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世界少有、中国第一”的峄城石榴园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石榴之乡”——枣庄市峄城区东西两翼,其中城西石榴园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达10余万亩,有榴树530余万株,48个品种。相传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素以历史之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冠世榴园”。
石榴是吉祥之果,冠世榴园是祥和之园。峄城在长期的石榴种植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中,孕育发展了独具魅力的石榴文化。峄城石榴园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石榴林果生产基地,还是一处集自然风景、生态园林、民俗宗教、人文历史及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冠世榴园是石權主题生态文化旅游区。它以堪称石榴王国的10余万亩石榴园的宏伟林木景观为主体,以独具特色的自然山川生态园林为依托,以连绵起伏的山岳及崖岩地质景观为骨架,以“石榴”、“石榴文化”及鲁南文脉为主线,以丰富的历冠世榴园牌坊石榴满枝史文化积淀为底蕴,具有山岳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的古朴、幽雅、壮丽、奇秀特色。得天独厚的冠世榴园依山傍水、园中有园、四季有景、气象万千,幽谷异洞、崖崮奇石、泉溪湖瀑、古树名木、古寺古冢、亭榭廊桥、碑碣石刻、造型园林等自然人文景观隐现在偌大石榴园林中,古峄县八大景中的“青檀秋色”、“仙洞悬云”等景观点缀其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映生辉,蔚为壮观。
冠世桶园是生态之园。石榴的花、枝、叶、干、果俱美,四季皆宜观赏,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据林业部门统计,该园区现有木本植物114种,草本植物1〇7种,野生动物96种,植被覆盖率达75.2%。园区生态环境清新幽美,形成了春有景、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韵的四季生态旅游景观,可谓是到处有看点,处处有亮点。旖旎的榴园美景,令中外游客心醉神迷,他们留下了美妙的赞语:冠世榴园,名扬天下,岱南奇观,齐鲁一绝,华夏一艳。
冠世摧园是人文之园。这里有战国思想家荀子杏坛讲学处,还有明代大文学家贾三近著书立说的“石屋山泉”,相传“金瓶梅”创作于此。西汉一代名相、大经学家、“凿壁偷光”自学成才的匡衡和明朝永乐帝妃子权妃的墓地坐落此地,宋抗金名将岳飞等也曾在此驻足。应运而生的以石榴为主题的书画艺术提高了榴园景区的文化品味,受到了众多游客和专业人士的青睐。
冠世梢园是浪漫之园。对对情侣刚刚在“千年夫妻银杏” 下留下倩影,继而漫步蝴蝶谷,望彩蝶双飞,听悠扬乐曲,憧憬冠世榴园美好未来,沉浸浪漫温馨之中。然后牵手同行情人谷,赏榴花妩媚,闻泉水叮咚,诉山盟海誓,许相伴终身。
冠世榴园旅游区自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建成开放了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三近书屋、匡衡祠等主要景区景点,旅游设施逐渐配套成龙,旅游环境逐步美化优化,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山地园林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胜地,先后被列为山东省“花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重要景区之一、省级风景名胜区、枣庄南郊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文明景区、山东省十佳工农业旅游区。
