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枣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煤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86
颗粒名称: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枣庄
分类号: TD82
页数: 30
页码: 195-224
摘要: 实施大集团战略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1980年以后,由于高强度开采和矿井老化等原因,枣庄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虽先后对一些有条件的老矿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了潜力,但煤炭产量依然徘徊在700万吨左右。1985年,煤炭部对枣庄矿务局实行投入产出6年总承包。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枣庄煤业

内容

实施大集团战略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1980年以后,由于高强度开采和矿井老化等原因,枣庄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虽先后对一些有条件的老矿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了潜力,但煤炭产量依然徘徊在700万吨左右。1985年,煤炭部对枣庄矿务局实行投入产出6年总承包。1992年7月1日,枣庄矿务局和徐州矿务局一起,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开始走向市场。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留在企业的负担没有消除,枣庄煤业在转型和发展中一度遇到了很大困难。1997年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煤炭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煤价大幅度下滑,煤炭销售收入逐步减少。2000年,随着产权改革的深入和煤炭市场的回升,枣庄煤业进入新的时期。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主要单位分布示意图奋斗三年实现脱贫解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以后,由于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疲软。煤炭市场完全成为买方市场,煤价连年大幅度下滑,煤炭企业深受影响。枣矿集团除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外,东部各矿已进入衰老时期,加上接续失调,西部新区生产接续不上,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的枣矿集团有“七多”:一是衰老矿井多。东部的枣陶、官桥两大煤田资源已近枯竭。全公司13对矿井中,东部的枣庄、朱子掉、甘霖、山家林、陶庄、八一、井亭等7对矿井已报废或注销生产能力。二是富余人员多。1999年在册职工73640人,其中原煤生产线上的仅占48%,从事社会性服务的高达34.5%。东部即将关闭破产的7个矿在册职工28278人。此外,矿区还有农转非家属59587人。每年还要承担2000名左右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的安置任务。三是离退休、公伤亡费用多。至1999年,矿区有离退休人员33398人,有公残职工433人、伤病亡职工遗属9528人,由此所发生大量的费用使企业难以承受。四是潜亏挂账多。至1999年底,企业潜亏10多亿元。五是应收账款多。由于煤款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始终在1.1亿元上下。1999年底应收账款总额达5.6亿元。六是企业负债多。国家实行“拨改贷”,矿区基建贷款达23.87亿元。累计拖欠运费、电费、税金3.3亿元,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医药费4.5亿元,拖欠长贷利息5亿多元,当期未处理塌陷赔偿2.3亿元。至1999年,企业总负债39.94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81.02%。七是不稳定因素多。由于资金紧缺,全公司从干部到工人每人每月只发300元的生活费,工资、医药费等大量拖欠。21世纪来临前的枣矿集团,已跌入很深的经济低谷,资金异常紧张,生产难以为继,新井建设搁浅,发展举步维艰,枣矿集团正面临历史性的考验。
  2000年1月6日,江卫上任枣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是一个从工人成长起来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历任淄博矿务局团委书记、安监局局长、溜博矿务局副局长,有着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上任后进行了深入调查、深层剖析。他认为观念的问题是制约枣矿发展的最主要、最致命的问题。以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勇气,走自己的路。2000年上半年,枣矿集团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教育活动。引领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号召大家从迷茫和困惑中摆脱出来,振作精神,打破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求发展。集团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邀请上级领导、专家教授、先进企业负责人来矿区作专题报告,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同时结合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强化优胜劣汰和责任意识上,随后,又开展了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讲纪律、保持政令畅通的“四讲一保”学习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新一届公司领导班子精心谋划了枣矿集团的发展之路,提出走好“三部曲”:首先解决“吃上饭”问题,摆脱内忧外困,实现脱贫解困,步入正常发展;第二解决“吃好饭”问题,壮大经济规模,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快速发展;第三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做大做强企业,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枣矿'枣矿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坚持新建与技改并重,实施主业扩张。