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分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78
颗粒名称:
分娩
分类号:
K892.21
页数:
1
页码:
172-172
摘要:
孕妇临产,民间称做“觉病了”。过去都是婆婆守着,安排人去叫“接生婆”来接生,也叫“拾孩子”。古时,孕妇分娩都在自己家中,于暗房内铺上麦穰,孕妇卧草而生,小孩降生俗称“落草”。
关键词:
分娩
风俗习惯
内容
孕妇临产,民间称做“觉病了”。过去都是婆婆守着,安排人去叫“接生婆”来接生,也叫“拾孩子”。古时,孕妇分娩都在自己家中,于暗房内铺上麦穰,孕妇卧草而生,小孩降生俗称“落草”。分晩时门窗紧闭,说是禁风,不得让亲属、孕妇、寡妇等生人入内,家中男人和小孩也不准进入。
“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过去曾说女子分娩是“大命换小命”。农村的接生婆没有什么技术,只是凭一般经验,指导孕妇作为。如果顺产,婴儿呱呱坠地,接生婆则用秫秸議子切断小孩脐带,把小孩简单处理包好,算松了一口气。婆母这时慌忙烧香拜谢“送子娘娘”,并赏给接生婆收生费及布料等。一旦遇上难产,只有烧香求神保佑,“听天由命”。因此过去生孩子死亡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城镇医院增多,孕妇分娩从20世纪80年代起都是到附近医院,大大减轻了孕妇的痛苦,新生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过去农村,由于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对血的恐惧,把产房视为不干净的地方。因此,也就有了“借死不借生”的习俗。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能让她在娘家生孩子,怕“扑”穷了娘家,人丁不旺。如万一走不脱,把孩子生在娘家,要给娘家翻盖门,套牲口给娘家耙场来破解、消除晦气。外人出于特殊情况不得已在别人家借生,主人要象征性地收取房钱,作为补偿。
孩子出生,也叫“添喜”,若是个女孩,则叫“小喜”或“千金”。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