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班(公元前507年——?),出生于鲁国附国小邾国,故人称鲁班。他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终南山学艺春秋后期的一个春天,在小邾国一户木匠家里,父亲对少年说:“孩子,你今年十二岁了,父亲的那点木匠活你已学会,我听说终南山有一个木匠,手艺是所有国家最好的,我想把你送到那儿去学习。”少年说:“现在父亲做木匠很辛苦的,很多东西是能够改进的。放心吧,我一定学好木匠活,为人们做更好的家具。”父亲说:“你能吃苦,人又聪明,多动动脑筋,相信你会比父亲做得好。”父亲和孩子选定了一个日子,携带行李起程了,经过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终南山。他们经多方查找询问,终于见到了那位木工师傅,父子俩拜过木工老人,父亲说:“我们家干了几辈子木工,一直没有什么长进,我想请您教教这个孩子。”花白胡须的木工老人看着眼前的孩子,说:“你行吗,孩子?”孩子点点头:“我会把木匠做好的,师傅您放心。”木工老人说:“这个孩子看上去很聪明,也能吃苦,我就收下了。”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的木工活也越做越好。
师傅看着孩子做活,既精细又伶俐,就微笑着说:“孩子,你不愧为木匠家出身,我会把所有的手艺都教给你,你会成为最出色的木匠。”孩子笑了,擦着脸上的汗水抬起头来,说:“师傅,弟子感觉这个木匠的许多工具需要不断改进的,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老者笑了,说:“你将来会比师傅强。”过了几年,孩子把师傅所有的活都学完了,老木工身体也不行了。这天,卧在病床上的老者对孩子说:“我就要去了,现在看到了你做得那么好,我很高兴。你现在学成了木工的手艺,而且也很出色。我看你非常用心于木工工具的改进……有一种东西可以应用到木匠上面来,我告诉你,那就是铁。孩子,你动动脑筋,把铁作成木工用的工具的话,我们木匠干起活来,就能省很多事了……”听着师傅的话,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师傅,我懂了,我会想办法的。”不久,老者去世。安葬完师傅,少年便带着自己学成的手艺回到了小邾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他逐渐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而且他也开始在木工当中不断动起了脑筋,将铁这东西做成了木工使用的工具……这个孩子叫公输班,因为是鲁国人,人们又叫他鲁班。
发明木工具这年秋天,鲁班在家里加工木头,他先把一个长木块放在凳子上,然后,挥舞双臂,将木面刨平。鲁班每次做这个活,都需要妻子在前面顶着。妻子云氏说:“班,是不是想个办法用什么东西固定这个木头。”鲁班想了想,说道:“这个主意不错。”妻子受到丈夫的鼓励,便兴奋地指着凳子的一端说:“在这上面加上一个东西。”鲁班点点头,做了一个木橛子,把木头顶住,这样既安全,又好用。这个橛子,至今仍被人们习惯称为“班妻”。
鲁班的母亲走了过来,说道:“班儿,这墨斗的线,不是同样可以固定住吗?”鲁班看着墨斗,点点头,眼睛闪了一下,说道:“这个线的一东周•壶头可用一个东西固定在前面,那么每次也就不用母亲来帮忙扯住了。”说着鲁班马上动手做了一个钩子样的东西,系在线头上,然后勾住一头的木头,这样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放线了。弹墨线用的这个小钩,至今也被木匠们叫作“班母”。
夫妻俩正髙兴地看着做好的橛子和墨斗的线钩,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衣锦华贵的人,这人来到院里,说道:“请问这是鲁班先生家吗?”鲁班朝来人点了一下头,说:“在下是鲁班,请问您是谁?” 来人说:“我是鲁国国君的下人。国君正在建造宫殿,派我来请先生前去。”鲁班来到宫殿的施工现场,发现国君正在训斥一个负责宫殿施工的头目。原来国君来看工程进度,发现运来的木头很少。