为了扭转总量不足的问题,枣矿集团优化生产组织管理,积极对现有矿井扩能改造;加大新井建设力度,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勒紧腰带过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采用新机制,加快了新安矿建设,一年千了前3年的工程量,到2001年3月5日实现试生产,整个矿井建设没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创造了投资最省、速度最快、用人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六最”记录。高庄矿改扩建于2002年6月8曰试生产,用1年时间、1亿元投资、增加年产量150万吨,也就是用原建设高庄矿1/5的投资、1/5的时间,再建了一个生产能力为原高庄产量1.5倍的矿井。完成了蒋庄风井改造、柴里副井改造、山家林风机改造、八一小槽煤开采等一大批技术改造工程。2000年到2002年的3年间,全公司累计筹措资金5.09亿元投入矿井建设。二是坚持新矿与老矿并抓,提升矿井潜能。对东西部各矿实行分类指导,使西部新矿开足马力,实现高产高效,帮助老矿转产转移。对东部老矿实行一矿一策,找煤扩量,保产稳产,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三是坚持煤与非煤并举,实施多元发展。在坚持以煤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在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研制和现有项目挖潜上下功夫,以煤矸石发电、机械制造、煤化工、建筑建材为主导产业,推进了非煤产业的规模化,初步形成了产业多元化。对柴里和陶庄煤矸石电厂进行了扩建,新建了蒋庄和付村两个煤矸石电厂。四是坚持改革与创新并用,增强综合实力。开展了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完成了债转股,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单位组建了中兴能源公司。整合三、四、五处组建了中兴建安公司。引入了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推进了关井破产。实行了运销、财务、物资供应等集中统一管理。组织一机厂、二机厂、三处、四处、五处等辅助单位分兵突围,勇闯市场,外出承揽工程增加收入。改革后勤管理,激励后勤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变福利型为经营型。
  到2002年底短短3年时间,枣矿集团基本实现了脱贫解困目标。煤炭总量大幅攀升。3年生产原煤3677万吨;2000年第一次突破千万吨大关;2002年达到1410万吨,是1999年的1.5倍。主业收入成倍增长。煤炭销售收入3年完成68.11亿元;2002年完成29.50亿元,是1999年的1.9倍。非煤实力不断增强。3年完成非煤项目投资4亿多元,新上年产值500万以上项目14个,新增产值4亿多元。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〇〇〇年实现减亏,2001年实现盈利。2002年扣除車庄矿和朱子埠矿破产后形成的呆坏账17673万元后,实现利润18773万元,与1999年同口径相比增利21973万元。职工收入较快增长,企业债务得到偿还。职工人均收入2002年与1999年同口径提高81.6%。3年还清了2000年前所欠税金、电费、运费3.3亿元,偿还职工工资、医药费、集资款3亿元,消化递延资产3亿元。2002年债转股后资产负债率由84%降为58.6%。大大改善了企业内外部环境,車矿集团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高点定位新的发展战略在经过3年艰苦奋战,实现脱贫解困、解决“吃上饭”问题之后,枣矿集团领导者认为必须抓住机遇、乘胜前进、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解决“吃好饭”问题。其时的枣矿集团除了像其他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外,还有自己越来越多的优势和日益上升的人气。当时世界经济尤其东南亚经济正逐步复苏,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大大拉动了煤炭产业,煤价在经过恢复性的增长后已有大幅度的提升。
  到2002年底,枣矿集团已基本形成“大集团战略”。其确立的发展战略是:以煤为主,多业并举,集中优势,扩张总量,加快发展,壮大实力,奋战5〜10年,把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建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综合实力雄厚、有广阔发展前景、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是:原煤产量2005年达到1500万吨、2008年达到1800万吨、2010年达到2000万吨,企业总收入2005年达到50亿元、2008年达到80亿元、2010年达到100亿元。
  2003年,根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新的形势,枣矿集团调高企业发展目标,把企业收入过百亿完成期限由2010年提前到2008年。但形势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预期。2004年,枣矿集团实际完成原煤1777万吨、企业总收入116.28亿元,提前4年实现了原定2008年完成的收入过百亿、产量1800万吨目标〇针对飞速发展的形势,車矿集团的决策者站在更高层次对企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决心走一条省内建设和省外国外同步推进、科学管理与实力增长相互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统筹兼顾同步提高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企业的稳步、协调、健康发展。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08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万吨,其中本区2000万吨、外区1000万吨、国外500万吨;企业总收入达到230亿元。到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本区2000万吨、外区2000万吨、国外1000万吨,企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
  枣矿决策者设想,集团公司在从2000年到2002年解决 “吃上饭”问题,从2003年到2005年解决“吃好饭”问题后,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解决长远发展问题,按照第一步立足枣庄、发展省外、开发国外,第二步立足国内、发展国外、走向世界的战略步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煤与非煤双轮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水平的强势大型企业集团。
