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院格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44
颗粒名称: 宅院格局
分类号: TU241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宅院格局赛庄地区在院落布局上,讲究坐北朝南,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四面围墙。过去,靠北面建3间主房,门东旁安放香台,堂屋西间窗前往南安石磨,厕所多安在东南角,西南角留有。下水道,俗称“阳沟”。院子前墙当中建“过道屋”,门留在中间,叫“大门”。如果前后有四邻,也可留东西大门。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宅院格局

内容

宅院格局枣庄地区在院落布局上,讲究坐北朝南,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四面围墙。过去,靠北面建3间主房,门东旁安放香台,堂屋西间窗前往南安石磨,厕所多安在东南角,西南角留有。下水道,俗称“阳沟”。院子前墙当中建“过道屋”,门留在中间,叫“大门”。如果前后有四邻,也可留东西大门。
  青砖瓦屋瓦门楼房子,堂屋大多数是3间,坐北朝南,3间分3个室,一明两暗,室与室之间有用墙隔开的,后来有用箔隔开的,也有用木板作隔山的。中间一间是明间作客厅,两暗室为卧室,东为主,供父母居住,西间供儿孙居住。也有的西间留外门,供儿孙结婚用,有的盖东西配房供儿孙结婚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住房条件有了改善,儿孙结婚大多数是单家独院,3间正房,东间住人,西间放粮,明间摆设作客厅、餐厅。伙房也叫“锅屋”,大都根据宅式建1间,都是在大门北旁。因大多数是东式宅和西式宅,除了靠路的都是正阳宅。厕所占对大门的院子的另一角。门楼大多数是担挑式。.水泥门楼过去,大多数农户盖不起大门,有的用树枝编“篱笆门”,有的是简易的“板子门”,只有少数人家用得起 “双扇大门红牙子”,门上方建门楼子护门。个别户甚至连院墙都没有。20世纪60年代后,多数都有双扇大门,门上建有担挑门楼护门,并且下有“过门石”,门框下面有“门枕石”,中间有“腰卡”,上有“坎卡”、“门槛石”压盖。门枕石、腰卡、坎卡都是固定门框的。腰卡不仅能固定门框,还能固定门板。因腰卡一边有洞,一边起槽,可装较粗的木棍挡住门扇,俗称“腰棍90年代以来,农村也按照小康房的标准,部分农户大门都是特宽“双扇铁大门”,而且大门垛子和门楼都用瓷墙砖镶贴,门楼用瓷瓦装饰,高大气派。
  瓷砖门楼现代门楼过去,农村建房基本上都是草屋,而且后屋墙又当后院墙, 墙大都是泥墙,这种屋称作“露腚屋”。冬季取暖是在堂屋明间设一火盆,里面放入不能烧锅的碎柴草或糠等以暗火取暖。每到有客人或过春节时,准备一个“树疙瘩”来烤火取暖。有的在院外挖一大坑,上面架上三根木棒,中间一根高起木棒上用林梧覆盖,两檐地平,中间起脊,上用麦穰或土盖上,向阳一边留一个小门,专供人上下,这叫“地屋子”,地屋深近2米,长3米多,宽2米,冬暖夏凉。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建房较好,室内用白石灰抹平,洁白明亮,冬季室内用柴草取暖就不卫生了,逐渐都用煤炭炉取暖,并能在炉子上烧水做饭。到了90年代,住房条件改善了,取暖也上了档次,电暖器和空调也走进了农家。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