国君非常生气,说:“为何木头运不过来?耽搁了工期,我要杀了你的头!”领头的身体颤抖了一下,跪到地上说:“回陛下,山上很多人正在伐木,但是树木粗大,砍伐起来很慢,所以耽搁了时间。” 国君依然怒气冲冲地说:“为什么不能加快些呢?! ”这时鲁班走到国君面前,施了一礼:“陛下,鲁班到此。” 国君看看鲁班,说道:“噢,你就是鲁班,听说你斧子用得特别好,据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眼下这个木头运得实在是太慢,你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鲁班点了一下头,说道:“那好,我这就上山去看看。”鲁班来到了山上,看到伐木的人正在挥动斧头不停地砍伐着,一个个汗流浃背,砍几下停几下,后来许多人斧头都举不动了,干脆坐到地上喘息。鲁班摇摇头,在那出神地想了一会,便往山上走。这个活实在太笨重,只有斧子可用,他有什么办法呢?走着走着,鲁班突然感觉到裸露的胳膊上一阵疼痛,他低下头来,发现是一种树叶的尖刺划破了肌肤,鲜血流淌着。鲁班的目光就停留在了树叶的边上一个一个尖利的刺上面,他好奇地将树叶拿在手里,反复地看着那些刺,看了一会,他就捏住树叶的柄轻轻地在自己肌肤上做了个来回拉动的动作,果然皮肤又被划出了血。
鲁班想:如果用铁片做成尖利的刺岂不是更有力量?于是鲁班拿着那片树叶,找到能够打制铁器的人,要他在一个很长的铁片上做成一排带刺的东西。
带刺的铁片很快做好了。鲁班便拿着带刺的铁片来到一棵树旁,把带刺的一面对准树身,就像原来树叶在自己皮肤上来回拉一样,靠着树身来回拉动起来。结果和他想的一样,树身很快被拉出一道很深的口子。
鲁班很兴奋。接着他又做了一个木头的框架将那长铁片固定住,这样拉树就更有力量了。
就这样鲁班成功地发明了采伐树木的工具一锯子。
大批的锯子很快被制造出来,宫殿的建设速度加快了。国君对鲁班的创造发明非常高兴,派人召见鲁班,并给予他赏赐。
这次发明给鲁班开启了关于机械发明的诀窍。随后鲁班在做木工时,对每一件要做的东西都细心体会观察。为了在一块木头上凿出一个洞穴,他对着一块铁想着把它变成一种什么形状,才能更有效地打出洞穴。终于有一天,他去找打铁的人,让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做成一种样子,经过反复试用,不断改进,一个前面带有一定宽度,而且有一个切入斜坡的铁器被打造出来一-后来我们叫它凿。鲁班对创造木工用的工具着了迷,通过不断的思考发现,鲁班相继又做成曲尺、墨斗、凿子、铲子等一批木工用的工具。
为慈母制造一个夏天,鲁班在外做完木工活往家走,他快到家时,发现一个人弓身正在一个很大的石白面前吃力地捣着,他定眼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母亲。鲁班急忙走了过去,从母亲手里接过碓头。母亲说:“这个石头的东西太笨重了,我也年纪大了,都快拿不动这个东西了。”鲁班笑笑,说:“要是能改变一下,既不那么用力,又能捣碎这些米麦,那该多好。”鲁班一边看着母亲砸着米粉一边想着问题。他说:“这么费力,这米粉还砸得粗细不均匀,实在是不好。”鲁班帮母亲捣完了米,便围着石臼转着圈子。母亲说.•“班儿,别在这想了,赶快回家吧。”鲁班对母亲说:“您老先回去吧,我待一会儿再回家吃饭。” 鲁班想怎么才能找一种用力少收效大的方法呢。他朝四下看了一眼,四面到处都是石头,他从中间找了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形的石头当成两个磨扇。他又用随身携带的斧子在石头的中间轻轻敲打出一个洞。于是他站在那想到,如果在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都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塍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那么谷物就能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那就得到面粉了。
这个想法让鲁班异常地兴奋。他一路小跑回到了家中,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边听他说边点头:“好,好,这个想法好。班儿,饭都做好了,快吃吧。”鲁班高兴得眉飞色舞,他撒腿就向外跑,头也不回地说: “我去找人做磨,不吃饭了。”鲁班找到了当地的石匠和铁匠,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这个东西。做成后,经过反复试用,终于成功了,这就是今天农家仍使用的石磨。