  抓煤炭主业扩张在提升原有矿井能力方面,本着节约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生产管理。一是改进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淘汰了高档普采、滑移支架、水采等效率较低的采煤方式和工艺,普遍采用了轻型支架放顶煤、薄煤层综采等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先后投入资金8亿元,新上了19套综采装备和多套安全监测设备,改善了生产条件。2004年与2002年相比,全公司机采程度达到92.33%,提高了6.61%;综采程度达到90.12%,提高了15.71%;机装程度达到100%,综掘程度达到38.65%,提高了8%。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进行了六机一架生产制造的试验性研究。开发了薄煤层综采机组,应用后最高月产达到10.4万吨,效率是薄煤层炮采的4倍。开发的综掘快速掘进新工艺,创出了月进1102米的全国新纪录。二是合理集中生产,实现高产高效。通过优化采掘关系、调整开拓布局、简化生产环节,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出了综采月产23.2万吨、综放月产25.1万吨、轻放月产14.4万吨的新水平。三是继续坚持老矿找煤扩量。对注销生产能力的陶庄、八一、山家林、井亭、甘霖等东部老矿深入调查研究,继续找煤挖潜,回收边角残煤柱和小槽煤,挖干采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东部老区年产量保持在180万吨以上,老矿做出了新贡献,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研究水下采煤、建筑物下采煤、铁管下采煤,实施压煤村庄搬迁,节约了煤炭资源。四是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和成本控制。通过定岗定员、合理配备劳动力,提高了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岗位职责和考核细则,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降低了机械事故率。通过实施全方位目标成本控制,形成有机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生产综合效益。五是大抓煤质管理,实施名牌产品创建,使商品煤批合格率达到100%,提升了 “枣庄煤”在国内外的信誉度。
  在新井建~设和老井技改方面,2003年,枣矿集团实施了新源、滨湖两对新井建设和新安铁路专用线建设,实施了高庄、新安、田陈、付村四对矿井改扩建,实施了蒋庄、付村两对矿井300万吨提升能力改造等重点工程。新安矿新生产系统、新源井和新安铁路专用线均在2004年相继试运行。
  至此,枣矿集团形成了一批朝气蓬勃的骨干矿井。柴里煤矿,生产能力300万吨,是国内第一对厚含水冲击层下开采厚煤层的试验矿井,荣获全国文明煤矿等称号。蒋庄煤矿,生产能力300万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高产高效矿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十佳矿井、全国文明煤矿等称号。田陈煤矿,生产能力180万吨。被评为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井。高庄煤矿,处于微山湖水下采煤,现核定生产能力306万吨,被评为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和双十佳矿井。付村煤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300万吨,被评为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荣获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称号。新安煤矿,为枣矿集团第一个采用新机制建设的矿井,建设速度快,管理模式新,投资多元化,2004年8月全面投产,成为鲁南地区第一座年产500万吨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被评为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文明煤矿。滨湖煤矿,于2005年6月试生产,设计能力牝万吨,采用了全国首家薄煤层遥控综采机械化生产工艺、全国煤炭系统第一家户外箱变无人值守35KV变电站、“三室一体”集中控制,为基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管理机制新、科技含量高、文化气息浓、生态景观美的现代化数字化矿井。
  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方面,枣矿集团依靠拥有的核心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推进“立足省内、走向全国、冲出亚洲、迈向世界”的战略构想,加快煤炭主业扩张,实现了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发展。至2005,对外开发已迈向“四省两国”。在贵州省大方绿塘和清镇,申办6个区块的探矿权,获得资源储备18.5亿吨,成立了贵州枣矿能源公司,与贵州清镇合作成立了贵州清镇煤电公司,完成了地质普查勘探和部分地质精查勘探,2005年底,贵州站街煤矿一号井实现了开工。在云南省曲靖,获得3.5亿吨的探矿权,另有100亿吨达成意向,与香港杰创国际集团合作成立了杰创矿业公司,进驻师宗进行地质普查勘探。在安徽省淮北收购了两对中小型矿井——国通矿业公司和北辰煤矿,到2005年底具备了矿井生产条件。在山东省龙口,与南山集团合作开发了年产180万吨的柳海煤矿,到2005年12月26日主要系统投入试运转;在济宁承包了菜园煤矿,2005年3月接管生产,情况正常,安全状况良好;在巨野进行了煤田开发。枣矿集团对外开放实行了 “以老矿带新矿、一矿变两矿”发展格局。在加拿大,与其客商签订了合作开发煤炭森林资源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协议,已获得森林采伐权和原木进口权,开始木材贸易。在印度尼西亚,完成了公司注册,并达成合作开发煤矿、铁矿、公路、港口、洗煤厂意向,并开始物流贸易。以煤为主,多种经营枣矿集团在前几年多种产业起步的基础上,加大了多种经营的力度。2003年、2004年投资近20亿元,用于新项目开发建设和老项目改造升级,新建和续建项目30多个,新建了一批重点项目,矿区结束了无过亿元非煤项目的历史。新建了田陈矿2X50MW低热值燃料热电厂、八一矿2X25MW水煤浆热电厂,对柴里矿煤矸石热电厂进行了扩建,使矿区热电厂达到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00MW。建设了盛隆80万吨煤焦化、盛源30万吨煤焦化、10万吨甲醇、年产1200万平方米石膏板和络合钙、贝莱得空调、子午轮胎模具、低聚异麦芽糖、硅锰合金、油脂化工等一批重点项目。80万吨煤焦化项目13个月建成投运,创出了同类项目国内新记录。以上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50亿元。此外,自主开发了薄煤层综采等系列支架产品,形成了雄厚的矿山设备、机电产品制造能力;形成了较强的矿建、土建和地质勘探施工力量。2005年又相继开工建设了八一赛轮轮胎制造项目、蒋庄年产1.5万吨白炭黑项目、柴里年产15万吨苯加氢项目。其中,八一赛轮轮胎制造项目总体设计为年产800条子午线轮胎线,总投资20亿元,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利税13亿元。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了非煤产品质量认证、安标认证、3C认证和商标注册等工作,实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
