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山风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胜景》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55
颗粒名称: 文峰山风景区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阴平,西汉成帝阳朔二年间阴平国,现为阴平镇。文峰山风景区就坐落在该镇的北部,与北部冠世榴园相隔约4公里。明代诗人潘愚有诗《游铁脚山》为证,足见明代铁脚山已是名胜景区。泉有“马泉”、“董泉”、“饮马泉”、“挣命泉”、“老龙潭”等。女蜗峰矿泉水含十几种矿物质,销往省内外,用水就是取自女蜗洞附近深层。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文峰山风景区

内容

阴平,西汉成帝阳朔二年间阴平国(公元前23年),现为阴平镇。文峰山风景区就坐落在该镇的北部,与北部冠世榴园相隔约4公里。
  铁脚山(又名寨山)、文‘山(又名尖山子、刺天峰,海拔350.8米,峄城最高点),二山自榴园镇内马头山、大名山迤逦而来,势若长蛇,首尾连绵数十公里。悬崖数百丈,怪异奇特,像高高的城墙,隐现在烟云之中。西南一峰突起,为铁脚山正顶,又名上寨(现寨墙残垣犹存)。转而向西山势陡落数百尺,如长蛇断开,岩石仅宽五六十厘米,俯视绝壁深洞,令人惊骇,俗名北城楼。崖洞有“老猫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向西又一峰奋起嵯峨,与马头、桃花诸峰拱揖相对,俗名二寨。向北连峰数里,顶平如砥,石壁森严,峻峭如削,不可登攀。被人称作 “鬼见愁”、“鹰见愁”、“阎王鼻”。下有峡谷,日“葫芦套”,山涧沟壑,纵横交错,深十几丈,难走难攀。有“十八层门”深不可测,无人至洞底。向东山势缓平,传为走马岭,是当年操练兵马的地方。过岭至文峰山,卓然如笔,耸入云端。传说文峰山欲与蒙山一比高低,突突上长,恰逢王母娘娘正举行酒筵,忽听吱吱声响,一看,峄县境内文峰山已长的摩着天了,这还了得,随手拿过一块豆腐,压到山尖。现在远远看去,山顶很尖,到顶一看,其实是一大片平石压在山巅,上有十字刀痕,就像一块未切透的豆腐,可容400余人。俗说“豆腐石”、刺天峰也因此传说得名。
  铁脚、文峰壮观无比。明代诗人潘愚有诗《游铁脚山》为证,足见明代铁脚山已是名胜景区。这里是古峄县八大景之一 “文峰观湖”,秋高气爽,登文峰远眺,沃野村落连绵不断,微湖万顷,白帆点点,运河如练,枣林绕山。
  该景区文化古迹众多,如附近的“红土埠遗址”、“泰山行宫”(又名奶奶洞)、“观音殿”、“文昌阁”、“阎王殿”、“龙王庙”、“玉皇阁”等。泉有“马泉”、“董泉”、“饮马泉”、“挣命泉”、“老龙潭”等。女蜗峰矿泉水含十几种矿物质,销往省内外,用水就是取自女蜗洞附近深层。文峰山下枣林片片,核小甘甜,为枣之佳品。当地俗语称:“烟台苹果莱阳梨,上郭小枣不用提。”(上郭,铁脚山下一村庄,盛产长红枣。)文峰山风景区北邻冠世榴园,西靠京福高速路、京沪铁路,南有前薛公路横贯,北有兰薛路相辅西行,区位优越,与冠世榴园相得益彰,已经成为鲁南一道亮丽风景线。

知识出处

枣庄胜景

《枣庄胜景》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枣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