这天,很多人都来看鲁班发明的磨。大家还争相把自己家的米或麦子拿来让鲁班现场做实验。鲁班怀着激动的心情现场开始操作。他先叫人拿来一个长棍插进上扇边沿凿出的洞口内,然后让人推动长棍转动,不一会上面的米麦逐渐减少,而下面便有细细的面粉漏下来……一群人围着鲁班开心地蹦跳着,他们不停地说:“这个太好了,可以让我们省时间又省力气,鲁班真是不简单啊!”这时鲁班的母亲也挤进了人群。她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说道:“班儿,这个实在是好,不光是我老太婆从此不费这个力气了,天下的人都不要费这个力气了。”过了一些时日,鲁国最大的豪门贵族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鲁班被人叫去帮忙做一些活,季康子安排鲁班为母亲做棺材。棺材做好后,鲁班便看着这个庞大笨重的东西发呆,因为他想到按照传统习惯,季康子之母应当以“三家视桓植”的规格入葬。这个棺材要用人力拉住系在四角的四根绳子,还要用人背着两个£大如楹柱的木牌,击鼓为节,一齐动作,慢慢地将棺椁下落到墓穴里去。这些劳动都非常艰苦。鲁班在那想着,如果用一种机关设置在上面,按动一下可以将棺材放进墓穴,那实在是太好了。
鲁班初步想出了一个方案,根据做成锯子的原理,想出了利用齿轮齿合的方式,这样就能省去很多事。然后,他找到了季康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季康子说:“先生是机巧的人,如果按照你的设计那必定可以省去不少人力,而且速度也很快,那就按你的方式下葬吧。” 鲁班立刻按照自己的设想叫人在挖好的墓坑上装上了可以滑动的轮轴和齿轮,然后用绳子捆绑住棺材,并用一根粗大有力的绳子,从四个方向穿过轮轴,缠绕起来,然后让人转动一旁的机关,缓缓地将棺材放到了墓穴里。
整个下葬过程既简单,又省时省力。
妻子的聪明鲁班的妻子云氏不仅贤慧,也非常聪明。她见丈夫不分春夏秋冬、烈日暴雨整日在外工作,非常心疼,也动起脑筋。一天,妻子云氏说:“班,外面要下雨了,你看看我们家的伞,已经破旧得不能用了。”鲁班这才看到地上放了一堆东西,都是自己平常出门干活用的木工用具。鲁班看着妻子说:“云,你在做什么?”妻子脸上藏着微笑,然后说道:“你猜我刚才做了什么?” 鲁班微微一笑说:“莫非你改进了雨伞?”云氏并不说话,转身走进了屋里,从里面拿出一个东西,放到鲁班的眼前。
鲁班说:“咦,这是什么?是伞,你怎么把它变小的?”云氏笑着说:“班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啊!”鲁班惊奇地看着妻子,说到:“云,你比我聪明啊。”云氏脸上飞上一块红云,然后说:“你整天出门在外,这夏天雨水多,出门总带着那么一个很大的伞,实在是不方便啊。我就想,这个很大的伞如果能把上面遮挡的地方合拢在一起该有多好。”鲁班从妻子手中拿过伞,看着妻子说:“这机关在什么地方?”云氏说:“你按动这个小东西,伞就自动撑开了。”鲁班按照妻子说的打开了伞。云氏接着说:“这里面我都安装了一个个的木条,上面是活动的,所以能够合拢到一起。”鲁班呵呵地笑了。
“木鸟’’和“木马”这一年,春暖花开,鲁班做累了活走出院子,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他一抬头看到碧蓝的天空上几只鸟在飞翔。这时,妻子云氏走了过来,看见鲁班在看天上的鸟出神。
云氏说:“班,在想什么?”鲁班笑着说:“云,你说我若能做一个会飞的鸟,你高兴不高兴?”云氏笑了,说:“班,会飞的鸟能做出来吗?”鲁班没有言语,痴痴地想了一阵,然后就回到了院子里。他找了些木条和竹条做成了鸟的形状。
妻子好奇地跟过来,看着鲁班。鲁班抬起头,问妻子:“云, 你说鸟是怎么飞的?”妻子想了想,说:“鸟有翅膀啊,鸟飞起来,翅膀会不停地扇动。”鲁班点着头,说:“如果我能造一个会扇动的翅膀,木鸟不就会飞了吗?”鲁班做了一个很轻很大的翅膀,但是几次试飞都不成功。鲁班想了想,可能是木头有些重了,于是,就尽量减轻木头的重量。这天正好刮着风,鲁班便将木鸟拋向天空,在风的吹拂下,木鸟慢慢地升高,并在天空中飞动,一直飞了很久,木鸟还没落下来。
几天之后,飞鸟下落,鲁班找到那只落下来的木鸟拿回家里。这时鲁班的母亲走了过来,问鲁班:“班儿,你做的鸟会飞,那能不能做一辆不用马拉的车?”鲁班看着母亲说:“这个我还没想呢。”母亲说:“你就想想吧,你做成了,我坐上去,到外面看看。我年纪大了,自己走不动啊。”鲁班说:“我想想,看看怎么做。” _鲁班三天三夜没有出门,他在地上用木棍画着心中想的车的样子,划着想着,渐渐地一个不用马拉的车,在他心里成熟了。