  枣矿集团的多种经营形成了煤矸发电、煤焦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橡塑化工、生物工程、家用电器等七大产业链,呈现了立体推进、重点突破、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现有产品2000余类,其中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单体液压支柱、水煤浆、煤焦化工产品、大直径圆环链、轮胎模具、汽车滤芯等产品畅销省内外,石膏板、炸药、制衣、活性炭、文化办公用品等产品出口国外。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地与江苏沙钢、安徽马钢合作建设80万吨煤焦化项目后,又在(2005)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4个合作意向,总投资额12.76亿美元,利用外资8.76亿美元。其中与美国能源电力公司合作的“中美合资建设枣矿贵州煤化工联合企业”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利用外资8.5亿美元。
  打造管理文化枣矿集团推行“三化管理”。一是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把军队文化引入矿山,提出“把员工塑造成军人、把矿山打造成兵营”的口号,开展了全员军训和准军事化管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结合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了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准军事化管理细则》,从思想品德、服从执 <了、请不报告到会议活动、着装举止、礼节父往、环境卫生,都提出了规范、统一、严_的要求。对于安排的工作实行定时复命制。2005年集团公司又对全年152项行政重点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进行日调度、周汇报、月总结、季考核。集团公司出台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枣矿集团,对企业目标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进行流程整合,实施精细化管理,达到管理责任定量化、管理制度刚性化、工作考核绩效化、人的行为规范化的“四化”要求。单位根据不同性质和岗位,确定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处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标准。三是推行市场化运作。枣矿集团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层层戈IJ分市场主体,构建了市场网络和价格体系、考核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从结算到考核、仲裁的市场运行规则。
  枣矿集团实行政治、经济、精神三重激励,提升班组长地位,强化区队班组建设。对优秀基层管理人员大胆提拔重用。执行班组长例会、班组长公开考核和评聘、班组长月度安全风险抵押、班组长安全责任津贴等制度。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员工”活动,强化“成功的企业永远是学校、优秀的员工始终当学生”的理念,抓学习型组织创建。筹建专门的训练基地,对员工进行心智模式训练,引导员工了解潜能、挑战极限、超越自我。集团公司有计划地实施全员培训,开展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活动,推行了安全环境描述以及每曰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三个一”安全培训机制。2005年组织了138个工种、35461人次参加的技术大比武,有85个技术状元、139个技术标兵、51个技术能手受到集团公司的表彰。
  实施文化铸魂。提炼了“诚信、勤俭、严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连同企业歌曲、企业标识,加上精致、准确、生动的诠释,汇编成《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愿景手册》。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灌输。并在工业广场、办公场所、会议室、生活区、井口大巷、大型设施等处制作理念牌板,形成密集的企业文化群。大抓环境综合治理。枣矿集团实践“黑色变绿色”的环境理念,对矿区环境面貌进行整治。在完成道路、厕所、房屋、管线、垃圾、生活用水“六项治理”后,又实施了垃圾袋装化、厕所水冲化、道路畅通化、饮水标准化、住房安居化、公共场所无绳化、环境面貌美化绿化净化和无落叶、无纸屑、无烟头、无痰迹等工程,改变煤矿黑乱脏差的环境面貌。井下通过大抓质量标准化、搞文明生产。井上营造三季花香、四时草绿、有水皆清、无处不净、亭园幽雅、泉流瀑泻的环境。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枣矿集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采用内部股份制、公开选聘项目业主、不办社会职能等“新井新机制”,建设了新安、新源、滨湖3对矿井。新安矿总股本中职工股占49%,形成500万吨规模投资仅用6个亿,其投资额相当于计划经济时期的1/3。对新上非煤项目,通过发动职工投资入股、采取经营者持大股、引进自然人入股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规范职工出资行为,集团公司正式注册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共募集资金9亿多元,由职工持股会或职工控股、参股的多元化企业已达28家。成立上海煤炭物资公司、北京鲁财投资公司和惠众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了资本运营,中兴能源股份的回购。对资源枯竭矿井实施关闭破产。将破产矿井重组为多元化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到2005年底,隶属枣矿集团的20家辅业单位即将完成分离改制。企业办中小学也陆续交由地方管理。物业改革取得成效,市场化运作,初步实现了后勤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在完成枣矿集团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评估后,筹备安全质量管理公司,旨在以无形资产置换有形资产,通过公司化运作,提高全员抓安全质量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安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枣矿集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风险防范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战略决策程序。