任何理由。你知道楚王这样做不对,却不劝他,这是帮助他做坏事。你不杀那个欺侮我的人,却帮助楚王去攻打宋国,难道这不是随便杀人吗?”鲁班面带羞愧地说:“你说得有道理,可是楚王已经决定攻打宋国了,我也没有办法呀!”墨子说:“那你就带我去见楚王吧。”鲁班带着墨子见到了楚王,墨子说:“现在有个人,不坐自己的好车,却要去偷邻居的破车;不穿自己的丝绸衣服,却要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不吃自己的美食,却要去偷邻居的米糠。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楚王不加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病吧!”墨子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同偷窃癖者一样?这样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楚王自觉没有道理,但却说:“虽然这么说有理,但鲁班已经为我造好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墨子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鲁班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鲁班釆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磘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鲁班一口气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鲁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但灵机一动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墨子不屑地说:“鲁班的意思我很清楚,他不过是想杀掉我,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前往宋国帮助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楚惠王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墨子“为义”理论不仅说服了楚王,连鲁班都心服口服。囚于宋国墨子阻止了楚国攻打宋国后,回到鲁国没几天,忽然接到弟子来报,宋国使者到。
  使者说:“宋国国君请墨先生到宋国参政。”墨子非常高兴,他和宋国的国君本是同宗,而且宋国一向接受他的主张。墨子欣然前往,希望能在宋国实践自己的学说。宋昭公认为墨子的学说很有道理,墨子到了宋国后被国君拜为宋大夫,参与管理朝政,墨子在宋国广泛宣传自己的学说,深得国君和一些人的拥戴,一段时间以来,墨子的学说在宋国深入人心。但是也有人私下反对墨子,而且暗中作对。这个人就是宋国的大臣子罕。
  宋昭公末年,宋国的太宰戴欢不满司城皇专制朝政,二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司城皇子罕击败戴欢后,又追逐宋昭公,篡夺了政权。
  那段时间,墨子对宋国的变化极为不满,他在群臣之间游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宣传改变目前宋国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局面。
  墨子听说子罕夺取了宋昭公的国君位置,急忙赶到大殿。而这时的子罕预感到墨子一定会来找他理论,阻止他当上宋国的国君,于是吩咐手下,在四周作好准备,一旦墨子胆敢反对,就立即拿下关入大牢。
  墨子来到子罕所在的大殿,要求和子罕面谈。子罕看到墨子进来,嘴角露出诡秘的笑容,他平静地说:“墨先生,何事如此急慌地赶来,莫非为我做国君祝贺来了?”墨子满脸愤怒之色:“子罕,国君有国君的绝对权利,没想到你不顾百姓的反对,犯上作乱,既没有仁爱之心,更无兼爱可言。你现在应该立刻将昭公请到国君的位置,以弥补你犯下让天下人不齿的罪过……”子罕冷笑一声:“你所宣传的什么兼爱、非攻等我早已听够了,我以为你看到现状会乖乖地回到鲁国去,没想到你自己倒找上门来,来人,把墨翟给我拿下,囚禁到大牢!”墨子挣脱一下,愤怒地说:“子罕,我相信天下人对你的胡作非为会群起而攻之!”墨子被囚之后,引起列国各界人士的震惊。墨家弟子义愤填膺,他们商讨了营救墨子的各种措施。一是当面论理,要求放人;二是大造舆论;三是组织武装力量,万不得已采取相应措施。与此同时,各国纷纷派人到宋国来劝说释放墨子。内外压力一齐向宋国压来。子罕迫不得已,只得放出墨子。