冠世榴园游览图青檀寺景区游览冠世榴园,从东向西,穿过了冠世榴园牌坊,第一个景区即青檀寺景区,这是冠世榴园旅游区的龙头景区。该景区坐落在青檀峡谷内,风景秀美,环境幽雅,以“青檀秋色”、千年古檀、青檀寺、青檀湖、书法碑廊、千年夫妻银杏、岳飞养眼楼、报国塔等景观为代表。
这里是一处以青檀奇观为特色的精品景区。如今经过修复、完善的青檀寺庙,已成为鲁南地区香火最旺盛、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名刹圣地。到青檀寺景区游览,一是观千年古檀,感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谛;二是朝佛,领略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溫。生长在青檀幽谷中的数十棵千年古檀,饱经风霜,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岁月的沧桑雕塑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寺院内有两棵雌雄连理的千年“夫妻银杏'阴遮庙宇,古意盎然。金秋之时,层林尽染,丹霞万朵,峡谷中的红枫、银杏、青檀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倒映在波光潋滟的青檀湖水之中,别有一番情境,构成了古“峄县八景”之首——醉人的“青檀秋色”。传说岳飞在长期的征战中曾患眼疾,路过此地,择此幽静山涧疗养疾愈返军,抗击金兵,大振环宇,西山崖还有岳飞剑刻“还我河山”遗迹,有气吞山河之势,游人到此无不肃然起敬。在寺院的大雄宝殿后边,有一座为纪念抗金英雄岳飞而建于北宋年间的青檀寺〇73“金界楼”,当地人称此楼为“岳飞养眼楼”,令人思古鉴今。楼后蝙幅溶洞为石榴园内惟一的天然洞府,洞内钟乳倒挂,石花遍地。枣庄国际友谊书法碑廊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丛中,融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和日本和式建筑风格为一体,是收藏国内外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的宝库。被誉为“江北第一高塔”的七层八角“报国塔”,巍峨屹立在青檀峡谷北部,高约48米,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听风观雨赏青檀的绝佳去处。
青檀湖穿过“青檀秋色”门坊,首先令你赏心悦目的青檀湖呈现眼前,一年四季,风情万种:春日融融,湖水平静,清澈见底;盛夏炎炎,湖边绿柳依依,榴花灿烂,湛蓝的湖水邀来八方游客,弄波湖中;金秋送爽,“青檀秋色”映入湖中,多彩多姿,奇妙神秘; 隆冬冰封,青檀湖银光闪闪,晶莹炫目。
青檀峡谷依青檀湖北行进入青檀寺。郁郁苍苍的绿意披洒在分列两侧的汉王山、楚王山的悬崖山坡上,苍苍老檀形态各异,青枝绿叶遮天蔽曰,形成一道天然走廊。
出青檀寺院向北走进入神奇迷人的蝴蝶谷。这里既有突兀陡崖,又有漫漫缓坡。怪石百态,绿树成荫;荆花芬芳扑面,引来蝴蝶万千,黑的如锻,绿的似锦,黄的绚丽,彩的斑斓,有的停立枝头,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成双比翼。这自然和谐的一幕,这天人合一的绝妙佳境,使人仿佛回归到寻觅已久的梦中峡谷。
青檀寺穿青檀谷过山门,就到了千年古刹青檀寺。
据《峄县志•山川》载:“(峄县)又西七里曰青檀山,亦名云峰山,旧有云峰寺,唐时立,今圮。与汉王山对峙,高峻相亚。青檀寺在北崖下,……。”唐代以后,云峰山长出许多青檀,植根于叠嶂山岩之中,枝叶繁茂,千姿百态。因此人们就把“云峰山”唤作“青檀山”,“云峰寺”改称“青檀寺”。
现在的青檀寺为上世纪80年代原址重建,建筑格局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佛塔,寺院左右两翼有廊亭供游客小憩。寺门“青檀寺”三字为当代书法家舒同题写;天王殿前左三右四立7座浮屠(也作浮图,梵语佛陀的旧译名。古时曾把佛塔误译为浮屠,所以又称佛塔为浮屠),玲珑剔透,雄雌二狮威踞左右。院内大雄宝殿供奉3尊三世佛像。西侧念佛堂禅释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真谛。三圣殿紧挨念佛堂,供奉着三圣佛。院内硕大的铜钟,声传数里,余音雄浑。东侧回廊,上书“慈航莲舟”,喻南无观世音菩萨驾慈航渡众生感化有缘人。寺院内立石碑数座,铭记着古寺的历史变迁,其中一座立于寺院右侧泉井(俗称“跑堂井”) 边,上刻明清时“青檀诗社”文人诗作二十多篇,从不同角度吟咏了青檀寺的环境之美。
