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1005
颗粒名称: 立春
分类号: K892.1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立春又称“打春”,根据节气的循环,赶在数九的五九末尾,农谚称“春打六九头”。有时在腊月,有时在正月。
关键词: 风俗习惯 立春

内容

立春又称“打春”,根据节气的循环,赶在数九的五九末尾,农谚称“春打六九头”。有时在腊月,有时在正月。过去,流行一种用鹅毛、鸡毛试验“春来”的有趣活动。这一天,人们扎制纸牛,肚内放一根鸡毛或鹅毛,“春气”上升时鸡毛会飞出来。届时,人们就打破春牛肚子,抢食点心,俗谓“打春牛”,后简称“打春”。
  缝春公鸡打春这天,家庭妇女用彩色布条缝制“春公鸡”,用白布缝制“春娃娃”、“春姑”等玩具。春公鸡缝在孩子的右衣袖上,以鸡谐“吉”,象征孩子吉祥如意。凡是未种牛痘的儿童,还在春公鸡的嘴上缀上一串豆粒,种过牛痘的儿童以辣椒种代替,希望以鸡吃豆使孩子将来不再生天花、麻疹等病。此俗近几年已渐为人们淡忘。
  立春之日,农家将闲歇了一冬天的耕牛牵到地头,象征性地下田地,称作打春试牛,以示春耕即将开始。还有的地方将正月初三、十三视为阎王爷的忌日。初三是小忌,十三是大忌,这一天不动农具,以免得罪阎王爷,对自己不利。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