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矿局的生产规模和用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煤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737
颗粒名称: 中兴矿局的生产规模和用工
分类号: F406.2
页数: 2
页码: 42-43
摘要: 峄县中兴矿局由于资金不足,开创之初,挖了12座小井,由于未能排干矿井积水,在前三年(1879?1881年)内未能产煤,有了新式水设备之后,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很快排干了矿井积水,1882年2月就开始产煤,到9月间,已能日产120余吨,以后逐年有所增加。
关键词: 中兴矿局 生产规模

内容

峄县中兴矿局由于资金不足,开创之初,挖了12座小井,由于未能排干矿井积水,在前三年(1879〜1881年)内未能产煤,有了新式水设备之后,工程进度也大大加快,很快排干了矿井积水,1882年2月就开始产煤,到9月间,已能日产120余吨,以后逐年有所增加。当时,峄县境内专门为它推销产品的商贩争相抢购,订立合同,运销于长江沿岸,“售于轮船和机局”(光绪八年,朱采《峄县地方官禀陈失实》)。中兴矿局所用工人,没有固定数字,完全视生产的兴衰而定。最初只有夫工数百人,后来逐渐增多。在其全盛时期,用工当在4000人左右。
  光绪八年(1882年)春间,知府朱采在《禀丁宫保论峄县煤矿地方宫禀陈失实》一文中,对矿局的用工情况,有这样一段记载:“卑职初到峄境察访时,有崔姓煤窑一座,所用夫工上下仅200余人,其用工亦不过千人。”“现卑局机器只能抽出深水,其他工作皆用土人(按:指峄县枣庄一带当地居民)。比起来矿井较多,施力较大,核之土窑所用人夫,不翅倍蓰。……(由于)官窑佣值重而程课宽,民夫多乐就者,土窑夫工日形不足。假令官窑停止,此等寻常土窑能筹巨款接办税收,不但窑户不能,即豪民亦不能。”如此,则“无业穷民”,又当“立即拷腹”了。
  另外,李鸿章在光绪九年(1883年)7月13日的《峄县开矿片》一文中也说:“该处地瘠民贫,自矿局日有起色,赖以生活者数千家。”光绪八至九年间,中兴矿局刚刚投产不久,用工人数即如此之多,故推断其在“煤斤旺出”之际,矿局工人总数均为三四千人,恐怕也不能算是夸大了。
  至于这些矿工的来源,上面几段文字基本上作了交待,除了操纵机器的所谓“技师”和“机匠”等,是由上海、广东等地雇用的以外,其余井下采煤、运搬等工种所用工人(即所谓“煤夫”),绝大多数都来自附近农村。后来,也有少数来自莱芜和新泰两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中兴煤矿公司接办初期,基本上也没有多大变化。

知识出处

枣庄煤史

《枣庄煤史》

枣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奉庄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地域文化--北辛文化,并以其鲜明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奚仲造车、墨子立说、焚券市义、凿壁偷光、毛遂自荐等等,许多奉庄人的故事家喻户晓,有些已成为汉语成语,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阅读

相关机构

枣庄市中兴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