每逢清明庙会,这里人山人海,游春踏青结伴而来,焚香礼佛,登高聚会;文人高士吟咏泉林,把盏临风;天朗气清,依卧山石,赏皓月当空;暮色迷蒙,背靠青檀,听潺渥泉鸣。从1998年开始,当地政府又将每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曰)定为秋季庙会。
青檀寺院内耸立着一株千年银杏树,盛夏枝繁叶茂,绿阴遮月;金秋黄叶拍天,金光闪烁。这棵6人合抱粗的古树,乍一看,一株,仔细看,两株。一豪壮一秀美紧紧偎依,俗称“夫妻银杏”。
银杏树龄长,叶茂果丰。一般祠堂多栽植,象征宗族久远,子孙繁衍,人丁兴旺。银杏又称白果,而寺院栽植,可能为警示弟子四大皆空,经年苦修,终成正果(白为空,果为修行至成)。
千年古檀青檀是青檀寺景区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树。
据传,早在1700多年前这里就有青檀。西晋文学家潘岳游览青檀寺后,仰慕千姿百态的青檀树,遂自名为“檀奴”,寄托了对青檀的敬仰之情。
在这里,您会看到“迎客檀”张开双臂欢迎游人的光临,“樵千年古檀子下山”面带收获的笑容蛟龙腾空”叱咤风云,“怀中抱子”亲情融融,“檀石一家”更显檀的刚性,“凤凰展翅”祝福您万里鹏程。那1600多岁的古檀却葱翠欲滴,面容姣好,如妙龄少女 “亭亭玉立”。
青檀树属于榆科落叶乔木,系长寿树种,是我国三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青檀峡谷内生长着2000余棵青檀树,其中树龄1500年左右的有36棵。这里是我国江北地区天然分布最集中、古树最多的青檀树群落。像这样规模大、历史悠久、观赏价值极高的青檀树林,在国内尚无发现。千年古檀棵棵成景堪称一绝,36棵千年古檀由于饱经风霜,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岁月的沧桑雕塑成了一件件堪称奇观的艺术品,形态各异,造型奇特,有的气势磅礴如苍龙探海,有的壮志凌云如展翅雄鹰,有的姿态优雅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宛如天然大盆景,其中“龙檀”被列人“中国百棵奇数大观”。山东省政协原主席李子超曾题诗一首:“千年古檀峭壁生,树奇石怪两峥嵘,盘根错节虬龙舞,不畏湍急不畏风。”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来此参观,挥毫题写了“青檀精神万岁' 青檀树为什么生长在石头里却能生命力如此顽强呢?原因在于青檀树的生长特性,能分泌出一种有机酸,对石灰岩有消化吸收作用,而石灰岩内部又有许多小孔可以储存水分供给青檀树生存,这就是青檀树生命力坚軔顽强的奥妙所在。岳飞养眼楼过蝴蝶谷,沿石阶而上至崖顶平台,就到了岳飞养眼楼。由于门楣上方刻有“金界”二字,亦称“金界楼”。据《峄县志》 载:“(峄县)又西七里曰青檀山,……。青檀寺在北崖下,……。寺后为金界楼,世传岳武穆驻兵于此,不可考。”虽然难以考证,但悠悠数百年的传说能流传至今,必定有其缘由。据传南宋时岳飞挥师北上抗敌,驻兵青檀山居小石楼,由于内患夕卜祸而难以实现精忠报国的宏愿,心急如火,染上眼疾。医治之余闻鸡起舞,阅读兵书,操练兵马,或与寺僧谈古论今,或徜徉于榴林苍檀之间。“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清幽静谧的青檀寺使他释放了胸中烦躁,爽口清香的榴叶茶使他食欲大增,淡翠的榴叶水祛除了他的眼病,岳飞精神大振。“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上世纪80年代修整一新的岳飞养眼楼屹立在山崖上。整座小楼块石砌垒,典雅庄肃。底层正中塑岳武穆像,栩栩如生。四壁及上层内壁绘“岳飞出世”、“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含冤风波亭”等生平彩画。报国塔报国塔tt邻岳飞养眼楼北侧,依山而建。由枣庄焕友水泥集团董事长高焕友捐资和峄城区政府共同兴建,2001年3月奠基开工,2002年8月告竣。报国塔以“报国”命名,一是捐建者崇敬岳飞“精忠报国,,,二是自己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不忘报国。