加强投资风险防范,对重大投资,严格按照省国资委的要求,该审批的审批,该备案的备案。健全公司内部投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规范投资行为和审批程序。形成项目立项、论证、审批、实施、监控、终结评估等的管理运作流程。建立了资产报告制度。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取消了各二级单位外行账户,强化银行账户的风险防范。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并延伸到区队、车间,形成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管体系。购销风险控制。取消了各二级单位煤炭销售权和物资采购权,由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销售、统一采购。与资信好的供应商和用煤大户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固的供销链。建立物资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降低采购费用。建立经济风险法律防范体制,集团公司对企业重大决策、经济合同、经济活动、改制方案、对外投资、非煤项目立项等工作,都要求法律顾问参与调研和论证,进行依法经营。建立经济风险预警机制,聘任了352名经济风险专兼职网员,重点加强对合同风险、投资风险、民事侵权和行政风险的分析排查。实施技术创新枣矿集团加大对科研的投入,2004年达到4166万元。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的原则,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有关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启动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专项资金。实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与大学联合办学、向大学输送学员等方式,培养矿区人才,分期分批组织矿处级以上管理人员赴国外接受高层培训。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攻关。先后建立了综合机械和运输设备研发中心、通风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水煤浆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水煤浆工程中心试验基地。2004年,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煤科分院签订了共建5个实验室的合同。开展技术攻关,自行研制生产了 ZTZ4800端头支架、ZTZ9600端头支架、ZZ5200/19.5/42D 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等系列支架,与北京开采研究所合作研制了 ZF4800放顶煤液压支架,满足了矿区中、厚煤层及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需要。自行研制了大运量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大倾角强力皮带机以及TD75型、Dt II型皮带机等系列。研发生产的 “薄煤层综采工艺及配套设备”,2004年在田陈煤矿531工作面应用,大大提高了工效,经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将柴里煤矿防灭火作为通风技术研发重点,以常规防灭火措施为基础,采取高新技术进行火源点探测、注浆、注水等,实现了柴里煤矿连续6年不发火不封面。研制开发了21世纪绿色清洁煤基燃料——高浓度水煤浆,具有节能、代油、环保效益。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五小”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2005年共征集各类“五小”科技创新项目1300余项、合理化建议800余项,通过集团公司鉴定的“五小”科技创新成果268项,其中技术含量较高、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10项,向国家申报专利的23项。
  枣矿集团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安全生产。实现了安全监视监测监控全矿区联网。新建的滨湖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井上下各生产系统的遥测、遥控、遥试和遥调四大功能。在引进新设备的同时,枣矿集团进行了六机一架生产制造的试验性研究,开发了薄煤层综采机组。开发的综掘快速掘进新工艺,创出了月进1102米的全国新纪录。
  至2005年,枣矿集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省和行业科技进步奖5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柴里矿综合防灭火技术和新安矿复合水体下浅部工作面开采的研究,均获国家煤矿生产进步奖。“深井薄煤层综采工艺及配套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获2004年度山东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之一。“高浓度水煤浆燃料”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第一名。“废弃矿井高强渗流水害综合治理技术”,获2002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奖惩机制,打造了安全宣教工作的强大优势。集团公司形成了“三个一切”、“三严”、“三移”、“三不”等安全理念。各单位广泛征集安全亲情理念、安全格言,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安全文化手册》,发到职工手中。生产单位组织职工下井前宣誓。各单位不仅在井口建立安全文化长廊,还将其延伸到井下大巷、工作面,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文艺演出、事故案例展览。在井下候车室、大巷安装了音乐播放系统。普遍成立了心理调适门诊,对“三违”人员有的放矢地进行诊治,对容易出现事故的不放心人逐一排查、重点帮教。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四是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现场管理,认真排查不安全隐患,强化安全信息管理,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稳定状态。車矿集团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0.57、2002年的0.28降为2003年的0•18,2004年实现了安全生产年,2005年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安全局面。2005年被国家安监总局列为全国首批十大安全质量标准化核准企业之一。
