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中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市中区
分类号: P641.13
页数: 17
页码: 75-91
摘要: 详细概述了枣庄市市中区泉的分布特征与泉水的类型。
关键词: 枣庄市 市中区 泉水类型 分布特征

内容

一、花果泉花果泉又名花鼓泉,因水击石鼓发出响声而得名。
  花果泉位于市中区税郭镇花果泉村西北0.2千米,泉水流入西北村水库,经税郭、西王庄、裴桥人峄城沙河,最后汇人韩庄运河。
  花果泉受曹王墓断裂影响,断裂以北为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分布高度300米左右的低山3座,是泉水的主要补给区;断裂以南为前震旦系地层,起到一定的阻水作用。泉水自一蛤蟆嘴形的裂隙中流出,为下降泉。泉水流量较小,约70立方米/日。
  花果泉村民于泉东侧建小型蓄水池一处,用塑料管再引人村内较大储水池内,用于村民人畜生活用水。
  【散记】水声叮咚花鼓泉税郭镇地处平原区,西有沙河为带,北有寨山、长山、坛山诸峰,由西向东绵延数十里形成自然屏障。山麓下有一泉,叫“花鼓泉”。村因泉得名,泉因水声叮咚如花鼓声故而得名。
  原来泉水由蛤蟆嘴形的石峡中涌出,下有一石鼓承受面,夜静更深可以听到水击石鼓叮咚有声。泉水清澈且冬温夏凉,初冬有在此泉沐浴的,据说水温约达三十度;有闹腹病的饮此泉水便可治愈。因此,村人视为宝泉。据民间传说: “花鼓泉”之名起源于唐代,唐朝诗人李白曾游此地听泉声,颇富有诗意;几百年前,有一南方看风水先生来此听泉后认为泉下有宝,竟用钻头把石鼓打了几个小洞,从此再也听不到泉水叮咚声了。
  解放后,这个山村成了林果业兴盛的花果之乡,由此便更名为“花果泉” 村,村与泉便脱离了因果联系。“文革” 期间,这小小花果泉曾遭受一次灾难,依山傍水之树木几乎砍伐殆尽。后来村人为饮水方便在花鼓泉下砌一方形池,经过一番人工穿凿,“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自然景色也变得面目全非了。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150户,691人的小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全村420亩地的承包和采石、养殖业的综合开发,使这里由一个每年吃万余斤统销粮的村,变成了粮食自给自足村。这里盛产黄姜,每年产黄姜约100万斤,共获收入30余万元,桃、杏、梨、山楂、柿子等各种水果共获收入10万多元。“花果泉村”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果之乡。
  说起种黄姜,这还与花果泉有关。原来,泉水浇姜不死姜,其它如河水、井水都不行。据党支部书记王华说:“这村多王姓,祖上以种姜为业,15年来种的姜从来没死过。近年来井、河水浇姜,姜多患病而死。经农业科研人员鉴定:井、河之水含地菌易烂姜,泉水则清澈且不含地菌故不烂姜...”。
  现在村名改了,泉景变了,而这里在外地工作的人们往家乡写信时,仍旧写上“花鼓泉村”。啊,沧海桑田多变化,人们多怀念原来的水声叮咚花鼓泉哟! (梦生金吾)二、扁担泉扁担泉位于西王庄乡陈刘耀村南,泉水流人倒引河,于付刘耀村北入东支河,经峄城沙河汇人韩庄运河。
  泉附近有两个土台,南台称“樊梨花点将台”,北台称“刘伶酾酒台”又称 “刘伶古台”,为刘伶醉卧的地方。据说陈刘耀村南的扁担泉为刘伶当年汲水时,因将扁担插地成泉而得名;刘伶酒后常饮之,所以此泉又称为醉仙泉,据说饮此泉水后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山泉以先生而得名,先生因山泉而流芳百世。
  刘伶死后葬在西王庄乡北部,坟前立有石碑,上面刻有明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作的《晋建感参军刘伶墓记》。明代御史王瑛也曾凭吊过刘伶古台和刘伶墓,口占七绝一首:“一代高风野水边,伯伦遗冢尚依然。千秋谁为浇坟土,悔不当时葬酒泉。”三、东王庄泉群(—)自然地理1.位置与交通东王庄泉群,位于市中区西王庄乡东王庄村北河中,206国道从泉群西侧通过,乡级公路从泉群南侧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2.地貌特征东王庄泉群位于枣陶盆地的东段。东、南、北为低山丘陵区;地势基本以峄城沙河上游东支河税郭至东王庄为界,河北岸地势较为平缓,延伸较远;河南岸地势较陡且距南部低山较近;整个地形为“簸箕”状,有利于水资源汇集。