鲁班做好了车的架子,然后在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安放了齿轮,齿轮可以带动前后的两个轮子朝前面转动。然后在轮子上面又装了一个手柄,这样人坐在上面就可以通过摇动手柄让车子向前转动。车子做成后,鲁班把自己的母亲叫来,他指着车子对母亲说:“娘,您坐上去。”然后鲁班也坐了上去。鲁班摇动尹柄让车子转动起来,车子向前走去。
鲁班的母亲非常高兴,说:“班儿,娘第一次坐上了不用马拉的车子。”鲁班异常兴奋,说:“母亲,您坐好了,我加快车速了。” 鲁班摇得快车子就走得快,一直走了好远的路。
消息传开之后,人们都争相来看鲁班做的不用马拉的车子。他们围着车子稀罕地看着说着,许多人还坐上了车子。人们夸赞鲁班:“班真是能人,什么东西都能做成。”造攻城云梯一天,鲁班替人盖好房屋回到家里,妻子云氏急忙迎上前来说:“班,楚国使臣来了,正在客厅里等你呢。”正说着,从屋里走出来两个人,见到鲁班抱拳施礼,说道:“在下奉楚国国君之命,前来请鲁班大人去楚国做大夫。”鲁班说:“不知楚国国君为何请我去做大夫?”二人说:“楚国国君知道鲁班大人是最有本领的人,所以请鲁大人务必前去。”鲁班回头看看妻子,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起程去楚国吧。”于是鲁班带着全家老小起程赶往楚国。到楚国后,楚惠王隆重接待了他们。几日之后,楚惠王召见鲁班。惠王说:“国家打仗攻城拔寨, 需要好的武器,请问先生,能不能改进一下我们兵士的器械?” 鲁班答应了。经过细心研究他创造出了一种木鸢,这种木鸢用以窥探敌城,同时他还为楚国制造了战船上用的兵器,并发明一种钩子,使楚船在逆流进退时亦可快速省力。
楚惠王听说了,亲自来看鲁班造的兵器。看完之后,非常高兴。他忽然说:“先生能不能制造出一种器械可以不太费力地攻破敌人的城池?”鲁班停了一下说:“陛下,可以做一个梯子,放在城墙上,既可以暸望城内的情况,又可以进入到城墙,从而占领城内。”楚惠王说:“大人,这样的梯子能做出来吗?”鲁班说:“能做出来。我要做一个很大很长的梯子,高耸入云,那就叫它云梯吧。”楚惠王说:“如此说来,这个梯子做成的话,那我们攻打宋国就会轻而易举了。好,我这就派人召集能工巧匠,让他们听你的安排,要加紧时间做成这个云梯。”楚惠王一面督促鲁班加紧制造云梯,一面派人攻打宋国。消息传开,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觉得大祸临头了。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引起一个鲁国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就是墨子。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侵略宋国,便急急忙忙地跑到楚国,并且说服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鲁班造的云梯虽然没有用来攻打宋国,但这个创造发明却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传说鲁班听从了墨子的劝说,他决心不再为楚国制造兵器。他认为墨子是^•的,不能用自己的智慧给人类带来灾难。于是他离开了楚国回到鲁国。
一天,鲁班想,既然大家都知道他的手艺不错,他决定周游列国,为更多的人谋福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里人很赞同。这时早已长大成人的鲁班的妹妹公输姜说:“哥哥,我想和你一起去。”鲁班应允了妹妹的要求。
这一天,鲁班来到了赵州城外,想进城,却被一条白茫茫的大河拦住去路。河边挤了很多人争着进城,河水流得很急,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渡不过几个人。
鲁班问一个人:“怎么没人在河上修座桥呢?”那人说:“交河十里宽,洄沙多又深,迎遍天下客,没有巧匠人。”鲁班说:“我们来修吧。”那人问:“你是哪位?”鲁班说:“我是鲁国的鲁班。”那人立刻眼睛放亮,双手抱拳说道:“您就是天下第一的神工巧匠!我们可以走您修的桥。”公输姜走到哪里总是听到人家夸奖她哥哥,很不服气。这一回要和哥哥比比看谁的桥修得好又修得快。
于是公输姜说:“哥哥,我们分开来修,一人修一座,看谁先修好。天黑开工,鸡鸣收工,谁到鸡叫还完不成,就算输了。”鲁班笑着点点头,两个人分头准备起来。鲁班修城南的一座,公输姜修城西的一座。公输姜到了城西,聚集了一些材料,就动手修桥,半夜工夫,就把桥修好了。