  帮助鲁国一天,墨子听到鲁国国君派人来召见自己,于是他赶到了鲁国。
  国君忧虑地说:“齐国要攻打我国,墨子有什么办法可以解救吗?”墨子沉吟片刻,答道:“我可以帮助您。我有几个要求,不知道您能不能依照实行?”国君说:“请讲。”墨子说:“我希望君主您对上尊天,敬事鬼神,对下爱护百姓;准备丰厚的皮毛、钱币,辞令要谦恭,赶快礼交四邻的诸侯; 驱使一国的众民,抵御齐国的侵略。这样,祸患就可以解救。不这样,就毫无办法了。”鲁国国君听从了墨子的话,并让墨子和墨子的弟子们向鲁国的大夫宣传他的主张。消息传到齐国,齐国就没有进攻鲁国。
  过了不久,鲁国国君为立太子的事有些拿不定主意,焦虑不安的国君忽然想到了墨子,于是派人请墨子来到大殿。
  国君说:“我年龄大了,想立太子。我的两个儿子,一个爱学习,一个喜好将财物分给人家,谁可以作为世子?”墨子答道:“这还不能知道,二子也许是为着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的。钓鱼的人躬着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我希望君主能把他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谁为世子。”国君听了墨子的一席话非常高兴:“那我明白该如何选世子了。”然后又说道:“墨子先生是否看到现在鲁国正在按照先生的主张祭祀?”墨子说:“现在鲁国的很多人都相信仁义,因为很多人受到了仁义的好处。”国君笑笑说:“先生的主张,让我国百姓受益,现在我们鲁国的司祭正在用一头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下面的很多人争相去做。”墨子脸色变了,说:“这恐怕不行。现在能够施给的人少,希望得到施给的人多。那么,别人就想着你有东西赐给他们了。现在用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福,鬼神就会想着你用牛羊祭祀了。从前圣王侍奉鬼神,只是祭祀罢了。现在祭祀鬼神,与其祭品丰富,还不如贫乏的好。”国君说:“墨先生的意思不要过多地用财物来表示这个?” 墨子点头:“应该把那些财物分配给贫穷的人。”国君说:“墨子的话非常有道理。”阻齐伐鲁公元前394年秋天,墨子忽然听到弟子来报,说齐国正在攻打鲁国,而且大兵直逼鲁国的国都。
  墨子热爱家乡,想自己毕生都在宣传兼爱和仁义的思想,最后战火竟然还要烧到自己的国家。
  正在这时,鲁国国君派来的人也快马加鞭地赶到墨子的村庄。使者传达了鲁国国君的意见,请求墨子援助,阻止齐国的入侵。
  弟子们走向前来,说:“先生,您休息吧,这事让弟子们去做。”墨子摆摆手,说:“去备马车,我和你们一起去。”弟子们说:“去齐国?”墨子摇摇头:“去韩国。我们目前最有可能的就是游说韩国来帮助我们。”墨子又让使者告诉鲁国国君,集合军队作好迎战的准备。
  墨子率领一帮弟子起程赶往韩国。他们在韩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向韩国国君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说服工作,终于让韩国出兵。
  鲁国在韩国协助下,很快退了齐兵。
  鲁国国君对墨子在如此年老体弱的情况下帮助自己深为感动。
  一年之后齐国又打算攻打鲁国。墨子听说非常生气,他决定到齐国去会见齐国国君。
  弟子们说:“先生年龄大了,都七十六了,此去多辛苦劳累,还是让弟子们去吧。”墨子说:“你们别说了,齐国三番五次地侵略鲁国,实在令人可气。我一定要去,你们给我准备马车,我们一起去。”见到了齐太公田和,墨子说:“请问太公,如果以刀砍人,人头猝然落地,是不是因为刀锋利?”齐太公说:“是啊。”墨子进一步说:“那么说这个人死了,责任在人还是在刀?” 齐太公说:“杀人的责任不在刀锋利,而在于执刀的人。” 墨子说:“兼并倾覆弱小的国家,无辜屠杀百姓,谁应该承担这无道不义的责任呢?”齐太公想了好久不得不承认:“我应当承担责任。”墨子说:“国君您应该立即停止攻打别的弱小的国家。”齐太公说:“先生这样一生为了宣传仁义,我作为国君非常钦佩。我答应你不再攻打鲁国了。”在墨子的劝说下,齐太公终于放弃了攻打鲁国的打算。平定叛乱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贵族出身的官员乘机发动了叛乱,阳城危在旦夕。八十八岁的墨子得悉后,立即派孟胜带领墨家弟子前去平叛。