  泉水出露于峄城沙河上游东支河内,该河发源于市中区税郭镇,泉水至峄城区裴桥村附近,入峄城大沙河,向南流经峄城区、台儿庄区,注人韩庄运河。
  (二)地质与水文地质1、地质(1)地层本区为华北型地层,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变质岩地层,主要分布在北部来水区域的北山断裂以北的税郭——孟庄一带;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迭系地层,广泛分布于盆地南部和北部区域,整个区域岩层倾向北,倾角较缓;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在盆地中部发育,上覆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迭系地层之上。
  (2)构造区内受北山断裂和峄县断裂影响,发育多条北东向构造。南部山区发现多条火成岩侵入体,均以岩墙形式出现,岩性为辉绿岩,市中区东王庄村石料厂已开采出部分火成岩侵人体。
  2、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该区域地层为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岩溶、裂隙发育,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和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地下水储水空间较大,经抽水试验,丁庄水源地单井出水量9600立方米/日,说明该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受北东向构造阻挡地下水容易上升成泉,并且流量较大。
  (三) 泉的成因东王庄泉群的形成,主要受东王庄北东5—10°火成岩墙和下奥陶系与寒武系弱透水层阻挡,地下水位上升成泉;泉水主要储存于奥陶系、寒武系地层,见图3—1东王庄泉群成因示意剖面图。
  (四)泉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东王庄泉群补给面积约为112平方千米,分为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和排泄区三部分。
  1、间接补给区间接补给区为北山断裂以北市中区的孟庄镇、税郭镇和山亭区北庄镇的大部分区域。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古生界寒武系地层,面积约为60平方千米。北山断裂为一阻水断裂,发育复杂。东王庄泉上游税郭——三里屯一带断裂上下盘断距较大;北山断裂北5千米为曹王墓断裂,北山断裂与曹王墓断裂为同一时期形成,均为阻水断裂,两断裂之间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变质岩。显然,北山断裂以南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迭地层与北山断裂以北的太古界地层相比,其地质岩性与储水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该区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地下水与断裂以南没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因此,确定为间接补给区。
  2、直接补给区与径流区直接补给区的面积约为52平方千米,主要包括市中区的西王庄乡、税郭镇大部和峄城区的峨山镇小部分区域。主要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碳——二迭系地层。该区域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北山断裂以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流方向主要是北起北山断裂、东起税郭镇的双山子挤压带(两地的地势较高),地下水顺地势,由高处向东王庄泉群附近径流。该区地层主要以白云质灰岩、燧石结核灰岩、纯灰岩地层为主。该地层质纯、性脆。由于长期受地质运动、物理、化学作用,形成较多的裂隙、溶隙、溶洞等岩溶裂隙现象。从区域内基岩出露、地面塌陷区域、地质勘探、钻探区域、工业用水打井区域等均发现了裂隙和溶洞的存在,证实该地层具有良好的储水空间,同时,也是泉水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3、排泄区地下水流动方向与地表水流动方向基本一致,当地下水流经东王庄火成岩墙时,地下水流速度受阻,地下水水头抬高,排出地表。因此,东王庄火成岩墙一带及其上游一部分区域为地下水排泄区。
