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明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09
颗粒名称:
清明节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2
页码:
244-245
摘要:
清明节是汉族较大的传统节日,古称“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清明节
内容
清明节是汉族较大的传统节日,古称“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介子推的。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介子推随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几年,曾经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即位,称晋文公。重耳掌权后,封赏群臣,把介子推给忘了。原来介子推不仅是位忠臣,而且是一位孝子,家有八十老母,所以回晋国后,马上告假回家伺奉老母。晋文公发觉失误后马上派人寻找,不料介子推不愿接受封赏,背其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意欲逼介子推下山,可大火烧了3天3夜,未见介子推出山。搜山后发现,介子推与母亲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很伤心,将介子推母子厚葬于绵山,并诏令全国在清明节禁火三天,吃寒食,家家插柳,以示纪念。久而久之,清明节成了祭祀先祖、追悼亡灵、扫墓、上坟的重要节曰。
插柳清明节,柳枝发芽,家家户户折来柳枝插于屋檐下。民谣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孩童把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癞疮;有的套在狗脖子上,说是不生狗蝇;有的把柳枝折断拧成柳笛、喇叭,可以吹奏。上坟、扫墓清明节上坟较为普遍。家家到先祖坟地添土、扫墓、烧纸钱。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烈士陵园、烈士墓去祭扫、献花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踏青、郊游清明时节,鸢飞草长,莺歌燕舞,气候宜人,自古人们就有踏青、郊游的习俗。特别是城市居民,平时难得出游,在这一天携男带女外出游玩观赏,有一种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感觉。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
清明节还是农事较为关键的季节。民谚有“晒干柳,打干麦”、“清明难得明,谷雨难得雨”、“清明晒干柳,一棵秫秸打一斗”等等。如果清明这天天气晴好,则麦收季节无连阴雨,能有好收成。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