公输姜跑到城南来,却看到河水依旧,连个桥影子都没有,哥哥也不见人影。正在纳闷,却远远看见南边太行山上下来一个人,赶着一大群绵羊,窜窜跳跳往这边来了,走到近处一看,那人正是她哥哥。公输姜看到绵羊变成了一块块雪白细润的石头,心里一下子就凉了。这是多好的石头啊,这要造起一座桥来该多结实,多好看啊,拿自己修的桥跟它比,哪比得过啊!她想,一定要有两手盖过哥哥的,念头一转,就急忙回到城西,在桥栏杆上细细地刻起花来。刻了一会,桥栏杆都刻遍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还有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公输姜看着看着,心里又得意起来,心想这准能盖住哥哥。就这样,她还沉不住气,又跑到城南来看哥哥修桥的究竟。这时哥哥的桥快修完了,桥头还有两块石头没东周•青铜區有铺好,她一看,着了急,就尖起嗓子学了两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村前村后的鸡也都一齐叫唤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两块石头往下一放,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鲁班的桥气势雄壮,叫做大石桥;公输姜修的精雕细琢,玲珑秀气,叫小石桥。直到现在,赵州一带的姑娘挑枕头绣花鞋样的时候,母亲们还说:“去吧!到西门外小石桥栏杆上抄几个好花样。”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轰动了远近各州城府县,连住在蓬莱岛上的八仙也都听到了消息。张果老是个好事的人,听说有这件事,就牵上他的毛驴,驴背上褡裢里左边装了日头,右边装了月亮;又邀上柴王,推上独轮车,车上载着四大名山,浩浩荡荡, 来到了赵州。到了桥边,张果老高声问道:“这桥是谁修的呀?” 鲁班正在桥边察看桥栏桥洞,听见有人问,就回答:“我修的,怎么啦?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指毛驴小车,说:“我们过桥,它吃得住吗?” 鲁班哈哈大笑,说:“大骡子大马只管过,还在乎这一头毛驴、一驾车?不妨事,走你的!”张果老、柴王爷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他们才上去,桥就直晃晃,眼看要坍;鲁班一看不好,连忙跑到桥下用双手把桥托住,这才把桥保住。桥身、桥基经过这一压,不但没有损坏,倒更加牢实了。只是南边桥头被压得向西扭了一丈多远。赵州桥上面现在还有七八个驴蹄子印,传说那就是张果老留的;有三尺多长的一道车沟,相传那便是柴王爷推车轧出来的;桥底下还有鲁班的两个手印。
张果老过了桥,回头看看鲁班,说:“可惜了你这双眼睛哟!”鲁班这才发现眼前的人是八仙张果老和柴王爷,越想越惭愧,便把自己一只眼睛用手挖了,放在桥边,悄悄地走了。后来马王爷从赵州桥路过看见了,就把眼睛拾起来,安在自己额上。
(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所以现在木匠做活,到平准调线的时候也都用一只眼睛。而后人塑马王爷的像,就给塑了三只眼。)鲁班给赵州人造了大石桥,人们感念不忘,编成了戏曲:赵州石桥什么人修?什么人骑驴桥头过,压的桥头往西扭?什么人推车桥上走,车轮子碾了一道沟?张果老骑驴桥头过,压的桥头往西扭;柴王推车桥上走,车轮子碾了一道沟。
鲁班离开了赵州桥,游遍大江南北,为人们建造房屋、桥梁和宫、阁、亭、阙等,为人类造福,直至终老。
相传,鲁班死后变成了神仙,他四处保护修桥补路的人们。他的故乡薛河上,有个在明朝兴建的西仓桥,这座三孔石拱大桥是皇家工程,规模很大,征调了很多能工巧匠和民工。
一天,从外地来了个白头发的石匠老头,给河北沿一家打石碓窝子。他休息时就到工地上转悠转悠,看石匠雕刻的桥栏石柱,还跟石匠们扯上几句。老石匠打完石碓窝子之后,对主家说,你家石料多,我再给你打个石礅,坐着舂米方便,主家很乐意。打石礅时,老石匠很细心,量了又量,算了又算。石礅打成这天,正赶上大桥石拱合拢,由于计算不准,缺一块石礅。此时暴雨将临,大桥如不能合拢,可能被水冲毁,前功尽弃。
在此紧急关头,那个老石匠来了,只见石碓窝子前有一张大红纸条,上写:“施工马大哈,桥拱出误差。鲁班来相助,银两谢农家。”看了字条,人们知道那个老石匠是鲁班暗中帮助建桥。官员按照鲁班的吩咐,赏给那家二十两银子。
鲁班的传说遍及全国,深入人心,从黄河两岸到大江南北,从汉族到白、壮、布依、瑶等少数民族,到处都有他为人造福、创造发明的神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