  (五)泉水流量东王庄泉群在枣庄市水资源试验区 (原圪塔埠地下水均衡试验区)范围内。1978年下半年,为摸清区域内地表水资源量,在东王庄泉群上、下游和东、中、西支河流布设地表水巡回测流断面进行流量控制测量,监测中发现东支河东王庄村北河中有泉水溢出,该泉水的溢出,增加了河道水量,并与十里泉水汇集排人峄城沙河。2003年7月28日和2004年8月25日,实测泉水自然流量分别为3.54万立方米/日和1.99万立方米/日,2003年汛期泉水出露时间1个月左右。
  实测资料表明,1979——1980年,由于十里泉电厂、市自来水公司分别在泉头和丁庄附近打井取水,造成流域内地下水位逐步下降,泉水流量逐渐变小。1983年以后大多数年份泉水流量很小、有的年份泉下游断面流量小于上游断面流量,说明该泉已由原来的地下水补给河水变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四、白马泉白马泉,位于市中区西王庄乡宋楼村东南约0.6千米,泉水流入峄城沙河上游东支河,顺峄城沙河注入韩庄运河。
  该泉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受断裂阻挡地下水上升成泉,属断裂上升泉。
  泉下游修建一座塘坝,有十几亩大小的湿地,芦苇杂草丛生,是一处春季旅游的好地方。
  【散记】湿地春景游人醉进人2004年3月份以来,枣庄东郊6千米处的白马泉湿地又进入了旅游旺季,许多市民慕名而来,尽情观赏这里独具特色的湿地美景。
  白马泉湿地为市中区西王庄乡南部山区的一大著名景观,在护君山和姑嫂山这两座名山之间,为长年不干的白马泉水汇聚而成。关于白马泉的由来,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巩固其政权,他大肆捕杀刘氏皇族,刘秀起兵抗击,兵败被王莽军追杀,逃到此地时,又饥又渴,他乘坐的白龙马奋蹄刨起,一泓清水汩汩涌出,解了他的口渴之急,此泉由此得名“白马泉”。白马泉为天然长流泉,泉水自西北的小溪中流出,环绕山脚形成风景秀丽、独具特色的山间湿地。这块湿地有十几亩大小,其间芦苇跌宕,花草飘香,狐兔潜迹,百鸟欢唱,实为我市少有的山间湿地美景。
  今年春节前后,天旱少雨,但进人3月份以来,此处依然水流潺潺,鳞波闪烁,草木葱郁,野花遍地,鸟儿戏枝。游过,南通台儿庄、徐州等地,枣薛铁路在薛城与京沪铁路相接,市区公共汽车经十里泉东侧,交通甚为方便。
  十里泉群位于枣陶盆地中部偏南处,南侧山区海拔220—360米,孤山制高点为387米,北部山区海拔220—310米。山间为狭长形盆地,地面高程50—80米。地表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又以黑石岭——曾店——张岭为地面分水岭,分水岭以西地表水汇人蟠龙河人微山湖;以东汇入峄城大沙河,最后注人韩庄运河。
  2、水文十里泉群附近有峄城大沙河上游的东、中、西支三条河流。十里泉水流人从泉群西侧通过的西支沙河,经前湾村入峄城大沙河,于大泛口汇人韩庄运河。
  (二)区域地质1.地质(1)地层本区为华北型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一二迭系,从老到新依次排列。
  (2)构造十里泉群出露在枣陶倾伏向斜盆地的南侧,盆地的轴走向为 NNW,北翼狭窄、岩层倾向南,南翼开阔、岩层倾向北,倾角较缓,北有北山断裂,南有峄县断裂,组成本区的构造骨架。十里泉群东侧为一北东5-15。火成岩墙,使十里泉区成为一个单独的水文地质单元。由于受两条较大压扭性构造的控制,区内岩层北倾而平缓,并发育较多的北东向构造,十里泉断裂为其中之一。
  (3) 岩浆岩 该区岩浆岩活动比较频繁,在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迭系地层中均有侵人。十里泉火成岩墙岩性为辉绿岩,顶宽一米左右,用地质物探方法向北已追溯到石炭——二迭系地层,向南追溯到南山。