  枣矿集团以维护稳定为己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极构建了和谐矿区。一是妥善处理新建高产高效矿井用人少与矿井破产后富余人员安置的关系。采取劳务输出、扶持破产矿井加快项目建设等方式,多种渠道安置了富余人员。二是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提高职工收入的关系。实现了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0%〜15%的目标。2004年按效益情况给内退职工增加了10%的生活补贴。2005年按政策提高了职工住房补贴比例,实行了技能效益工资挂钩。集团公司拿出500万元,加上工会5%的经费,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困难工伤残、残疾、失学人员等8个方面的弱势群体进行集中帮扶。三是妥善处理深化企业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强化职代会和厂务公开机制建设,确保了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在关闭破产中,采取了“先修渠、后放水”、“无情破产、有情操作”,实施了“无震荡破产”,保持了矿区稳定。四是妥善处理解决职工实际问题与强化稳定工作责任的关系。完善了信访工作机制,实行了信访稳定工作责任追究和风险抵押制度,把基层单位稳定情况与班子成员年薪制挂钩考核,实现重心下移、防线前移,超前化解矛盾,保持了稳定大局。五是妥善处理后勤物业改革与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关系。枣矿集团在实施物业改革的同时,积极解决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抓好了“放心水”工程,目前矿区饮用水已全部达标,一些单位已超前实现了“直饮水”。同时加强社区建设,实施服务功能多元化。成立了社区便民联动服务调度中心,安排24小时专人值守,开通了“MO”求助热线,在物业管理、医疗服务、居民区治安等方面为职工家属提供帮助。如今的枣矿集团环境宜人、氛围和谐、家园温馨,职工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枣矿集团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文明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 责任人,形成了党委牵头、部门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格局。紧紧围绕文明创建目标,制定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坚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创建的深人开展,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无穷魅力。矿区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文明创建先进单位。2002年到20〇4年,公司所属单位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19个次、市级文明单位32个次。蒋庄、柴里、田陈、新安、高庄煤矿先后被命名为全煤系统文明煤矿。田陈煤矿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枣矿集团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矿区实际,全面落实中央和上级纪委部署的反腐倡廉任务,不断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思路,突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建立了教育、监督、惩处并重的预防和制约体系,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实施大集团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铸就新的辉煌业绩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实现大集团战略的征程上,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总经理王明南团结带领矿区广大干部职工,以敢打必胜、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负重奋进,闯出了一条迈向辉煌的创业之路,使枣矿集团实现了历史新跨越。原煤产量每年以近200万吨的幅度递增,企业总收入节节攀升。2004年生产原煤1777万吨、完成企业总收入116.28亿元、缴纳税金11.76亿元、实现利润2.65亿元。预计彳005年完成原煤产量2000万吨、企业总收入近150亿元。目前的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一个拥有企业总资产137亿元,集煤炭生产加工、铁路运输、地质勘探、煤发电、煤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生物工程、文教卫生等于一体,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按2004年企业总收入,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208位、中国最大企业集团第166位、全国煤炭企业第9位、全省百强企业第14位、全省煤炭企业第2位。在全省百强企业排名中位次比上年前移了15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次比上年前移了90位。2005年8月,总经理王明南代表枣矿集团参加了200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高层论坛。
  枣矿集团被授予“全国五大典范企业”之一。获得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山东省企也文化优秀成果特等奖、山东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其下属的田陈煤矿被命名为全国煤炭系统9个“企业文化示范矿”之一。江卫董事长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在人民大会堂光荣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車矿集团的创新管理、文化建设和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近几年,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副省长王仁元、省国资委主任曾昭起及国家安全监察局、中煤政研会的领导多次前来视察。