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06
颗粒名称: 元宵节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过小年。农家祭神祀祖,上供、焚香、烧纸、放鞭炮庆祝,合家吃团圆饭。在城里,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各项活动主要在晚上进行。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元宵节

内容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过小年。农家祭神祀祖,上供、焚香、烧纸、放鞭炮庆祝,合家吃团圆饭。在城里,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各项活动主要在晚上进行。
  面灯蒸面灯元宵节又称灯节,农家有捏面灯的习俗。面灯种类有生肖灯、月份灯、勺子灯等,一般用麦面或杂粮面做成,所做面灯形象逼真。生肖灯的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月份灯的寓意在于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面灯捏好后,放笼里蒸,掀笼后,观察月份灯中的馏水多少,以卜旱涝丰歉。家庭主妇将面灯注入豆油,捻上棉花芯插在中间,点着放在大桌上、磨盘上、香台上和家门口石墩上,观察灯花形状,以卜什么庄稼丰收。
  灯会晚上是灯会,村中大街上是一片灯的海洋。孩童们由大人领着或自己端面灯、挑纸灯笼上街,五彩缤纷的灯笼汇聚一起,看谁家的灯笼扎得好,看谁的灯笼亮。灯有用绳拉的鸭灯、兔灯;有手挑的鸡灯、鱼灯、宫灯;大的有走马灯,小的有手端的面灯,各有千秋。民间认为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兆,能驱妖避邪除百病,老人举灯照遍屋内外,孩子们端灯相互照明脸庞,嘴里说着:“照照眼不害眼。”山村的萝卜灯别具一格,利用红萝卜或辣萝卜的外皮雕成各种花纹图形,十分美观。滕州的甩灯很有名气,用废铜铁渣放入铁笼中燃着,五六人合作转动铁杆,红光、黄光、绿光四处飞溅,令人眼花缭乱。有一种简单的玩法是用铁锨端着铁水向树林中扬撒,火树银花,叫人拍手叫绝。
  儿童游戏还有扔扫帚把。男孩子用秃的烧刷帚把点燃鸡灯后向远处投掷,在空中像火龙、如彗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说是把扫帚星扔掉,可以祛百病。放地老鼠、气虎、提溜几。“地老鼠”燃后满地乱窜,尾带白光;气虎带着火焰在空中爆响;提溜几点燃后炸出繁星,在黑夜中尤为醒目。
  舞龙闹元宵民国年间,每逢五谷丰登之年,城乡一连三天办灯会。长棚盈街,各家彩灯高悬,盛况空前,有钱人家出资,请人来舞狮子、龙灯,玩竹马、花船,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焰火晚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元宵节期间,城镇、矿区和比较富裕的村多举办大型灯展和焰火晚会。灯多由厂矿企事业单位提供,采用电动装置,声、光、动结合,各有行业特点,各具艺术特色,令人叹为观止。自90年代后期,张汪镇大宗村在文化广场搞灯展,村属各企业、家家户户都将自己设计制作的灯送展,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