  2.区域水文地质特征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及泉的涌水量、河道流量均随降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黑石岭——曾店——张岭一带为地下水运动的分水岭,分水岭以东、北山断裂以南地区地势平缓,除石炭——二迭系地层外大多数为裂隙岩溶较发育的寒武、奥陶系灰岩。因雨量充沛,渗透条件良好,地下水丰富。十里泉群出露在下奥陶系地层,石层倾向北、倾角一•般在5—10。之间;奥陶系灰岩质纯、性脆、岩溶发育,在钻探中曾遇到8.3米的溶洞;上寒武系岩层有溶蚀现象;第四系之亚粘土及岩土碎屑仅分布于低洼地带,厚度不大,一般不超过3米。
  本区地下水除受大气降水补给外,由于近几年来开采量不断增加,河水补给地下水量也随之增加。(三)泉的成因由于受北山断裂和峄县断裂的影响,区内有发育较多的北东向断裂,其中十里泉火成岩墙从十里泉群东侧通过;地下水流方向自西向东、从南向北,受火成岩墙阻挡地下水位抬高,在十里泉村东地势低洼处流出地表,形成上升泉,该(四)开采储量1.泉水流量测量十里泉群是枣庄市的名泉之一,正式开发利用从1964年农业灌溉开始,1966年以后工业相继开发利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泉水,煤炭部123队、华东电力设计院801水文地质队等单位,曾对该泉域进行地质测绘、勘探等工作,但对泉的成因及补给面积均未做过详细论述。
  1964年11月开始至1966年12月,华东电力设计院委托枣庄水文分站设立十里泉水文站,测量十里泉的泉水自然流量,虽然观测年限较短,但对评价十里泉区地下水资源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1965、1966两年对十里泉进行了实测,实测流量分别为1425.4万立方米/年和1137.8万立方米/年,见表3—1十里泉群实测泉水量表。1969-1974年,山东十里泉电厂、市肉联厂、市水泥厂、市厂扩建需要,市政府组织水利等有关单位人员成立了抽水试验小组,在十里泉泉头进行丰、枯水期抽水试验,现将两次抽水结果分别叙述如下:(1)丰水期试验1975年8月16日开始,9月29日结束,根据1974年省 “水科技”第三期介绍西安坝东水源地大型抽水试验的做法,最大涌水量即为最大开采储量。用泉头水位作为观测水位,在附近生产井进行抽水试验。为观测静水位,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有关用水单位会议,经过商定从实际出发,泉群周围自来水公司等用水单位,相继在泉头附近打井取水,使泉水自然流量逐渐减小,自1979年开始出现断流,十里泉由长年泉变为季节泉,最近几年泉水每年汛期有短时间流水,枯水期断流。
  2.抽水试验1975年,为解决枣滕地区电力紧张问题,按照“山东省电力工业局(75)电综字420号文件”要求拟扩建十里泉发电厂。为掌握地下水资源能否满足发电的用水单位停止抽水12小时,以有利于观测静水位。共进行了三个降深的抽水试验:第一降深0.57米,涌水量为4.55万立方米/日;第二降深为0.96米,涌水量为7.64万立方米/日;第三降深为1.22米,涌水量为9.03万立方米/日,扣除河道回水1.38万立方米/日,实测区域最大涌水量7.64万立方米/日,作为十里泉的可开采量。
  (2)枯水期试验1976年4月28日开始,6月13日结束,将泉头开挖成大口井,作为抽水井,井深5米,直径13米。这次抽水共进行三个落程,第一降深1.55米,稳定时间为32小时;第二降深2.50米,稳定时间为48小时;第三降深4.40米,稳定时间为72小时;涌水量为5.60万立方米/日,附近三个生产孔涌水量为1.84万立方米/日,实测区域最大降深涌水量为7.44万立方米/日,以此作为十里泉区的开采储量。7.44万立方米/日的出水量,能够满足扩建电厂的要求,为电厂的扩建奠定了基础。
  1979年进行了十里泉区万分之一的地质测绘、物探追溯隐伏构造和火成岩墙,初步确定了泉区边界条件、岩性、构造、火成岩的分布及泉的成因。
  【散记】十里泉十里泉原名许池泉,因距原峄县城北十里,故名十里泉。为古峄县八景之一,名曰“许池绿波”。至于许池的来历,据说过去泉边住着一位趋会风雅的人士,见到此泉一泓青水,扬珠吐翠,煞是招人留恋,于是募资加以修葺,许池泉的名声从此便播扬开去。许池原南北长90米,东西宽60米,由珍珠、贯珠、东珠、玉珠、岭雨、沸鼎、金华、绿波等泉汇集而成,泉水沸腾清流,顺小溪曲折而去,击石有声脆越。池水如镜,垂柳倒映,绿波千层。真是“风接滩声晴亦雨,云移谭影晚疑秋”,别具一番情趣,池中建有一条用石板搭成的九曲小桥,横越水面,连接湖心亭。泉的四周如众星拱月一般分布着朱榭亭阁,西有关帝庙,北有大佛殿,东有殉卿祠。殉卿名况,又名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今邯郸)人,著名学者,曾在齐都临淄稷下讲学,声望颇令一时之宗;秦始皇的得力丞相李斯和著名的政论家韩非都是他的学生。楚国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今枣庄市峄城)令,著作有《荀子》三十二篇,死后葬在兰陵。泉边树木成荫,翠竹修长,奇丼佳葩,莺歌燕舞,景色宜人,为邑地之名胜。历史上曾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来这里游览观赏,赋词赞叹,明代赵衙在《春日许池泉》一诗中写道:落日许池上,春风嘉树林。
