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民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96
颗粒名称: 呼唤
分类号: S834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各地对家禽的呼唤都很有特点。
关键词: 家畜 呼唤 风俗习惯

内容

各地对家禽的呼唤都很有特点。如,对小猪,“巴巴,巴巴! ”大一些的唆喽,唆喽! ”或“巴巴,唆唆! ”有的“黑黑,黑黑! ”对小牛模,“犊犊犊! ”对小驴驹,“犊犊犊犊! ”成年驴可直接呼唤其名。对小羊盖,“羔羔羔羔羔!”对绵羊,“买买!”对狗,在近处,“巴巴巴巴! ”远处如果看不见情况下,“巴巴罗!巴巴罗!”对小狗的呼唤,是嘴稍张开,前舌尖摩擦下嘴唇连续发出的响声,如同带盖的水桶晃荡声。对家兔豁豁豁!豁豁豁!”对猫,“咪又,咪又!”或“咪咪咪! ”对鸡,小雏鸡,“嘣嘣嘣!嘣嘣嘣!”两唇相撞发出的声音。对成鸡,“勾勾勾!”对鸭子、鹅,“鸭鸭,鸭鸭! ”“鹅鹅鹅鹅!”对家畜家禽的呼唤,距离远,呼声就大;距离近,呼声小一些。也有的用特殊呼唤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养鸡场,吹哨召集吃食。畜禽只有其主人的呼唤,它们才听从。否则,无论怎样,听而不闻。为了制止畜禽的恶行,也使用一定的约定成俗的信号,任何人使用都有效。如对家畜,“特®特!”叫“特号”。对鸡“嚓号,嚓号!” “鹰来了!”有的直呼其抽象的名。如 “羊羔子! ”“猫!”“狗! ”“死山羊! ”“打死你小猪!”等配合一定动作,很见效。

知识出处

枣庄民俗

《枣庄民俗》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枣庄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人生礼仪、医疗保健、民间信仰、岁时节令、语言文学、民间游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