  墨子说:“楚国的这个动乱,会影响到其它各国,危害很多人的生命,我们一定要阻止这场战争。现在是我们的团队出战的时候了,孟胜你带领一百八十三人前去。”孟胜带领墨子的弟子赶往楚国。他们在阳城看到了那帮作乱的贵族,借口追杀吴起,到处烧杀抢掠,整个阳城乱作一团,到处可见被杀的尸体。团队的弟子们被楚国贵族乱杀无辜的行为激起了满腔的愤怒,对方对于墨子团队也充满了杀机,因而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过三天三夜恶战,墨子的很多弟子战死, 但这场叛乱终于被他们平定。
  在这一次战斗中,墨子好朋友的儿子战死了。墨子的这个好朋友非常悲伤,他怒气冲冲地来找墨子。
  见到墨子,他非常愤怒地说:“墨子,当初为了支持你的仁义主张,我把儿子交给你,为的就是让你教他成材,而你现在却让他去送死!你这样做不是太残忍了吗?哪里还有什么仁义主张?”墨子两眼有些发红,他说:“为了阻止楚国那些作乱的贵族,我们杀死了人,墨家子弟也死了一些人。我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平安地活着。”墨子的老朋友说:“你没有保护好我儿子,难道你不应该被指责吗?”墨子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为所有死去的弟子感到悲伤。但是你既然让你儿子参加这个武装团队,就难免不牺牲的。”这个人说:“你难道能阻止我怨恨你吗?”墨子说:“你要让我教你的儿子,我教了。你儿子学成了,为义战而死,你却怨恨我,这是不公的。这就像你做生意,卖出买进粮食,粮食卖出去了,你却怨恨别人,是不是有点荒谬呢?” 墨子安抚了一会这个老朋友,叫人护送他回去了。
  凤凰涅槃这时的墨子白发斑斑,胡须飘然。他正潜心于《墨子》的写作。在他写完七十一章之后,他觉得生命也走到了黄昏时分。
  这天,西天的太阳特别红、特别亮,墨子觉得它好像在群山之间徘徊又徘徊,总是不忍离去。晚霞覆盖了大半个天空,五彩纷呈。渐渐地,一片火红的彩霞越积越厚,似乎展翅欲飞。这片云霞,上下翻飞、翩翩@舞,竟然幻化成一只金色凤凰,张开巨大的翅翼,昂首挺胸,向他飞来。
  墨子知道,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人世难得一见。当初墨子的母亲曾梦见凤凰,生下墨子,故而给自己取名墨翟。如今凤凰再现,莫非要招他回去了么?他已享尽天寿,华发苍颜,于一己的生死自然略不在意,但想到自己辛劳奔波一生,历尽艰辛,而“兼爱”、“非攻”的理论终于未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仍然有增无减,饿殍满地,杀人盈野的惨象令人目不忍睹,不禁心中又升起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眷恋。于是,他以杖击石慨然作歌曰:风凰于飞,翩翩其羽。
  翱于九州,临江之渚。
  今我将归,晚霞蔽天。
  悠悠难舍,茫茫人间。
  那凤凰忽然抬起头来,长叫三声,响若笙簧,振翅一飞,落到墨子脚下,呢呢喃喃,若有所诉,突然又飞到一个高高的梧桐树上。那棵伟岸的梧桐树,趾枝盘旋向东,隐隐指向东海。墨子心中一动,莫非要接我回归东海么?想到东海的沧海桑田,便不由得又念及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突然明白了凤凰的意思。不觉释然大笑曰:“虽天下无人,墨子之说犹存矣!”公元前376年,九十三岁的墨子,心净神明地终老在他出生的故土之地。
  墨子死后,弟子们遵照他生前节葬的主张,将他的遗体从简安葬在了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后来他的弟子分为三大派别,为弘扬墨学而继续努力。

知识出处

历史人物志上卷

《历史人物志上卷》

该书以《峄县志》、《滕县志》的史实记载为基础,用当代人 的视角解读古代文化,以此来发掘枣庄地区从远古至清末的人 文资源和历史谱系。收录入传的人物,在时间跨度上,从远古传 说中半人半神的女娲开始,到清末辛亥革命时的张锦湖止,在身 份上,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较有影响的,在地域界定 上,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变迁因素,枣庄本土人士或者在枣庄生活 过和与枣庄有联系的知名人士兼收,共计52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墨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