韩寓群省长对枣矿集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矿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多年来对枣庄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韩省长指出,“枣矿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扩大主业,大力发展非煤,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王仁元副省长在视察时高兴地说:“精细化管理在采掘业能落实得这么好,我真是没想到,真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高兴。”省政府、省国资委明确提出“全省工交系统学枣矿、国有大矿学枣矿”。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国内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纷纷前来调研“枣矿现象”。2004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双基”建设现场会、山东省企业文化首届年会暨优秀企业文化成果表彰会、工交系统现场会和全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会议、中煤政研会“企业文化枣矿行”先后在枣矿集团召开。枣矿集团在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全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自20〇4年以来,共有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全国各省市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业、国外经济考察团等4万多人次前来枣矿参观考察,均对枣矿集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员工风采、企业风貌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枣矿集团正是凭着良好的企业形象、独特的文化魅力,跨出省门、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迈向世界,实现了与国内外企业的强强联合。
  当展雄略兴大业,昂首阔步向未来。枣矿集团干部职工在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江卫、总经理王明_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正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自主创新型的方向,豪情满怀、齐心凝力地投入新的发展征程、谋求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大型企业集团。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富美和谐、平安文明的枣矿集团,将巍然屹立于强势企业的行列!枣庄煤炭地方工业枣庄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享有“鲁南煤城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地方煤炭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04年底枣庄地方煤炭工业拥有企业112家,其中有煤矿46处。非煤产业、企业66家。煤与非煤企业总资产27.95亿元。20〇4年枣庄市地方煤炭产量885万吨,其中国有地方煤矿生产原煤752万吨,乡镇煤矿生产原煤13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完成利税16亿元,其中利润12.5亿元。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煤炭生产1985年以后,枣庄市地方煤矿多数采用立井 (或斜井)上山开拓方式,施工有普通凿井法、淹水沉井法、冻结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注浆法、预泄水法、吊挂井壁法等先进方法。开拓布置斜井普遍采取“片盘式”开拓,立井采取主要大巷“上下山”开拓。采区布置为走向长壁、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的顺序。
  ^采煤多为走向壁式,工作面倾斜长度由十几米发展到百米左右。除个别土作面倾角过大(超30度)使用溜槽下滑外,实现了运输机械化。部分矿井根据地质条件采取了两面对拉的运输方式D地方煤矿的回采工艺随壁式采煤的推广普及,回采率最高可达90%以上。除大槽残余煤基本为手镐采煤外,一律实行电煤钻打眼,火药爆破落煤。采面运输多采用搪瓷溜槽或人工助滑。多数区、县营矿的平巷运输使用了电机车。
  采区和矿井主要大巷都采用人力推车,使用0.75吨和1吨两种矿车。上、下山使用大小不同的绞车。1956年以后,运输距离超过500米的平巷,使用对拉绞车和无极绳绞车。1959年,主要大巷使用7吨架线式电机车,电机车一直为主要大巷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
  煤炭加工1明6〜1990年,地方煤炭工业主要以生产销售原煤为主,无洗选加工厂。1991年,中国地方煤炭总公司与枣庄市政府在滕州市级索镇合作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枣庄中地煤选煤厂,设计入洗原煤能力60万吨/年;1994年枣庄市泉上煤矿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泉上煤矿选煤厂,设计入选能力30万吨/年,同时又相继建设了市中区留庄煤矿选煤厂、山东王晃煤电集团选煤厂、赵坡煤矿选煤厂,曹庄煤矿选煤厂等十余座设计规模不等、洗选工艺不一的地方选煤厂,设计总生产能力人洗原煤360万吨/年,工程总投资1.8亿余元;至2003年底除王晁煤电集团选煤厂、赵坡煤矿选煤厂等少数选煤厂生产外,其余选煤厂由于上马时估计市场形势不足、适应市场能力差和经营不善等原因已停产多年或破产。至2003年底,累计入洗原煤不足7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1991〜2003年,枣庄市境内乡镇、集体企业、民间也建设了20余座小型选煤厂,入洗能力3〜10万吨/年,设计投资10万〜100万元/座不等,洗选方式多为水冲式,生产的产品多作为焦厂煤焦配煤、电煤等销售;至2003年底正在生产的约10座。
  煤炭运销1986〜1993年,煤炭生产运销执行生产、运销调拨计划,每年根据煤炭部、山东省煤炭管理局、枣庄市计划委安排给地方煤炭的调拔计划,由枣庄市煤炭局调运科(枣庄市煤炭局调运站)和枣庄市煤炭局车队(枣庄市煤炭运输公司)组织对地方煤矿生产原煤的调拨运销,主要用户除本市、本省生产、生活用煤外,调拔至江苏、浙江、上海、福建一带,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短途运输多由枣庄市煤炭局车队汽车运输来完成。1994〜2003年,随着调拨计划的取消和煤炭生产、运销走向市场,煤矿生产销售由煤矿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自主决定,同时煤矿运输也走向了市场,煤矿附近的乡镇、乡村个人或集体纷纷投资购置了汽车、拖拉机等运输工具,由乡镇或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对煤矿原煤的销售运输。
