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质与水文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1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质与水文地质
分类号: P641.6
页数: 7
摘要: 详细概述了枣庄市的地址与水文地址。
关键词: 枣庄市 地质 水文地质

内容

一、地层分布枣庄市处于山东地台南缘,地层属华北陆台型,出露为太古界前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等地层,缺失古生界奥陶系上统、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和中生界三迭系等地层。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在境内有隐伏分布。各地层的岩性及分布由老至新概述如下:(一)太古界1、前震旦系則震旦系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构成该地区地层的基底,主要出露在薛城以南(薛南变质岩区)以及山亭、滕州两区(市)的北部山区,市中区的孟庄——税郭一带和山亭区的北庄、桑村有零星分布。
  2、岩楽岩在枣庄地区出露的岩浆岩大多数以岩床、岩墙的形式出露。主要分布在桑村穹隆的边缘,另外,在薛城区的兴仁、楼窝,山亭区的北庄,市中区的十里泉和东王庄等有零星分布。花岗岩地层(二)古生界古生界地层在枣庄市出露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
  1、寒武系(1)寒武系下统主要岩性以厚层或薄层灰岩、杂色页岩、含云母页岩为主。该地层大面积分布于山亭区境内的长龙断裂以北,零星分布于山亭区的北庄、市中区的渴口、薛城一峨山低山南面山脚、峄城的阴平、台儿庄的侯孟等。
  (2)寒武系中统整合于寒武系下统之上,分为徐庄组、张夏组。岩性以紫色含云母砂质页岩与具有交错层理的砂岩、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纯灰岩、泥质灰岩和中厚层豹皮状灰岩为主。主要在山亭区的徐庄及其以南地区(长龙断裂与曹王墓断裂之间) 有广泛分布。另外在桑村穹窿东和南外寒武系厚层灰岩地层围、薛城一峨山一带山顶、棠阴以南山顶、侯孟东南部山顶有所分布。
  (3)寒武系上统 整合于寒武系中统之上,分为崮山、长山、凤山组。岩性以钙质页岩夹薄层灰岩、竹叶状灰岩、薄层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砾状灰岩、页岩与薄板状灰岩互层、薄层灰岩夹鲕状灰岩、涡卷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山亭区的山亭镇、羊庄盆地南部山区山顶,枣陶盆地南部山区的北面,另外在棠阴盆地南部山区、运南山丘区、木石以东和以西山顶有零星分布。
  2、奥陶系奥陶系整合于寒武系之上。
  (1)奥陶系下统奥陶系下统地层冶里组、亮甲山组整合接触于寒武系地层之上,主要出露在市中、峄城、薛城和滕州的山间盆地,底部以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为主,顶部为厚层含燧石结核的白云质灰山O(2)奥陶系中统奥陶系中统地层马家沟组在境内有1一5段出露,与奥陶系下统整合接触,主要分布在市中、峄城、薛城和滕州的山间盆地腹部,地层岩性以中厚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
  3、石炭——二迭系石炭系地层假整合于奥陶系中统之上,石炭系中统地层主要出露在枣陶煤田的边缘地带,以灰岩、泥灰岩互层为主,顶部有G层铝土,底部有紫褐色山西式铁矿,总厚度近50米,石炭系上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枣陶煤田、峄城区中部、八里屯及滕州市西南部,以灰岩、页岩、煤层、砂岩及泥岩互层为主。
  二迭系下统地层分布及其岩性同石炭系上统,并假整合于石炭系上统之上,总厚度约120米。二迭系上统以杂色泥岩、灰岩、砂岩和煤层互层为主,下部发育有A层铝土。
  石炭系、二迭系为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系地层,由砂岩、页岩夹煤层及薄层灰岩构成,为枣庄市的采煤层。(三) 中生界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在枣庄市枣陶盆地、滕西平原有隐伏分布,岩性为暗紫色粗砂岩、泥岩或中粗砂岩及砾岩,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四) 新生界1、 第三系第三系地层在枣庄市没有出露,但在钻孔中被揭露,以暗色砾岩、砂岩为主,厚度不详。主要分布于运河以北曹庄、泥沟、底阁一2、 第四系第四系覆盖层在枣庄市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滕西平原、枣南平原及山间盆地腹部,以冲积、洪积、坡积、残坡积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并含细、中、粗砂层,厚度在〇 —120米之间。
  二、区域地质构造枣庄市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主构造组成,其中东西向的有长龙断裂、曹王墓断裂、北山断裂、峄县断裂、韩台断裂等;南北向的有峄山断裂和化石沟断裂等,组成了枣庄市的构造骨架。受上述构造影响又派生出多条次生构造。(一)东西向断裂1、 凫山断裂凫山断裂为一隐伏近东西向断裂,北盘为张夏组地层,南盘为侏罗系地层,断距2千余米。
  2、 长龙断裂长龙断裂西端在龙阳镇龙山村南与峄山断裂斜交,上盘(南盘)由奥陶系、寒武系地层组成,下盘(北盘)由太古界泰山群地层组成。断层面南倾,倾角70—75。,长约55千米,断距大于0.7千米。
  3、 曹王墓断裂曹王墓断裂与长龙断裂平行展布,倾向西南,倾角60—70°,长28千米,断距0.2—0.3千米,断层破碎带宽20米至数百米不等。角砾岩和挤压破碎岩广为分布,该断裂中西段导水,东段因岩脉侵人而阻水。
