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泉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811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106
页数:
3
页码:
40-42
摘要:
详细记录了枣庄市泉水1300年至2005年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与历史事件。
关键词:
大事记
历史事件
内容
1300年(元大德三年),在山亭镇龙堂自然村西玉泉东侧立玉泉宫之石碑,上书“玉泉宫记”,现保存完好。
1314年(元延祐元年)重修甘泉寺,后因战乱毁坏。20世纪80年代重修并扩建,2004年10月举行开光仪式。
1492年(明弘治四年),在荆泉立石碑,工部主事越东黄肃纂写碑文。
1571年(明隆庆五年),于许池泉北120步,开浚石室泉,水自石侧涌起,百余尺,不让“趵突”也。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邑人贾三近于棠阴北贾泉东侧石壁上题字:“石屋山泉”。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峄县知县张玉树,在十里泉立石碑一统,碑名是: “峄县泉名记”,并修“龙王祠” 一座于泉上,清咸丰同治年间毁坏。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记泉57处,名列上等泉者:荆水泉、趵突泉、蕊珠泉、大胜诸泉(今羊庄泉群),魏庄泉、玉花泉、大村泉(今魏庄泉群)。
1904年(光绪三十年),《峄县志》记泉105处,列上等泉者:十里泉、王庄诸泉(今市中区东王庄泉群)、许由泉 (今陈赫泉)、侯孟泉等。
1958年冬,峄县周营人民公社组织数百民工用数千工日开挖陶官西高村大泉,用于农田灌溉。198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奇民来枣庄视察,提议要继续做好大泉的沟、渠、路、林配套,并建议国家拨款10万元作为该泉的修建扶持资金。
1962年,滕县羊庄人民公社开挖羊庄泉,修建渠道和蓄水工程,用于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
1964年,峄城区阴平公社,为开发利用马跑泉,于老汪崖修建了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渠道浇地。1984—1985年,在泉下游修建拦河坝和尹庄防渗渠引泉水灌溉。
1964年11月至1966年12月,华东电力设计院委托枣庄水文分站设立十里泉水文站;1%5、1966年实测泉水自然流量分别为1425.4万立方米/年和1137.8万立方米/年。
1967年,滕县在荆沟村东北三百米处,开挖一座长300米、宽200米、深8米的大泉塘,用于灌溉1.5万亩农田、滕县城区供水;水塘与趵突、荆水、五花、大沸、小沸名泉相联,统称荆泉群。
1975年,古邵人民公社组织全社民工,开挖后兴集自流泉,该泉为二类泉。1975年下半年,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前身),为摸清十里泉群最大涌水量及向电厂供水能力,在十里泉泉头进行了大流量和长达1000小时的抽水试验,实测涌水量为7.6万立方米/日。
1976年4月,枣庄市水利局在十里泉枯水期进行抽水试验,为十里泉电厂一、二号机组的兴建提供资料依据。
1978年,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向十里泉电厂提供第二水源地(东王庄水源地)初勘报告,为第三、四号机组的兴建提供依据。
1979年,枣庄市水利局组织地质人员,对十里泉、东王庄泉区进行地质勘测,查清了两泉区域内的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编制了1:丨万地质图。同年,十里泉电厂引用十里泉水发电。
1981年4月,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在有关区县选择了十一处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泉水进行观测,水量最大的泉为滕县荆泉,泉水平均自然流量达6万立方米/日。同年,十里泉电厂引用东王庄泉水发电。
1984年,枣庄市水利局组织各区、县进行泉的调查,初步查实全市有泉216处,其中:一类泉11处,二类泉32处,三类泉173处。
1986年10月,滕州市西龙泉矩形测流堰改为三角形测流堰,至此全市建起11处泉水观测站。
1986年冬,滕县峄庄乡西龙泉经枣庄市政府有关部门介绍,英国、美国水利专家到现场勘查,并提出开发利用报告。
1990年,阴平镇化验马跑泉泉水,水质达到矿泉水标准,引进外资建矿泉水厂,生产“女娲峰”矿泉水。
1990年8月,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完成的东王庄泉和十里泉区域内 “枣庄岩溶区水资源研究报告”,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评为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枣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对荆泉地区进行详细勘探,并写出报告。
1994年1月,经枣庄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枣庄市圪塔埠地下水试验站,更名为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
1996年春,峄城区底阁镇邱庄泉开始出水,同年秋对泉进行改造,用水泥管保护泉头,以长期饮用。
1996年,滕州市政府成立荆泉保护委员会,制定荆泉保护方案,划定荆泉水源地一、二、三类保护区,并设立保护界碑。
1997年2月,荆泉水受到污染,滕州市随即成立泉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实施了应急治理、清污分流、河底堵漏等工程。
2001年,“傻子水业”利用道沟泉水开发经营“矿泉水”。
2001年12月,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与河海大学合作完成的“枣庄岩溶区长系列参数及水资源动态配置实验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课题分析研究了东王庄泉和十里泉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提出了地表水量、地下水量、水资源总量、系列均值以及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量。成果被评为枣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对蛤蟆泉、杧牛泉、口袋汪泉进行矿泉水水质化验。经化验锶含量分别为0.20毫克/升、0.22毫克/升、0.28毫克/升。
2003年7月,市水资源试验站采用流速仪实测十里泉群、东王庄泉群泉水自然流量,分别为2.42万立方米/日和3.54万立方米/日。
2004年2月,沙庄村利用黑龙潭泉水开发经营“黑龙潭”饮用山泉水。
2004年3月,市水资源试验站组织人员,对全市泉(泉群)的情况进行详细勘察,采用流速仪对部分泉水自然流量进行测量,新增加泉28处。全市泉的总数达到244处,其中:一类泉11处,二类泉32处,三类泉201处。
2004年3月,滕州市人民政府编制“滕州市荆泉水源地综合治理方案”,制定特级和1一3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征地190亩,进行荆泉水源地保护治理工程,主要为:特级保护区围墙砲皇、河岸护坡、泉塘护坡和护底等,3月18日开工,全部工程计划3年完成。
2005年6月。枣庄市水资源试验站与深圳丰利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开发枣庄市地下水位GPRS远程遥测系统,并建设投人使用。
2005年11月,《枣庄泉志》通过了由山东省水利厅史志办公室、山东水利学会、枣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枣庄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知识出处
《枣庄泉志》
出版者: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全面地展示泉的自然景观外,力求反映枣庄市境内涉及的泉水全貌,努力体现时代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