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船民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900
颗粒名称:
船民生产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6
页码:
49-54
摘要: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已有数百年的通航历史,船民们在长期的行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习俗。
关键词:
船民生产
风俗习惯
内容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已有数百年的通航历史,船民们在长期的行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产习俗。
使船自明清至建国初期,往来于台儿庄运河上的船只多为木质结构,且运载量较小,最多的只能载货五六十吨。那时的运粮船只多为三节舱,即前舱(前闷头)、中舱(大舱)和后舱(后廒)。前舱一般住的是使船帮忙的伙计,以便于迅速及时地启动、停泊船只。中舱是船东家平时活动和待客的正厅,较前、后舱面积均大,且留有窗户,以利通风采光。舱内设有桌椅、茶具等,其主要摆设与岸上人家几乎无异。后舱主要是船主及家眷住宿的地方。除此之外,个别船只为运送某些特殊的物品,如黄金白银、珠宝首饰等,还特别设置了私舱子。私舱子设在前舱与中舱之间,从表面上看上去是两舱之间的隔板,但隔板内留有一定的空间,是一个夹层。打开夹层的机关,便可藏贮一些贵重物品。
运河铁驳船在出现动力帆船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风帆是船民远航的必备用具。借帆行船,不仅为船工节省了许多力气,而且加快了船的行驶速度。由于风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自然气候的限制,因此许多船民在逢年过节时,都要在船的桅杆上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得力先行”的对联,以求一帆风顺。风帆自上而下主要由马鞍桥子、篷挑、篷杆、篷幅、风扣、老鼠尾、抱桅爪和角叉子等几部分构成。这几部分构件,有的起到主骨架作用,有的起到固定作用,有的起到掌握方向的作用,只有配套使用才能使风帆操作自如。过闸船民们来往于运河,自然离不了要过往船闸,但旧时的过闸远没有今天过闸安全、省力。那时候的船闸几乎都是用条石砌成的石闸,zK位落差大,所以船只在过闸时水流湍急,浪头高溅。船民们每一次过闸,就犹如过了一回鬼门关,场面惊心动魄,让人不敢目睹。过闸前,船工需用篷布将装载的货物仔细严实地覆盖,再将具有一定长度而且坚硬的木棒固定在船底,然后用绳子将其连同货物一起左右捆绑,以防货物撒漏和船只在过闸时因倾斜而沉入水底。待绑扎完毕后,船老大便开始挑选过闸船工,只有那些身强力壮、胆大心细、身手敏捷、具有丰富过闸经验的青壮劳力才有可能被选中。为确保人身安全,过闸前用绳子捆住其腰部系在船上。而后他们分别手持竹篙,随时待命。待闸门打开,闸夫转动绞轴将船只缓缓驶进闸门时, 船工便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这时就听“呼”的一声巨响,船只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刹那间不见了踪影,但见3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又哗然而落。紧接着,船只又被浪头抛起,随之激起几股水柱,但其高度已不及第一次。待船只第三次起浮下落,船只已安全过闸了。见此情景,船主便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由于船只在过闸时一般都要经受波涛的三次起伏冲撞,所以,船工们也把过闸称为“过三浪”。
“过三浪”应以第一浪最为危险,因为船只在下落时,由于水位落差过大,极易失去控制而沉入水底。这就要求船工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做到出篙要及时,撑篙要用力,方能保证过闸时的人、船平安。正是经过这样无数次的磨炼,常年在运河中使船的船民们才被锻造出超人的胆略和气魄。
绞关过闸船还要用关绞,闸背如同一道坎,水深流急,掌舵的都由经验丰富的船老大把使,重货物还要在河两岸两个关同时绞。关有一步关、两步关、三步关。一步关有七八步,由8至10人操作,人员两边对等分配,由高工拿旗统一指挥。官府的运粮米船过闸不要钱,其他来往的商船根据载货量和船只大小交过闸钱,大体一艘20吨的货船要交20块现大洋,其他还要给绞关的赏钱,不然指挥绞关的头就会找麻烦。一给赏钱,指挥的头儿就敲着小锣高喊:“船上X X老板赏现大洋几块,咱要卖力啊!”这一喊,大家一齐用力就过了关。
运粮号子长期以来,船民们在凌波踏浪、击风搏雨的航行中,也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沿河居住的人们一听到那错落有致、韵味悠长的船工号子,便知又有船只拔描起航或歇锚靠岸了。
可以说,船上有多少道操作工序,便有多少种船工号子。船上常用的号子主要有起锚号、冲号、拉纤号、招号、缆头号、绞关号、撑篙号和摇槽号等。每种号子各有其作用,如起锚号是在铁锚久拖不起时船工用力拔锚所唱的,船工们抓住锚绳,边拉边唱:千斤呀,万斤呀,嗨!铁描呀,动身呀,嗨!于是,铁锚便在众人的齐声唱和中被缓缓拔起。船工们所唱的冲号,亦称“凤凰三点头”,是在船即将开航时用的。船上大师傅将纤绳搭在肩上,口中便唱“我要拉——哟嗨丨”这一句便是给船上伙计的一个船要走的信号。听到这一句号子,伙计们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在干别的活,便立刻起身,一边撤掉搭板,拿起竹篙,口中一边长长地应道“哎——”,于是便各司其职。大师傅再接着唱“喂喂,啊——我要拉哟晦”,众人再随号应和,一齐用力,如此反复三次,船便缓缓启动了。
船工号子种类不同,节拍也有所不同。撑篙号就有快拍和慢拍之分:逆水行舟需用力撑篙,节奏要加快,所以就用快拍号子;顺流航行船只平稳,便可用慢拍号子。唱号子一般需要一领号者,待领号者唱出,其他人随之应和。领号者要根据船行状态,掌握号子的轻重缓急,以调动大家的情绪,把劲往一处使。唱号者不但可以边干边唱,也可以不参加劳动,站在船上专司其职,船民们称此类号子为“甩手号”。当船行至船多、人多之处,哪只船的号子响亮有力,气势不凡,引人注目,哪只船的主人便会倍感光荣与自豪。因此,号子也便成了船主实力的一种标志。会唱号子的在船上也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一般船上的大师傅每月工薪为14块大洋,而唱号者则可拿到15块,由此可以看出唱号者受的礼遇非同一般。
禁忌过去在船上,女人不能从船头过,从船头过不吉利;生完孩子的女人一个月之内不能上别人家的船,因为被认为身上有秽气;男人不能在船头尿尿,从桅杆往前的船头部分是给大王、老牌上供心神相通的地方,在这里方便是对神灵的不尊敬,要受到惩罚或报应。在船上忌讳说“翻”字,风帆说“蓬”,因“帆”与 “翻”谐音;吃饭或宴请,上整鱼的时候,吃完一面要吃另一面,需要翻过来不能说“翻”,应该说“抬过来”、“架过来”、“转过来”。船民不论在哪里喝酒,杯中的酒从不喝干,BLT留水路”,不然水就要浅了,船就没法行驶;装货前要给大王、老牌上香,祈求平安;过江时要上香、烧纸、磕头、放鞭炮、祷告,祈求大王老爷保佑平安。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