报国塔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高48米,八角七级。异型灰色亚光琉璃瓦复顶,金山石浮雕护栏围绕塔廊,塔身外观为银灰色,雄伟、典雅、古朴。塔基及一层塔室地面为水磨金山石镶铺,与内壁白色交相辉映,四面辟门,四面砌佛龛。208级塔阶沿内壁螺旋而上,顶层塔室上悬1.8吨重铜制 “青檀世纪钟”。塔顶铜制塔刹重2.4吨,高7.8米,金灿灿直刺云霄,飞凌苍汉。塔体层檐斗拱,翼角轻举,深灰瓦、银灰墙与赭红色柱额斗拱相映,造型优美,别具风韵。八角七级饰以铜铃,风来叮咚,清脆悦耳。塔周苍松翠柏环绕,塔前广场宽25米,长48米,有6只华贵柱灯。
登塔远眺,青山逶迤,绿水潺潺,炊烟袅袅,平畴沃野,多姿斑綱,抱犊叠翠,运河白帆。凭栏俯瞰,松柏相拥养眼楼,青檀苍苍染翠谷,青檀古寺香烟绕,楚汉二峰映碧湖,碑廊迤逦翰墨香,榴林相伴垂柳绿。榴园碑林位于青檀寺景区霸王山侧、青檀湖畔,依山傍水,融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和日本和式建筑风格为一体,古朴典雅,集颂榴花赞青檀古今诗词和当代中外书法名家艺术之大成,相得益彰,赋予了榴园诗情画意,丰富了榴园文化内涵。
榴园碑林碑林全景碑林始建于2000年4月,整个碑林的石碑上镌刻着中外书法珍品1〇〇余幅,楷、行、草、隶、篆诸体总汇,风格迥异,或端庄厚重,或古朴遒劲,或娟秀俊俏,或潇洒倜傥,视之赏心悦目,品之余韵悠长。在碑园碑林,感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还建有茶社、留墨阁等接待服务设施。
青檀秋色青檀秋色让人陶醉!秋空澄然,泯然一色。青檀山的枫叶红了,蛇红如醉;山菊花开了,黄的、红的、紫的、白的、蓝的,散发着淡淡清香。数片柿叶伴随着红灯似的柿子,随枝微微颤动。大青皮、大红袍等石榴挂满權林,五颜六色,装点着榴林黄叶,展现着秋的成熟。长在崖缝中的酸枣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片丹霞云霓,更像那峭壁的灵魂。黄融融的草不管高低尊卑,密密集集,积聚着三春再荣的生命力。苍檀翠松融几片枫叶飘落,清韵悠悠,荡漾幽谷,酿秋意祥和。青檀古寺香烟氤氳,报国塔塔铜铃闪烁。晚霞夕照,云蒸霞蔚;青檀秋色,瑰丽绝伦;倒映湖中,幻化无穷。檀林深处,可听秋虫吟唱,青檀溪畔,能品秋水清音。
赏秋的游人,有的花丛中低语,有的追逐竞行,有的遥望盘旋苍鹰,有的聆听小鸟啁啾,有的倚树听泉观鱼游,有的寺中上香,有的虔诚诵经,有的“兴来乘醉书苔壁”,有的“两度醉归明月径”,游人如织,尽在画中。青檀秋色石榴盆景园石梢盆景园位于冠世榴园牌坊东侧,占地30亩,按照庭院经济模式,石榴盆景散布于各户,户户成园,园园有景。园区融石梢盆景制作、展示、观赏、交易为一体,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石榴盆景园林和石榴盆景花卉专业市场。石榴盆景造型奇特,风格迴异,其花、果、叶、干、根俱美,四时皆宜观赏,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近几年峄城石榴盆景数十次登上国内外园艺展台,获得各级展览奖牌(奖杯)130余块。1999年,园内经营户张孝军作品《老当益壮》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山东省惟一一块盆景类金奖),为山东人民争得了荣誉。漫步石榴盆景园,你尽可以悠然地欣赏到吐红绽绿、生机盡然、千姿百态的石榴盆景,可以在金奖亭下,在世界金奖盆景前留下你的倩影,可以品尝到清香纯美的石榴茶。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与盆景艺人交流,探讨一下盆景的制作的技艺,买走几盆石榴盆景,置于庭院或案头,不仅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而且还象征着您的事业有成,合家幸福。