  繁花茅屋映,高柳鹭塘深。
  迥野烟华腻,乱山空翠阴。
  坐来频啜茗,幽兴独能禁。
  据《峄县志》记载:十里泉数百年来未曾出现过干涸,浸灌之利邑人百世所赖也。据传,在乾隆年间曾想导十里泉水入运,以利行舟之利。今可以想象昔日泉水之盛貌。
  “许池绿波”这一胜景因近百年失修,殿舍废圮,碑碣流失。1966年以后,十里泉一带逐步建设了工业区,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大量开采用水,致使泉水不能自流,十里泉风光也已面目皆非。(市政协文史委)六、 羊鼻泉羊鼻泉,位于市中区齐村镇庙下村西北约0.5千米。泉下游0.1千米处建水库一座,向下游流人郭村水库、峄城沙河上游西支河、峄城沙河,后注人韩庄运河。
  该泉受曹王墓断裂影响,地下水受阻上升成泉,泉水储存于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
  泉头附近,现已开发为旅游区,建有饭店、停车场。该处建筑具有地方特色,亭、榭、房顶均用当地所产麦草建成,每到夏季许多游客到此休闲、游玩。
  七、甘泉,甘泉,位于市中区齐村镇凤凰岭村北甘泉寺内,泉头用石料围砲留一龙头型出水口,该泉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受曹王墓断裂影响地下水上升成泉,因泉水清澈、甘甜,故名甘泉。泉水流人齐村支流,经峄城沙河汇人韩庄运河。
  甘泉寺(原名龙窝寺)因泉而得名,寺院座北朝南,始建年代无法考证,据1314年(元延佑元年)重修寺内碑记及寺内泉南侧千年银杏树推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传该寺鼎盛时期拥有良田千顷,寺僧千人。现寺庙为20世纪80年代重修,经不断修建,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要有钟楼、鼓楼、大悲廊、大雄宝殿、藏经楼、放生池等组成,整体工程布局巧妙,气势恢弘,不失名刹古寺之风范。2004年10月举行开光仪式,现已成为山东省佛教名寺之一'。
  【散记】窑神庙自大雄宝殿西行数步便是窑神庙,内奉雷士天君窑神,于公元1800年(清嘉庆五年)建造,以求窑神保佑煤业开发兴旺平安。甘泉寺窑神庙历经沧桑,年久失修,但庙碑保存完好,是研究枣庄煤炭史的珍贵文物。庙碑高3米,宽1.5米,碑形壮观,上刻有“皇清”字样,周围刻配龙图,下部碑文字迹清晰可辨。文中记载:“吾邑之有煤窑,开自前朝万历间,迄于今掘取殆遍”,说明明朝时期枣庄煤炭业已相当繁荣。清代诗人有诗曰:“磨塘山欲尽,煤井地皆空”,反应了当时煤炭业的兴盛。开采之初多是农民合伙,工具简陋,常发生透水、塌方等事故,只好求神保佑。至清朝时期,官吏、富户看到采煤有利可图,纷纷参于开掘。山西太仓智太祥也来枣庄与邑人王琛联手掘井开采,但井深水涌却不见煤,于是到龙窝寺烧香叩拜,求龙王帮其退水,并许愿得煤后“重修庙宇,并与其旁建窑神庙”。后来他们果然采煤发了财,于是在嘉庆五年四月兴工“修之、葺之、扩之、增之”,在龙窝寺旁建窑神庙,立碑记其事,工程长达一年,可见其规模之大。(李德明)八、蛤蟆泉蛤蟆泉,位于市中区齐村镇蛤蟆泉村南侧河道内,泉水流人郭里集支流,经峄城沙河汇入韩庄运河。该泉出露于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与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接触地带,为接触下降泉,以泉组形式出现,主泉两处均用石料围砌。
  2000年在该处修建“蛤蟆泉山庄”,引泉水建设游泳池。“蛤蟆泉山庄”集餐饮、娱乐、旅游于一体,是一处休闲、娱乐、消暑的好地方。
