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餐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35
颗粒名称:
餐具
分类号:
TS972.23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餐具介绍和制作。
关键词:
餐具
茶具
酒具
筷
内容
锅20世纪50年代前后,锅大都是生铁铸的。锅的大小用“张子”和“印”来区分。最小的是“耳朵锅”,稍大一点的叫 “张子”,五张子以后称为“印”,有“六印”、“八印”、“二十四印”。二十四印锅最大,但不多用。每家根据人口的多少选用不同型号的锅。到了80年代有了钢精锅,逐渐有了电饭锅、微波炉、电磁炉等现代化炊具。
20世纪50年代前后,家庭舀饭用的勺子大都是铜勺和柳木勺。60年代用上了铁勺,80年代后用的是铝勺和钢精勺。炒菜铲子过去是铁的或铜的,如今多是不锈钢的。炊帚用来刷锅,也有用清洗球和丝瓜瓤洗刷的。碗按颜色分黑碗、白碗、花碗;按大小分扣碗、海碗;按质量分为粗碗、细白碗;按用料分瓷碗、木碗、铁碗、铝碗、钢精碗、塑料碗等。过去,一般人家吃饭用黑碗,少数人家用细白花碗。体积较大的黑碗叫“海碗”。白碗有粗细之分,近年使用的白碗均是细瓷碗。黑扣子碗只有酒席上溜酥菜用,如今黑扣子碗已不常见。酒席上多用盘子、碟子和汤匙。盘子也是多种多样,圆形、扇叶形、鱼形、漫长形、椭圆形等五花八门,均为细瓷。碟子和调羹有陶瓷的、搪瓷的、铝的、钢精的等,近年来又出现了塑料的。筷子农家吃饭、招待客人大都用竹筷子。过去富有之家用乌木筷子、银筷子、象牙筷子等。
茶具20世纪50年代有顺茶壶、烧茶壶,没有热水瓶。
烧茶壶是黑沙壶,60年代改为洋铁壶,70年代为钢精壶取代,如今有的已用电热壶。60年代前,用铁锅做饭,做饭前烧茶。从則,想让茶保温就用暖水囤子保暖,囤子是用麦秸编制,装上顺茶壶,里面填上棉花或软柴草,可保温一段时间。有了暖水瓶,做饭时多添些水,刮点茶后再做饭。70年代有了煤炭,大多数人家用煤炉烧茶做饭。冲茶壶有朱沙壶和白瓷壶。白瓷壶有带金属提系和端把两种,另外还有土陶叉子的“茶罐”。如今有玻璃端把冲茶壶。暖水壶,70年代前外壳为竹皮,70年代后铁皮替代了竹皮,80年代塑料皮取代了铁皮。如今,用上了高压水壶,喝上了矿泉水。
酒具50年代前后大都使用锡酒壶,后来用黑、白瓷酒壶。酒杯有瓷杯和玻璃杯。酒杯有盛三钱、五钱、八钱、一两、二两半、半斤的不等。
盛具盆分为窝盆、三盆、二盆和大盆。大盆又称“煎饼盆①”。从用料上分为:泥盆、沙盆、瓷盆、搪瓷盆、铝盆、塑料盆。近年来土陶盆已罕见。
土陶罐20世纪50年代打水用,又称“瓦罐”,因易破损, 后改水桶。水桶有木板扣成的木水桶和铁皮卷制的铁桶。如今有不少塑料水桶。
缸有土陶缸、沙缸、泥缸、水泥缸等。只有沙缸盛水,其余均盛粮食。沙缸可盛水,还可腌咸菜。沙缸最小的叫 “顶腚帽”,最大的叫“鲸缸腿”。土陶缸最大的叫“碘缸”,其余的按盛粮多少叫 “斗缸'“五升缸”等。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