康居生态园康居生态园东临206国道的石榴盆景园,北依冠世榴园风景区,占地1000亩,由500个生态庭院组成,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生活、生态完美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园区内建筑统一规划设计,各个庭院主体建筑均由二层小楼组成为美观、大方、漂亮的别墅群。生活区设计有小康居太阳能房、房前立体种植走道及绿地花坛的憩息场所,主要体现太阳能、沼气池、节能灶等对大自然能的充分利用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生产区则各具特色,宜种则钟,宜养则养,有暖棚、温室、养殖房、立体畜禽7尺产养殖,主要体现出生态、立体、高效,使园内生产、生活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链,达到人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望亭景区从青檀风景区出发,沿榴林夹道西行4公里,便到了冠世榴园另一个景区一望亭景区。
一望亭景区一望亭位于冠世榴园的腹地,占地近30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这里原来是一处小丘,1明5年在小丘之上建了亭子,取名“登尚一望孕”,是稱园的制尚点。著名书法家局启石先生为此题名时,感觉字数太多,便去掉“登高”二字,题为“一望亭'省去两个字,更觉高雅而韵味无穷。
一望亭是一处小型园林,四季览胜,余味悠悠。春天,春风送暖生机勃勃,榴枝吐芽,满园紫红,柔嫩藏春,温馨祥和,其乐融融。夏日,千壑吐翠,万株流丹,彩凤飞舞,游人留恋忘归,为园景所陶醉,为榴花娇容而动情。金秋,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榴香阵阵沁人心脾,熟透的石榴咧嘴而笑,露出红的瑰丽,白的晶莹,诱得游人未尝就甜到心底。隆冬,冰封大地,雪瑞榴园,榴树虬干苍劲,白雪素裹,更显铁骨铮铮。园内建有展厅,四壁展挂中外名人书画、摄影力作。放映厅则播放展示榴园风光和文化的专题片,让您先睹为快,穿越历史两千年,了解冠世榴园的历史、现状及四季美景。紧依一望亭的览翠阁和静心茶社,则供游人品茗小憩。
园中园景区从一望亭沿梢林夹道西行5公里就到了园中园景区。园中园占地约400亩,建筑面积4〇〇〇余平方米,是石榴园的发祥地,这里榴园的原始风貌保存得较为完好,是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组合园林。据传汉丞相匡衡被贬返家,园中园景区从禁院中带回榴种撒播于此,后经历代不断地栽培、发展,以至形成了今天的冠世榴园。那一株株布满瘤节、粗壮盘曲的树干都可以证明它的古老。园中园地处群山半抱之中,榴树密布,园中大部分梢树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如今老树新枝,仍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它们姿态各异、千奇百怪,摇枝轻呼,窃窃私语,这般大自然的造化美景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园内除一望无际的榴林外,还有三泉:圣水泉、恩赐泉、滚锅泉,汇成一条青龙溪,“三树”:石榴王、将军树、苍龙探海。石權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目前的年产量仍能达到600多斤。园中园中有别具一格的观天亭,它是露天亭,在我国像这样的亭子是很少见的。亭内是恩赐泉,亭立泉上,泉于亭中,坐井观天,天映井中,奇妙无穷。恩赐泉,泉水清洌沁骨常不绝,渥潺细流,注入亭西南龙池。在龙池的东面设有茶社,在这里您可以品尝榴园中特有的榴叶香茶。榴叶茶,色翠鲜爽,滋味甘甜,健胃怡神,香郁味醇。龙池的北面,竖有美妙绝伦的榴花仙女榴花仙子的雕像,她亭亭玉立,手托石榴,端庄素雅,安祥可爱。传说中的石榴仙女偷撒石榴籽于山川,赐福人间,她是榴园的守护神。
