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煤炭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06
颗粒名称:
煤炭生产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枣庄市煤炭蕴藏量丰富,采煤历史悠久。有资料显示,早在宋代,枣庄一带就有了专门从事采煤的业户,至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需要的增加,采煤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行业习俗。
关键词:
煤炭生产
风俗习惯
内容
枣庄市煤炭蕴藏量丰富,采煤历史悠久。有资料显示,早在宋代,枣庄一带就有了专门从事采煤的业户,至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需要的增加,采煤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行业习俗。
采煤早期的煤窑,仅一个井,用滑车牛皮包戽水,挖好的煤用筐拉向井口,再用滑车提升。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成立后,采用双井口,便于通风,井下开始用机械采煤,用骡子马运输,水泵排水,机器提升煤炭。早期的煤窑多是由封建地主开办的,后由封建官僚开办。开办煤窑的地主又称“窑主”,而井下从事挖煤、搬运的工人称 “煤夫”。在劳动组织上,窑主把工人分为“正掘班”和“公令班”两类。“正掘班”是长工,每两人为一组,预支工钱;“公令班”是按时计工,每日轮班替换,不预付工钱。后来,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把工人分为里工①和外工②,实际上还是这种“正掘班”与“公令班”制度的延续。
早期煤窑的管理人员称“老总”,监督井下工人劳动的称“班头”,监督井上工人劳动的称“筐头”。此外,还设有营业员和掌秤、管账等人员。
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成立后,形成了新的管理机构“包工柜”。其总负责人称“包工头”,俗称“大头子”。包工头下面还设有“查头子”、“二头子”、“做账先生”、“记账先生”、“跑号的” 种种名目。
称呼矿井称呼有:煤窑、煤井、煤矿。早期煤炭生产,受生产条件的限制,主要开采离地表较近的煤层,当时的矿井称“小煤窑”。20世纪70年代以后,乡镇开采的煤矿,一般称“煤井”由公司付给本人。
国家开办的煤矿,才称“煤矿”。农村老年人,无论是对国有大矿还是集体开办的小煤井都一律称“窑”,对大一点的矿称大窑,小一点的煤矿称小窑。如称枣庄煤矿为“窑”,称陶庄为“小窑”。去奉庄赶集称“赶窑集”,去陶庄赶集则称“赶小窑”。煤炭工人下井,称“下窑”;工人们住的非常简陋,称“窑户铺”。
开采物:煤称“炭”,块煤称“汞子”,细碎的煤称“原炭”,煤矸石称“矸子”、“渣子”,含硫较多的煤矸石称“铜炭”,可以燃烧而并非煤的石头称“矶子石”,煤矸石山称“渣子山”。
禁忌井下,锨不说“锨”,说“铲子”,因“锨”与“仙”谐音;塌不说“塌”,说“冒”。如塌方说“冒顶”。在井下不伤害动物,认为在井下能存活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这些禁忌已逐步被打破。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