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43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356-357
内容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就是这一地方社会制度、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人文修养、生活习惯的综合反映。
枣庄地处鲁南,从历史沿革上看,73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了原始农业。西周至战国时,枣庄先后崛起薛、滕、倡阳、小郝等诸国,战国后期,属于楚地。虽然北有部鲁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但从民俗地理成因上看,枣庄基本上是远部鲁而近楚,民风以淳朴、骠悍、豪侠而著称。明代中期,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枣庄地区。一方面,由于南北交通的便利,商贾云集,促进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南北方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枣庄的风土民情。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提高,也促使着风俗习惯与时俱进。我们编写此书就是要将枣庄的传统习俗如实地记录下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传统文化,珍惜现实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卷在编写中,参考了《红山峪村民俗志》、《枣庄民俗》、《枣庄市志》、《枣庄民间食俗食趣食谱》、《台儿庄运河文化》、《山东民俗》、《枣庄风物》、《鲁南民间故事精选》、《鲁南民间歌谣精选》等书籍,得到了沙朝佩同志的具体指导。沙朝佩参加了有关篇章的编写,张铁军、王善民、田传江、王祥林、徐高潮、王新权、孔庆海、李天丰、王怀刚、张宗启、甘志友等同志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并表本感谢。
枣庄地区的民俗,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古今有所不同,在各区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时间仓促,发掘整理不细,表述不够完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4月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