园中园虽没有多么高大的建筑,但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典雅大方,诗情画意,丛林中鸟语花香,山坡上曲径通幽,奇雅幽静。园中园不仅风景优美,环境优越,而且接待服务设施较齐全,建有接待室、会议室和别墅区等,是休闲度假和举办中小型会议的理想之地。其他景点三近书院游览过园中园,西行百余米就到了“三近书院”。据《明史•贾三近传》记载:贾三近字得修,号石葵,一生笔名很多,如:太史氏、兰陵散客、宁鸠子、石屋主人等。贾氏祖籍博平,避乱迁居峄县。祖父贾宗鲁、父亲贾梦龙学识渊博。明隆庆二年 (1568年),贾三近二十四岁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负责官吏的考察工作。他一生不惧权贵,敢于直言,政绩卓著,被朝中赞许为“泰山乔岳”。公务之余写下了许多诗文著作,如《滑耀编》、《西辅封事》、《救荒檄》、《左掖漫录》、《宁鸠子》、《先庚生传》、《峄县志》等,诗歌散见于《明诗综》、《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书中。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兵变,万历皇帝诏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火速进京挂印赴宁夏平叛,不幸因背疽毒疮突发,溘然长逝,葬族林(今峄城东南五里贾林)。据有关专家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就是明代大文学家贾三近。为纪念贾三近,峄城区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修建了三近书院,背倚青山,门傍贾泉湖,布局和谐大方,建有贾三近塑像、桐乡舍、育英轩、永怡堂、听泉居、假山、竹林、书法碑刻等,展示了贾三近当年学习、生活的环境和场面。三近书院石屋山泉石屋山泉走出三近书院,向西十几米,两壁巨石之间有一处石屋山泉。贾三近曾在此处买田结舍,这里是其早年读书及三次回乡赋闲吟诵写诗的地方。据《峄县志》记载:“石屋山山麓泉流为小瀑布,夏雨后益喷吐,声如雷,冷浸肌发。”泉水流出的地方有紫红色的断崖高数丈,色泽美观,纹理坚致,深沉厚重,古朴迷人。那顶部稍向前倾的红石崖,宛如一座人工构筑的石屋。清冷冷的泉水汩汩不断地从泉中流出,冬暖夏凉,洁净甘美。泉壁上横镌着“石屋山泉”遒劲俊美的尺方大字,两侧有 “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对联,题款署“万历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贾三近题'这是贾三近去世前四个月留下的绝笔,也是他最后一次游览石屋山泉。泉水汇成的小潭,水清〇93澈,鱼儿游,不时搅起朵朵浪花,风吹起涟漪串串。儿童嬉笑玩水声,农妇洗捶衣物声,山泉流水叮咚声,合奏一曲,从石屋那天然音响中流淌出,悦耳动听,令人感慨无穷。巧逢雨后,泉中喷珠吐玉,银链串串,撞击在崖壁上,变成朵朵浪花,在彩虹的折射下,变幻无穷,让人忘却烦恼,忘却尘缘,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的恩赐,身心得到纯的陶冶,美的升华。
权妃墓欣赏过石屋山泉的美景,沿路西行,跨小溪穿榴林,行约数里就到了“权妃墓”。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权妃,恭献贤妃,朝鲜国人,姿容秀美,善吹玉箫,明永乐年间入后宫,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宠爱。永乐七年(1409年),封为恭献贤妃。永乐八年,漠北边境烽烟四起,朱棣御驾亲征,权妃侍帝北行,战火平息,凯旋回京,途径临城(今薛城),权妃不幸患病,香消玉殒。经寻山觅林选中了三面环山的这块宝地(峄县境内白茅山前) 埋葬了权妃,墓高约1〇米,周长6〇余米,俗称“娘娘坟”。权妃墓北靠白茅山,墓侧东有雄狮(狮山),西有巨象(象山),二山踞守陵门,气势磅礴,威武庄严。两泉清流绕墓而南下。传说,埋葬权妃后,明永乐帝执意守坟49天,并发誓:“除非水向高处流,我才回京。”话未尽,果见两股泉水流向高处。现在看来是因山坡高低不同形成的错觉,才出现了使人感觉山泉水像是向高处流的奇观。盛夏,这里绿树葱茏,榴花竞红;深秋,柿树经霜,红叶满山,清幽雅静,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匡衡墓冠世梢园南六里处,有一代名相匡衡之墓。《汉书•匡衡传》载:匡衡,字雅圭,东海承(今峄城)人,建昭三年(前%年) 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终于家。