  枣庄地处苏鲁交界的淮海经济地区腹部地带,交通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发达,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北起京津,南达余杭,跨越6省市,连通长江、黄河、钱塘江等5大水系,它跨越我国资源分布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地带,是煤炭运输的重要渠道。其中,大运河流经枣庄市境内的台儿庄区段,长42.5公里,横穿韩台(韩庄、台儿庄)煤田,枣陶 (枣庄、陶庄)、官桥煤田仅与台儿庄区段运河平均相距30公里,滕北、滕南煤田的西部边界已延伸至运河的微山湖段,枣庄市煤炭利用境内建设的20多座码头,或通过短途运输集中装船南下,或直接从井下运煤通道到码头装船,十分便利。仅2003年,枣庄市地方煤炭共生产原煤860万吨,销往江、浙、、沪等南方市场的原煤约180万吨,其中内河水路运输约90万吨,铁路运输约60万吨、公路运输约30万吨,基本上为内河水路占50%、铁路占35%、公路占15%的运输销售比例,充分证明了运河在全市煤炭工业的重要地位。
  技术改进自1986年后,枣庄市地方煤矿生产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开采煤田浅部露头边角,发展到完整井田的正规开采;二是开采深度从几十米发展到近400米;三是井型从二、三万吨发展到45万吨;四是开采范围从统配矿周围边角开办零散小矿发展到建设独立的正规矿井;五是技术装备有了显著改善,工艺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生产方式从过去的磨车提升、人拉煤筐发展到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郭庄煤矿于1991年底开始使用了高档普采机组,第一实现了采煤机械化。工艺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1992年滕州矿区6处生产和试生产矿井有3个采煤工作面,其中郭庄、泉上、级索、曹庄4处矿井先后有8个采煤工作面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柱,占滕州矿区采煤工作面总数的61.5%;巷道光爆锚喷新工艺已在滕州矿区生产、基建矿井中普遍应用;滕州矿区的23个掘进迎头有16个全长了扒装机,机装机械化程度达到了69.6%;1992年度,枣庄市地方煤矿采掘设计、地质“三书”、作业規瑕共有9项获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名列全省地方煤矿之首;在山东省地方煤矿科技评选活动中,官地煤矿“薄煤层回采工作面气垛支架支护研究”、赵坡煤矿 “12下、14层煤联合开采试验研究”、泉上煤矿“30121工作面上分层提高开采上限技术研究”等8项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占山东省的1/3。枣庄市地方煤矿有质量标准化矿井19处,煤质筛选率达90%以上;有通风甲级矿井28处,其中部级4个; 有机电单项达标矿井38处。五年以上实现安全生产的矿井有16处,十年以上实现安全生产的矿井有3处。六是狠抓培训,矿井干部职工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枣庄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2期,培训职工13852人次,七是科技兴矿取得较大成果。在山东省地方煤矿科技大会上,車庄市共有12个项目获奖,比1993年增加了30%。其中“极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主井井筒第三层石灰岩强含水层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研究”获一、二等奖,市煤炭局获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奖。此外,枣庄市地方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有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有19处矿井实现了质量标准化矿井,其中泉上矿、南石矿、陶庄215矿等为部特级标准。
  非煤产业1986〜1990年全市地方煤炭工业主要以原煤生产为主,无非煤产业项目。1990年,根据滕州市矿区整体规划和矿区矿井建设发展实际,枣庄市政府与原中国地方煤炭工业总公司合资合作建设了枣庄市滕州矿区选煤厂一-中地煤联合洗煤厂,该项目设计一期工程入洗原煤60万吨/年,总投资4300万元,二期工程入洗能力为60万吨/年,即总规模为设计入洗原煤120万吨/年,总投资7500万元。一期工程于1991年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投入试运行,由于受资金、体制等影响,二期工程未能开工建设。1992年〜1998年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大环境影响和矿井所隶属的¥、区(市)政府工业项目经济总量盲目扩张的影响,相继开工建设了枣庄市泉上煤矿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市中区留庄煤矿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市中区留村煤矿洗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滕州市曹庄煤矿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台儿庄王晁集团公司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 和峄城区赵坡煤矿、滕州市级索煤矿选煤厂等矿井选煤厂;枣陶矿区的一些矿井及乡镇政府、村集体也相继上马了一些小型洗煤厂。据不完全统计,1990〜1998年,全市地方煤炭工业共开工建设各类选煤厂总设计入洗原煤能力达350余万吨/年,工程总投资2.5亿余元,但各类选煤厂由于受体制和市场环境影响,多数没有达产即停止了生产,1990〜1998年9年间共入洗原煤不足1000万吨,仅占全市地方煤炭工业原煤产量的15%。1990〜1998年全市地方煤炭工业非煤产业除泉兴集团公司与市中区齐村镇政府合资合作建设了年产30万吨的立窑水泥项目以外,基本上以洗煤加工为主。
  1999〜20CM年,根据市委、枣庄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振兴枣庄经济的总体安排与布署,全市地方煤炭工业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依靠煤炭行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技、招商引才,相继开工建设了山东丰源通达电力发电厂(共三期工程、装机总容量8.6万千瓦时,设计总投资2.5亿元)、丰源中科生态工程项目(设计总投资2.3亿元)、車庄泉兴干法旋窑水泥项目(设计规模600万吨/年,总投资11亿元)、枣庄海扬中泰服装项目(总投资1.5亿元)、山东王晁集团热电厂(设计总投资1.5亿元)、枣庄天工织造项目(总投资1.6亿元)等20余个设计投资超过500万元和10余个设计投资超过100万元的独资、合资合作非煤产业项目,概算总投资近30亿元。

知识出处

枣庄煤史

《枣庄煤史》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奉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