  【散记】爱成就了泉——蛤蟆泉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枯萎了,许多人及动植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注意脚下有一只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地,水罐掉在地上,小狗被踩得嗷嗷直叫。小姑娘认为水一定都洒净了,立即寻找水罐,发现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里面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让小狗喝了,小狗随后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捧着水罐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去喝水的时候,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看了看金水罐,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又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甘甜的水流。
  这股由爱变成清澈而甘甜的水流,就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一蛤蟆泉(讲述:张德云整理:张安东)。
  九、中良泉中良泉,位于市中区齐村镇中良村北侧,泉水出露于曹王墓断裂以北的沙石山区,泉水流经峄城沙河上游中支河、峄城沙河,最后注人韩庄运河。
  该泉附近有多处泉水出露,有的属自然形成,有的为人工开挖。由于水质较好,市中区城区驻地部分居民和单位,到此运水饮用。为此,该村部分村民开挖泉水出售,有的户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在泉水下游河道,修建多处拦河坝,形成节节拦蓄,进行农田灌溉。
  十、口袋汪泉口袋汪泉,位于市中区孟庄镇庙山村东北约0.2千米,省级240公路的东侧。泉水为峄城沙河上游中支河流的发源地之一,经峄城沙河汇入韩庄运河。
  泉头处于曹王墓断层的北侧,地下水主要储存于古生界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受该断裂及其以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阻挡,地下水上升成泉,属断裂上升泉。
  该泉水主要用于庙山村村民生活用水,在下游150米处修建蓄水塘坝一处,用于养鱼和农业灌溉。
  十一、道沟泉(一)自然地理1、位置与交通道沟泉位于市中区孟庄镇上道沟村内、枣庄至周村水库公路北侧,有枣庄至周村的公共汽车相通。
  2、水文道沟泉位于大沙河中支河的上游,中支河(又名潭家河、郭里集河)系大沙河主要支流之一,是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枯季径流较小,泉水流人中支河,经峄城大沙河汇人韩庄运河。
  3、气象本区属温带,东距黄海约200千米,因受东部山岭的影响,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我市多雨区,是地下水补给的有利条件。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954.3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328.8毫米(1960年),最小年降水量707.8毫米(1965年)。
  (二)水文地质及泉的成因道沟泉又名筛子泉,地处山前丘陵地区,基岩裸露,为大片的寒武系地层,地势北高南低,岩层倾向北,为枣庄北山断裂以北的单斜地层。泉的南侧为曹王墓断裂,该泉坐落在断裂上盘的下寒武系馒头组地层上,地层岩性多为紫色泥质灰岩、页岩;断裂以南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地层,该泉沿曹王墓断裂带,地下水上升成泉。泉的上游为周村水库灌区,地表水渗透及渠道尾水是该泉的良好补给条件。该区是一个泉组,在道沟泉的东侧沙河附近有牛眼泉等,见图3—3道沟泉成因示意剖面图。
  (三)储水量评价1977年6月3日,为配合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人员对道沟泉进行简易抽水试验,抽水采用正抽水两个落程,稳定水位时间为3小时,根据资料分析计算,水量为1.0008万立方米/日。
  (四)实测泉水量2004年8月25日,用流速仪对道沟泉实测,泉水流量为1.25万立方米/日。由于该泉流域内没有较大工业用水,泉水流量比较稳定。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