匡衡自幼勤奋好学,但由于家贫,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他见邻居家灯火通明,就在自己家墙上凿了一个小孔,让灯光透过来借以刻苦读书,“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同邑有一大户,家中豪富,藏书很多。匡衡为其做佣工,不要报酬。富户感到奇怪,问他缘故,匡衡表示愿尽其藏书。富户听后颇为感叹,遂取出藏书供匡衡攻读。顽强的学习毅力,使他获得了渊博的学识,特别对经学有精辟的见解,据传当时流传着“匡衡说诗解人颐”。由于才智过人,博古通今,经学绝伦,功成名就,成为一代名相。据明代李重华所写《重修汉丞相匡衡墓记》载:自汉代以来,历经唐、宋诸朝,崇祀不绝。明代又在墓前建碑亭一座,墓侧筑草房数间作为祭祀之所,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重修。历经沧桑,仅存封土堆一座。
匡衡墓于1993年重修。重修后的匡衡墓焕然一新。镶嵌镌刻“一代名相”的大理石门坊巍巍壮观,长长的神道两侧石人石兽古木卜庄重。大门外石狮一左一右惟妙惟肖。走进大门,甬道两侧翠柏行行,两株古槐树似在向游客讲述历史的沧桑。壮观的匡衡祠内端坐着匡衡塑像,周壁上彩画栩栩如生,诠释着先贤一生;俊逸的书法描写着匡衡从“寒门学子”到“鹏飞京华” 直至“一代名相”的辉煌路程。展橱内陈列着汉代的学习、生产生活用具。祠南就是匡衡墓,高高的封土堆前直立着“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石碑,苍松翠柏环绕,清幽静谧凝重。墓苍苍、祠煌煌,告慰着古代先贤;“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着历代莘莘学子0匡衡一代名相”门坊仙人洞峄城城东九顶山一带天然洞穴众多,神话传说流传民间,有仙人洞、朝阳洞、滴水洞(泉)、会贞洞、玉皇洞等溶洞,最吸引人的就是仙人洞。游览仙人洞,由峄城沿兰陵薛城公路东行5公里转向北1公里便至。 .仙人洞,位于青石山,青石山又名进食山,据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驻此进食,故有此名。初春,青石山小草茸茸,万树吐翠;初夏,榴花似火,枣花飘香,山花烂漫,百鸟鸣唱。山涧溪流,清澈见底;顺洞北上,峭壁突兀。巧逢夏雨后,高山流水瀑布景色壮观,百尺飞瀑,直射涧底,“卷起千堆雪”,轰击空谷鸣。东侧半山腰上的仙人洞就在这深涧,洞内宽不过数丈,洞北侧有人工凿的石窟,里面雕刻着一尊石佛造像,洞外仙人洞庙依稀可见遗址。晨雾暮霭萦绕洞口,古峄县八景之一“仙洞悬云” 的美称就由此而来。
关于仙人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古以前,有一个卖鱼人从山下走过,见山青水秀,瑞云缭绕,忽然来了雅兴,将鱼担寄放在客店,独自上山游玩。当他逛到仙人洞时,忽见霞光万道,两朵祥云缓缓而落,两位老者鹤发童颜,宽衣博带,手执拂尘飘然入洞,一边饮茶一边下棋。卖鱼人躲在洞内暗处,恍然见洞外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一会落光,也不知变了几次。待两老者哈哈一笑,驾云而去,卖鱼人才急匆匆下山,来到客店大吃一惊,一个人也不认识,鲜鱼担也不见了。他十分纳闷,冋店主,店主摇头不知。他便将寄放鱼时的情景说了一遍,店主惊讶的告诉他:“俺听老辈人啦过,百多年前有位外地卖鱼的把鱼寄在小店,独自游山一去不归”。卖鱼人不信,回到故乡,全是不认识的人,一问才知都是他的曾孙玄孙。他这才醒悟知道遇到了仙人。“洞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从此仙人洞的传说一代代流传下来。
近几年来,仙人洞周围山地遍植石榴,这里已成为峄城区东部的万亩石榴园。2001年,仙人洞景区被市政府列为市级自然景观保护区,并被纳入冠世榴园旅游总体规划,规划将自然的山川灵气与神仙的文化内涵结合起来,通过道教的洞天福地,表现神仙的生活与理想,把仙人洞建成独特的道教民俗休闲旅游景区。2004年,这里建成了独具一格的山庄式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仙云山庄,被评定为枣庄市旅游定点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