  4、 北山断裂北山断裂位于市中区北部山区,在齐村镇柏山村附近呈现向北凸出的弧形展布,倾向南,倾角65—70。,断距1.5千米至2.0千米,北盘的泰山群、寒武系与南盘的奥陶系、石炭——二迭系地层接触。该断裂呈舒缓波状、见有擦痕与构造角砾岩,为压扭性构造,具有良好的阻水性能。
  5、 峄县断裂峄县断裂位于峄城区北部,倾向南,倾角65—70°,断距1.5千米,北盘的泰山群、寒武系与南盘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二迭系地层接触,为压扭性构造。
  6、 韩台断裂韩台断裂位于韩庄运河附近,为枣庄市较大断裂之一,断裂带较宽,断裂附近发育第三系地层,在济宁市韩庄镇人境,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出境。该断裂是较大的背斜轴,以此为界,断裂以北为山东地台,断裂以南为河南地台。
  (二)南北向断裂1、峄山断裂峄山断裂为南北向深大断裂,在滕州市北部的界河镇北界河村入境,薛城区金河乡洛房村出境。断裂上盘由侏罗系、第三系地层组成,下盘由太古界及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倾向西,倾角70—80。,断距1.5—2.0米,为一压扭性阻水正断裂。
  2、 化石沟断裂化石沟断裂北起滕州市东南部,南至薛城区洛房,倾向西,倾角70—80。,断距0.6—1.0千米。上盘由奥陶系、寒武系及石炭一二迭系地层组成,下盘由奥陶系、寒武系地层组成,有顺时针扭动迹象,呈舒缓波状展布。
  3、 白山西断裂白山西断裂出露于白山西村,北端与峄县断裂相接,向南穿过兰城断裂一直延伸至江苏境内。见图1-2枣庄市主要地质构造图。
  三、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枣庄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切割严重,造成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按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可分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岩组、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风化裂隙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四类含水岩组。
  (一)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岩组枣庄市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出露于枣庄市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岩溶水比较丰富,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与寒武系灰岩的岩溶裂隙中。岩溶发育受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运动条件的控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其发育状况在平面上或者垂直方向上都是不均匀的,这是北方岩溶发育的特征。奥陶系灰岩主要分布于市中、峄城、滕州的山间地区,特征是质纯、性脆、厚度大,岩溶发育普遍,其中以下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和中奥陶系马家沟组二段与四段厚层灰岩岩溶发育强烈、富水性强。经抽水试验,单井出水量最高达10000立方米/日,单位出水量可达1171.1立方米/日•米。
  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分布于北部、中部山岭区,由于岩性与地貌的影响,岩溶发育不均匀,赋存条件与富水性差异较大,单位出水量在500—2000立方米/日•米之间。
  (二) 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含水岩组滕西平原、枣南平原及山间盆地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岩层,构成枣庄市第四系松散岩层含水岩组。其中滕西平原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较为发育,岩性以粘土、亚粘土及砂、砾石为主,厚度东部15米,西部最厚达120米,颗粒从东向西由粗变细,古河道分布区赋水性强,单井出水量在1200—2400立方米/日。枣南平原区第四系厚度较小,一般小于35米,主要岩性为粘土礓石,富水性普遍较差,仅在局部地区富水性较好,单井出水量在400—700立方米/日。
  (三) 变质岩类风化裂隙水含水岩组枣庄市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北部及中部的泰山群变质岩及各期侵人岩的风化层的空隙、裂隙与构造破碎带中。岩石裸露,长期遭受风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的破坏。风化壳厚度在10—20米左右,地下水赋存于风化层的孔隙、裂隙与构造破碎带,形成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赋存条件极不均匀,富水性差异很大。一般基岩风化裂隙水量小而分散,单位出水量一般小于10立方米/日•米,仅在构造破碎带的有利部位地下水相对富集。
  (四)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在枣庄市寒武系的毛庄、徐庄、崮山、长山组及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第三系地层中,地下水赋存于页岩、灰岩的层间裂隙中。该区富水性较弱,单位出水量一般小于10立方米/日•米,不具有大量开发利用价值。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